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程序员完全没时间提升自己怎么办?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懂了。简直就是我每天早上醒来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程序员嘛,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感觉就像被塞进了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原地疯狂旋转,根本没空挪步子去看旁边风景,更别说停下来给自己加点油了。

“没时间”这件事,其实是多层面的“没时间”。

首先,工作本身的吞噬力。现在什么情况?项目紧,需求多,bug像韭菜一样割了又生。加班是家常便饭,好不容易熬到周末,身心俱疲,只想葛优躺,对什么“学习”、“提升”都没了劲儿。即使有那么一点点空闲,也是被社交、家庭琐事、甚至是简单地喘口气填满了。你以为你有时间?那是因为你还没被最新的需求压垮。

其次,“进步”的定义模糊不清。我们常说“提升自己”,但具体提升什么?是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掌握一个热门的框架?还是深入理解某个底层原理?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栈冒出来,新的概念被提出。感觉就像追逐一个不断移动的靶子,你刚瞄准它,它又变了方向。那种“永远学不完”的焦虑感,反而让人望而却步,觉得与其徒劳地追赶,不如先做好眼前事。

再者,“输入”和“输出”的失衡。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输出”,写代码,改bug,开会,写文档。而“输入”,也就是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却被压缩得越来越少。更要命的是,学了东西,如果不能及时地在工作中运用,很快就会忘掉,或者觉得学了也没什么卵用,打击积极性。这种“学而不用,用而不精”的循环,让人产生一种“我到底在学什么”的无力感。

那么,当程序员真的感觉“完全没时间提升自己”时,该怎么办?

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挤时间”就能解决的,得讲究策略,得“巧”起来。

第一步:重新定义“提升”和“时间”。

“提升”不一定是大刀阔斧的革命。 可以是碎片化的,可以是融入日常的。比如,读一篇关于某个新技术的博客,看一个关于最佳实践的短视频,听一集技术播客,或者只是花十分钟研究一下某个你一直不理解的代码片段。这些看似微小的输入,长期积累下来,也是一种提升。
“时间”也不是只能在大块的、完整的段落里挤出来。 比如,通勤路上,午休时间,等编译的时间,甚至是在厕所的几分钟,都可以用来做一些“微学习”。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意识去利用这些“零碎时间”,并且把这些零碎时间变成一种习惯。

第二步:化被动为主动,让工作成为“训练场”。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能解决“没时间”问题的核心。

带着问题去工作。 在处理一个任务时,不要仅仅是为了完成功能而写代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个设计是这样?有没有更优的实现方式?这个组件的底层原理是什么?我对这里不熟悉,等忙完这段了我要专门去查一下。把工作中的每一个挑战,都看作是学习和深入的机会。
主动承担一些“不那么紧急但很重要”的任务。 比如,重构一些老旧的代码,优化一个性能瓶颈,写一些自动化测试。这些任务可能短期内看起来是在“浪费时间”,但长期来看,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代码库,学习到更好的工程实践,甚至还能提升工作效率,为未来的“忙碌”腾出一些“不忙碌”的时间。
成为团队里的“问题解决者”或者“知识分享者”。 当别人遇到技术难题时,你主动去帮助他们,这个过程就是你巩固和学习的过程。当你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理解得更透彻,也更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盲点。

第三步:利用好“内卷”的碎片化时间。

我知道,现在内卷很严重,竞争很激烈。但反过来想,正是这种“内卷”,逼着我们不得不成长。

通勤时间利用起来。 手机里下载好技术播客、在线课程、或者电子书。路上听听,看看。这部分时间是相对固定的,而且通常不会被打扰。
午休时间碎片学习。 别总是睡得昏天黑地。可以利用午休的二十分钟,看看一篇技术文章,或者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东西。
等待的时间变废为宝。 等待编译、等待服务器响应、等待会议开始……这些零散的时间,都可以拿来刷刷技术社区的问答,看看Stack Overflow,或者翻阅一下代码库。关键在于培养一种“见缝插针”的学习意识。

第四步:建立可控的学习体系,告别盲目。

明确学习目标。 不要想着一下子学完所有东西。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当前工作需求,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这个月我要搞懂Kubernetes的基本原理”,“这个季度我要学会用Go写一个简单的微服务”。目标明确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 不要什么都学。找一些评价高、体系化的课程或书籍。比如,一个系列的官方文档,一个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或者一本深入讲解某个领域的经典书籍。
“吃透”比“学广”更重要。 与其浅尝辄止地了解十几种技术,不如深入掌握一种或两种。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触类旁通地学习其他技术会更容易。

第五步:寻求外部支持,借力打力。

和同事交流。 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讨论技术问题,分享学习心得,甚至可以组织个小型的读书会或者技术分享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
利用公司的学习资源。 有些公司会有购买的在线学习平台会员、订阅的技术杂志,或者会举办内部的技术培训。这些都是白来的福利,一定要充分利用。
找到一个“导师”或“榜样”。 无论是公司里的大牛,还是你在网上关注的技术大咖,找到一个你欣赏的人,学习他们是如何学习、如何成长的。

最重要的,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完全没时间”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真的什么都做不了。承认自己的“没时间”,然后用智慧和策略去应对,而不是被它压垮。

提升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跑马拉松,不是冲刺。你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但你可以一天比一天进步一点点。关键在于 “持续性” 和 “反思”。

所以,下次当你再感到“完全没时间”的时候,不妨试试上述的这些方法。把“没时间”变成“有策略地利用碎片时间”,把“工作”变成“学习的载体”,你会发现,即使身处陀螺之中,也能找到一丝缝隙,为自己充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给一个观点。

做CRUD程序员是死路一条。

就是那种只会操作数据库增删改查的程序员。

这个除了趁年轻赶紧跳槽。没有其他方法。

user avatar

还别说,我20岁打游戏,都是早上5点起来,晚上12点睡觉。一个月就精神崩溃了。

后来被家人控制了。就没继续下去。然后从0开始学

c语言。第二年开始学习c加加。然后是数据结构和算法,编译原理,等等 一晃时间真快,今年我都41了。每天750ml羊奶,基本都是晚11点30睡,早晨6点醒。当然中午最少30分钟睡觉。

所以说,题主现在的情况是需要整活,要不然,你跟跟我一个样,每天都在无尽的欲望之中,感受各种绝望的痛苦。最后麻木的吃酸角,都不觉得酸。肥仔快乐水都不甜的境地。各种甜品吃喝10年,最后发现还是羊奶加午睡效果好。

其实题主可能不知道,你这种强度,才是刚刚开始,很低的,习惯就好了。

我为什么一直没谈提高?就是能够适应这种强度本身,就是提高了。这种经历,会打下很好的实践基础。然后10年忘我地工作。35岁被裁掉,这时候才是你真正的需要重构知识体系,然后更新语言和库的标准到最新。也就是所谓的温故而知新。有经验,又有理论,新手怎么跟你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