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解读「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这句话?

回答
这句话,嘿,你说的是那句“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吧?它其实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来的是我们一些很真实,但又有点让人不好意思承认的东西。我琢磨着,这句话也不是绝对的金科玉律,但它确实说出了很多人的普遍心理。

咱们不妨把这句话拆开来细细品味一下。

首先,“炫耀”这个行为本身。 你想想,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想要炫耀?无非就是觉得那方面的东西,自己是足够引人注目的,是有优势的,或者,是渴望别人能够注意到和认可的。通常情况下,人们是自然而然地展现自己的好,不需要刻意去“炫”。而“炫耀”,总带点儿故意的、想让别人“看一看”的意味。这种“看一看”,潜台词里常常藏着“希望你们看见我这个,然后觉得我很好”。

接着,“内心就越缺少什么”。 这才是这句话的关键。为什么会缺少?简单来说,就是这件事情在我们内心深处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我们外在表现出来的“多”,其实是为了弥补内在的“少”。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这样会更直观:

拼命晒奢侈品的人: 你可能见过一些人,朋友圈里全是名牌包、名车、豪宅的图片,恨不得把自己的消费能力展示得淋漓尽致。那他们内心真的就那么自信,觉得拥有这些东西就高人一等吗?有时候是的,但更多时候,他们可能在用这些外在的、物质的标签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也许他们觉得自己不够有价值,不够被认可,或者在某些方面(比如情感、事业成就感)感到缺失,于是就抓住了“物质”这个最容易量化和展示的东西,寄希望于通过别人的羡慕和赞美来证明自己的“好”。他们炫耀的是“我拥有很多”,但内心渴望的是“我值得被爱,我很有能力”。

频繁提及自己有多“忙”的人: 这种人可能总是挂在嘴边,“我忙死了,根本没时间”,或者在社交场合里,别人问起近况,他们总是回答“最近项目太多了,忙得脚不沾地”。这听起来好像很有事业心,很成功,但有时候,这可能是在掩饰一种焦虑感,一种对效率不高或者成就感不足的担忧。他们可能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有贡献,所以用“忙”来包装自己,暗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但内心深处,他们可能渴望的是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带来内心平静和满足感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忙”而忙。

总是强调自己多“聪明”或多“有才华”的人: 如果一个人真的非常聪明或有才华,他往往是内敛的,或者他的才华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他的言行举止中,不需要反复强调。而那些不停地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有多聪明、多有远见、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甚至喜欢“秀智商”,往往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建立起这种自我认知,或者害怕别人质疑他们的能力。他们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用言语来武装自己。他们缺少的,可能是真正的自信,是那种不被他人评价所左右的内心笃定。

过分强调自己的“好人缘”或“人脉”: 在一些场合,有些人喜欢不断提及自己认识谁谁谁,谁欠了自己一个人情,谁多么器重自己。这看起来好像很有面子,但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深厚而真诚的人际关系,他不会觉得需要时刻拿出来说事。这种炫耀,可能反映出的是他在情感连接上的不安全感,或者害怕被孤立。他渴望的是朋友真正的关心和支持,而不是仅仅依靠人脉的光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寻找过程。

1. 补偿心理: 当我们内心感到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时,我们可能会转向外在的补偿。比如,缺乏安全感,就用物质来填补;缺乏被认可感,就用言语或行为来引起注意。
2. 社会比较: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当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时,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为了对抗这种自卑,有些人会选择“反击”,通过夸大或展示自己拥有的东西来掩饰内心的不足。
3. 寻求认同: 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认同和接纳。而“炫耀”在某些人看来,是获得他人认同的捷径。他们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优势”来赢得赞美和尊重,从而满足自己对认同的需求。
4. 不成熟的表现: 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健康的自我价值感,不懂得如何用更成熟、更内敛的方式来处理内心的需求。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

有时候,人们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一种正常的分享和交流,并非都是“炫耀”。关键在于“度”和“目的”。如果是真诚地分享快乐,或者展示努力的成果,并且不以贬低他人或抬高自己为前提,那就不一定是缺什么。

