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

回答
如何看待《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 详细解读与分析

《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作为一份旨在衡量全球范围内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信心的重要报告,其内容和结论对于理解当年全球经济状况、预测未来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需要从报告的核心内容、方法论、数据来源、关键发现、局限性以及实际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

一、 报告的核心内容与目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份报告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通常,一份“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信心水平的测量: 指数会通过一系列调查问卷,量化企业和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前景、投资意愿、消费意愿等方面的信心程度。
驱动因素的分析: 报告会深入分析影响信心的关键因素,例如宏观经济政策、地缘政治事件、技术创新、行业特定发展、疫情影响(尤其是2020年)等。
区域与行业的差异: 信心水平并非全球一致,报告通常会细分到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行业,揭示信心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
预测与建议: 基于对信心的评估,报告会提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并可能包含针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政策建议。

二、 方法论与数据来源的严谨性

评价一份报告的质量,方法论和数据来源至关重要。

调查方法: 报告是基于怎样的调查方法?是线上问卷、电话访谈还是面对面访谈?抽样是否具有代表性?样本量是否足够大以确保统计学上的可靠性?调查对象是企业高管、经济学家、还是普通消费者?不同的调查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视角。
指数构建方法: 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是简单的平均值,还是采用了更复杂的加权模型?是否有对历史数据进行基准比较?
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与全面性: 报告的数据是独立收集还是依赖第三方机构?数据的来源是否多元化,能够反映不同层面的经济活动?例如,是仅依赖对经济学家的调查,还是也包含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数据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数据?
时间维度: 报告的调查时间点是什么?是全年的平均水平,还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快照?对于2020年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份,不同的时间点可能会反映截然不同的经济信心。

三、 2020年报告的特殊背景与关键发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必然会深刻反映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 因此,在解读2020年的报告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商业活动停滞与供应链中断: 封锁措施、旅行限制导致许多企业停产或减产,全球供应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会直接打击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对未来营收的预期。
消费需求锐减与结构性变化: 消费者因健康担忧、收入下降或社交隔离而减少非必需品消费。服务业(如旅游、餐饮、娱乐)尤其受到重创。
就业市场恶化: 大量企业裁员、停薪留职,失业率飙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政府的应对措施与效果:
财政刺激与货币宽松: 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如失业救济、企业援助)和央行降息、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报告会评估这些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
“V型反弹”还是“L型低迷”的预期: 报告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复苏路径预期。一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在政府支持下出现较快反弹(V型),而另一些则可能长期低迷(L型)。

信心指数的具体表现:
整体信心指数的下降: 毫无疑问,2020年的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大概率会普遍低于往年,甚至可能出现历史性低点。
企业信心的受挫程度: 哪些行业的企业信心受损最严重?是旅游、航空、酒店等受疫情直接冲击的行业,还是其他相对稳定的行业?企业对未来投资、招聘的意愿有多强?
消费者信心的恢复速度与驱动力: 消费者信心是否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经济的逐步重启而有所改善?哪些因素(如疫苗进展、政府补贴)正在驱动消费者信心的恢复?
区域性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疫情控制、政策应对和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会导致经济信心表现出显著的不同。例如,那些较早控制住疫情或经济对外部依赖程度较低的国家,其信心可能相对更稳健。

报告中可能出现的关键发现举例:
“全球企业对未来六个月的投资计划普遍缩减XX%。”
“消费者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是影响其消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亚洲地区的企业信心恢复速度快于欧美地区,主要得益于有效的疫情控制和强劲的出口。”
“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在疫情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其企业信心相对稳定。”
“疫苗的研发进展成为影响未来经济信心最关键的变量之一。”

四、 报告的局限性与需要注意的方面

即使是权威的报告,也存在其局限性,需要批判性地看待。

“信心”的主观性: 经济信心本身是一种预期和情绪,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媒体报道和市场情绪的影响,其预测能力并非绝对准确。
数据滞后性: 调查问卷的结果往往是基于一段时间的观察,可能无法完全及时地反映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
代表性问题: 即使是广泛的调查,也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经济主体,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或特定群体。
因果关系与相关性混淆: 报告可能揭示了某些因素与信心之间的相关性,但要确定其因果关系则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例如,是政府的刺激政策提振了信心,还是经济自然复苏提升了信心?
政策解读的偏差: 报告中的政策建议可能需要结合具体国家的情况进行审慎解读,并考虑其可行性和潜在副作用。

