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个税汇算清缴是怎么算的,为何有人补税几百,有人退税几千?有没有人解答一下?

回答
个税汇算清缴的计算方式确实比较复杂,导致了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人补税,有人退税,金额也差异很大。我来详细地为大家解释一下: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简单来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对您在一个纳税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取得的所有应税所得进行一个年度性的“总核算”。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采用的是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计税方式。

分类所得: 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这部分是按照月度或者季度预缴的。
综合所得: 是指居民个人在一年内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这四项所得需要合并起来,按照年度统一税率计算纳税。

汇算清缴的目的就是将您全年中已经预缴的税款,与您全年实际应缴纳的税款进行对比,多退少补。

个税汇算清缴的核心计算公式

汇算清缴的本质是:

全年应纳税额 = 全年综合所得收入额 基本减除费用 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扣除(如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赠)

然后,将这个全年应纳税额按照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来计算出最终的全年应纳税额。

公式拆解:

1. 全年综合所得收入额:
指您在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项所得的总和。
例如,您一年工资收入是12万元,劳务报酬是2万元,那么综合所得收入额就是14万元。

2. 基本减除费用(也称“起征点”):
每个纳税年度为60000元(即每月5000元)。
这是国家规定的,无论您有多少收入,都可以减除这部分费用。

3. 专项扣除:
主要指您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例如,您每个月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部分地区合并)以及住房公积金,这些金额都可以从您的综合所得中扣除。

4. 专项附加扣除:
这是国家为减轻纳税人负担,提供的一系列附加减税项目。包括:
子女教育: 每个子女每年最高扣除18000元。
继续教育: 每年最高扣除4800元或3600元(根据不同类型)。
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药费用支出,超过15000元的部分,可以扣除,最高扣除80000元。
住房贷款利息: 每年最高扣除24000元。
住房租金: 根据城市等级不同,每年扣除18000元、12000元或9600元。
赡养老人: 按月扣除2000元,或者按年扣除24000元(根据子女人数不同选择)。
这些专项附加扣除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独申报或共同申报。

5. 其他扣除:
包括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捐赠。如果您在年度内向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捐赠,可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扣除,但最高不超过年度综合所得额的12%。

汇算清缴的最终计算逻辑:

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综合所得收入额 基本减除费用 专项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扣除。
计算全年应纳税额: 将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套入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计算。
税率从3%到45%不等。
公式为:全年应纳税额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计算汇算结果:
应退税额 = 已预缴税额 全年应纳税额 (当已预缴税额 > 全年应纳税额时,就是退税)
应补税额 = 全年应纳税额 已预缴税额 (当已预缴税额 < 全年应纳税额时,就是补税)

为何有人补税几百,有人退税几千?

这就是汇算清缴的核心所在,差异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预缴税款的方式和税率的匹配度:

工资薪金所得: 通常是按月预缴的。每个月的预缴税款是根据您当月的收入和预扣率表来计算的。
预扣率表: 根据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同,适用不同的预扣率。当您的收入在月度内波动时,可能存在预缴不足或预缴过多的情况。
举例: 如果您某几个月收入很高,适用较高的预扣率,但全年平均下来,由于有专项附加扣除等因素,实际税率可能低于预扣税率,那么就可能退税。反之,如果某些月份工资较低,预扣率较低,但全年收入较高且申报的扣除项较少,就可能需要补税。

二、 专项附加扣除的申报和影响:

申报情况:
申报了专项附加扣除: 如果您申报了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那么您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会相应减少,计算出的全年应纳税额也会降低。
未申报或申报不全: 如果您符合申报条件但未申报,或者申报的信息有误,那么您的全年应纳税额就会相对较高。
影响程度: 专项附加扣除的金额是固定的,例如子女教育每孩每年最高18000元。如果您全年中有多个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并且金额较大,那么退税的额度也会更高。
例如:
张三全年工资收入15万元,每月预缴税款1000元,全年预缴12000元。他有2个小孩享受子女教育扣除,每月扣除1500元(一年18000元/个),并且有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每月扣除1000元(一年12000元)。
李四全年工资收入15万元,但没有申报任何专项附加扣除。
在张三的情况,虽然全年预缴12000元,但由于享受了子女教育(36000元)和住房贷款利息(12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以及每月5000元的起征点和社保公积金扣除,最终算出来的全年应纳税额可能远低于12000元,所以他会获得可观的退税。
而李四没有这些扣除,他全年应纳税额相对较高,可能与预缴税款持平甚至略高,就可能不需要补税或者需要少量补税。

