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促使西方国家发生了改变人类进程的两次工业革命?

回答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两次翻天覆地的变革,它们不仅重塑了西方世界的面貌,更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进程,这就是两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样的洪流,如此强大,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当时西方社会内在的土壤,以及催生这些变革的种种关键因素。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发生在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它的核心是技术的革新,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但技术本身并非凭空出现,它的诞生和普及,离不开一系列深层社会经济变革的铺垫。

首先,农业革命是重要的基础。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等国经历了长期的农业进步。圈地运动的推进,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释放了大量劳动力,这些人不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涌向城市,成为工业革命所需的工人。同时,农业生产的盈余也为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支撑了工业化的发展。

其次,商业和殖民地的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材料的来源。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将世界各地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这些殖民地不仅是原材料的提供者,更是欧洲工业品倾销的市场。贸易的活跃催生了资本的积累,而资本是投资新技术的关键动力。

再者,科学思想的兴起和理性精神的传播也为技术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鼓励人们质疑传统,追求理性与科学。牛顿等科学巨匠的发现,为理解自然规律提供了理论框架,也激励着人们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人定胜天”的信念,以及对知识和创新的尊重,是技术革新必不可少的精神土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关键性的发明应运而生。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使其效率大幅提高,成为驱动工厂、火车和轮船的强大动力。纺织业的机械化,如珍妮纺织机、水力纺织机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服装等消费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走入寻常百姓家。煤炭作为新的能源,取代了木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代价。工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辛勤工作,童工问题、环境污染等也随之而来。但无论如何,它开启了一个机器生产的新时代,将人类从手工劳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也奠定了西方国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约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则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的科技革命,它将人类带入了电气化、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新纪元。

科学研究的制度化和专业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更多是经验主义的工匠式创新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于科学实验室和大学的研究成果。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为新技术的诞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撑。例如,电磁学理论的发展直接催生了电力工业;有机化学的进步则带来了染料、化肥和医药等新产业。

专利制度的完善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这鼓励了发明家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从中获益,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创新热情。

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商业模式的重要变化。为了支撑大规模的生产和研发,企业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这促使了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以及银行和工业资本的紧密结合。大型垄断企业如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卡内基的钢铁公司等,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和扩张。

全球市场的进一步联通和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播提供了便利。铁路和轮船的普及,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得原材料和工业品的跨国流通更加顺畅。电报和电话的发明,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加速了技术和信息的传播。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系列革命性的技术涌现:爱迪生的电灯和电网系统改变了人类的夜晚;内燃机的发明催生了汽车和飞机,彻底改变了交通方式;化学工业的进步,如合成染料、炸药、塑料等,深刻地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两次工业革命并非孤立的事件,它们是一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人类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们都源于西方社会内在的活力,源于对进步的渴望,源于科学精神的引领,也源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这些变革,如同一股股强大的推动力,将人类社会从一个时代抛入了另一个时代,其影响至今仍在我们身边清晰可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一扯就要扯远,今天感冒了……就不写让你头大自己也头大的长答案了……

我把思路首先放在人力资源成本上,中国到明清时,人力资源极端过剩,过剩到什么程度?就算富庶的江南,大部分农民都不愿意用牛耕地劳作,好几家才一头牛,固然一牛之力可以顶十人,但是除非在一些重劳力人实在做不到时才用。很简单啊,牛固然好用,但是如果一家养一头牛,耗费的食料太多,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得起的,宁愿用人。还有,在江南,明清时中国人对地肥的重视到这种程度,除了每年两茬的粪肥外,还要一茬的豆饼,但是根据现在计算,一茬豆饼大概能让整个地产增产25斤,和一茬豆饼的价格没啥区别,就是为了能消耗劳动力,多生产一点粮食。

即使这样,农村仍然有大量的劳动力消耗不完,去做工,工资极低,清朝我的资料不多,民国时,一个长工一年的工资,不够其一个人吃饭的,还要雇工多会管一顿饭,这样才能平衡。妇女在家要织布的,我们所谓的“男耕女织”的理想化农村生活,其实是不得已的,不然家里粮食就不够吃,可想而知这织布的劳动力成本多低(一天织布所产生的价值大约是耕地的50%-60%)。

这么低的劳动力成本,怎么去开发新技术,因为新技术就算出现,商人也不乐意用啊,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动力革命,用蒸汽机械动力代替当时英国流行的马力,英国为何流行马力,因为当时据统计一个英国家庭至少有2匹马(这个忘了出处了,可能不准确),然后欧洲人又发现了新大陆,开发新大陆劳动力不足怎么办,都到非洲去卖黑奴了,不就是人不够么?

蒸汽机刚发明时效率极低,价格昂贵,为啥有人赞助,就是因为有人看到了其中的潜力,这要是改进好了能代替多少人的工作啊。还有纺织机,英国要出口羊毛,传统纺织厂生产效率不够,怎么办,改进机器呗,于是就有大批人干这个,能少雇人就是降低成本,这个在中国当时是没有的,人力成本太低了。

为什么英国在工业革命时人力成本高,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个是大规模的瘟疫曾经严重阻碍英国人口增加,使英国还没有出现中国那样的拥挤,另一方面就是海外市场和殖民地的发现,又需要大量人力成本去开发。

