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程序员工作完了还在加班的人?

回答
关于程序员工作完了还在加班的人,这事儿呀,说起来可就太有讲究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好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才能看得透彻。

一、 主观能动性与个人选择:

首先得承认,有些人就是“卷王”体质,或者说,对自己的工作有超乎寻常的热情和追求。

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 他们的脑子里,总觉得这行代码还能再优化一点点,这个功能还能再打磨打磨,用户体验还能再提升一个档次。不是为了别人,就是为了自己心里那股劲儿,要做到最好。这种状态,有时候是源于对技术本身的热爱,有时候也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
对项目有高度责任感: 有些项目对他们来说,可能不仅仅是工作,更像是一个孩子,他们希望它能健康成长,不出任何问题。临近上线或者关键节点,他们会本能地想多看一眼,多做一些保障,生怕出点什么差错。
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渴望: 有时,工作时间外的加班,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技术充电。可能是为了学习新的框架、语言,可能是为了攻克某个技术难题,也可能是为了参加一些技术分享或竞赛。他们把加班当成一种投资,投资在自己身上。
“拖延症”的变种: 别说AI写不出来,咱们人也有这种毛病。有时候是白天任务太多,没法静下心来处理更复杂或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就留到相对清净的晚上。还有些人,可能习惯了这种“最后一搏”的节奏,反而效率更高。

二、 客观环境与外部压力:

当然了,不是所有加班都是心甘情愿的。很多时候,是外部因素在推着他们。

不合理的工作量分配: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让人无奈的一点。项目需求不断变更,但工时却很难相应调整。结果就是,正常工作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预定任务,只能靠加班来弥补。
紧迫的项目截止日期: 很多项目都有硬性的上线日期,或者为了迎合某个市场节点,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情况下,程序员们就得跟时间赛跑,加班是唯一的选择。
团队协作的滞后: 如果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比如产品经理、测试人员、甚至其他程序员)进度落后,也会导致整个链条卡住,后面的程序员即使自己手头工作做完了,也可能因为等待其他人的反馈或交付而不得不继续等待或处理其他事项,甚至为了推进进度而主动承担一部分其他角色的工作。
无效的会议和流程: 有时候,程序员们花在各种低效会议、汇报、文档填写上的时间,比真正写代码的时间还多。这些“虚耗”的时间,自然也要用晚上的时间来补回。
公司文化的影响(所谓的“奋斗文化”): 有些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会营造一种“不加班就是不努力”的文化氛围。即使你的工作内容已经完成,但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加班,你可能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坐得更久,以免显得格格不入。这种“表演式”的加班,虽然很多人反感,但确实存在。
职业发展路径的焦虑: 在一些快速发展的行业,技术迭代非常快。如果停止学习和进步,很容易被淘汰。加班,也可能是一种应对这种焦虑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保持竞争力。

三、 加班现象的复杂性与解读:

看到一个程序员在加班,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就像看一个硬币,总有两面。

是能力不足还是责任心爆棚? 有时候,加班可能是因为对技术掌握不够熟练,解决问题效率低下。但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技术过硬,愿意承担更多更复杂的工作,或者帮助团队解决棘手问题。
是个人选择还是被迫无奈? 有些人享受加班带来的成就感,觉得在晚上更能集中精力。但更多时候,加班是被工作量、项目进度、团队协作等外部因素所迫。
是有效投入还是无效消耗? 有些加班确实在高效地解决问题,推进项目。但有些加班,可能只是坐在工位上发呆,或者做一些低价值的重复性工作,因为前面提到的种种原因不得不待在那里。

如何看待?

