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明风华》?

回答
《大明风华》啊,这部剧算得上是近年来古装剧里比较有讨论度的一部了,好坏声音都挺多的。我个人看下来,感觉挺复杂的,它有些地方做得挺好,但也有不少让人觉得有点可惜的地方。

优点方面,它确实有几个亮眼之处。

首先,主演的表演很扎实。汤唯饰演的孙若微,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坚韧的皇后,她的演绎是有层次的。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面对宫廷斗争的险恶,或者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汤唯能把那种内心的挣扎和外表的克制表现出来,让人信服。朱亚文演的朱瞻基,前期那种少年皇帝的意气风发,后期承担起责任后的成熟,他都演出了那种感觉。尤其是他和汤唯之间的对手戏,火花不少,两人把帝后之间那种复杂的情感,既有爱慕,也有政治考量,处理得挺到位的。王学圻老师饰演的朱棣,那股子狠劲儿和魄力,还有那种老谋深算的感觉,简直是定海神针,把这位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和晚年的一些心境变化都演活了。还有吴越演的张皇后,虽然戏份不多,但那种隐忍和智慧,也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服化道方面整体是比较用心的。 《大明风华》在服装和妆容上,试图还原明朝的风格,尤其是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服装的材质、款式、颜色都有区别。孙若微的服装从少女的素雅到皇后的华美,变化是比较明显的。虽然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够“惊艳”,或者和历史记载有出入,但至少在国产剧里,它已经算是比较考究的了,看得出制作方是花心思去研究过的。场景的搭建也比较宏伟,宫殿、庭院都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的恢弘气势。

再者,剧本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人性的复杂性。 孙若微这个人,她不是一个完美的、脸谱化的女英雄,她有自己的软肋,有自己的纠结。她背负着家仇,但又身处皇家,爱上了皇帝,这种身份和情感上的冲突,让角色更有立体感。剧中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在权力漩涡中如何自处,都有一些探讨。比如孙若微和胡善祥(邓家佳饰)这对姐妹花,她们从亲密无间到因为权力、命运而疏远甚至对立,这段关系的演变是挺吸引人的。

然而,这部剧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槽点,甚至可以说是硬伤,让它没能达到“神作”的级别。

最大的争议点,也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剧情的节奏和逻辑问题。 前期孙若微的潜伏过程虽然有些看头,但很多情节的推进显得有些生硬,或者过于巧合。到了后期,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的处理,感觉编剧有点想一笔带过,或者安排得不够严谨。有些桥段的处理显得过于儿戏,比如一些暗杀、阴谋的揭露,总让人觉得差点意思。特别是,很多观众觉得剧情为了强调某些人物的“伟大”或者“悲惨”,会刻意制造一些矛盾或者让他们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决定。

其次,有些角色的塑造不够丰满,甚至有点工具人化。 尽管主演们表演在线,但有些配角,比如后期的永乐朝和宣德朝的一些重要官员,他们的形象就比较模糊,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似乎就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存在的,缺乏独立的人格魅力。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演员,有时候剧本就是这样设定的。

再者,历史缝合和改编的尺度问题。 《大明风华》毕竟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但它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做了大量的改编和虚构。这种改编本身不是问题,很多优秀的剧都会这样做。问题在于,它的改编有时候会让一些历史爱好者觉得不够严谨,甚至有些“胡来”。比如,一些人物的年龄设定、事件的发生顺序,以及一些关键人物的性格转变,都可能与史实存在较大的出入。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当这种改编让故事的逻辑变得牵强,或者破坏了历史的厚重感时,就容易引起反感。

还有就是,有些台词设计也比较现代,不够古朴。 虽然是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但有时候过于白话的台词,放在古代的背景下,会显得有些违和,削弱了剧集的年代感。

总的来说,怎么评价《大明风华》呢?

