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至 1 万元,你怎么看?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提出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1万元的建议,这无疑触及了中国税收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平衡国家财政收入、居民税负以及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建议具有相当大的讨论价值,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董明珠的出发点和建议的合理性:

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 董明珠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其出发点很可能是为了让更多老百姓手中有钱,从而能更多地消费。提高个税起征点,意味着一部分原本需要缴纳个税的低收入群体将不再缴税,或者缴纳的税款减少。这直接增加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理论上会转化为消费能力,从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体现税收公平: 目前中国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月。虽然这几年随着物价上涨和经济发展,5000元的起征点对于一些高生活成本地区可能显得捉襟见肘。将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月,将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这更符合量能课税、税收公平的原则。
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原有的税收起征点可能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当前的经济实际和生活成本。提高起征点可以使税收制度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匹配。
借鉴国际经验: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定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以确保税收体系能够更多地关注高收入人群,并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大的税收空间。

二、 提高个税起征点至1万元可能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

1. 切实增加居民收入: 毫无疑问,对于月收入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间的群体来说,个税负担将直接减轻,可支配收入随之增加。
2. 促进消费和内需: 增加的收入很可能转化为消费,尤其是在服务业、零售业等领域,可能带来消费的复苏和增长。
3. 减轻部分纳税人负担: 大量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纳税人将不再需要缴纳个税,或者缴纳的税额大幅减少,这有利于改善民生。
4. 提升纳税人的满意度: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过高的税负容易引起民众不满。合理的税负水平能提升纳税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 可能引导企业提高薪酬: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或者在与个税起征点相关的薪酬安排上,企业可能会考虑将部分工资、奖金调整到更高的水平,从而间接推动整体薪酬水平的提升。

潜在挑战和负面影响:

1. 国家财政收入可能大幅减少: 这是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挑战。个税是我国重要的税种之一,提高起征点意味着国家税收收入的直接下降。这会给财政支出带来压力,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可能会受到影响。
2. 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可能减弱: 个税的累进税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如果起征点大幅提高,大量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移出税收范围,那么个税对于调节高低收入差距的作用可能会减弱,贫富差距的调节可能需要依赖其他税种或政策。
3. 对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可能有限: 对于原本就远高于1万元月收入的高收入群体而言,起征点提高对他们的实际税负影响相对较小。这意味着税收优惠更多地流向了非高收入群体。
4. 可能引发新的税收筹划: 为了规避税负,一些企业和个人可能会采取更加复杂的税收筹划手段,例如通过劳务报酬、年终奖等形式进行工资结构调整,以期获得更大的税收利益。
5. 可能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异巨大。将全国统一提高到1万元,对于一线城市和生活成本较高的地区来说,可能仍然算不上“高”的起征点;而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1万元可能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收入,能够完全免税。这可能导致税收优惠的分配不均。
6. 如何平衡财政支出: 如果财政收入减少,国家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或者削减开支。削减开支可能会影响民生和公共服务,而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可能需要调整其他税种,例如增值税、消费税等,这又可能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影响整体物价。

三、 实施的可行性和配套政策:

动态调整机制的必要性: 任何税收起征点都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成本、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挂钩的指标。仅仅一次性的提高,而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很快就会再次面临“过时”的问题。
财政收入的替代性来源: 如果要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弥补财政收入的缺口。这可能包括:
完善其他税种: 例如,加强房地产税的征收(如果开征并完善),对高收入人群的财产性收入进行更有效的税收调节。
优化税收征管: 加强对偷税漏税的打击,特别是对高收入人群和企业利润的征管。
增加非税收入: 例如,国有资产收益的合理分配。
削减不必要的政府开支。
是否应该有区域差异化: 鉴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的巨大差异,是否应该考虑在特定条件下,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个税起征点,或者有更精细化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可以探讨的方向。
影响范围的量化分析: 任何政策出台前,都需要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明确有多少人会从中受益,财政收入会减少多少,以及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四、 对董明珠建议的评价:

董明珠的建议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对当前个税负担的关切,并且具有积极的民生导向。将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在概念上是具有吸引力的,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减轻部分人群负担。

然而,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重大税收政策调整,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值变动问题。它涉及到国家财政的稳定、经济的宏观调控、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以及与其他税收政策的协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因此,仅仅将建议视为一个“好”或“不好”的判断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如果仅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刺激消费的角度看, 这是一个值得支持的提案。
但如果从国家财政收入、宏观经济稳定和收入分配的整体性来看, 那么就需要非常审慎地考量其可行性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并配套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最终,个税起征点的设定,需要在政府财政能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实际生活负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的建议能够引起广泛讨论,本身就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推动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现有税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天去了几家4S店,询问买车的事宜。

