问题

冲锋队和风暴兵是翻译不同还是风暴兵是冲锋队的一个分支?

回答
关于“冲锋队”和“风暴兵”这两个名词,在星战宇宙的中文语境下,它们指代的并非完全是同一概念,但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简单来说,“冲锋队”是一个更泛泛的称谓,而“风暴兵”(Stormtrooper)是帝国(以及后来的第一秩序)中最具代表性和数量最多的主力步兵部队,可以理解为是冲锋队这一大类中的核心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星战宇宙的历史和设定来梳理。

1. 冲锋队(Shock Troops)—— 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冲锋队”这个词在军事术语中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精锐的、执行高风险任务的部队。在星战宇宙里,“冲锋队”这个概念也同样如此。它可以指代任何一支被赋予特殊使命、装备精良、战术激进的部队,尤其是在需要突破敌方阵线、执行突击或镇压行动时。

早期共和国的冲锋队: 事实上,早在共和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名为“冲锋队”的部队。例如,在克隆人战争期间,克隆人士兵中就有一部分被特别训练和装备,承担类似冲锋队的任务,例如著名的“501师团”在早期就被视为精锐部队,甚至在克隆人战争末期,他们被安纳金·天行者(Darth Vader)用来执行66号命令,镇压绝地武士,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冲锋”和血腥的任务。

帝国时期的冲锋队(广义): 当银河帝国建立后,原先的共和国军队进行了重组和改革。虽然不再有“克隆人冲锋队”这样的明确名称,但帝国的军队中依然存在着执行高强度、高风险任务的单位。这些单位在功能上与我们理解的“冲锋队”概念是吻合的。

2. 风暴兵(Stormtroopers)—— 帝国的标志性主力部队

风暴兵,全称是“帝国风暴兵”(Imperial Stormtroopers),是银河帝国最核心、数量最庞大、也是最具标志性的军事力量。他们是帝国陆军的基础单位。

起源与构成: 最初的帝国风暴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共和国时期克隆人的身份。在共和国被帝国取代后,帕尔帕廷皇帝停止了大规模的克隆人生产,转而招募和训练来自帝国各地的普通人类(以及其他种族)作为风暴兵。这使得风暴兵的个体基因和背景更加多样化,但统一的训练和装备让他们形成了一个高度纪律化的集体。

职责与定位: 风暴兵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帝国的统治,执行各种军事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占领和控制行星及重要设施。
镇压反抗势力和叛乱活动。
作为炮灰和火力支援,在正面战场上展开攻击。
进行巡逻和搜捕。
保护重要人物和场所。

“冲锋”的属性: 风暴兵之所以常常被认为是“冲锋队”的一种,是因为他们的主要作战方式往往是正面推进、集火攻击和无畏冲锋。他们身着标志性的白色盔甲,装备着标准的爆能步枪(Blaster Rifle),虽然在电影中常常给人一种命中率不高、容易被主角团击败的印象,但在设定上,他们是经过严格训练、忠诚于帝国的军事机器。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通过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来震慑和征服对手,这与“冲锋”的含义非常契合。

两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冲锋队”是“风暴兵”在功能和任务上的一个更大、更泛的概念。 许多执行冲锋任务的精锐部队都可以被称为“冲锋队”。
“风暴兵”是银河帝国军队中最核心、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执行“冲锋”任务的主力步兵。 他们是帝国武力的具体体现,是帝国权力扩张和维持统治的基石。
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讨论银河帝国时,“冲锋队”可以被看作是对风暴兵一种“功能性”的描述,或者说是对他们担负任务性质的概括。 当我们看到一群身穿白甲、拿着爆能枪冲锋陷阵的士兵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们是在执行“冲锋”任务,因此他们就是“冲锋队”。

举个例子:

就像我们说“侦察兵”是一种兵种,但也可以泛指执行侦察任务的所有士兵。同样,“风暴兵”是帝国的一种具体兵种,而他们执行的很多任务,比如突破敌方防线、攻城略地,都可以被归类为“冲锋”任务,所以他们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冲锋队”的代表。