它是一部 优缺点并存,但瑕疵可能比优点更让人记忆深刻 的剧。

如果你是冲着 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尤其是汤唯、朱亚文、王学圻 的表演去看的,那么你很可能不会太失望。他们的演绎确实为这部剧增色不少,尤其是几位老戏骨的压场感,让人大呼过瘾。

如果你看重 服化道的精美和对明朝宫廷生活的一定程度的还原,那么它也算是一部合格的作品。

但是,如果你对 剧情的严谨性、逻辑性,以及历史改编的尺度 有较高的要求,那么这部剧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遗憾,甚至有些失望。

它就像一个精心制作的、外表华丽的蛋糕,吃起来味道也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者在某些细节上,材料的搭配不是那么恰到好处。它能让你消磨时光,也能让你看到一些精彩的表演,但它不太可能成为那种让你反复回味、奉为经典的“神剧”。它是一部能看,但不能算“极好”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明风华》各种不合史实的剧情和细节,其实就是编剧“揣着明白装糊涂”。

第26集剧情:

朱棣欲率军北征,一举荡平瓦剌、鞑靼、兀良哈各部,为后世子孙一劳永逸,永除边患。

太子朱高炽和朝中众文官则劝他与民休息,因为国库年年赤字,已经禁不起大仗了。朱高炽送来亲笔手书杜甫《兵车行》一诗,太孙朱瞻基当众诵读。

朱棣则对着子孙和众将言道: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徐达大将军北征,两淮之地,洪泽湖一带,本是鱼米之乡,几百里没有人烟,那草长了半人高,从老百姓院子里一直长到炕上,

敌人们把当地圈了做马场,人杀了埋在地底下做肥料,那草长得才好。

我记得清楚,那是盛夏七月,当地却阴寒刺骨,四野鬼火,遍地呜咽,十几万大军近皆垂泪。

徐达大将军说,再搞十几年,我们的孩子,连唐诗宋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朱棣论战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6563194007887872

那是一段何等惨痛的历史,却一直都被刻意避讳,不知是否是第一次在中国影视剧中呈现,

并非是在一部饱受赞誉的历史正剧里,

而是在一部表面看似“玛丽苏大女主剧”的古装传奇剧中,唏嘘可叹啊!

————————————

当然,较真说,徐达北伐中原时,才七八岁的朱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跟随大军出征的。包括那个才“马墩一般高”就跟着朱棣打仗的汉王,同样子虚乌有。

非止如此,这部电视剧确实充斥了太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史实错误,甚至是单单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观众,都能一目了然的细节错误:

朱元璋的马脸画像和造型,之后在朱棣口中变成了“大明高祖皇帝”,

朱棣一次次自称“罪人”“反贼”,说自己在猪圈装疯,吃了几年猪食,还对建文帝说要尊他为“太上皇”;

姚广孝这个靖难谋主,一次次劝谏赦免建文旧臣及其家属,一次次当面嘲讽朱棣是反贼;

太子朱高炽去当街卖家具,凑足1万两白银的摊派,然而,一副太子亲笔对联只要50个大子(铜钱).

朱高炽声称朱棣“一辈子走不出猪圈”,情急时也敢硬顶朱棣,扬言自己要“造反”,之后还被朱棣“加九锡”,

朱棣想打仗,还得百般讨好和恳请朱高炽,甚至不惜许诺“打完这仗就禅位”。朱元璋用荆棘给太子朱标示范的典故,也移花接木给了朱棣和朱高炽。

汉王朱高煦监国不力,被朱棣勒令下“罪己诏”,强奸侄媳太孙妃胡氏,之后继续与其私会,还移花接木了清朝和亲王弘昼“活出丧”的故事。

朱瞻基当众选妃,被迫违逆心意,送玉如意给胡氏为太孙妃,送香囊给心上人孙氏为太孙嫔,这段完全是移花接木了清朝光绪帝选皇后的故事。

平安、盛庸两大南军名将,成了朱棣的老兄弟,被太孙当面叫“叔叔”,坚决反对给建文旧臣平反。

建文旧臣的家眷被双方一口一个“靖难遗孤”,有3万人之多,还都流放于奴儿干都司……

陈友谅的旧部漂在东海,不肯臣服明朝。(史实:陈友谅统治地域在两湖,当时漂在东海的是浙东军阀方国珍的旧部,被明朝统一编成了“船户”