三、 年度内收入的波动和变动:

兼职或多份收入: 如果您在一年中同时在多家单位任职或者有多个劳务报酬来源,那么您可能需要在年度汇算时合并申报。如果各处预缴的税款加起来,与您全年实际合并应纳税额不符,就可能出现补退税。
年中离职或入职: 如果您在年中离职,之前的公司会为您办理预缴税款的结清。如果您在新公司任职期间的收入和之前的收入加起来,或者扣除项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汇算结果不同。
年终奖的特殊处理: 年终奖可以单独作为一年一次的奖金收入进行计算个人所得税,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计算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年终奖的低税率区间,而并入综合所得可能会导致税率提高。如果您当初选择的是有利于自己的计税方式,可能在汇算时影响结果。

四、 其他可能的因素:

股权激励等所得: 如果您有股权激励等所得,其计税方式比较特殊,也可能影响汇算结果。
符合条件的扣除项目未申报: 如前所述,一些符合条件的扣除项目(如符合条件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费用、大病医疗支出超出起征点的部分等),如果未在预缴环节申报或在汇算环节申报,也会影响结果。
税收政策的调整: 偶尔也可能存在税收政策的微调,但通常在年度汇算时已经反映。

哪些人最有可能退税?

有大额专项附加扣除的: 例如,同时享受子女教育(多孩)、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多个大额专项附加扣除的纳税人。
全年收入相对稳定但有高额扣除的: 比如工资收入稳定在某个档位,但同时有大额专项附加扣除。
年度内某些月份收入特别高,导致预缴税款偏多: 比如年底拿到一笔高额奖金,虽然这笔奖金按照预扣率计算了税款,但如果全年平均下来税率不高,就可能退税。
已婚夫妻一方或双方有收入,且一方有较大扣除项(如住房贷款): 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扣除项来优化整体税负。

哪些人最有可能补税?

全年收入波动大,且高收入月份未充分考虑预缴: 比如,上半年收入较低,但下半年收入突然增加,且未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缴。
没有申报任何专项附加扣除的: 特别是符合条件但未申报的人。
劳务报酬、稿酬等收入占比较高的: 这类收入的预缴可能不够充分。
多个劳务报酬或稿酬来源,且预缴税款合并后不足的。
年终奖选择并入综合所得,导致全年适用税率提高的。

总结

个税汇算清缴的目的是实现“多退少补”,让您的税负更加公平合理。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每个人的收入构成、收入波动、专项附加扣除的申报情况以及预缴税款的方式都不同。

如果您对自己的汇算结果有疑问,建议仔细对照您的收入明细、预缴税款记录以及各项扣除的申报情况,或者咨询专业的税务人士。了解这些计算逻辑,可以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税务,并在未来更加合理地申报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组织居民个人纳税人进行年度汇算,很多人都有疑惑,这关系到每一个人最终落到自己袋子里的收入,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2019年的个税年度汇算,到6月30日都可以办理。

个税汇算清缴,也算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太棒了,我退了大几千的税!”“为什么还要补交400多元的税?有些只能一方扣除的专项附加扣除,我们夫妻俩应该怎么填更好?”“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应该怎样分摊赡养扣除?”……

今天我从以下15个方面解答以下疑惑

  1. 居民个人纳税人为什么要进行年度汇算?
  2. 年度汇算的“年度”怎么算?
  3. 是否所有居民纳税人都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4. 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收入”指什么收入?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吗?
  5. 办理年度汇算钱,应该准备好哪些资料?
  6. 子女教育费用扣除,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填报?
  7. 赡养老人支出扣除方面,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如何操作?
  8. 如果纳税人已就业,又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有几种抵扣选择方式?
  9. 住房租金扣除政策的享受条件是什么?
  10. 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能否同时享受?
  11. 大病医疗支出的抵扣,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12. 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夫妻双方都有权利享受抵扣的项目,由谁来扣除比较合算?
  13. 能不能随意改变扣除方式?
  14. 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应该如何选择?
  15. 所有商业健康保险都可以抵扣应纳税额吗?

一、居民个人纳税人为什么要进行年度汇算?

在新个税法下,居民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

平时,当纳税人取得这四项收入时,先由支付方,即扣缴义务人,依税法规定,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年度终了,纳税人需要将上述四项所得的全年收入和可以扣除的费用进行汇总,合并计算全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再减去年度内已经预缴的税款,计算应退或应补的税款。因为这四项收入在平时预缴税款时是按照不同的税率,所以年终合并后,用统一的综合税率计算,很可能会有差异,多缴或少缴了,就需要分别退税或补税,所以要进行年度汇算。

年度汇算的原则是“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计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019年已预缴税额

二、年度汇算的“年度”怎么算?

