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国籍女子大闹机场拒绝安检并大骂民警「下三滥,我以后不来中国了」?放出来后继续大骂北京警察?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这位中国籍女子大闹机场、拒绝安检并辱骂民警,以及随后继续辱骂北京警察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涉及多方面因素,并可能引发社会广泛的讨论。

事件本身的行为分析:

1. 扰乱公共秩序与违反法律规定: 机场安检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任何乘客都有义务配合安检。该女子拒绝安检并采取过激行为,严重扰乱了机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并且可能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民警作为维护公共秩序的执法人员,其职责是制止违法行为。
2. 情绪失控与非理性行为: 从描述来看,该女子的行为表现出极度的情绪失控。在公众场合对执法人员进行侮辱性言语攻击,并发表“不来中国了”之类的言论,显示了其当时可能处于一种非常激动的状态,难以进行理性沟通。
3. “不来中国了”的潜台词: 这句话可以有多重解读。
对国内环境的极端不满: 可能她认为国内的某些规定、管理方式或社会氛围令她难以接受,以至于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心理。
一种情绪化的威胁或赌气: 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人们有时会说出并非真正会执行的极端话语,以此来发泄不满或表达决心。
可能与个人身份或经历有关: 如果她有国外居住或生活的经历,这种说法也可能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4. “放出来后继续大骂北京警察”: 这表明其情绪并未得到平复,甚至可能在接受处理后,仍对执法部门怀有敌意或不满。这可能暗示了她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方式,或者对警务人员的态度持有负面看法。

可能引发的原因探究(推测):

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事件的全部细节,但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可能由以下一些因素叠加引起:

个人原因:
长期的压力或不满: 可能该女子近期或长期以来积累了诸多压力、委屈或不满,在机场这一特殊场景下爆发。
突发性个人事件: 比如航班延误、行程受阻、身体不适,或者与他人发生口角等,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精神或心理状态: 虽然不应轻易猜测,但极端的情绪失控有时也与个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有关。
对制度或流程的不理解/不满:
对安检流程的误解或认为不合理: 可能她不理解安检的必要性,或者认为安检方式过于严苛或不人性化。
对执法人员态度的不满: 有时,如果乘客认为执法人员在沟通方式上存在问题,也可能引发冲突。
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中国籍”身份与“不来中国了”的矛盾: 这种表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反讽意味。一个“中国籍”公民说出“不来中国了”,可能折射出一些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可能是对国家发展现状的不满,也可能是对某些现象的失望。
公众人物或有影响力人士的示范效应: 如果她有某种特殊身份(如公众人物、名人等),其行为可能会被放大,并可能对他人产生不当引导。

社会层面的讨论与影响:

这类事件一旦曝光,往往会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并可能触及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与秩序的维护: 大多数人会认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扰乱公共秩序和侮辱执法人员是不可接受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公民素养与责任: 讨论为何有些公民在遇到问题时会采取如此极端的行为,以及如何提升公民在公共场合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意识。
社会情绪与民生: 有些声音可能会借此事件,将焦点引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例如:民众的普遍压力、服务行业的态度、社会公平感等。当一些人觉得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或被忽视时,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
“辱华”与“爱国”的边界: 在这种事件中,有时会混淆个人行为与国家形象。该女子辱骂民警和说“不来中国了”,与是否“辱华”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但部分网民可能会将其上升到“不爱国”的高度进行攻击,形成一种舆论极化。
媒体报道与网络传播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使得这类事件能够迅速发酵,并可能引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次生问题。如何客观、理性地报道和评论此类事件,是媒体需要面对的挑战。

总结:

这位中国籍女子大闹机场并辱骂民警的行为,首先是一个违反法律、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其言论和行为也可能反映了她个人情绪的极端失控,以及对某些社会现象或制度的某种不满(无论这种不满是否合理)。

在看待此事时,我们应该区分:

1. 法律层面: 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配合执法。
2. 个人行为层面: 个人的情绪和表达方式是否恰当。
3. 社会反映层面: 这类事件的发生是否折射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否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单纯地将此事件定性为“叛国”或“不爱国”可能过于简单化,而忽略了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但同样,也不能因此为她破坏秩序、侮辱执法人员的行为开脱。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也关注民众的合理诉求和情绪表达的渠道。

对于这类事件,公众的看法往往是多元的,一部分人会坚决谴责其行为,另一部分人则可能试图去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甚至将其作为社会问题的切入点。最终的评价,往往会综合考虑法律的公正、社会的秩序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8-02-05 update——

最后一更,舒大妈放出来了,向大家汇报近况


——2018-01-21 update——

多图预警....添加图片说明,故事背景以及舒大妈的群嘲AOE模式。

——2018-01-19 update——

删除了部分能搜出舒大妈个人信息的图片,删除了爆出真实姓名的评论,加重了部分图片打码。再次希望大家在评论中以及回答中勿提及当事人名字及个人信息。

不可否认,爆料的初衷里不乏私心报复的心态,给自己的底线是不爆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让大家明白当事人只是个例,而非我们海外同胞的群体心态;让大家知道此人之事即可,而非此人之人;如今的网络暴力实在太强,还请大家键下留情。

此文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

————————————————

正文:

爆个料,这个舒大妈我太熟悉了。
她在意大利米兰工作,持意大利工作居留,本身是中国籍且尝试很久想加入意大利籍。
舒大妈在米兰的圈子里比较出名,以至于看到这个新闻视频一开始这名女子的所作所为,我就开始猜测是不是她本人(视频里打了马赛克),后来新闻里提到舒姓女子……
哈哈哈哈哈

果然是她!!!!

——————吃个饭的分割线

良心还是让我把当事人的名字隐去,暂且称为舒大妈。其实这个问题下已经有回答说了她的真实姓名。


此人的facebook:


虽然图片已经打码,但还是能找到一些信息,保护当事人隐私,已删除。


不过这个fb是她新小号,大号屏蔽了所有的中国人好友。原因是一年前的口水战,在所有人充分认识了这个大妈的脑回路是多么的山路十八弯,而后在骂声中关闭了他原本的fb。

口水战到什么程度,以至于被她鄙视过的人自发的建了个群


本来大家在群里吐槽完之后,群就已经销声半年已久。但新闻爆出这个要“言论自由”的女子姓“舒”之后,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她,结果出现了下图


图片已删除,因为根据图片信息还是可以找到当事人名字以及微信号


内容是一位米兰的同胞托舒大妈带了东西,但是舒大妈回国五天还是没有消息,就发到论坛里询问



时间刚好对得上,哈哈哈哈。用喜大普奔形容太合适了。(这里说一下,人肉带东西回去的意思就是:回国的人帮别人带东西回去,按照公斤数来收取一定的费用)

现在开始讲一些事迹,有些本人亲身经历;有些是群里爆料;真实性各位客观自行判断。

事迹一:"黄种人就是不行,还是白人厉害"

事情发生在去年年初,聊天记录已经没有了,我只能是根据记忆还原当时的话

大妈在微信群说,黄种人就是不行,一个个的都是小个子,站在篮筐下抢不到球,跑也跑不快。你看人家白人厉害,身体多好。所以大家找男朋友还是不要找中国人了。中国人吧就适合做一些小聪明的事情,比如xxxxx(xxx是我实在记不清她说什么了)

接着大妈就被一帮人怼了回去,这是事件开端


事迹二:“这个意大利人他骚扰我!!”

事情也是发生于一年前。没有聊天记录。。。

起因是一个意大利人在微信群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汉语等级以及个人介绍,希望找到一份翻译类的工作,舒大妈插了一句:简历发给我,我帮你介绍。

实诚的意大利人说您在什么公司,可否先让我了解下。

到这里非常正常对吧?

结果第二天上午舒大妈在群里说,“群主快把这个意大利人踢掉!!这个意大利人他骚扰我!!”

嗯???黑人问号.jpg

接着大妈控诉说,本来好心帮他介绍工作,结果这个意大利人一直要求与大妈见面,并且半夜打电话骚扰。

大家心想竟然有这种事,意大利人敢在我们中国人的微信群里撒野,是嫌大家唾沫不够多?