总结来说,不是“冲锋队”和“风暴兵”是翻译不同,也不是风暴兵仅仅是冲锋队的一个分支。更准确的说法是:风暴兵是银河帝国军队中最主要、最标志性的主力步兵部队,他们执行的任务,尤其是正面突破和高强度战斗,天然带有“冲锋”的属性,因此在中文语境下,他们常被视作是“冲锋队”这一概念的代表和主要体现。 冲锋队更像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而风暴兵则是一个具体的名称。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更清晰地展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翻译问题,两者在星战中的英文原文都是“Stormtrooper(s)”。还有另一个集大成的常见版本“风暴突击队(兵)”,本质都是一回事。这个词的锅一定程度上究其根源可以甩给英国和加拿大人。


这个问题的起源,来自德语中的“Sturm”一词,该词同时具有“风暴”和“突击、冲锋”两个含义。而对于后一个含义来说,“Sturm”是实实在在的德军军语。如果你是一个德军连长,向全连传达“Kompanie, sturm!”是一个合理的攻击命令。

其英文中“风暴”的对应词”——“Storm”在作为动词延伸使用时,也可以表达激烈快速的行为。比如:“She storms, '...'”(她咆哮道:“……”)、“She stormed out”(她激愤地离开)。

在一般的英文修辞使用中,“Storm”也可以形容战术上的突击行为,比如说警察/士兵们storm了某个目标等等。


但是这里要反驳的是,“Storm”并不是英文军语。如果在美/英联邦军事体系内的一个连长如法炮制“Company,storm!”,那他收获的更多是同僚和下属关爱的眼神。

在英文中实际和“Sturm”对应最准确的军语是“Assault”。“Assault”不但在战术上可以表达突击/冲锋的命令,也是军事语境下对德语“Sturm”最常见翻译。比如:

“Sturmbatalion”=“Assault Battalion”(突击营);

“78. Sturm-Division”=“78th Assault Division”(第78突击师);

“Sturmgeschütz”=“Assault Gun”(突击炮);

“Sturmgewehr”=“Assault Rifle”(突击步枪)

而很少有人听说过翻译成“Storm”的“风暴营”、“风暴师”、“风暴炮”或“风暴步枪”吧?


再另外一点,在历史情境下,中文里的“冲锋队”一词,一般特指德国纳粹党早期用于制造暴力活动的准军事组织“Sturmabteilung”,是一个极具法西斯主义色彩的词语。《星战》系列背景中的帝国Stormtrooper Corps/shock troops虽然在组织形式上与纳粹Sturmabteilung不完全相同,但作为表现帝国法西斯暴政本质的neta,“冲锋队”也不失为一个恰当的翻译。

然而一战中德军Sturmbatalione的雏形——“Sturmabteilung Calsow”,虽然其编制名称同纳粹冲锋队在字面上相同,但作为正规军事单位应另译为“卡索尔突击独立营”(因为“Abteilung”一词同时有“部门”和“独立/直属营”的含义),不应与任何纳粹组织混淆。个人没有在教科书级别的中文出处上见到有任何一战德军单位有“冲锋队”的称呼。除了上面那个纳粹党卫军的前身以外,中文世界中成为专有名词的其他“冲锋队”大概只有香港警察的Emergency Unit。


在现实历史中,Storm troopers主要用来形容一战中实施小分队堑壕袭扰、突破、穿插战术的精锐特殊部队。起源于德语中的“Stoßtruppen”和“Sturmtruppen”。前者对应英文的“Shock troops”,而后者也被直译为“Storm troops”。这也就是这一词的由来。

比起翻成“Assault Troops”来说,“Storm Troops”这个翻译在“信”方面稍逊一筹。大概是因为该词最初常见于英国媒体和政客宣传,而且还经常被形容为德军对加拿大远征军的称呼:

They are called "The storm troops of the British Empire" by the Kaiser, and his own "storm troops" are the biggest men of his various divisions; and when he speaks of the Canadians as being the "storm troops," it means that in his estimation, they are the best troops of the British Empire. I think the Kaiser has come more nearly to the truth there than he has ever done in anything else.