五、 实际应用与价值

尽管存在局限性,一份高质量的《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仍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政府提供政策参考: 报告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当前经济的健康状况和公众的预期,从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财政刺激的力度、货币政策的方向、产业扶持的重点等。
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可以根据报告中的行业和地区分析,来调整自身的生产计划、投资策略、招聘计划和市场开拓方向。例如,对于信心普遍较低的行业,企业可能需要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而对于信心较高的行业,则可以考虑加大投入。
为投资者提供市场判断: 投资者可以通过报告来评估整体市场风险和潜在回报,调整资产配置。
为研究机构提供学术支持: 报告的数据和分析可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帮助学者们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提升公众对经济的认识: 报告以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复杂的经济信息,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

总结

看待《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需要秉持批判性、全面性、联系性的原则。

1. 深入理解报告的背景和目标: 特别关注2020年疫情带来的特殊影响。
2. 审视报告的方法论和数据来源: 评估其严谨性和代表性。
3. 解读关键发现: 关注信心水平的总体趋势、区域行业差异、以及疫情和政策的影响。
4. 认识报告的局限性: 理解“信心”的主观性以及数据可能存在的滞后。
5. 发挥报告的实际应用价值: 将其作为制定政策、企业决策和市场判断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维度的详细分析,我们才能对《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并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份由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和《财经智库》发布的《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提供了很多有趣的信息,尤其是在中国疫情爆发的前中后期都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能够动态的反应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和展望,尤其是在世界各地纷纷爆发疫情的今天,更是不仅仅对中国,而是对其他国家经济信心的揣摩,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整个报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现代金融业非常依赖于投资人对未来的信心。这也是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投资者根据自己获得的资讯和对市场的认知形成对市场的预期,并付诸投资行动,这种行动改变了市场原有发展方向,就会反射出一种新的市场形态。而现在投资人对全球信心到底如何呢? 报告中第一张图,就是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形势的判断:


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2020年会是「全球经济放缓」的一年。那么这种放缓到底是来自于什么呢?首先,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毫无疑问严重的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


在疫情前期,受访者还保持着较高的信心水平,但是等疫情后期——也就是疫情已经在全球扩散开来之后,信心水平已经跌倒了个位数。那么从产业的角度讲,新冠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其实灾难未必会对经济一定有负面的影响。[1]像局部性的飓风和地震,虽然会对经济存量造成重大的损失,但是对经济的运转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因为存量的销毁而产生更多的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但是新冠疫情是不同的。新冠并不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来摧毁社会财富,但是新冠直接摧毁了很多行业的需求,比如餐饮、旅游和航空;同时因为其传染性,又让很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不得不停工防疫,进而影响到其上下游的需求和供给。

在正常的情况下,市场的波动会自然的吸收破产企业的资产和失业的雇员,这种失业称之为摩擦性失业。而一旦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和雇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再被市场所需要,这批人和企业就无法通过市场正常波动来消化,这就是经济真正产生了问题,称之为结构性经济危机。

换句话说,新冠疫情的存在,就相当于突然的给爆发国的经济外加了结构性危机,[2]很多行业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不被需要了。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新冠对经济基本面会造成重大冲击,从而让投资人信心下滑了。

在报告中,还提到了对全球经济主要风险的判断,其中就揭示了投资人信心降低的另外一个点:逆全球化。这一点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中国演讲的时候,曾经不无感慨的提出:以往经济学家在讨论全球化益处的时候,往往着眼点在于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而一般不会刻意的强调国界线。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国界线越来越重要了。[3]

斯蒂格利茨的感慨并非无的放矢。事实上,全球化分工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问题在于,因此而多创造出来的价值,并没有让所有的参与者雨露均沾。因为国与国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公平而高效的转移支付体系,所以,那些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打击的行业,遭受失业的雇员,就构成了反全球化的力量,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这种力量事实上也在不断的增强,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压力。

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无疑是给本来就存在的逆全球化倾向又加了一把柴火。在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洪晟的眼中,疫情将让国家重新思考制造业的角色和定位。[4]

“环球同此凉热”在平时是万事万物相连的便捷,而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则给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重塑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带来的出行阻断和生产停摆,加剧了全球价值链脱节和断裂的速度,使得世界各国都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制造业。当口罩、防护服等必备的医护用品发生短缺时,很多国家才发现自己并不具备独立组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一个小小的口罩可能就成为抑制疫情的关键物资,左右着抗疫的效果。相信很多国家在疫情下会进一步思考制造业在自己国家中的角色和定位,以及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定位和竞争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随之而来的制造业停滞和货运限制,很多制造业大量外包的国家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也在总结教训,试图在全球化分工之外,能够在本土有一个基本层面的制造能力——类似于个人在疫情暴发期间的囤货行为,[5]在国家的层面上,国家的「囤货」就是让部分制造业回流。

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世界经济很难再保持过去十年的增长势头,投资人的信心也反映了这一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界大势如此,对于中国而言,会在短期内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受到的冲击, 在报告中,投资人对于中国主要风险点的看法的三大风险来源是逆全球化,贸易回落和突发事件。那么是不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就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呢?

