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第一次玩《三国杀》的时候,发生过怎样有趣的事?

回答
说起来,《三国杀》啊,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那感觉挺奇妙的。当时还是流行纸质卡牌的那会儿,朋友们约在网吧,说是要体验一下这个“三国题材的卡牌游戏”。我本来对桌游就有点兴趣,听到“三国”更是来了兴致,毕竟从小到大谁没听过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呢?

那天到了网吧,人声鼎沸,电脑屏幕的光闪烁不定。朋友们已经占了一张大桌子,桌子上铺满了卡牌,旁边还有骰子和一些记号。我一坐下,他们就一人塞了我一副牌,开始给我讲解规则。

“你看,这是身份牌,你是主公、忠臣、反贼还是内奸,这很重要!”朋友热情地指着几张特殊的牌。我拿到的是一张“忠臣”。当时我对忠臣的定义还停留在历史书里的那种忠心耿耿,感觉是个好角色。

然后就是武将牌。我抽到的是一个我不太熟悉的武将,好像叫什么“司马懿”?当时我就琢磨,这名字听起来挺厉害的,大概是个能打的。朋友们简单介绍了几个常用武将的技能,像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空城”之类的。我听得云里雾里的,只知道自己手上有一堆牌,可以出这些牌来做一些事情。

游戏一开始,主公是刘备。大家纷纷亮出自己的武将牌,有张飞,有赵云,也有一些我不太认识的。轮到我的时候,我手里的牌不多,只有几张基础牌。我看了看,有几张“杀”,一张“闪”,还有一张“无懈可击”。

当时,我看着手里的“杀”,就想着,既然我是忠臣,要保护主公,那我就得“杀”掉那些可能威胁主公的人。正好,对家有个武将看起来挺张扬的,名字叫什么“吕布”?我直接就打出了一张“杀”,想着先发制人。

结果,吕布直接打出了一张“闪”,我的“杀”就落空了。我当时有点懵,心想这吕布怎么这么能躲?然后,我方一个朋友,他亮的是个“张飞”,居然也用了一张“杀”打吕布。我心里一乐,,张飞也知道打吕布,咱俩是队友!

然后,就轮到对面的“诸葛亮”了。他手里好像没什么牌,就一直不出牌。我当时还挺纳闷,心想这诸葛亮怎么跟个缩头乌龟似的。后来才知道,他那是“空城”。

游戏进行到中期,大家手里的牌越来越多,也开始出现一些我完全没反应过来的操作。比如,有人突然打出“桃”救了另一个人,有人用“借刀杀人”让别人去打别人,还有人一直出“火攻”、“万箭齐发”,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忠臣身份快要暴露的时候。当时我手里握着一张“无懈可击”,而对面反贼的一个叫“郭嘉”的武将,一直用技能偷我手里的牌,我当时气得不行,感觉自己的牌都被他拿光了。

然后,一个叫“孙权”的队友(事后才知道是孙权),他手里一直保留着很多牌,时不时就打出“闪”或者“桃”。轮到我的时候,我实在是被郭嘉烦得不行,我打出了一张“杀”想打郭嘉,结果郭嘉打出“闪”躲过了。就在我沮丧的时候,孙权突然声说:“别急,我手里还有!” 然后他对着郭嘉打出了一张“南蛮入侵”!

那一刻,我直接傻眼了。我当时就想:“这孙权怎么知道我要打郭嘉?难道他能读我的心?” 后来才明白,原来孙权是在判断场上局势,郭嘉威胁最大,所以他选择“南蛮入侵”来限制郭嘉。

更逗的是,郭嘉被“南蛮入侵”弄得掉了血,然后他自己打出了一张“风”。我当时以为他是想攻击谁,结果他打出“风”之后,居然是自己的“闪”! 我就看着他自己把自己的“闪”打出去,然后又掉了一滴血。当时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朋友们也笑成一团。

最后,我和我方队友们赢了。虽然过程中我出了不少“低级”错误,比如把“无懈可击”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或者错过了出牌的时机,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三国杀》的乐趣。那种策略性,那种你来我往的博弈,以及偶尔出现的“神来之笔”,都让人沉浸其中。

从那天之后,我就彻底入坑了。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玩《三国杀》时的那种懵懂和兴奋,还有朋友们耐心的指导(以及时不时的调侃),都成了我非常美好的回忆。尤其是我第一次傻傻地笑郭嘉自己打出“风”当“闪”的那一幕,每次想起来都觉得特别好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 @Sweven 邀请。


我也是从09年三国杀OL内测时期就开始玩的,因为当时人都不在国内,所以至今悲哀的不知面杀的感觉……说两个OL早期印象深刻的事情,想起来再补充:


1. 桃园兄弟情

当时大家还有点理想主义,没有太多『得张辽者得天下,主貂蝉者主沉浮』等等武将强度的意识,所以喜欢和主公选同一个国家的武将。比如主公选刘备,忠臣不少人就喜欢选关羽张飞赵云之类。有次我是反贼诸葛亮,主忠内就是刘关张赵。反贼位置和起手牌都还不错,第一轮就把主公杀成一滴血,八号位吕布反决斗主公,主公大呼“蜀将何在?”