下午耿直的意大利人(以下简称耿直boy)出现在群里,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讲了事件始末。

事情是这样婶儿的:

当时大妈主动加了耿直boy微信,并且索要了个人简历,在以简历照片过于正式为由,索要了意大利人的fb和生活照。耿直boy以为中国的公司都是这样招工的就给了。

当天晚上大妈在微信中约耿直boy吃饭,并没有提及任何工作职位的事情,耿直boy因私事就婉转拒绝,大妈开始发飙:说请你吃饭是给你面子。

耿直boy可能不明白面子是什么意思,就未回复。由于大妈一直发消息,耿直boy索性拉黑了大妈

高潮来了,半夜大妈从简历中找到手机号开始狂call耿直boy,谈话内容无非是想约出来见面喝杯酒一起去party,也被拒绝。

到这里画风突变,然后为了保(xi)险(wen)起(le)见,我们怂恿耿直boy将微信聊天记录一一截图发到了群里。(然后非常抱歉,聊天记录以及截图时隔近一年早就找不到了)

大妈开始不认账,说没有打电话骚扰,就是微信里说要帮他介绍工作。耿直boy继续放通话记录截图(当然都是我们教的)。

接着大妈说你们这些没素质的中国人,懒得跟你们讲,就一溜烟的退群消失了。

WTF,本来是好心帮大妈调查意大利小伙骚扰的行为,结果查出来是你骚扰人家,临走却骂我们没素质。

——————————————————

现在开始放一些大妈的奇葩言论,由群里的当事人提供,你们感受下!!

有人怀疑聊天记录真实性。。。那我再给个出处

事迹三,从国内带假LV 爱马仕 钻石等假货来意大利

舒大妈曾经一度鄙视国人爱慕虚荣,没钱还要买奢侈品

自己却找人想从国内带假的LV爱马仕钻石等A货来意大利,具体什么用途不得而知

以下是某个群友看到我怼舒大妈有感而发



————————满足你们八卦的昏哥线———

继续插播一小段

其实舒大妈年纪并不大,32岁而已。只是这样称呼亲切一些。

你们如果注意看视频里护照的那一段,是可以发现她的出生年月日以及护照号等等信息的。

舒大妈其实跟正常人一样,也渴望友情、爱情。只是有时候表达方式会有些……偏差?


喏,你们想看的聊天记录,这是舒大妈的一位微信朋友再向其它人吐槽。



以及,舒大妈遇到一位帅似彭于晏的合租小哥时的内心独白



但是,当大妈知道,隔壁室友小哥对她真的没什么兴趣的时,画风又变成了这样




你们感受下这位舒大妈的内心是多么的……希望评论区能帮我想个词来形容。

以及,现在大家看到这家伙的说话方式了吧,

就是:不管你说啥,先让老娘把戏演完了!

继续更新------

事迹四:“我花钱雇你们这帮学生带东西就必须给我送到指定的地方”

舒大妈其实很喜欢淘宝,经常会买一些东西托从国内回意大利的同学带回来。

我们这里叫“人肉”而非人肉搜索

人肉的行规是,假设A在意大利,B在国内且即将回意大利。B向A提供邮寄地址,A在网上下单邮寄到B家,B带至意大利;双方约定地点交货并按公斤数付给B服务费,通常地点由B来定,毕竟带回来不止A一份货物,如果挨个送的话会跑疯掉。结果呢舒大妈偏要挑战规则。

其实评论区也有人作证

------插播她找我朋友带东西时候傲慢的态度,感觉舒大妈不能遭受怠慢。

也是我朋友看到这篇回答后给我提供了部分的截图



———-2018/01/19 晚饭后update

继续上舒大妈的聊天截图,起因是一个妹子抱怨自己在意大利买的包包不给保修,而且没有保修卡,且包包的走线有些惨不忍睹。

(答主不做代购,所以不太了解。不过有听专业人士讲,一般像Gucci、Prada等大牌奢侈品,货物会有一定的残品率,当然很多残次品非专业人士能看得出来,通常这类商品会在打折村类似outlet出现,称为B等货;好的会在专柜售卖,称为A等货)。