并不会。中国的自信来自于三点:

首先,产业链是有惯性的。[6]并不是说想回流就可以回流。像苹果公司为什么委托富士康生产,而不在美国本土呢?苹果的CEO库克就毫不讳言的说过,很多工种已经在美国停止培养了,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大量的合格的工人。更不用提围绕着相关的产业链的其他附属和配套的产业了。[7]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的追求逆全球化,是不现实的。这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链的惯性——产业链的布局很慢,但是一旦扎根,想要连根拔起,也绝非易事。更不用提两边巨大的成本差异了。这一点在报告中也有涉及,投资人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


受访者对中国吸引外资和促进产业升级表现了乐观的态度。77.4%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中国科技驱动产业升级的速度将会加快,这反映了当前中国促进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发展阶段的需要,已经成为政策的主旋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

其次,就是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从长期来看,世界工厂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极目标。占据产业链的更上游的高附加值的部分,一直都是中国产业政策的关键一环。而投资人眼中最有成长前景的产业是什么呢? 在报告中也有明确的提及:


可以看出,养老健康、医疗卫生和人工智能会在今后一段时间成为投资人重点关注的对象。前两个行业明显是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而人工智能则是公认的未来可能发展的方向。在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关于本次报告的演讲中提到,这三个投资所强烈看好的行业背后的支柱,都是化工。[8]

首先,疫情防控中,化工行业的实力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病毒检测、防菌消毒、医用防护物,还是医疗设备比如呼吸机、监护仪器部件,输液和注射用品、药品包装、医用活动板房等等,都离不开化工行业在原材料上的强力支撑。

其次,即便是抛开疫情不谈,化工行业的支柱作用不言而喻。就一般制造业而言,化工行业也是制造业中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的交融之处。无论是电子通讯,还是纺织医药,90%以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都是化学合成的。而在此基础之上,化学合成的农用化学品和营养素,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所以,化工行业自身的内涵就决定了,疫情对于化工行业的直接影响是短期的,而基本面长期向好。李雷在报告的演讲中,也非常明确的强调了这一点。同时,因为疫情中的措施和反全球化的影响,很可能对人工智能,和AI产业提出了更高了需求——如果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企业的国际化外包收到了影响,那么就会对人工智能进行内部挖潜,试图更多的用人工智能来取代人力,从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发展,而这背后,又离不开化工产业的支持。

所以这也意味着,无论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无论是和疫情的战斗中,还是胜利后,化工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尽管在疫情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逆全球化」的声音,颇有天下汹汹的势头,但是疫情对于全球化的进程来说,未必是纯粹负面的推动力量。这次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危机,如果要正确而有效的应对,反而更需要全球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具备更广阔的大局视野,承担起各自应负的责任,这个责任不仅仅是道义上的,也和各国的利益相符。比如说像在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上,全球主要的国家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互动与合作。[9]从这个意义上说,疫情的压力反而对全球化的要求提高了,需要世界各国继续秉持开放与合作的精神,作为人类共同体来应对疫情的挑战。

对于化工产业来说,尤其如此。如上所述,化工产业链非常复杂,更兼其下游四通八达,连接着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时穷节乃现」,现在其实正是展现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的时候。像这份报告本身,就不仅仅给投资者,也给关心全球经济走势的人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就体现了报告的主要制作与发布方之一——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作为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化工原材料的提供者,也在用各种行动来支持产业链的合作和快速复工,为抗击疫情提供原材料上的支持,尤其是在抗疫物资和医疗设备生产的紧急需求。[10]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短期内的疫情和逆全球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挑战是显然的,但是长期来看,未来并非一片悲观。首先,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手段远非100年前可比。总有人把这次新冠疫情和100年前的大萧条相提并论。100年前,美联储刚刚成立不久,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的不成熟,所以长期积累在经济中的问题在短期内爆发,酿成了之后持续数年的世界性大萧条。

从2008年对次贷危机的处理中,已经可以证明对经济理论的大胆应用可以相当程度上减轻危机对经济的杀伤。现在遭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纷纷出台,对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甚至于还出台了定向产业扶持的政策。