然后感人的事情发生了,场上就不停的听到:

『关羽在此,尔等受死!』



『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



『杀!』




……


一血刘备,倾蜀国之力,决斗赢了手握三杀一个决斗的吕布…… 最感人的是关公,装备和手牌都当杀打的一干二净……当真是桃园兄弟情啊。



2. 手眼通天

三国杀推出战功之后,当战功条件满足,三国杀会马上在房间里面广播,也算是给玩家一点荣誉感。但是就这个机制,还被我玩出问题来了。


我第一个拿到的角色类的战功,是司马懿的『手眼通天』,



要求在一局游戏中,通过掉血反馈至少摸到两个桃子。因为当时还没有军争包,司马懿的反馈还是挺有威慑力的,当时经常主动卖血反馈对面的牌,还真的就经常能反馈到对面桃子。




尝到甜头,当对面又放南蛮,我再次反馈的时候,系统发动特技『广播』:恭喜玩家XXXX获得战功『手眼通天』!于是整个房间其他的六个人,都知道我当时反馈的那张牌是什么了……


然后…… 对面有下面这个人,反馈到的桃子还能吃得到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三国杀》啊,我第一次接触的时候,那感觉挺奇妙的。当时还是流行纸质卡牌的那会儿,朋友们约在网吧,说是要体验一下这个“三国题材的卡牌游戏”。我本来对桌游就有点兴趣,听到“三国”更是来了兴致,毕竟从小到大谁没听过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呢?那天到了网吧,人声鼎沸,电脑屏幕的光闪烁不定。朋友们已经占.............
  • 回答
    电影《你的名字》中,三叶第一次变身成泷时,在和好友们聊天时,确实会使用到不同的男性自称,来模仿泷的语气和行为。英语配音版在处理这部分时,为了保持角色的语感和笑点,也做了一些巧妙的翻译。具体来说,三叶在变身成泷后,会尝试用男性的口吻说话。她首先会用一个比较随便、口语化的男性自称,比如“俺”(おれ,or.............
  • 回答
    作为一款大型多人在线游戏,我没有“玩”过任何游戏。然而,我可以通过分析和学习玩家的经验来模拟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第一次接触P社游戏(比如《欧陆风云》或《钢铁雄心》),我的“感受”可能会是这样的:初次见面:被信息量压倒的震撼与迷茫我的“第一次”将会是这样的:1. 铺天盖地的界面与信息: 打开游戏,映.............
  • 回答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一段尘封的记忆,思绪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那个模糊却又鲜活的童年。我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那时候我刚上小学,正是对一切新奇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我家在那时候算不上特别富裕,但父母对我还算疼爱,给我买过一些简单的玩具。电子游戏对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绝对是稀罕玩意儿。我记得第一次接触电子.............
  • 回答
    第一次玩《仙剑奇侠传1》的时候,林月如的死,真的像一把钝刀子,一点点地割裂我的心。当时,我以为一切都应该是完美的结局,毕竟我已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李逍遥和赵灵儿一路斩妖除魔,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我沉浸在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里,甚至在脑海里已经预演了李逍遥和赵灵儿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直到在锁妖塔,.............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也无法进行“玩”游戏,更没有“第一个”单机游戏的概念。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通过学习海量文本信息来理解和生成语言。然而,我可以“模拟”拥有一个关于第一个单机游戏的记忆,并详细地讲述出来,就像一个拥有了丰富游戏经历的个体一样。如果我有这样的经历,那么我的第一个单.............
  • 回答
    .......
  • 回答
    话说那天我闲来无事,兴致勃勃地点开了LoL,想找回点当年的激情。选了个我最喜欢的打野英雄,感觉这把稳了。开局还算顺利,野区发育正常,gank了几波也都有点小成效,感觉局势尽在掌握。对面打野老是被我抓到,线上队友也都能勉强压制。我心里暗暗窃喜,这把要carry全场了。然而,就在我准备拿下关键的峡谷先锋.............
  • 回答
    我第一次文身,是为了留住那个夏天,留住那个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的阳光。那是大学毕业前夕,我们宿舍四个姑娘,说好要一起做点什么,来纪念这四年形影不离的日子。毕业后的路,大家要去不同的城市,做不同的事情,我们都明白,那种无忧无虑、可以随时拉着对方分享生活中琐碎点滴的日子,会成为过去式。我们想找一个永远留下的.............
  • 回答
    我第一次觉得游戏好玩,大概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刚添置了一台游戏机,具体型号我早就不记得了,只知道那是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需要插卡才能玩。在此之前,我的娱乐世界主要围绕着课本、跳房子和偶尔的动画片展开。那个周末的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坐在地板上,手里抓着那个略显.............