年度汇算的“年度”即为纳税年度,也就是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比如2019年度汇算就是2019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年度汇算时的收入、扣除,均为该时间区间内实际取得的收入和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或规定标准的费用或支出。比如,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是在2019年的12月31日,那么它就属于2019年度;实际取得工资是在2020年的1月1日,那么它就属于2020年度。

三、是否所有居民纳税人都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虽然符合某些条件的纳税人的确可以不用办理年度汇算,但税务专家建议,为了详细了解自己的纳税情况,最好都在申报期,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办理年度汇算。

比如说,居民个人纳税人在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每个月都会预缴一笔个人所得税。一般情况下,这些预先缴纳的个税与全年“综合所得”加总后计算的真实个税会有差异。如果不办理年度汇算,多缴纳的个税就无法退还;而少缴纳的个税不去补齐,则可能面临税务行政处罚,并被记入个人纳税信用档案。

以下四种情形为需要办理年度汇算的普遍情况:

情形一,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取得工资薪金的居民个人,合并收入后很可能适用更高或更低的税率,需要补税或退税,因此要进行年度汇算。

比如王先生,2019年上半年月均工资5000元,不需要缴纳个税。下半年跳槽到新单位,月工资上升至20000元左右,年度汇算后发生税率跳档,就需要补税。

又比如李先生,2019年从两家公司取得工资,每月各30000元,并从一处工资中个人缴付“三险一金”45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李先生的两处工资在月度分别预扣预缴个税时,合计共预缴个税75360元。年度汇算合并收入计税后,产生税率跳档,李先生的度应缴个税变为128880元。因此,李先生需通过年度汇算补税53520元。

情形二,从一个单位取得工资薪金的居民个人,每月都预缴所得税,但从全年看,并未完全享受足额6万元的年度减除费用,因此要进行年度汇算。

比如韩小姐,2019年9月开始工作,每月工资1万元,个人缴付“三险一金”2000元,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9月至12月预缴个税360元。从全年看,韩小姐仅享受了2万元(4×5000元/月)的减除费用,未充分享受全年6万元的减除费用。因此,年度汇算后,韩小姐可申请退税360元。

情形三,在2019年度中,符合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条件的居民个人,填报后会获得退税,需要进行年度汇算。

比如张先生,他在2019年中拿到上海户口之后,就立即买了套房子并进行了贷款。贷款之后,他每个月可以填报住房贷款利息,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因此在年度汇算时,他可获得退税。

情形四,除了工资薪金,还有劳务报酬、稿酬或特许权使用费等多项收入的个人,需要进行年度汇算。这些收入不管有没有预缴税,汇算时都可能产生退税或补税。

比如吴小姐,去年2月份拿到出版社一笔2200元的稿酬,这家出版社帮她预缴了196元的个税。现在,经过年度汇算,由于吴小姐的年收入不到6万元,不需要缴纳个税,她可以获得退税。

四、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的“收入”指什么收入?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吗?

此处收入指全年的“毛收入”,即为不减除任何费用、扣除、税款前的收入。对于工资薪金而言,通俗理解即为应发工资;对于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而言,通俗理解即为税前收入,不是实际拿到手的钱。

如果居民个人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选择单独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则不包括在全年的收入中;如果选择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并入“综合所得”一起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则包括在全年的收入中。

五、办理年度汇算钱,应该准备好哪些资料?

在办理年度汇算前,居民个人纳税人需要准备好收入、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年金、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或税延养老保险)、捐赠、税收优惠、已纳税款等相关信息或资料,以备填报申报信息时使用。

一般情况下,已预先缴纳过个人所得税的四项“综合所得”,以及三险一金的扣除总额等信息,都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到。

“个人所得税”App查询界面

如果是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纳税人可查询工资条或者咨询单位财务。

如果是符合条件的商业健康险或税延养老保险,纳税人可查询购买或者缴纳保费时的相应单据,或者咨询购买保险的保险公司。

如果是大病医疗支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通过首页“个人所得税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模块查询。其中,查询信息中显示的“符合大病医疗个税抵扣政策金额”即为可扣除金额。

捐赠凭证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在接受捐赠时,开具的由财政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监(印)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需要注意的是,该票据需接受捐赠单位加盖印章。

以上年度汇算资料需要留存五年备查。

六、子女教育费用扣除,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填报?

孩子满3周岁的当月开始,就可以填报,进行扣除。

七、赡养老人支出扣除方面,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如何操作?