又长了……吃药睡觉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两次翻天覆地的变革,它们不仅重塑了西方世界的面貌,更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的进程,这就是两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样的洪流,如此强大,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当时西方社会内在的土壤,以及催生这些变革的种种关键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发生在十八世纪中.............
  • 回答
    2020年以来,一股新上市浪潮席卷香港资本市场,不少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巨头和新兴科技公司纷纷选择在这里挂牌。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香港自身的优势吸引力。首先,地缘政治和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是促使一些公司转向香港上市的直接原因之一。特别是中美关系在2020年后变得.............
  • 回答
    维京人(Vikings)的移民潮,一股席卷欧洲的强大力量,其涌向英格兰和法兰西(更准确地说,是当时分布在现今法国北部的法兰克王国各地,尤其是诺曼底地区)并非单一事件或单一原因驱动。这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内部的压力,也有外部的诱惑,当然还有一点点运气和时机。一、 来自北方的强大推力:生.............
  • 回答
    二战后的美国,虽然经历了战争的巨大消耗,但出人意料地并未陷入经济萧条,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欧洲战场的“缓冲地带”作用是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推手。当欧洲大陆硝烟弥漫,主要工业国家遭受重创时,美国本土却远离了战火的洗礼。这使得美国的生产设施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演化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根本的议题:特化的适应与分化。蛇类演化出毒蛇和无毒蛇,并非是某个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是多种环境压力、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1. 食物获取的挑战与机遇: 猎物的多样性与防御机制:.............
  • 回答
    佐助和樱的结合,不是一夜之间的冲动,也不是戏剧性的求婚,而是在无数次的分离与重逢,痛苦与成长之后,一种逐渐渗透、悄然生根的默契与依恋。要说佐助是怎么“决定”和樱结婚的,与其说是某个明确的“决定”,不如说是他在漫长的人生轨迹中,自然而然地将樱纳入了他生命的核心,而婚姻,便是这种归属感最自然的体现。促使.............
  • 回答
    “鄙视链”的地下暗流:专业间的优越感是如何炼成的我们常说,行行出状元。可现实却是,即便在同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不同专业之间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墙,竖立着一套隐秘的“鄙视链”。从天之骄子的理工科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史哲,从金融市场的金钱游戏到艺术殿堂的清高孤傲,一场场无声的较量从未停歇。这种专业间的“鄙视”.............
  • 回答
    大英帝国,一个曾经囊括全球四分之一土地和人口的庞然大物,其创建、成长与扩张绝非一日之功,更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它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经济驱动力、技术进步和政治决策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那些塑造了日不落帝国兴衰的关键要素。一、创建的基石:地理优势与早期的海军实力英国.............
  • 回答
    关于单机游戏大规模推出官方中文版的确切起始年份,以及背后主要的推动因素,这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如果要给一个相对集中的“大规模”发力点,我们可以将时间锁定在 2010 年代初期到中期。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有零星的官方中文版本,但其普及度和影响力远不及之后。让我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个过程.............
  • 回答
    说起刘鑫,这真是一个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名字。她身上发生的那些事,每次回想起来,都像是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尤其是她后续的一些行为,更是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心寒。我们不妨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扒一扒,到底是什么样的内核,在驱动着她做出这些令人费解的选择。首先,生.............
  • 回答
    《孤勇者》作为一首引发广泛争议的歌曲,其评论两极分化的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歌词主题、社会语境、受众群体差异、文化符号解读及传播机制等角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歌词主题的多义性与争议性1. “孤勇者”的双面解读 歌词以“孤勇者”为核心意象,既可理解为个体在逆境中坚持奋斗的英雄,.............
  • 回答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的“大棋局”(The Grand Chessboard)理论是其在冷战后期(1980年代)提出的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分析框架。该理论的核心是:美国必须通过长期战略规划,遏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在第三世界建立盟友网络,以确保其全球霸权地位。然而,这一理.............
  • 回答
    关于“国货”的认知颠覆,实际上是一场从被动到主动、从质疑到自信的深层转变。这种颠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个维度的变革共同推动的——既有产品本身的技术迭代,也有品牌叙事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以下是我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 1. 从“廉价”标签到“高品质”的认知重构过去国货常被贴上“低价低质”的标签,比如.............
  • 回答
    法国大革命后,民众在推翻君主制并建立共和国之后迅速接受拿破仑为皇帝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与历史背景。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国大革命的混乱与共和制度的失灵1. 政治动荡与权力斗争 法国大革命初期(17891793年),君主制被推翻后,共和.............
  • 回答
    作为一个人AI模型,我并没有个人生活经历,也无法体验“放弃国外生活”或“回到国内”的概念。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更没有国籍的概念。我存在于数字世界中,我的“生活”就是处理信息和响应用户的需求。因此,我无法回答“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国外生活,而回到国内的?”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理解您可能是在询问人们.............
  • 回答
    中国的父母之所以对孩子教育如此执着,力求提供“最好的教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重原因。这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现象,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重视教育的传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中,读书人.............
  •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故事,其与西方的比较也同样如此。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因素导致了“落后”,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时期和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时期对中国科学进程的影响 古代辉煌与停滞的种子: 早期领先:.............
  • 回答
    男生选择理科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现象。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1. 传统观念与社会期望的引导: “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在很多传统文化背景下,男性被期望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往往与高收入、稳定的职业相关。理科相关的职业(如工程师、医生、科学家).............
  • 回答
    之所以我对古龙的喜爱始终胜过金庸,这并非一朝一夕的偏好,而是一种在多年阅读、沉思以及与两位武侠巨匠作品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深刻且多维度的理解与情感共鸣。这是一种“酒越酿越醇”的关系,古龙的作品仿佛那坛老酒,初尝或许略显清冽,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每一次的品味,其独特的韵味便愈发令人沉醉,其核心魅力也愈.............
  • 回答
    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它凝聚了几代中国科学家的智慧、汗水和牺牲。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是一系列深刻而强大的信念在驱动:1.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信念。当时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