这个时候,舒大妈开始嫌弃欧洲的时尚圈




连法国都莫名躺枪,但大妈依然保持自己专注演戏的演讲风格。

殊不知群里关注的是如何保修的问题……

—————2018/01/20 update——-

事迹四的补充(多图,我觉得吃瓜群众能看到这药不会在乎那点流量哈哈哈)

上回书说到,舒大妈凭一己之力想挑战人肉规则,被大家怼了回去。

结果,大妈开启群嘲模式,利用自己是群主的优势,同时还有小号辅助。

妄图 1 V 所有人

上截图

图片解说:舒大妈在淘宝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让这个妹子人肉回意大利。并一再强调

不要拆开!

不要拆开!

不要拆开!

强调三遍,至此。妹子感到极大的不被信任。

而后要求妹子送货上门,其实人肉的行规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且只负责带到意大利,最多双方约定选一个都便利的地点

接着妹子毫无征兆的接到电话,舒大妈要求送到地铁站,并且表示我舒xx从来不习惯去别人家里。语气让妹子实在受不了就挂了。

然后群里有吃瓜群众爆料,群主舒大妈经常会让人肉带大量的除臭喷雾出来。。。具体用途不得而知,大概是做...微商?


舒大妈表示,劳力士手表压箱底,手上还是戴着中国的手表,支持国货~~

各位吃瓜群众早上好,已更新舒大妈的群嘲AOE模式,大家感受下……BTW,手机码图,而且是长图,而且的而且还要打码,戳屏幕戳得我快背下内容来了。

user avatar

高等华人真是老牛逼了,进了号子语气明显怂了很多,但人家还是轻描淡写问了一句,你们没有考虑过改一下你们的法规制度嘛(大意如此)。

在某些高等华人眼里,一张绿卡就能坐到全国人大脸上了。牛逼牛逼不服不行。

user avatar

视频在这里

简单来说就是全程作死。经典对话套路是这样的


女:“……”(辱骂警察的话)

警:你现在涉嫌阻碍民警执法

女:“那把我抓起来啊

警:现在口头通知你到东航站楼派出所进行询问

女:行,抬我走吧

……中间拐到某店去坐着

警:现在第三次告知你,如果不配合我们将强制传唤

女:行,强制吧

然后就被押走了。


整个过程中就透露出一个观点:老娘妥妥的外国人,你们这帮中国警察能怎么样,呵呵哒了,你要传唤,要强制老娘就同意,我就不信你们敢来真的。在这种逻辑的驱使下,该女子坚持认定警察不断升级的措施都是在吓唬人,只要自己够强硬一定能让警察服软。


另外,最后警察发现她是中国籍,换句话说,把外国人吹上天的这位女士,其实自己是妥妥的中国公民。我就不说你跪舔外国人到自以为自己也是外国人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了。就算平常咱做梦,您到了机场,取票、办托运等等流程,手里难道没拿着类似于二代身份证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之类的东西么?18位的身份证还没把你的梦境抽醒么?你不信警察能来真的这事,后边有15天的拘留时间让你明白,但是你对着护照身份证闹不明白自己是中国人,这就属于硬伤了。


最后给首都机场民警点赞,处理事件沉着冷静逻辑清晰。在交涉中没有被胡搅蛮缠带跑节奏,还让作死女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

两个经典对话

一是女子尚未辱骂警察,只是拒不安检,警察此时想尽快平息事端:

警:“中国有中国的法律”

女:“我以后不来(中国)了,行吗?”

警:“那你就出去,别在现场待着了。”

女:“行那我出去”

往外走了几步发现不对,我怎么就被说出来了?遂返回,继续纠缠警察。


二是口头传唤

警:现在口头通知你到东航站楼派出所进行询问

女:行,抬我走吧

女警:你不是不让人碰你吗?

