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高价彩礼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买卖婚姻」,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回答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大高价彩礼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买卖婚姻”的建议,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这一建议的提出,反映了许多人大代表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也得到了不少社会公众的认同。要全面看待这一建议,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 建议的背景与提出原因

高价彩礼的普遍性与危害:
经济压力: 在一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彩礼金额不断攀升,从几万、十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民币,给男方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家庭负债累累。
婚恋障碍: 沉重的彩礼成为年轻人结婚的巨大门槛,导致一些适龄青年因经济原因而无法结婚,加剧了“剩男剩女”现象。
家庭矛盾: 高价彩礼常常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争吵,破坏了家庭和睦。
婚姻的“商品化”: 彩礼的畸高导致婚姻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种经济交易,忽视了感情和人品的因素,违背了婚姻应有的纯洁性。
社会风气: 这种现象也可能助长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

买卖婚姻的滋生与法律禁止:
买卖婚姻的定义: 指的是以金钱或财物为结婚的条件,一方或双方(尤其是女方及其家属)索取或收受财物,将婚姻作为一种交易。这与正常的赠与彩礼有所区别,后者更多是一种习俗和情感的表达,而买卖婚姻则带有强烈的“交易”色彩。
法律禁止: 中国《婚姻法》(现已修订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禁止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及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现实挑战: 尽管法律禁止,但在一些地区,买卖婚姻或以彩礼名义进行的“变相买卖”仍有发生,尤其是在一些性别比例失衡、男方经济能力相对受限的地区。

社会呼声: 许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及其父母,对高价彩礼和买卖婚姻表示担忧和不满,希望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 建议的可行性与潜在益处

治理高价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 通过媒体宣传、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社会树立健康的婚恋观,提倡节俭、文明的婚礼习俗,将彩礼回归到合理、适度的范畴,更多体现的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对新家庭的祝福。
加强基层治理: 可以在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中明确彩礼的合理范围,发挥基层组织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
经济引导与帮扶: 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可以考虑适度的经济帮扶措施,减轻其结婚压力。
法律界定与规制: 虽然直接禁止彩礼在法律上存在难度(因为彩礼的性质可以解读为赠与或订婚的习俗),但可以通过法律来规制“过分”的彩礼,将其定性为“婚约财产纠纷”的一部分,从而约束不合理的索取。

严厉打击买卖婚姻:
明确界限: 关键在于区分正常的彩礼习俗和带有强制、交易性质的买卖婚姻。当彩礼数额过高,并附带明确的“买卖”条件,或者女方是被迫出嫁时,就应被视为买卖婚姻。
加大执法力度: 婚姻登记机关、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买卖婚姻行为的审查和打击力度,对涉及拐卖、强迫婚姻等行为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护弱势群体: 特别要关注女性权益,防止她们成为买卖婚姻的受害者。

潜在益处:
降低婚育成本: 有助于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促进适龄人群的婚姻和生育。
促进婚姻和谐: 减少因彩礼引发的家庭矛盾,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净化社会风气: 抵制拜金主义,弘扬健康的婚姻价值观和家庭观。
维护社会公平: 避免因经济条件差异而对婚姻自由和幸福产生不公平的影响。

三、 建议面临的挑战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彩礼”与“买卖”的界定: 这是治理中的难点。彩礼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含义和数额。如何准确界定“高价”和“买卖”,避免一刀切,保护正常的习俗,是一大挑战。法律条文需要清晰,执行也需要智慧。
传统习俗的保留与改变: 彩礼在很多地区是一种延续多年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完全否定或强制改变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甚至被视为干涉地方习俗。因此,治理需要循序渐进,尊重地方差异。
执行的难度: 农村和基层社会关系复杂,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可能难以被发现和取证。如何有效监管和执法是关键。
源头性问题的解决: 高价彩礼和买卖婚姻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别比例失调、农村地区女性资源相对稀缺等深层原因有关。仅仅依靠治理,如果不能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效果可能有限。
法律的适度性: 法律的干预应有度,避免过度干预个人和家庭的事务,尤其是在界定彩礼数额时要慎重。过度的法律干预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倡导与法律的结合: 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强制,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引导、媒体的宣传、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及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约束。

四、 如何理解和支持这一建议

肯定其积极意义: 这一建议的出台,本身就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解决高价彩礼和买卖婚姻问题的重视,是对社会不良现象的一种积极回应。
关注治理的精细化: 理解建议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健康的婚恋环境,而不是简单地压制习俗或干涉个人婚姻。因此,具体的治理措施需要细致周到,平衡各方利益和关切。
强调法律的必要性: 针对买卖婚姻,法律的严厉打击是绝对必要的,这关系到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婚姻自由。
关注长效机制: 除了短期的治理措施,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高价彩礼和买卖婚姻出现的社会经济根源,例如推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等。
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 治理高价彩礼和买卖婚姻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每个公民的共同责任。

总结: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加大高价彩礼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买卖婚姻”的建议,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提议,回应了社会关切,有助于遏制婚俗陋习,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然而,这一建议的落地执行并非易事,需要在尊重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精细化治理策略,找准法律界限,并辅以有效的社会引导和经济政策,同时也要深入分析和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深层社会经济原因。最终目标是回归婚姻的本质,让婚姻成为爱情和责任的结合,而非物质的交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哪有问你要天价彩礼然后嫁给你的女人啊?

你能找得到?

现在相亲成不成都得交费,谁还会嫁人啊。

user avatar

可以,如果真的实施,这样我爸妈不用操心我哥的彩礼钱了,我的彩礼我爸妈也不用收了,既然如此,我爸妈也会平分家产的,我也要给我爸妈养老!我生的孩子可以跟我姓一个,当然,我未来嫂子生的孩子,孩子如果两个以上,也能和她姓一个。女人结婚不再看重男人的房子车子,因为这些东西男人有的,女人也会有。

争取建设人人平等,在婚姻各个方面,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在权利方面,最好把女的当男的对待。

什么,江西男人大男子主义,比女的还传统,认为家务就是女人天生要做的,认为男人家族商量事儿,女人不配插嘴。认为要传宗接代,怎么可能让一个孩子跟女的姓,男人不要面子的吗?—这种男人还结婚干嘛,可以淘汰了(微笑)

什么,江西男人不答应和姐姐妹妹平分家产,家产都是男人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配有家产。这种男人也可以淘汰了(微笑)

什么,江西父母重男轻女,怎么可能把家产分一半给女儿这个外人,怎么可能把女儿当儿子一样平等对待,这种父母也可以淘汰了。(微笑)

以上三种人可以和彩礼一起淘汰吗?

毕竟都是封建思想,对吧。

如果不能一起淘汰的话,那彩礼也不能,这个建议就只能是建议,第一段第二段文字就当作是幻想。

毕竟因没有找到,怎么根除果?

封建婚俗好比是一颗大树,彩礼只是树叶,以上三种人才是根。

你剪个树叶有啥用,这个树叶剪了就不会长出别的树叶吗,把根拔掉才算本事!(托腮)

(以上我说的是社会现象,不牵扯个人)

user avatar

有效解决贫富差距可能效果更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