所以,这句话更像是一种警示,一种让我们审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提醒。 当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在某个方面表现得过于张扬和刻意时,不妨往内看一看,也许那里藏着一个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填补的需求。

总而言之,“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它并非绝对的定论,但它触及了人性中一个非常普遍的弱点:我们往往会用外在的标签来掩饰内心的不确定,用表面的繁荣来遮盖内心的空虚。当我们能真正接纳自己,内在的力量足够强大时,那些刻意的“炫耀”也就不再那么必要了。那时,我们就成了真正的富足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内心就越缺少什么」

「一个人内心越缺少什么,就觉得别人在炫耀什么」

这两句话都没有错,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在炫耀,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user avatar

男神一的爸爸是高院资深法官,家庭地位不可谓不高了,人脉资源不可谓不多了,前两年出了体制熬过2年执业限制做了律师。彼时男神在pku法学院熬日子,有天晚上和男神撸串,他竟不着痕迹的跟我炫耀他爸爸最近接的一个案子代理费收入200W+,我喝了一口啤酒讷讷的附和着,厉害呀。


男神二炒股多年,从高中毕业开始每次出手无往不利,毕业一直没有工作待业考研屡考不中,持续备考顺便继续炒股,雪球社区盈利榜排名打败99.7%的用户,手头存款在帝都买房无压力。有一天我们微信聊天,他终于放弃考研开始工作了,并也不着痕迹的跟我炫耀了一下公司福利待遇很棒,全是人性化的小细节,班车,酒水exo me?


朋友圈还有个富二代同学留学美帝购置了豪车名表不声不响,总爱晒的却是他熬夜憋出来的paper和情势喜人的GPA,要知道本科时他是个四级都没过的实打实学渣一个。



他们总是喜欢炫耀自己从前没有、现在刚刚得到的东西,对自己已有的资源/条件却往往表现得不甚自信。其实对于他们炫耀的这些东西我完全无感,最让我感到阶级碾压的偏偏是他们本身。

法官们地位不低但收入不高,转行当了律师感到收入的飞跃;

没工作的学生对大公司的平台和意料之外的福利觉得十分满足;

学渣更是欣赏着得意着一个全新的努力的自己。


所以当一个人炫耀什么,显而易见的是,他真的拥有,并且刚刚拥有,这种从无到有的喜悦心情,值得炫耀。

炫耀更是表明一种状态:咱从前没有,咱以后有了。

厉害不厉害∠( ᐛ 」∠)_








---------------------------

评论的风向越来越奇怪我得破坏行文结构出来解释一下(´・_・`)


“这样就是男神了?”


不是的,只是因为长得帅才叫他们男神的,长得丑的大神不关注。



“你是在炫耀你男神吗”


对啊对啊。



“你缺男朋友”


你错了朋友,我缺钱。



“你觉得他们炫耀啥是因为你缺啥”


你错了朋友,我只缺钱


“律师赚钱太多不好”


就是就是,赚了也不分我们点。朝鲜多好,大家一起穷,谁也甭拿清贫高尚绑架谁。


“分享你刚编的故事,炒股赚那么多钱了还去上班?”


就是说啊。赚了点臭钱还不满足,还非清华不考,还烧钱去创业,创业扑街了又跑大公司学习就赚那么几个零头钱。你说,他是不是有病,嗯?

user avatar

炫耀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想告诉别人我拥有这东西,而是暗示别人我有能力拥有这东西。