解缙的“猛虎诗”成了玛丽苏女主所题,立储之争一锤定音的“好圣孙”三字给了杨士奇,

二月河《乾隆皇帝》小说,乾隆帝用生僻字考校军机大臣于敏中的故事,被移花接木给了朱棣和解缙,朱棣还告诉解缙“解谜成功就能入阁”……(史实:解缙才是大明王朝的首任内阁首辅,杨士奇还是他的后任。

赵王朱高燧成了锦衣卫主管,干的是史实中锦衣卫缇帅纪纲的活,比如将解缙灌醉后冻死。

于谦殿试时在皇帝面前喝得大醉,之后在军营偷御酒,被吊挂示众。他结识的马夫,是潜伏明军中20年的瓦剌大汗马哈木……

朱棣让朱瞻基冒充自己接待瓦剌使者也先,自己去当个捉刀老卒,被叫破后派朱瞻基追杀也先,这一段直接移花接木了《世说新语》记载的曹操为崔琰捉刀之事。

剧中的明朝居然“从来没有公主”(史实:朱元璋有16个女儿,朱棣有5个女儿

李朝进贡他们“全贵妃”所生的“婴宁长公主”给朱棣做了“朴妃”,(史实:李氏朝鲜作为明朝藩属国,国君只是郡王,既不能有“贵妃”也不能有“公主”,更不姓朴

朱棣征讨安南,收为交趾布政使司,变成了帮子虚乌有的“阿丹国公主”回国复位。

“大明宝钞”在剧中被当成了银票使用,面额有两千两一张,有五千两一张,(史实:大明宝钞面额为一贯钱,等同白银一两

太孙朱瞻基一次大婚就要花白银“275万两”,永乐年间一年岁入高达“7500万两”(槐宗落泪……

永乐年间,葡萄牙人已经在澳门晒货,还被送到神机营教明军火器,而且他们说的还是English……

各种清宫剧才会出现的词汇和服饰“批折子”“尚书房”“陀罗经被”“东珠”……(明朝真不用这些

……

至于以上这些足可让“精明震怒”的细节瑕疵的背后,究竟是统筹审查太粗心,还是打下手的真正编剧“有心埋雷”,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说真的,即使是从前广受赞誉的经典历史大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也一样充斥着各种历史细节错误,和根据情节需要去刻意地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而《康熙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之类古装传奇剧,类似“歪曲历史”的细节错误更是不胜枚举。

对一部历史剧,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创作,作为观众,我们当然可以指出、可以抨击,可以批判。笔者也曾因电影《绣春刀2》虚构了「崇祯帝勾结东林党,谋杀天启帝」的剧情,撰文表达不满。

但平心而论,这部剧已经努力去“美化”朱棣了,大大淡化了他对建文旧臣与家眷的残酷杀戮和迫害。剧情让朱棣对靖难之役去屡屡“心怀内疚”,可并不是为了抹黑他,而是在努力让他的形象,更符合多数人认可的道德观。

当然,比起无论做出何等巨大功绩,本质上都是【残民虐民,以为一家一姓之私】的封建帝王,那些民族魂魄之所系的伟大民族英雄,是绝不容抹黑和贬低的:比如岳飞、比如于谦。

所以,对这部《大明风华》,可暂观其后效,看它会怎样处理“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这段史实,怎样描绘朱祁镇、朱祁钰、孙太后、于谦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作为,再做定论吧。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如何看待《大明风华》6.6的豆瓣评分?

user avatar

历 史 正 剧

处 处 考 据

别 无 分 号

user avatar

补充:大明风华原著中关于 于谦 的部分。




这个问题底下很多群众表示看剧就图个乐,不关心历史粉咋样,也不想看见历史粉揪着电视剧较真。

我在这给大家科普下,大明风华这个剧,宣传的时候一直都号称自己是“历史正剧”,官博打着历史的旗号,买的通稿打着历史的旗号


结果这部号称还原历史的剧,编剧连“靖难”、“勤王”的意思都搞不清,换句话说,这部剧的主创连历史常识都没有。



我也不是历史粉,我对明史的了解也没超出《明朝那些事儿》多少,但就事论事,从逻辑上讲:大明风华在宣传的时候吃了“历史正剧”的红利,却连基本功都没做好,打着历史的旗号顶着历史人物的名字拍古偶(并抹黑部分历史人物),难道历史粉不该骂吗?不能骂吗?

user avatar

既然剧方宣发+各种通稿刷流量的时候标榜了自己是历史正剧,那就请做好被广大“明粉”按照历史正剧的标准批判的觉悟,天经地义



sky.vip.youku.com/svip/ (二维码自动识别)

讲真,服化道什么的细节硬伤太多也就算了

连个历史背景都穿越了100多年你能忍?朱老四在澳门岛见过洋人这样的历史正剧你能忍?强行献礼澳门回归20周年吗?



xswl,第一次来澳门的葡萄牙人穿成这样?