作死女无语,转向饮料店。


哈哈哈哈,这女警姐姐真神补刀,一下就抓到了作死女拒不安检的核心论点——不喜欢别人碰她,然后反手就甩到作死女脸上——你不喜欢别人碰你,我们怎么抬啊?


牛逼!给力!

user avatar

讲真,这是我见过的国内第一个敢在三次元有实际行动的逆向民族主义者。

user avatar

哈哈哈,还代购呢。。


寻人启事都出来了。





然后:是在飞机场拒绝安检辱骂警察,被拘留15天。

呃,兄弟,你的代购找到了~

user avatar

谢邀

B站上有相关视频,讲真看完之后可把我给恶心坏了

讽刺的是,视频最后你才发现这女的原来是中国籍,可能是拿绿卡在国外长期居住,然而她的言论和举止实在是太让人不齿了

第一,国外机场也安检啊,瞧这矫情劲儿,难道在国外你能直接登机不成?

第二,一边辱骂安检人员和民警,一边高喊言论自由……可以这很皿煮

第三,类似的行为放在欧美大概率是要拉入航空黑名单的,国内的处罚还是太轻了

最后为首都机场的安检人员和民警点赞,处理的要比之前的高铁扒门女事件好得多,算得上是有理有据且不卑不亢。既没有轻易的放行她,也按照相关法规拘留了她15天,简直是大快人心,堪称是教科书般的执法行为,建议全国推广

user avatar

@刘翔熙 在本问题下的回答提到,根据美国联邦法律,妨碍机场安检人员(联邦执法人员)执法可能会面临一年以上的监禁,对此表示赞同。另外补充一点:这位女士声称“骂你怎么了,这是言论自由,国外都这样”,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在美国并非如此。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虽然保护言论自由,但也有例外,其中一点就是法律不保护挑衅性言论(fighting words)。这一原则最先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42年的 Chaplinsky v. New Hampshire一案中得到归纳,而后又经过各级法院发展,其界限逐渐清晰。

举一个时间比较近的例子,在2008年 Purtell v. Mason一案中,美国联邦第七巡回法院对法律意义上的“挑衅性言论”做出了定义,共有三个要素:

(1) directed at the person of the addressee,

直接针对当事人;

(2) which by their very utterance inflict injury or tend to incite an immediate breach of the peace, that is, words that are likely to provoke a violent reaction, and

其语言本身使他人遭受侵害,或者有紧迫的破坏和平秩序的倾向,即该言论有可能引发暴力回应,以及,

(3) play no role in the expression of ideas.

与表达一种理念无关。

这一事件中,第一点中的针对性毫无疑问;在第二点中,需要结合具体证据做出判断,但从报道上来看,当事人不仅辱骂安检人员,而且声称让警方抬她出去,用一种类似“放马过来”的态度面对警方的警告,可以被认为破坏和平秩序,有可能引发暴力回应;在第三点钟,当事人倒是似乎在表达一种不想回到中国的理念,但这一辩护显得比较牵强。

--

在与警察有关的挑衅性言论判例中,美国各地法院的尺度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宾夕法尼亚州法院在1997年的U.S. v. McDermott一案中认为对警察说“瞎鸡八扯”(“bullshit”)不属于挑衅性言论。作为对比,1999年明尼苏达州法院在State v. Clay一案中认为骂警察是“X妈的种族主义”(“racist motherfucker”)属于挑衅性言论,不受言论自由的保护。新闻报道中,该女士的行为到底如何定性,未经审判也无法准确定论,但显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受保护的“言论自由”。

当然,美国有一点好,就是如果这位抗拒警察执法的女士被检方提起刑事指控的话,根据宪法第六修正案,她有权获得律师协助,如果负担不起私人律师,还能够获得免费的公共辩护律师。如果她因为对警察的安全造成威胁而被击毙,或者因警方使用电击枪而导致伤残,那么有可能起诉政府争取获得高额赔偿。希望这些美国法律的先进之处,能进一步增强这位女士对美国的向往。

user avatar

不知道这位女士拿的是哪国绿卡。。。

如果同样行为在美国机场,根据 18 U.S. Code 111 (a)(b) resisting officer(妨碍联邦警方执法。美国机场归FAA总监,TSA/CBP负责不同区域执法,人员都是联邦执法人员) 这女士会被当场逮捕,起步价1年监禁。如果有其他违法行为,则最高8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用物品攻击了执法人员,运气爆表没有被当场击毙情况下,最高面临20年监禁。冲关和罚款就不说了。看 18 U.S. Code 1502 和法官心情吧。