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赡养老人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比如,叶家有兄弟姐妹3人,一人在国外,两人在国内,共同赡养住在上海的母亲。两位国内的赡养人可以约定分摊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每月1000元。但母亲认为,其中一位女儿平常赡养任务更重,就指定女儿分摊每月1000元的扣除额度,另一位儿子只能分摊每月500元的扣除额度。由于指定分摊优于约定分摊,最后两位国内赡养人和母亲签订的是指定分摊的书面协议。

八、如果纳税人已就业,又在接受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有几种抵扣选择方式?

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也就是每月1000元来进行扣除,也可以由本人选择按照继续教育,也就是每月400元来进行扣除。

比如,已工作的郭小姐正在接受大专学历继续教育。此时,她的父母也仍未退休,拥有正式工作。因此,郭小姐的父母可以按照子女教育,选择由其中一方每月扣除1000元;或者分别每月扣除500元。

若郭小姐的父母已退休,她可以选择按照继续教育,也就是每月400元来进行扣除。

九、住房租金扣除政策的享受条件是什么?

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都没有住房。

比如,韩先生和妻子双方名下在宁波市有一套住房,但两人长期在上海工作并租房居住。因此,他们两人可以选择一方进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十、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能否同时享受?

不能同时享受。比如,肖小姐在深圳市有首套住房贷款,但她自2018年后长期工作在上海并租房居住。在此情况下,她只能在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中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扣除。

十一、大病医疗支出的抵扣,具体是怎样操作的?

大病医疗支出是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中,唯一不是定额抵扣的选项。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扣除医保报销后,纳税人个人负担(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每年80000元的限额内,据实抵扣。纳税人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比如,2019年,张先生因为得病,在医保目录内自付了50000元的医疗费用。根据扣除原则,这50000元中有35000元是超过15000元的部分,且未达到80000元的限额。因此,这35000元可在年度汇算时办理扣除。

十二、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夫妻双方都有权利享受抵扣的项目,由谁来扣除比较合算?

看夫妻双方谁的收入高,高的一方享受扣除比较合算。

比如,徐先生和孟女士是两夫妻,两人每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金扣除额度2200元。其中,徐先生的年收入为48万元,孟女士的年收入为24万元。如果让徐先生享受扣除,则家庭年度个税合计为114240元;如果让孟女士享受扣除,则家庭年度个税合计为116880元。由此可见,徐先生的收入更高,让他扣除更省税。在此案例中,由收入高的一方享受扣除,家庭每年可多省2640元的个人所得税。

十三、能不能随意改变扣除方式?

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比如,夫妻双方约定,2019年度的子女教育由男方来扣除,这一整年都必须由男方来扣除。如果要改变,则必须等到2020年度。

十四、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应该如何选择?

首先,纳税人需要明确哪些奖金属于“全年一次性奖金”。根据国家政策,一般情况下,“年终奖”属于全年一次性奖金,而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都不属于。

一般来说,工资收入高的人年终奖用优惠方法单独计算个税比较有利。比如说,余先生的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为50万元,还有10万元年终奖。如果把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当年个人所得税为109080元;如果年终奖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计税,则当年个人所得税 为88870元,省20210元,比较有利。税务专家表示,如果收入高,分开计税会适用更低税率。

如果纳税人工资收入不高,很可能合并计税更省税。比如,叶先生的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为36000元,还有48000元的年终奖。如果年终奖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计税,叶先生需缴纳个人所得税4590元。如果把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则叶先生只需缴纳720元的个人所得税,省下3870元。税务专家表示,如果纳税人收入不高,加起来税率本来就低,年终奖单独计税反而会导致高税率。

听上去是不是很麻烦?没关系,“个人所得税”App可以帮我们计算。纳税人进行年度汇算时,只要在“奖金计税方式选择”项下勾选“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或“单独计税”,就可以分别看到两种情况下需缴纳的个税。比较之后,选择需缴纳个税较少的一种方式。

“奖金计税方式选择”截图

十五、所有商业健康保险都可以抵扣应纳税额吗?