——加拿大战斗英雄J.B. Paulin上尉,回忆德军军官俘虏对加军的评价。

The Canadians were marked out as Storm Troops;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war they were brought in to head the assault in one great battle after another. Whenever the Germans found the Canadian Corps coming into the line they prepared for the worst.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Vimy桥战斗胜利的演讲。

一些说法将此归功为加军在第二次伊帕尔战役中的英勇表现。此战中加军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反攻中也发动了一些堑壕突袭。但是加军当时的训练和装备水平是有名的糟糕的,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很难说是否真正接近“sturmtruppen”的概念和标准。所以排除宣传成份,实际德国人原话是怎么评价的,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此评价的,就很难定论了。不过在英文世界中,“Storm troopers”一词也就叫开了。


至于到了二战时期,各主要参战国步兵与一战相比已经指挥去中心化,过去直属的火器逐级下放,与火炮的协同能力也得到提高,具备连排一级独立战斗的能力,实际上已经普遍达到一战时“Sturmtruppen”的水平。所以该词狭义上的意义就已经不再适用了。



P.S.: 经朋友提醒现役条令手册中未提到“sturm”这一口令,只使用“sprung”(跃进),所以这一点先待再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冲锋队”和“风暴兵”这两个名词,在星战宇宙的中文语境下,它们指代的并非完全是同一概念,但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简单来说,“冲锋队”是一个更泛泛的称谓,而“风暴兵”(Stormtrooper)是帝国(以及后来的第一秩序)中最具代表性和数量最多的主力步兵部队,可以理解为是冲锋队这一大类中的核心.............
  • 回答
    .......
  • 回答
    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乌拉冲锋和板载冲锋,虽然名字都带个“冲锋”,但那感觉可完全不一样,就像是两码子事儿。你要是玩过兵棋推演,或者对军事史有点研究,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门道。咱们先说说乌拉冲锋。这名字一听就带着一股子劲儿,对吧?“乌拉”这词本身就有一种喊声,一种士气,一种不顾一切往前冲的决绝。你想想,历史.............
  • 回答
    冲锋枪和步枪,听起来都挺唬人的,但它们俩在枪械界可是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子。要说它们有啥区别,那可得从很多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它们的“出身”和“设计初衷”。 步枪,这名字就带劲,是战场上的主力。它的设计理念就是要在中远距离上,用精准、有力的子弹来消灭敌人,支援队.............
  • 回答
    《我和我的父辈》电影中《乘风》片段的骑兵冲锋场景,确实存在“不使用枪支”的设定,这一细节既与历史背景、军事战术逻辑有关,也受到电影艺术创作的多重影响。以下从历史、军事、艺术创作等角度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骑兵装备的演变1. 骑兵的武器演变 中国骑兵的武器装备经历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演变过.............
  • 回答
    在一战末期,德国是否可以通过“治安战”和“玉碎冲锋”来耗走列强并最终避免战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历史假设。从理论上讲,这种策略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几乎不可逾越的困境。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治安战”和“玉碎冲锋”这两个概念,并分析它们在一战德国面临的现实.............
  • 回答
    二战战场上,士兵不举着铁盾牌冲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止是“能不能挡住子弹”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你说的“铁盾牌”是什么样的,这得先有个概念。如果指的是那种圆形的、或者长方形的、像古代战士一样拿在手里的铁盾,那跟二战的战况一比,就有点不合时宜了。一、重量与机动性的悖论:二战时期,战场上的武器火.............
  • 回答
    关于古代将军是否会和士兵一起冲锋,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答案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将领的风格、当时的军事思想、战场形势,甚至个人性格。将军的职责和象征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将军在古代战争中的核心职责。将军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冲锋者,更重要的是一个战术家、战略家和军队的精神领袖。他的主.............
  • 回答
    看了《登陆之日》和《兵临城下》这两部电影,你对苏联在二战中的一些战术安排产生了疑问,这很正常。尤其是电影里那种一人一枪、甚至连枪都得轮流用的“应召兵死亡冲锋”,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真实历史的写照。首先,得明确一点,电影为了戏剧效果,会放大和改编某些情节。我们不能.............
  • 回答