中国执法人员还是太仁慈了。

18 U.S. Code § 111 - Assaulting, resisting, or impeding certain officers or employees (18 U.S. Code § 111 -- 攻击,抵抗,或阻碍特定(联邦)执法人员或雇员(执行公务))

(a)In General.—Whoever—

(1) forcibly assaults, resists, opposes, impedes, intimidates, or interferes with any person designated in section 1114 of this title while engaged in or on accou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official duties; or

(2) forcibly assaults or intimidates any person who formerly served as a person designated in section 1114 on accou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official duties during such person’s term of service,

shall, where the acts in violation of this section constitute only simple assault, be fined under this title or imprisoned not more than one year, or both, and where such acts involve physical contact with the victim of that assault or the intent to commit another felony, be fined under this title or imprisoned not more than 8 years, or both.

(b)Enhanced Penalty.—

Whoever, in the commission of any acts described in subsection (a), uses a deadly or dangerous weapon (including a weapon intended to cause death or danger but that fails to do so by reason of a defective component) or inflicts bodily injury, shall be fined under this title or imprisoned not more than 20 years, or both.

(June 25, 1948, ch. 645, 62 Stat. 688; Pub. L. 100–690, title VI, § 6487(a), Nov. 18, 1988, 102 Stat. 4386; Pub. L. 103–322, title XXXII, § 320101(a), Sept. 13, 1994, 108 Stat. 2108; Pub. L. 104–132, title VII, § 727(c), Apr. 24, 1996, 110 Stat. 1302; Pub. L. 107–273, div. C, title I, § 11008(b), Nov. 2, 2002, 116 Stat. 1818; Pub. L. 110–177, title II, § 208(b), Jan. 7, 2008, 121 Stat. 2538.)


----------------------------讨论的分割线----------------------

有朋友问FAA, TSA和CBP还有机场警察的关系。 这里简单回复一下。

首先要明白,中国和美国的行政架构非常不同,中国由于中央集权,基本保持着上下级负责制,而美国是地方自治系统,所以往往采取区域性管理, 例如一个区域内有全权负责人,他向上级负责同时,上级很少越权插手他区域内事务。

加上地方体系不同, 各地机场都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这里仅仅说基础概念,较大机场和较小机场还有不同。

美国联邦政府如果有不同机关在同一区域工作,那么最高行政等级(同行政等级的话则是资历最深者)的人自动起到这区域内的最高决定权。 例如我工作的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联邦政府楼,楼内有劳工部,农业部, 城市规划发展局,税务局,陆军CID等各种部门。 本楼最资深的行政领导人是农业部的RA (大区总监,我老板只是 district director, DD,比RA低一级),那么本楼的事务他要负担起来,包括一些涉及全楼的决定(例如严寒冻裂水管,无法运行, GSA--我们楼的后勤管家+安保部门, 需要向他汇报,他会通知所有其他部门的领导人,今天大家集体行政放假),这种方式保证了避免多部门在一起时遇到紧急情况下各自为政,互相干扰的弊端。

那么回到机场,一般来说FAA 的最高行政人员在等级上是高于TSA和CBP的。 那么负责安全TSA和海关安全CBP会自动向FAA的最高行政人员汇报。 TSA/CBP 的直属上级在人事,训练等上仍然是本地TSA的直接领导,但并不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运营。 但FAA行政人员拥有的是最终决定权(地位类似政委,做出,例如有爆炸物嫌疑,关闭机场)具体到行政事务他们并不会插手TSA和CBP(带兵官的事情他们自己去做)也就是说,如果你是TSA的安保负责人,你上面的领导有两个,日常开会的时候你角色是带兵官,向政委(FAA行政人员)汇报具体的情况和日常事务。 而对于本身队伍的后勤,装备,训练,安保系统设置,则需要上更上级的TSA行政人员(例如RA)进行汇报和讨论。CBP的管辖范围只有海关那块,他们一般相对独立。 但日常运营商也受当地最高行政人员的一定管辖。

