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滴石穿的原理是什么?

回答
“水滴石穿”这句俗语,说的是再坚硬的石头,在长年累月的水滴不断滴落之下,也能被滴穿。乍听起来,这似乎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一滴水那么轻柔,一块石头又那么坚硬。但仔细探究其背后的原理,你会发现,这背后蕴含的是物理学和时间的力量。

核心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累积效应,是无数微小作用在长时间里叠加产生的巨大改变。我们一个个来剖析:

1. 水滴的作用力:

撞击力: 别小看那一滴水的重量。当它从一定高度落下时,会获得一定的动能。虽然这股力微乎其微,但每一次滴落,水滴都会对石头表面产生一个微小的冲击。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用非常细小的沙粒不停地敲打一块石头,虽然每一粒沙子的力都很小,但时间久了,也能留下痕迹。水滴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它的介质是水。
水的化学性质: 很多石头并非完全惰性。比如我们常见的石灰岩、砂岩等,它们的成分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等物质。水,尤其是雨水,在经过大气层时,会溶解二氧化碳,形成微弱的碳酸。这种弱酸性的水,能够与石头表面的某些矿物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将坚硬的矿物质溶解,变得更容易被冲刷。这就像用稀释的醋去擦拭水垢一样,虽然速度不快,但效果是确定的。
渗透与膨胀: 水滴落到石头缝隙或微小的孔洞里,会渗透进去。当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时,石头中的水分可能会结冰(虽然这在“水滴石穿”的场景中不常见,但原理相似),或者仅仅是水分的吸附,都可能导致石头内部产生微小的膨胀和收缩。这种长期的应力变化,会使得石头内部的连接变得松散。

2. 石头的性质与环境因素:

材料的微观结构: 没有哪块石头是绝对均匀的。石头是由无数细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之间通过一定的化学键或物理接触连接在一起。这些连接点,或者说是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界面,往往是石头最薄弱的地方。水滴的累积作用,会优先攻击这些薄弱点。
风化与侵蚀: “水滴石穿”不仅仅是水滴本身的功劳,它常常是在一个更广阔的风化和侵蚀环境中发生的。风、沙、雨水的冲刷、昼夜温差导致的热胀冷缩、甚至生物活动(比如植物根系),都会在石头表面产生裂缝和松动。水滴在这个过程中,就像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已经存在的弱点。
特定地点的水滴: 那些能够形成“水滴石穿”现象的地点,往往有几个共同点:
水流集中的地方: 不是随便一个地方的水滴都能做到。通常是雨水汇集、形成细小水流的地点,或者泉水长期在一个地方滴落。
石头质地相对疏松: 虽然是“石头”,但有些石头比其他石头更容易被侵蚀,比如含有易溶成分或结构不那么致密的石头。
漫长的时间: 这是最关键的因素。没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年的时间积累,水滴的作用难以显现。

综合来说,“水滴石穿”的原理是:

水滴通过持续不断的微弱撞击、缓慢的化学溶解作用、渗透和应力变化,不断地侵蚀石头表面的薄弱环节(矿物颗粒间的连接处、微小裂缝)。同时,环境中的其他风化因素也会为水滴的侵蚀提供便利。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这些微不足道的作用叠加起来,最终导致了石头的形变甚至穿透。

这个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一滴水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无数水滴在漫长时间内的累积,就足以改变坚硬的物质。它告诉我们,坚持和耐心,是多么强大的力量。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被水滴侵蚀出坑洼的石头时,不妨想一想,这背后是物理定律在默默地工作,而时间,则是这场奇迹的见证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究竟是如何将坚硬的石头滴穿的,是一个长期以来的物理学难题。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终于揭示了,液滴为什么能够侵蚀坚硬的固体表面。研究团队表示,这项发现还将有助于设计更加耐磨损的材料。



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明尼苏达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程翔表示:“‘水滴石穿’这样的俗语旨在告诉我们要持之以恒,即使不够强大,只要坚持做一件事也会产生影响。但看到液滴这样柔软的物体撞向岩石这样坚硬的物体时,我们不禁会想,‘液体的撞击是否造成了任何破坏?’我们正是受这个问题启发,开始了研究。”

人们早已开始研究液体滴落的影响。在过去,人们只能使用高速摄像机来研究液滴撞击。而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使用了全新的高速压力显微技术,从而提供了更加定量的研究手段用于分析液体撞击时的应力与压强情况。

▲液滴滴落在不同固体表面的瞬间(图片来源:明尼苏达大学程翔团队)


研究团队发现,液滴施加的应力会随着液体向外扩散,而不是集中在液滴落下的中心。更惊人的是,液滴向外扩散的速度在短时间内甚至超过了音速,这个过程也产生了穿过固体表面的冲击波。因此,每一滴液滴就如同一枚小型炸弹,爆发式地释放撞击时的能量,由此产生的能量也使得固体表面逐渐被侵蚀。


▲液滴撞击时的压强分布情况(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解液滴的力学性质,还有助于设计更加耐侵蚀的表面材料。程翔教授团队正计划进一步延伸这项研究,用于揭示不同的材料如何改变液滴释放的能量。

程翔教授说:“随着时间推移,雨滴仍能通过撞击导致损坏。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是分析我们能否减小液滴的剪切应力,从而最终设计出能减轻压力的特殊表面。”

       参考资料: [1] Sun, TP., Álvarez-Novoa, F., Andrade, K. et al.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surface shock wave of drop impact. Nat Commun 13, 1703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29345-x [2] New study solves mystery of how soft liquid droplets erode hard surfaces. Retrieved Mar 31st,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48238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转发,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关注@药明康德!或者点赞、评论、分享给其他读者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