4S店的销售一致表达,60万以上的豪车优惠幅度小,热门车大G,阿尔法,宝马X7,奔驰迈巴赫,加价六位数随便卖,多得是人买。30万以下的普通车,优惠幅度也很低,丰田一流的甚至还加一点价格卖。


重点来了。


30万到60万这个区间的车,基本上是各种降价,各种卖不动。

这个价格区间的品牌,有的甚至倒闭,退出中国,或者在边缘徘徊,例如欧宝,阿尔法罗密欧,还有大名鼎鼎的七折豹八折虎也是这个区间的车最难卖,八折虎百万级别的揽胜系列清一色不讲价,所谓的三两万的优惠都要你加装来补。极光,自由人,发现在当年都是60万-70万的车,如今起步价全部腰斩。


为什么这些30万到60万的车最难卖。因为两极分化已经加剧,连特斯拉都知道赶紧把自己的段位从30多万拉到20万的水平,他有钱不想赚?理想蔚来一流中国高档电动车,2022年要么推出25万的车,要么减配减到25万,它们都没的选了。


因为中产阶级,没有钱。

中产阶级作为,

1不会避税,也没必要避税,

2没有能力资金出逃,也没有必要资金出逃,

3基本上钱从哪里挣,最后都还给谁。


这群人平时没事还炒炒股,上上各种套,没事还精致精致,交交智商税,不敢违法乱纪,养孩子的一个个怂成狗样,简直是人世间最令人着迷的韭菜。


我明说了吧,就这样一波家庭年收入二十来万的人,对这个社会做最大的贡献,交着最猛的税(很多还交着各种企业年金,党费,会员费),受着最中间的罪,贷着最多的款,还着最多的钱,还拼命想着支持房地产。


论谁看着都心痛。

这群人你好意思还继续这么欺负他吗?

啥也别说了,顶一波董明珠。


user avatar

我同意,能给很大一部分中等收入人群减轻压力,况且这些人纳的税,跟当年农业税一样,只是不大的一个比例,削减了也没多大影响。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想个办法收一下那些,月薪5000,年到手20万的人的税,还有某东那种工资一块钱,身价一千亿的人,还有月入几乎没有,但有几十套房的人税

当然我同意我建议没什么用,会议通过才行

user avatar

感觉主要还是要把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收上来,这种动动起征点的提案意义不大。

其实很难做到,因为人家有钱了,你再收他税,他就逃国外去了,你反而资产流失。

只有本土对奢侈消费增加税收,才能做到吧……比如豪车,名酒这些加税。但其实这些已经加了很多很多的税了,而且,人家为啥不去欧美买豪车、名酒呢?

我觉得税收还是要从那些“高收入人口的刚需,中低收入人口却不是很需要”的方面入手。

比如国际学校,比如180平米以上的精装修高档住宅,之类。

user avatar

巴菲特:我的个税不如秘书多。

特朗普:我不但不交联邦税,还以曾经破产为由获得上千万美元的补贴。

以上两种情况我国有没有类似现象?有。

老板把收入做账到公司成本支出在九十年代就滥大街了。

天龙星人“高科技企业”不但减免税,还有补贴和贷款,更有脸面要求变更所属工业用地土地性质开发房地产“以房养科”。山东曝光了某地的空壳“科技创业园”。对于主导创业园的科技局来说,短期内难以有效监督各类“天龙星人”是不是真的高科技、真的做事业。

利益相关:

收入刚卡在董小姐主张的起征点上,2020年纳税三千块。不收我三千块的税,我也不能靠这点钱买车买房、迎娶白富美、出人头地,更不会因为这点钱影响生活质量。一个月不到三百块钱,说难听,够干啥?我看到跟我薪资差不多的人对个税种种的苦大仇很难共情,只觉得他们该看心理医生。我认为国家照顾我照顾的很好,多交些税也值得。

user avatar

熟悉的某私立同行,老婆全职,社保交在医院。

我说为啥老婆在那里交社保,他说反正要交的嘛……

干啥都要发票,说车子也是医院的。

自住以外还有两套房,称自己只是二房东,具体情况不明,我个人严重怀疑是逃税操作。

我估计还有其他手段,搞不好很多工资都做到手下人那里去了。

因为他表示很穷,退税以后连纳税的权利都没有了。

但后来又说漏了嘴,说每年接200多个病人——他做正畸的。


嗯,200多个正畸,月薪5K,这是奉献啊!