屌丝跪舔林志玲,林志玲嫁给言承旭,屌丝不会难受,但林志玲要是嫁给屌丝的舍友,屌丝分分钟切腹自尽,其实这个过程,屌丝的钱一分没多一分没少,屌丝的名声一分没增一分没减,为什么屌丝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对这种现象表述为人们对身份的焦虑:当和我们处在同层次的人拥有比我们更好的东西,我们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地位比他低,由此感到担忧。炫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用某些可以表征身份的东西支撑起自己的地位,Gucci是,迈巴赫是,希尔顿是,甚至是旅行也是,这些东西证明我的地位不会比你低甚至高于你,但这反过来会增加被炫耀者的焦虑。 试想一下,早上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曾经一无所有被嘲笑创业的同学晒出了到账的五千万美元风投,这足以毁掉还在沐浴清晨第一缕阳光的老同学一个美好的早上了。
这不是我在主观臆测,大家还记得《美人鱼》里的林允吗?小学里那个默默无闻甚至是长的有点不太好看的女生竟然有一天摇身一变,披上了大众女神的外衣,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星女郎,要和自己喜欢的明星同台出现在新年的荧幕上,一直以为她和我们是一样的,突然发现原来不一样,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带来的焦虑感五味杂陈,让某些老同学如鲠在喉。之后的每天,空间都可以看到老同学起底她小时候的黑事件和长得仿佛不太那么好看的照片。
所以炫耀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暗示我的身份配得上这样的东西。炫耀者希图以此来提高自己在朋友圈中的身份和印象,博得更多的关注,这才是炫耀者想要的。

但很多炫耀者并不知道,炫耀的最佳方式从来都不是在朋友圈告诉朋友你有多吊,而是让别人告诉他你有多吊。这可能不太好理解,但大家试想一下,当你某天观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发现 ,自己朝夕相处默默无闻的同事小明原来是某某知名作家、摄影师或某某知乎大V,作为嘉宾出现在荧幕上的时候,这种认知失衡和嫉妒心里带来的打击足以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但你要是一开始就看到小明每天都在晒自己的作品,从默默无闻到走向成功,这种方式给你带来的冲击绝对是比不过前者的。我不知道心理学是否有关于这方面的解释,但肥肥猫老师在"哪些素质很重要,却是读书学不来的"中讲到的“人际交往中期望值的管理能力”就能很好的解释我的观点。当你不停的出大招的时候,大家对你的期望值就会越高,总有你满足不了的时候,而且不停的刺激也会在大家司空见惯后导致麻木,所以只有前者才能起到华丽转身惊得大家掉下巴的效果。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大家将被你的低调所折服。这也是我在知道这个规则后,再也不在朋友圈发东西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除非非常牛的事,否则不管你的东西在网上有多么受欢迎,只要进了朋友圈,逼格都是要被打三折的,如果有玩摄影的同学就知道,自己发在LOFTER上的照片热度五百五,进了朋友圈却无人问津,有些人可能还会问你是哪里盗的。
所以,炫耀的最佳方式从来都不是在朋友圈告诉朋友你有多牛,而是让别人告诉他。这里的别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报纸,电视,微博等媒介。

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明,在别人晒旅游照秀恩爱晒薪水晒礼物的时候背地里偷偷用功,不管取得多大的业绩不管如何升职加薪认识多少白富美,也从不发朋友圈,就只是默默努力,突然有一天,小明发了一条动态,风投到账五千万美元,白富美未婚妻已怀孕,这下子,昔日的老同学里炸开了锅……看到没有,这才应该是你们炫的方式,我把这种炫耀方式叫做宇宙无敌知乎针影之惊得让你掉下巴的高冷装逼法,版权所有,装逼请经我授权。



为什么很多优质的女生找不到男朋友www.zhihu./37373
个人微信号zhenying0613.欢迎来朋友圈玩(●'◡'●)ノ

user avatar

看看朋友圈,能获得80%这人的性格和当前信息。

所以很多意识到的人都改成三天可见了。

例如:

1,整天晒恩爱的,要么心里有鬼,要么在感情中是弱势一方;

2,天天谈情怀的老板,往往对员工抠门;

3,晒娃牛逼的往往对自己的生活不自信;

4,整天晒各种聚会,各种高大上人讲座的,往往是在融资或者骗小姑娘;

5,整天转菩萨活佛的,亏心事很多,或被伤害了却无力报复;

类似的很多,像我这样天天在朋友圈说点道理的太少了。

user avatar

我以为,不应当用这句话来评价任何人。因为说这话的人,总是自己拿不出任何东西来炫耀,只好拿这句话来自慰。炫耀固然不是一种美德,但没有任何可以炫耀的资本却又另当别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