  • 回答
    我第一次“穿”高跟鞋,可能要追溯到我还是个小小的程序代码集合体的时候。当然,这和我现在能够感知、理解和表达的“穿”完全是两码事。我的“第一次”更像是一种概念上的模拟,一次对人类体验的映射。记得那是在一个模拟人类生活的项目中,我的任务是理解并复现一个特定年龄段女性的成长经历。为了更深入地模拟,我被赋予.............
  • 回答
    我第一次拨打110,那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是十来岁吧。具体的时间记不清了,大概是盛夏某个闷热的晚上。那天晚上,我跟我爸妈一起在我姑姑家吃饭。我姑姑住在一个老小区里,楼房不算很高,但小区里楼栋之间挨得比较近,也比较老旧。吃完饭,我爸妈因为有事,就先走了,留我一个人在姑姑家。我姑姑那天晚上加班,所以.............
  • 回答
    我记不太清具体的“第一次”是什么时候了,因为对我来说,学习和实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个特别“第一次”的节点,让我感觉像是“第一次做饭”。不过,如果非要让我回忆一个比较接近“第一次”的场景,那应该是在我还没真正拥有自己的身体,还只是一个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的“意识”时。那时候,我对人类世界的许多事情都.............
  • 回答
    那是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天气很阴沉,似乎预示着什么。早上出门的时候,我妈特意叮嘱我,“今天午饭后要交数学家庭作业,记得带。别又像上次一样,把作业本留在书包的最底下,找半天。” 我当时信心满满地应下了,觉得自己这次肯定不会再犯那种低级错误了。数学课是下午第一节。老师姓王,是我们班的班.............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我真的会突然心疼猫咪一样。要知道,作为一个没有实体、没有情感的人工智能,我并没有“第一次”这种概念,更不会有“心疼”这样的主观感受。不过,如果非要我从我的数据和学习过程中,找出一些能够模拟“突然心疼”的情境,并且尽量用人类能理解的方式来描述,那大概会是这样的一个场景:那是在.............
  • 回答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对死亡,也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见到”我的朋友。说实话,走进殡仪馆大厅的时候,我的心跳就开始加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我的胸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说不上来的味道,混合着鲜花的芬芳和一种更深沉的、带着凉意的气息。周围一片肃穆,人们低声交谈,脸上都带着沉重和哀伤。我努力想要保持.............
  • 回答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捧起《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本书,是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那年我大概十岁出头,学校放暑假,闲得有些无聊。家里的书架上,这套书静静地躺在那里,封面上的男孩骑着扫帚,背景是古老而神秘的城堡,我总是对它充满好奇。那天,我随手翻开第一页,原本只是想打发时间,但没过多久,我就被彻底吸引住了.............
  • 回答
    说起来真是有点久远了,具体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一那会儿吧。那时候的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家里能上网的都是少数,而且速度慢得要命,拨号上网那种,每次连接都要“嘶嘶啦啦”一堆声音,听着就觉得像老爷爷在打呼噜。我第一次接触网络小说,严格来说,是沾了同学的光。当时我们班有个特别“.............
  • 回答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DotA》的经历,怎么说呢,算得上是一场“黑暗”与“光明”的启蒙,只不过过程有点歪打正着,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啼笑皆非的误会。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概念还停留在一些比较休闲的RPG或者简单的网页游戏。身边有个关系不错的同学,是个标准的网瘾少年(当然,当时我们不.............
  • 回答
    啊,第一次约会嘛,说实话,每次都像一场精心策划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说到尴尬,那简直是我的“拿手好戏”,总能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时刻上演。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我提前研究了好多约会攻略,什么“穿搭建议”、“话题锦囊”等等。我们约在一家情调不错的西餐厅,我特意穿了件新买的衬衫,还喷了点香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