    想深入了解这些战场上的常客,其实并不难。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就像不同兵种的士兵一样,各司其职。咱们一个个来捋捋。首先,得说说“自动步枪”这个大概念。你可以把“自动步枪”理解为一个总称,就像“汽车”一样,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小轿车、SUV、卡车等等。它指的是一种能够进行全自动射击的步枪,也就是说,.............
  • 回答
    二战时期,日军在步枪和冲锋枪的装备方面,确实存在着与盟军相比的明显差异,但并非完全没有接触和使用过自动火器。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开来看日军的步枪和冲锋枪发展历史。半自动步枪:日军的“迟到者”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日军在二战爆发前的步枪主力,长期以来是经典的 三八式步枪。这款步枪以其出色的工艺.............
  • 回答
    俄乌冲突是21世纪最严重的国际冲突之一,其复杂性涉及地缘政治、军事冲突、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国际社会的多重反应。俄罗斯向阵亡军人家属支付742.1万卢布保险金和一次性抚恤金的举措,反映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以下从背景、法律依据、金额分析、国际反应及争议点等方面进.............
  • 回答
    关于普京称“俄罗斯准备与乌克兰和外国伙伴进行对话以解决冲突”的表态,以及当前俄乌局势的详细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普京表态的背景与解读: 时机: 普京的这一表态通常出现在特定的时点,可能是在军事行动取得一定阶段性进展后,或者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压力,又或者是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更.............
  • 回答
    乌克兰官方公布的数字(约 3500 名俄军士兵阵亡,近 200 人被俘)是其对当前冲突中俄军损失的估计。需要强调的是,在战争期间,双方公布的伤亡数字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宣传因素以及统计上的困难,因此这些数字 通常需要谨慎对待,并与其他信息来源进行交叉比对。至于这场冲突可能导致的伤亡和损失,这是一个极.............
  • 回答
    4月辽宁号航母编队携055型南昌舰等六艘舰艇穿越冲绳本岛和宫古岛海峡南下太平洋,是中国海军在地区军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且具有多重含义的事件。要深入理解其信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军事层面的信号: 航母编队走向远海、深蓝的训练能力与决心: 突破第一岛链的标志: 冲绳本岛和宫.............
  • 回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成家”与“立业”并非绝对的冲突,但两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先后顺序的考量,甚至在某些阶段和某些侧重点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并非你死我活的对立,而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个体发展、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的多重考量下,所形成的一种复杂关系。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
  • 回答
    2021年5月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是一系列事件叠加的结果,其根源深植于长期的政治、宗教和领土争端。理解这场冲突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关键节点、各方立场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一、 冲突的导火索与直接原因:这次冲突最直接的导火索是2021年5月初发生在耶路撒冷谢赫·贾拉(Sheikh .............
  • 回答
    老书虫与如今网络小说的冲突,是一个跨越时代和媒介的有趣现象,它反映了阅读习惯、审美标准、内容生产方式以及社会文化变迁等多方面的差异。要理解这种冲突,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特点、需求以及它们之间产生的具体摩擦点。一、 老书虫的特点与期待:“老书虫”通常指的是那些长期以来习惯阅读传统出版物,如纸质书籍、.............
  • 回答
    也门局势的复杂性以及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干预,确实引发了对冲突持续恶化和地区代理人战争升级的深刻担忧。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 海合会干预后的也门局势与持续恶化的可能性海合会(以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为首)于2015年3月启动了名为“决定性风暴行动”(Operation Decisive St.............
  • 回答
    德法在乌克兰冲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推动外交解决和维和方面。要评价他们是否“成功”,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们采取的策略、达成的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德法在乌克兰冲突中的主和努力与尝试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支持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分裂势力以来,德国和法国就一直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