最后是机场警察。联邦编制是很有限的。 遇到大型机场如洛杉矶国际机场(LAX),芝加哥国际机场(ORD)等,明显靠联邦是人手不足的。那么机场警察应运而生。 (airport police)他们属于地方编制(地位类似校警),由机场雇佣。 大的机场警察局得有上千人。 例如LAX机场警局有人员1100人,其中450人是正经的警察。 其他是后勤保障和行政人员, 执法范围覆盖LAX和周边数个小机场。 这样的话,FAA,TSA等就起到了辅助领导作用,例如日常的一些安保事务就有机场经常来做 (嗯UA上把Dr.Dao拖下去的就是机场警察),然后遇到重大案件如人口贩卖,贩毒,枪击等,则是TSA接手,机场警察辅助的情况。 然后向FAA汇报。 周边地方警察一般和机场警察是合作关系,没有预先预案的话,一般地方警察不会来机场值勤。 执法范围界定不同而已。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放狗,搜 airport chain of command 看美国各机场的行政体系的架构与分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这位中国籍女子大闹机场、拒绝安检并辱骂民警,以及随后继续辱骂北京警察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涉及多方面因素,并可能引发社会广泛的讨论。事件本身的行为分析:1. 扰乱公共秩序与违反法律规定: 机场安检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任何乘客都有义务配合安检。.............
  • 回答
    近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一名女子在剧场内,竟然冲上舞台,对正在表演的演员动起手来,并且在殴打过程中伴随着恶毒的辱骂,其中一句“你这个猪,不配当中国人”更是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游客与演员冲突”的事件,它背后牵扯出了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文化差.............
  • 回答
    这起案件,女子散步被狗吓倒在地,法院判狗主赔偿1万3千元,这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从法律角度和情理角度来细看,这判决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引发一些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白法院判决的依据。在中国,狗主人对自己的宠物负有管理和看护的责任,这是法律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中有明.............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性是否受到韩国女性青睐,以及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一概而论。首先,从一些渠道,比如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一些非正式的采访或者观察来看,确实存在一些韩国女性对中国男性抱有好感,甚至主动寻求与中国男性交往的情况。这种好感可能源于多种因素。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的.............
  • 回答
    您提到的这种现象,即一些大女主历史剧将中原政权对周边政权部族的战争史改为惨败,确实是当下国产影视创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创作意图与市场需求:首先,从创作层面来看,将历史事件进行改编,甚至颠覆原有叙事,往往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创作意图.............
  • 回答
    仲梦颖作为一名中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对赛场水质的评价,以及对男子选手呕吐现象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这涉及到运动员的专业判断、比赛环境的因素、以及公众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解读。一、 对仲梦颖说法本身的分析: 运动员的专业判断: 仲梦颖的说法是基于她个人的直接体验和专业知识。作为一.............
  • 回答
    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很多人都在讨论。从我看到的信息来看,整个事件的过程可以大致还原成这样:起因是一位中国女子主动接近一位黑人男性,并且,据流传的视频和文字描述,这位女子在言语和行为上表达了某种“跪求”的态度,具体内容可能是乞求或者纠缠。这种行为本身就比较出人意料,尤其是在公开场合。接下.............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健康决策、跨国医疗责任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一些细节分析。我们来逐一梳理:事件的可能情境分析:1. 美国不救治的可能性: 医疗保险问题: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在美国,医疗费用非常昂贵,如果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险,患者可能无法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如果该女.............
  • 回答
    成都兰桂坊西班牙男子与中国女子不雅行为事件,这事儿在当时可是闹得沸沸扬扬,估计不少成都本地人或者关注成都动态的人都听说过。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说到底还是触碰到了大家心里对于公共场合行为规范的底线,也夹杂了一些关于中外文化差异和个人边界的讨论。事件本身:冲击视觉和认知首先,咱们得说清楚这事.............
  • 回答