如同报告中所说的:

各国纷纷出台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纾困政策。20国集团召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并决定共同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中国政府采取了降低税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系列政策。美联储接连放松货币政策:将存款利率降低至0%-0.25%,宣布实施不设额度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开始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至0等。总统特朗普宣布2.2万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直接向群众发现金等。德国放弃已持续6年的联邦财政0赤字的目标,宣布将追加总额约为1563亿欧元的补充预算,还通过了高达6000亿欧元的经济稳定基金,其他很多国家也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纾困措施。

对于新冠疫情这样「强加」给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其实很多政府都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比如代替企业和雇员承担结构性危机的大部分冲击,给企业发补助,替企业支付雇员的薪水,避免失业等等。而度过这场全球疫情的关键点,就是要尽可能的让经济运转起来,能真的生产的,就真的生产;不能真的生产的,就由国家财政支持着「空转」让这些企业在不能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资产负债比,不因为疫情而破产。

只要保护了企业,尤其是解决了大部分就业问题的中小企业,那么当疫情过去之后,我们很可能迎来一个V字形的快速复苏。从而在疫情之后迎来下一个长期的繁荣。而如果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破产过多,那么V字的坡度就会更加缓慢,也就是复苏的过程会变得更加漫长。

世界各国政府对全球供应链支持的影响是显著的。从长期的视角来看,疫情的扰动尽管伤害很大,依然是一个短期的扰动。借助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反弹并增长的消费需求,各个行业,尤其是化工领域最终依然会反弹,呈现出行业特有的抗冲击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