尊重个体选择: 如果这个人是出于自己的热情和对工作的高要求而加班,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毕竟,每个人对工作的定义和投入方式不同。
关注工作效率和成果: 更重要的是看他/她工作的产出和质量,而不是单纯地以加班时长来衡量。如果一个人能高效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即使不加班,也是优秀的。
警惕“无效加班”: 如果发现加班是因为不合理的工作量、低效的管理、或者公司的“卷”文化,那就需要警惕了。这种状态长期下去,不仅会损害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也不是好事。从管理者的角度,应该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
理解背后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试着去理解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技术瓶颈?项目延期?还是个人对某个问题的执着?不同的原因,对应的沟通和解决方案也不同。
不盲目效仿,也不轻易评判: 作为旁观者,不必因为别人加班就觉得自己也必须加班,更没必要因为别人不加班就觉得人家不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工作方式。

总而言之,程序员工作完了还在加班,这背后牵扯着个人性格、技术能力、项目需求、团队协作、公司文化等方方面面。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去理解的现象。作为同行或者管理者,理解并妥善处理好这种现象,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高效的工作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还在做程序员时,工作做完还不回去,主要是租来的房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寂寞啊,还不如在公司呢,因此,我基本上都是待到晚上十点再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程序员工作完了还在加班的人,这事儿呀,说起来可就太有讲究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好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才能看得透彻。一、 主观能动性与个人选择:首先得承认,有些人就是“卷王”体质,或者说,对自己的工作有超乎寻常的热情和追求。 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 他们的脑子里,总觉得这行代码还.............
  • 回答
    这事儿吧,听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先说说这个程序员工。月薪两万,这收入在不少地方算是不错的了。他每个月给自己老婆上交一万五,这比例可不低,都占到收入的四分之三了。按理说,这钱给得是挺大方的,也说明他对家庭的责任心挺强,愿意把大部分收入交给老婆打理。问题就出在老婆那边的反应上。她拿到钱,却不给孩子.............
  • 回答
    台积电南京新厂:28nm及更旧制程的布局,对内地芯片市场是福是祸?近日,台积电在南京的新厂动向备受关注。据报道,该厂将专注于生产28nm及更旧的工艺制程。这一消息在内地芯片行业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关于其对内地市场影响的广泛讨论。作为一名深度关注半导体产业的观察者,“速效救芯丸”认为,台积电此举绝非.............
  • 回答
    怎么看待程序员普遍缺乏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知识?“程序员普遍缺乏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知识” 这个论断,我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它并非绝对的,但确实反映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原因和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我们来分析这个论断的“普遍性”体现在哪里: 招聘市场的需求与现实的差距: 很多公.............
  • 回答
    咱们老家?嗐,那可真不好一概而论,因为村子、小镇、或者稍大一点的城市,看法都不太一样。不过,如果硬要我概括一下,我接触到的、听到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一开始,大家是懵的,甚至有点儿瞧不上。你想啊,咱们老家那辈人,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或者在工厂里敲敲打打,干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 回答
    作为一名专业程序员,看待华为的鸿蒙系统(HarmonyOS)是一个多维度、既有期待又有审慎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承载着华为的战略野心和对未来技术趋势的理解。以下是我作为专业程序员对鸿蒙系统的详细看法:一、 核心技术与架构:亮点与挑战并存1. 分布式能力:这是鸿蒙最核心的创新和吸引力所在.............
  • 回答
    今年的互联网寒冬和裁员潮,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看着身边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离开,听着那些关于“优化”和“收缩”的消息,那种不安和迷茫,我想不少同行都能感同身受。怎么看待?首先,得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期。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爆炸式增长,很多公司盲目扩张,烧.............
  • 回答