不过五千块,居然能养得起全职的太太和两个孩子,还能买得起几百万的房子,开得起保时捷,也是挺不容易的。

你说起征点是一万还是五万,有区别吗?

user avatar

自己品。


王金兰,《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



余静、吕伟,《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模型与实践应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18年版:






https://www.zhihu.com/video/1356538155928338432

user avatar

我觉得下一步zf可能会用个人所得税作为杠杠工具进行某些定向调控。

两个最简单的例子:促进生育和个人养老金账户。

比如开收丁克税你肯定不高兴,但是如果1万收入个税3000,然后生个孩子每月退你1500,这就不叫丁克税了,而是鼓励生育的德政:)。

个人养老金账户同理,你现在不愿意存那是因为个税还不够高。回头需要“鼓励”你存个人养老金的时候,就……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玩过的老把戏,也许我们的专家能想出新招也说不定。

user avatar

就喜欢社会我董姐这股子飒劲!

说话铿锵有力,动作大刀阔斧,不愧是能摆平雷布……嗝的女人!

但董姐,态度坚定掩饰不了您思想单纯,您这个梦想,他实现不了。

我简单把起征点调整后的财政支配模型摆一摆啊:

如果说,未来某一天,收入一万块是一条红线,且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的话,则社会财富这块大蛋糕,就会被政策的刀重新切割成三块,供三类人分食。

第一类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相关部门,第二类是收入在1w元以下的免税群体,第三类是收入在1w元以上的纳税群体。

咱可以肯定一点,在社会财富是常量的基础上,也就是蛋糕的尺寸就在那摆着呢,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这没错吧?

OK,同理,财政收入必须也得是常量,因为国家用于军事国防,基础建设,义务教育等等领域的支出,必须从税收而来。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国家需要固定的钱来维系建设,则1w元以下收入群体不纳税,势必导致1w元以上收入群体得多纳税!

好的,到这为止,咱就能明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从税收角度看,国家分走的这一块,大小必然也必须得恒定不变。否则社会无法运转。

而再往下看,意思就跟现在不一样了。

1w元以下的群体,税务压力没了。

1w元以上的群体,税务压力重了。

这是个劳什子意思?这不就是所谓“天之道,损有余以补充不足”么!

理论上可以理解为高收入群体拿出来一些自己的钱,补贴了低收入群体的税收部分。

这个,在现行规则下,应用上必然有难度。为什么?

因为你可别忘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多寡,是高收入群体定的。

剩下的这块蛋糕,让高收入少吃一口,喂给低收入群体,从本心讲,高收入他乐意么?

别忘了,高收入群体的企业管理者们,多多少少是身上沾了点资本味儿的,拔他一根腿毛他能疼的满地打滚一星期,你让他少拿钱他不干啊!

于是乎,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高收入的管理者们,通过进一步压榨低收入群体,把自己的收益跟以往配平。

比方说:

一个小厂的厂长,一个月到手50000,他手下10个产业工人,每个人每个月到手5000.

未来通过税线调整,厂长每个月到手只有40000了,他的工人们由于免税,每个月到手变成了6000.

则厂长有九种办法,或开除老工人重新低价招工,或者直接给工人降薪,再次把分配比例调整成他自己50000,工人5000的这个水平。

这是资本的天性使然,且可以人为操控,工人受人所制,跑不脱的。

因此,这个税点调整,看似变了,其实最后结果什么都没变……

国家还是以前的财政收入;资本还是以前的人头红利;工人还是以前的果腹工资。

这就完了?没有。

这里头有一群最倒霉的人:中等收入人群。

这些人凭学历技术等等,挣扎到了收入1w元以上这条线,得多纳税。

同时他们也就是一小白领,没有资本层面的收益分割权,老板通过调整薪酬保证自己收入,惠及不到这些中等收入人群。

也就意味着什么呢?

这些人,收入过了1w元,多缴税,有他们。

这些人,不是管理层,管理层合法避险,没他们。

最终收入实际变少的,奏是他们!

因此,董小姐的方案,执行起来,按照理想化的沙盘推演,就剩下一个字儿:

中等收入人群收割计划.jpg!

懂了么,董小姐,这是行不通的啊……经济宏观面是一个立体模型,牵制一点,必然有左右的点,以及上下不同维度的点一起被牵引。

没有一个特别赞的改革措施,不是用组合拳来配套实施的啊亲!