  1. ^ Gignoux, Jérémie, and Marta Menéndez. "Benefit in the wake of disaster: Long-run effects of earthquakes on welfare in rural Indonesi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18 (2016): 26-44.
  2. ^ Ozili, Peterson K. "Covid-19 pandemic and economic crisis: The Nigerian experience and structural causes." Available at SSRN 3567419 (2020).
  3. ^ Stiglitz, Joseph E.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Vol. 500. Norton: New York, 2002.
  4. ^ https://www.sohu.com/a/343632222_825950
  5. ^ Carroll, Christopher D., and Andrew A. Samwick. "How important is precautionary saving?."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80, no. 3 (1998): 410-419.
  6. ^ Papachristos, George. "Transition inertia due to competition in supply chains with remanufacturing and recycling: A systems dynamics model."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 12 (2014): 47-65.
  7. ^ https://www.inc.com/glenn-leibowitz/apple-ceo-tim-cook-this-is-number-1-reason-we-make-iphones-in-china-its-not-what-you-think.html
  8. ^ http://m.caijing.com.cn/api/show?contentid=4655495
  9. ^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3-04-2020-public-statement-for-collaboration-on-covid-19-vaccine-development
  10. ^ https://new.qq.com/omn/20200227/20200227A0NBYZ00.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何看待《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 详细解读与分析《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作为一份旨在衡量全球范围内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前景信心的重要报告,其内容和结论对于理解当年全球经济状况、预测未来趋势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需要从报告的核心内容、方法论、数据.............
  • 回答
    IMF的这个判断,说实话,确实让人不寒而栗。1929年大萧条,那可是经济史上的一道伤疤,世界因此沉沦了好几年。现在IMF把它搬出来跟2020年做对比,可见这次的疫情冲击有多么猛烈,有多么的普遍。为什么IMF会这么说?大家想想看,2020年发生了什么?新冠疫情像一只巨大的黑手,在全球范围内突然爆发。它.............
  • 回答
    2020年被一些观察家称为“全球左翼大反攻”的年份,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年,一系列社会运动和政治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涌现,许多都带有鲜明的左翼色彩。然而,说其“失败”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许多运动在短期内并未实现其最激进的目标,甚至在一些地方还遭遇了强烈的政治反弹。要理解这种“失败”的复杂性,我们首先需要梳.............
  • 回答
    看到2020年第二季度华为首超三星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这绝对是当时科技界最爆炸的新闻之一,也引发了非常广泛的讨论。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市场排名变化,不如说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因素和深远影响。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成就的“来之不易”:华为能在这个时间点登顶,绝对不是偶然。要知道,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耕.............
  • 回答
    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就像是给全球科技行业突然按下了一个暂停键,尤其是在我们都还沉浸在新年喜悦和对新一年展望的时候。这份报告的出现,让我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警钟,提醒着我们,即使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似乎永远不会停歇的庞大产业,也可能在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下,显露出脆弱的一面。首先.............
  • 回答
    看到成都入选“2020全球最具幸福感城市”前十,我一点也不意外。毕竟,我就是无数在这个城市里感受幸福的人中的一员。要我说,这幸福感,它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渗透在成都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首先,是那种“慢”而不“滞”的生活节奏。 我是那种喜欢在早餐摊上,悠闲地跟老板聊两句家常的人。在成都,你不会觉得匆忙得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揭示了美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现实:美国企业在设计和销售芯片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最关键的制造环节却显得相对弱势。 47% 的销售额占比说明了美国在芯片行业中的设计、研发、知识产权以及终端市场的影响力有多么强大。然而,12% 的制造份额则清晰地表明,.............
  • 回答
    2020年6月10日,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车企业,这绝对是汽车工业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件事放在当时,以及今天回溯起来,都足够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更迭,更像是一种时代情绪和未来走向的风向标。表面数据之下的深层意义:首先,我们得明白,市值这东西,它反映的是市场.............
  • 回答
    话说2020年3月26日,那是个挺特别的日子,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就在这特殊时期,华为照常召开了P40系列的全球线上发布会,这本身就挺有勇气,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在那个节骨眼上,大家对科技新品的关注点,可能也多了几分“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那种审视。那天我(假设我就是个普通科技.............
  • 回答
    看待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及这一数字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一、 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首先,让我们明确这个数字在中国经济中的意义: 全国经济“领头羊”: 3.9万亿元的G.............
  • 回答
    小米手机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销量能够实现如此亮眼的表现,并一举超越苹果,跻身全球第三的宝座,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堪称一场教科书般的市场营销和产品策略的胜利。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首先,疫情下的全球市场格局变化是小米崛起的重要推手。 2020年,新.............
  • 回答
    2020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集车辆(CIMC Vehicles)却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全年收入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不禁让人对这家中国企业在半挂车和专用车制造领域的实力,以及其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产生浓厚的兴趣。中集车辆2020年收入创历.............
  • 回答
    2020年的双十一,在疫情反复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成绩单。天猫和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纷纷刷新成交额纪录,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强大的韧性和复苏能力。疫情下的双十一:全球瞩目的中国力量从全球视角来看,2020年的双十一成绩,是对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一种.............
  • 回答
    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对于中国泳坛来说,无疑是充满波折的一届。在那个特殊时期,运动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回到赛场,但比赛的结果却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其中,余贺新、傅园慧和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都因为“体能不达标”无缘决赛,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事件回顾与选手情况:首先.............
  • 回答
    2020年全国卷理科数学的第三题,以钢琴键为背景,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题目。我记得当时不少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脑子里可能先闪过“这啥玩意儿”,但细想一下,其实它考查的数学思想和能力,是挺扎实的。首先,从“钢琴键”这个背景来说,它一下子就引入了一个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但又蕴含数学规律的实体。钢琴键的排.............
  • 回答
    2020年全国结婚人数跌破800万对,创下近15年来的新低,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为什么结婚人数会下降?从我的观察和了解来看,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交织: 经济压力: 结婚意味着组建家庭,这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经济成本,包括婚房、婚车、婚礼仪式、彩礼等等。尤其.............
  • 回答
    2020高考理综全国卷一13题:一道引发思考的“小”题目2020年的高考理综全国卷一,在无数考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第13题,这道看似不起眼的选择题,却凭借其独特的设问方式和对基础知识的深度挖掘,成为了许多考生考后热议的焦点。它没有复杂的计算,也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但却能轻易地击中那些只知死.............
  • 回答
    对于“2020年美团佣金收入达全国餐饮总税收的1.8倍”这一说法,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关键的澄清和分析,因为这个表述很可能存在误解或者不准确的计算方式。首先,我们没有公开的官方数据能够直接支持“2020年美团佣金收入达全国餐饮总税收的1.8倍”这个结论。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如果属实,将引发巨大的讨论。要.............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艺术体操全能决赛:迪娜的银牌与阿什兰姆的金牌,一场令人回味的较量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艺术体操全能决赛,无疑是本届奥运会最受瞩目也最具争议性的项目之一。俄罗斯选手迪娜·阿韦琳娜(Dina Averina)以微弱劣势负于以色列选手林·阿什兰姆(Linoy Ashram),屈居.............
  • 回答
    2020年湖南省理科状元由一位曾于2016年参加高考并取得全省第二名的考生实现,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勾起了人们对于教育体制、个人选择以及复读生现象的深入思考。事件本身: “回炉再造”的励志故事: 这位考生在2016年已经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