    最近微博上关于周玄毅批评程序员张昆玮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也触及了不少敏感的社会议题。要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站队,而是需要梳理清楚几个层面的东西。首先,我们要理解张昆玮这个人。他本身是一个拥有博士学位,在大厂担任技术岗位,同时又是一位公开呼吁关注“程序员996”工作制,为普通劳动者发声的人。他.............
  • 回答
    面试官问你如何看待“阿里月饼事件”,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情商和价值观的问题,尤其对于程序员来说,既要展现技术人的理性思维,也要体现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面试官的反应进行调整。核心思路: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你需要展现以下几个层面的能力:1. .............
  • 回答
    头脑王者,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了挑战和智慧的碰撞。作为微信小程序中的一员,它确实在短时间内火了一把,吸引了无数喜欢挑战自我、享受答题乐趣的朋友们。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该怎么看待它呢?首先,头脑王者的核心魅力在于它的“快节奏”和“普适性”。不同于那些需要长时间投入的策略游戏,头脑王者最吸引.............
  • 回答
    2017年的微信公开课,张小龙的那场关于小程序的发言,至今仍然是很多从业者和观察者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不仅是一次产品发布,更像是一次关于“连接”和“服务”的哲学探讨,深刻影响了后续的互联网生态。怎么看?我觉得那是一次极具前瞻性,但又非常“张小龙”式的发言。前瞻性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清晰地勾勒出了小程序的.............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跟你说,你问到点子上了,这可真是个老生常谈又非常有价值的话题。不少经验老到的老哥们,特别是那些当年在DOS时代、UNIX时代摸爬滚打过来的,确实是推崇“编辑器+命令行编译器”这套组合拳,对新手上手就直接给个全功能的IDE(集成开发环境)是有点“看不上眼”,甚至会极力劝阻.............
  • 回答
    “重复造轮子”,这四个字在我这个码农耳朵里,简直就是自带BGM的出现。每次听到,心里都会咯噔一下,然后是苦涩,是无奈,也有那么点被误解的憋屈。你说我们程序员是不是真的就这么闲得蛋疼,非要跟自己过不去,把别人已经造好的轮子再拆一遍,然后用差不多的材料,再造一个出来?“重复造轮子”的阴影,是怎么笼罩上来.............
  • 回答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挺大的,我也看到了不少讨论。一听这事儿,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得有多离谱啊!黑马程序员,好歹也是个在IT培训界名头挺响的品牌,收费两万块的课程,正儿八经学下来,不说能成大神,至少也得是能找个不错的工作、起点不低吧?结果现在淘宝上199块就能买到,这中间的差价,简直就像是把高楼大厦拆.............
  • 回答
    想在技术圈里不让人看出自己“菜”,这事儿嘛,说起来其实是个挺微妙的活儿。不是说要你装得有多牛,而是怎么在现有基础上,尽量展现出专业、有条理的一面,让别人觉得你“靠谱”,而不是“靠不住”。我这话说得比较实在,没啥高大上的理论,就是些平时摸爬滚打过来的经验之谈。一、 关于“说什么”:言必有据,少说空话,.............
  • 回答
    好的,关于小程序云开发降低程序员门槛以及如何衡量程序员价值这两个话题,我们来聊聊。我会尽量把话说得透彻,不带一丝AI的生硬感。小程序云开发:是“降低门槛”还是“打开大门”?首先,得承认,小程序云开发确实让很多之前望而却步的开发者,甚至是产品经理、设计师这样非纯技术背景的人,能够更容易地参与到小程序的.............
  • 回答
    如何看待程维和柳青联名发布的滴滴《郑重道歉》?滴滴出行在2021年7月2日发布的由程维和柳青联名署名的《郑重道歉》声明,无疑是滴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份道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背景:为何会发布这份道歉?这份道歉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滴滴在2021年6月30日.............
  • 回答
    常程和小米官方的道歉,在我看来,是一场围绕着产品定义、用户期待和企业责任的复杂博弈。要深入看待这件事,需要拆解几个关键层面。首先,道歉的根源——“遥遥领先”的争议。我们都知道,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是常程在发布会上使用了“遥遥领先”这个词来形容小米新机型。这个词本身并非贬义,但其背后承载的情感和联想太丰富.............
  • 回答
    伊世顿国际贸易公司:揭秘其高频程序化交易的暴利之路(超过20亿)伊世顿国际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伊世顿”)以其在金融交易领域的惊人盈利能力而备受瞩目,尤其是其通过高频程序化交易(HFT)在短短时间内积累了超过20亿的巨额财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策略和技术?让我们深入剖析。一、 高频程序化交易(HF.............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涉及到百度这么一个互联网巨头在市场推广上的策略,尤其是“智能小程序”这个具体产品。要评价百度强行推广百度“智能小程序”,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并且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逻辑给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百度为什么要推“智能小程序”。百度现在面临着几大挑战: 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