所以啊,说这些有的没有的,真不如直接立法把996老板入刑来的爽利,996是新生的,不涉及到其它劳动力供需层面,可以单独切割,无毒副作用。

上边我说的这个,是理想模型,其实里边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推敲,咱就不提了。基本面都不成立的事,讨论细节我是有多闲?

最后:

董姐加油喔!我和雷(三声)雷(二声)都耐你喔!

user avatar

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895亿元,全国税收收入154310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11568亿元。

个人所得税占全国税收收入的7.4%。

个人所得税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3%。

中国是一个以消费税为主要税源的国家,所得税本就不是中国税收的大头。

前两天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结的数字是:8年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比一年的个税收入还多。

总而言之,个税对于国家来说不是大头,多一点少一点完全无所谓。

董小姐提出这样的议案,肯定能赚个好口碑的,要我我也提。

再补充一句,富人合理避税是世界性难题,特朗普2016年当选总统时个人资产45亿美元,但在当总统之前的15年里,有10年没有交税,当总统之后也只交了750美元的税。反而是2013年至2015年,特朗普在中国跟中国企业做生意时,曾向中国缴纳了逾18.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5万元)的税款。

其实中国的富人钱虽然多,但是富人总数并不高,真把富人的税按照实际收入情况收上来,对于国家来说也没多少钱。

但这是社会公平。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user avatar

有用吗?有用。

有多大用?没多大用。

user avatar

完全同意。另外国家应该想办法征那群真正高收入人群的税。

真正高收入那波大老板,有各种方式避税,如某东1元工资。他们可以把各种花销摊进企业账目里,一边消费享受一边还能减税。个税你订100%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低收入那波人对个税也没什么感觉,七扣八扣就低于起征点了。

真正倒霉的就是中间这波所谓的中产阶层,其实大多是一群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社畜,没准还都生了二胎。现行的个税对这群人最不友好,根本没办法避税,承担着最重的个税。每到年底看着那个税单就肉疼!

user avatar

完全同意。

user avatar

个人所得税这个东西,其实一直都是个聊胜于无的玩意儿……个人所得税占国家总税收也就是个零头。

总而言之如果不是公司代扣,这货的征收成本比收上来的税还多。


真正想收税,要收房产税、资产税、企业所得税……就拿房产税来说,我估计每年千分之一的房产税就超过个人所得税了……

user avatar

起征点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真正该被收税的人你在知乎上提了妥妥建议修改。

user avatar

完全支持这个建议。按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征个税起征点800元与当时工薪之比计算,目前起征点最少在20000元以上才对。

至少比那个十年脑血栓教授的言论靠谱多了:

提高个税起征点,就剥夺了一些低收入人群纳税的使命感!建议:0元以上都要纳税!

虽然在短期内会减少财政收入,但最终可以刺激中等收入者的积累和消费能力,这种局面有利于社会的整体进步。

在目前物价上涨等背景下,这是藏富于民的重要举措,可以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被纳入免税范围。只有藏富于民,确保工薪阶层的收入有提高,才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经济发展才会更有动力。

调节贫富差距,而不是增加税收收入;让中低收入阶层受益,而不是使他们成为缴纳个税的主力军,当这些原则得到坚持,我国的个税改革一定能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返利于民,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鸽)----------------------------以下ans,各位大佬有兴趣了瞄一眼:

为什么公务员挣的不多,甚至不被看好,但还是有很多人考?

如何看待男子请求武汉政府「分配对象」被拒,婚恋难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吗?

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为什么我上了985还会这么焦虑?

消费主义是如何通过伪造文化来欺骗年轻人的?

大学四年不加入社团、学生会,不当班委,对以后发展会有不好的影响吗

你有钱别人就巴结你,你没钱别人就冷落你,是真的吗?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发现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弱,应该如何锻炼这种能力?

user avatar

个税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一群老实巴交的普通人才会被征收的税。起征点高或低,其实对真正的富人,没有太大影响。提高起征点,恐怕最大的受益者是各大大厂的高薪程序员或者一部分高薪科研人员。我觉得这也没啥不好的。

真正的有钱人,听说过刘强东老板1元月薪嘛?老板和公司是一体的,他的吃穿用度全部公司走账,就没有工资,何来的个税。人家买一百套房,资产升值,也没有个税什么事。个税,就是老百姓上班吃工资才有的税。贫富差距再大,也不是给的工资高带来的。给一个职级高的技术大牛年薪百万,也不可能像一个拆迁二代一夜之间带来的收入差距大。所以,个税起征点提高,是个对普通老百姓有些许好处,对大老板没啥伤害国家财政实际影响也有限的不疼不痒的提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