只有在保险单上印有税优识别码的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抵扣应纳税额,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

有问题欢迎留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个税汇算清缴的计算方式确实比较复杂,导致了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结果,有人补税,有人退税,金额也差异很大。我来详细地为大家解释一下: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简单来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对您在一个纳税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内取得的所有应税所得进行一个年度性的“总核算”。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采.............
  • 回答
    2019年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迟来的“考试”,只不过这次的“考题”是关于我过去一年的收入和支出,而“考官”则是税务局。当通知下来,看到需要补缴的金额时,说实话,心里真的挺“肉疼”的。这“肉疼”不是那种皮外伤,而是深入骨髓的“痛”。回想起2019年,那是忙碌且充满希望的一年。工.............
  • 回答
    截至我知识更新的日期(2023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也称为免征额)并没有提高到每月一万元人民币。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历史变迁以及相关的政策背景:一、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历史沿革: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起征点也随之调整。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节点: .............
  • 回答
    遇到房东不给身份证的情况,进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别急,咱一步步来捋清楚,看看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首先,得明白为啥需要房东的身份证信息。根据咱们国家现行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租房方面的扣除,是为了证明你确实在为租住的住房支付租金,并且租住是合规的。通常情况下,需要提供租赁合.............
  • 回答
    中国个人所得税是否太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角度、比较对象以及个人自身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状况。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从税负水平来看: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负: 累进税率制: 中国的个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
  • 回答
    董明珠女士关于“将高薪人群税负加到55%”的说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首先,咱们得明白董明珠女士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和背景。她作为一个企业家,长期处于经济活动的第一线,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肯定有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她提到这个建.............
  • 回答
    婴幼儿照护费个税抵扣政策即将落地,这无疑是个让众多年轻父母翘首以盼的好消息。关于每月抵扣 2000 元的建议,虽然还只是专家层面的提议,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1. 为什么是 2000 元?背后考量是什么?专家提出每月 2000 元的抵扣额度,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很可.............
  • 回答
    人民网又报道了个人所得税APP上的信息被冒用事件,这事儿闹腾了好一阵子了,真是让人糟心。我嘛,说实话,我也没好到哪儿去,算是体验了一把“被冒用”的滋味。事情是这样的,大概是年前吧,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挺官方的,说是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了一笔异常的收入申报。当时我脑子嗡了一下,心想什么情况?我最近也.............
  • 回答
    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也就是免征额,是一项牵动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要评价我国现阶段将个税免征额从3500元提高到10000元(这里指的是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中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相较于之前的3500元/月,这是一个显著的提高)是否合理,.............
  • 回答
    房租抵扣个税政策,顾名思义,就是允许租房者将支付的房租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进行抵扣。这本意是好的,旨在减轻租房者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一些房价高企的城市,房租支出占生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然而,这项政策的出台,也确实给房东带来了一些复杂的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首先,对于房东而言,最直接的.............
  •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提出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的建议,这无疑触及了中国税收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平衡国家财政收入、居民税负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建议具有相当大的讨论价值,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董明珠的出发点和建议的合理性: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
  • 回答
    董明珠女士连续六年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建议,这背后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议题:税负公平和居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 那么,当前的个税起征点是否需要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理解“个税起征点”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中国通常称为“起征点”或“基本减除费用”)的功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一些非常关键的面向。如果说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我们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要理解“其他人都在哪儿,在做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理解“个税起征点”的含义和其背后的.............
  • 回答
    国务院发文允许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申请每人每月1000元的个税减免,这绝对是个重磅利好消息,能实实在在地减轻不少家庭的育儿负担。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政策具体能给谁带来好处,又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得利者是谁?毫无疑问,是那些有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这政策是针对“婴幼儿”的,所以只要家里.............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大湾区内地城市放开香港居民购房,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带来了不少实质性的好处。咱们这就一点点掰开了说。这事儿为啥这么重要?首先,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大湾区一体化战略的一个重要落地举措。你想啊,大湾区就是要打破区域间的壁垒,让要素(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更自由地流动。以前香.............
  • 回答
    深圳这次推出的楼市限购政策,核心内容就是“落户满三年,且连续缴纳三十六个月的个税或社保”。 这玩意儿一出,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讨论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个政策到底有啥说道。先说说政策的“好”与“坏”,也就是它为什么能出台,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深层次.............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得挺实在的。几千块钱的耳机,说实话,不少人听了都觉得有点肉疼。这玩意儿是智商税吗?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得明白“智商税”这词儿是怎么来的。一般说“智商税”,多半是指那些产品本身价值虚高,或者宣传过度,实际效果跟价格完全不成正比,花冤枉钱的人觉得自己被套路了。比如.............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股票天天拉尾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可能藏着不少玄机。简单来说,就是一支股票在收盘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通常是最后半小时或更短),股价出现快速、显著的上涨。而“天天”这个词,就暗示了这种现象的规律性和持续性,这就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了。什么叫做“拉尾盘”?我们先明确一下“拉尾盘”的概念。在股市里,收盘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