    这起“六旬追星女子遭短视频冒充靳东诈骗”的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件,而且由于涉及公众人物“靳东”以及受害者年龄较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一、 事件本身:精心策划的骗局与受害者的心理弱点1. 骗局的手段与细节: 冒充公众人物: 这是最核心的诈.............
  • 回答
    这桩发生在街头的家暴事件,以及后续的种种表现,确实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当我们尝试去梳理和理解这背后复杂的现实时,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事件本身是严重的家暴行为,不容辩护。 无论什么理由,任何形式的暴力,特别是发生在公共场合,对任何人造成身体伤害,都是不可接受的。我们看到一个外籍男子当街殴打.............
  • 回答
    烟台发生的这起事件,一个女子仅仅因为使用苹果手机,就被一名男子当众指责、谩骂,甚至遭到尾随,说出“你还是不是中国人”这样令人震惊的话语,这无疑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中一个敏感而复杂的话题。首先,从个人选择的自由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服务。手机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其品牌和型号的选择,更.............
  • 回答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国队最终被判罚犯规、无成绩,这绝对是中国体育迷们心里的一根刺,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扼腕叹息。说实话,这场比赛的结果太令人难以接受了,也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在讨论当时的判罚是否公平。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中国队在那届冬奥会上实力非常强劲,队.............
  • 回答
    河北景区内女子身穿和服拍照,被男游客怒斥“你是不是个中国人”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触及了民族情感、文化认同、个人自由等多个敏感层面。要全面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经过: 地点与人物: 事件发生在河北一处景区,一位年轻女子身着和服在此拍照。一位男性游.............
  • 回答
    朱易将代表中国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这无疑是今年冬季体坛的一大看点,也是围绕着“归化选手”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关注的焦点。看待朱易的这次亮相,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审视,才能勾勒出一个更全面的图景。首先,从竞技层面来看,朱易的加入为中国女子花样滑冰注入了新的希望。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我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复杂,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先说说那个11岁的小男孩,年纪不大,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踢球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学校或者小区里,孩子们喜欢踢球是很普遍的。他这一脚下去,把那个女士给砸到了,这肯定是不对的,人家好端端的走着路.............
  • 回答
    “高铁泡面事件”这事儿,最近又掀起了一阵波澜,焦点集中在那个之前在高铁上因为吃泡面扰民而被骂的女子,现在竟然反咬一口,要起诉那个拍视频发到网上的吃泡面男子,理由是“侵犯肖像权”。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让人忍不住想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脉络捋清楚。当初,是在一趟高铁上,某位乘客因为.............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一位已故女子身上、长达十二年之久的“婚葬习俗”事件,其性质之恶劣、手法之卑劣,令人发指,也再次将一种早已被社会唾弃的陋习推到了风口浪尖:阴婚,或者说“冥婚”。更令人心寒的是,死者生前的身份信息被非法买卖,明码标价,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宗族观念的范畴,演变成了一场赤裸裸的利益链条。事件本身:跨越.............
  • 回答
    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得炸了!一个辛辛苦苦买彩票中了大奖的普通人,本该欢欢喜喜地享受这突如其来的好运,结果遇上这么个黑心的彩票站老板,简直就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这种行为,真是让人看得牙痒痒,心里拔凉拔凉的。首先,从道德上来说,老板的行为是极其卑劣的。 他的职业是什么?是提供彩票购买服务,是帮人们实现一夜暴.............
  • 回答
    要描摹一位赤足的女子,并赋予她浓郁的武侠韵味,关键在于摆脱纯粹的视觉描写,而是要将这双赤裸的脚与其所处的环境、她的动作、她的心境,乃至她所代表的某种意境巧妙地融合。这并非简单的“她光着脚”,而是要让这双脚成为她故事的一部分,成为她武侠灵魂的延伸。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她是赤足的。 环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