这部“正剧”仅仅祸害的是大萌?

然而明明就是一个一般历史粉丝都能发现硬伤的“正剧”,偏偏也有一帮匿名硬汉式的反皇汉逗士跳出来带节奏

你们烂大街的辫子戏没什么人挑刺不怪广大清粉群体自己不给力不发声,居然还要怪“明粉皇汉不该给明朝戏挑刺儿”

反皇逗士们的逻辑就是那么imba

让我试着来用这名匿名硬汉的逻辑推演一下各路反皇逗士or明朝PTSD的心路历程,大概就是


不吐槽明朝偶像剧:明粉都是一群追星族,明粉辣鸡,我大清天下无敌啊

吐槽明朝偶像剧:明粉吹毛求疵,明粉辣鸡,还是我大清天下无敌

还有贴吧上的那些反皇逗士直接给你们这些批判正剧的人扣上了萌小将卫道士的帽子你们怕不怕?我倒是真的很好奇所谓“理性萌粉”是哪里来的,理性地跟着朱老四围观葡萄牙人么?

我是不太懂,如果一个文化产业真的脆弱到被一群业余人士都能指出服化道硬伤后不想着如何努力补课,而是不敢再拍“历史正剧”,这样的产业那就继续烂下去好了,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觉得可惜,可能只有反皇逗士们才会和这种产业产生惺惺相惜的共鸣感情吧


——————————————————————

真不是我说,评论里某些个被迫害妄想症发作的童鞋,我真的是没有兴趣举报这玛丽苏剧

然鹅这位口口声称不阻止言论自由的童鞋,先对我表示懒得举报的回复做了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看来很多时候,喜欢拿着举报当回事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人,自己并不是一个言行如一的践行者呢

user avatar

已弃剧,等山河月明出来看看是嘛意思吧

更二:最近看到新更五伐,气死我了。我寻思后面还有土木堡,那是真打输了,我堵心也就堵心了。怎么还给我来朱棣三十万人北伐还被几个打残了的野人给干挺了?先给朱棣正个名。永乐是明朝最会打仗的统帅之一,单就和蒙古作战的能力,依靠洪武时代的作战经验,说他比徐达会打蒙古人都不为过。

朱棣名义上五次北伐实际上真干上的也就前三次,剧中忽兰忽失温和马哈木这些名词也都是第三次,明军大概数万人和马哈木在忽兰忽失温激战,根据前后情况,马哈木确实是有意识的挑选了战场,这和王保保当年打徐达有相似性。但是明军确实强,这一刻的明军说不虚汉唐一点没毛病,硬对硬的把马哈木干挺了。

而之后的第四次明军只派了三千人出去巡游,第五次朱棣亲自带队然而当时蒙古各部都被干废了。看你一来人家就跑了,朱棣转悠一圈后回军在途中病逝。

所以这几集是严重侮辱了朱棣的军事指挥能力,朱棣第一次北伐时也遇到了蒙古军故意退却利用高地优势打击明军的情况却被朱棣坚决且敏锐的正面打爆。另说一句,第五次北伐时赵王汉王早都被踹回去就国了。为了戏剧冲突让王爷领锦衣卫我可以接受,让汉王赵王蹿到五伐我也能理解,为了给于谦铺垫让他在军中装模作样我也接受,但不能接受这种为了剧情贬低历史人物能力的做法。要知道明成祖在皇帝里吃的就是这碗饭,他的政绩不是皇帝里顶级的,又是造反起家,要真是晚年再吃这么一场败仗,还算个有排面的皇帝么?你把人饭碗砸了合适么?论打仗十个于谦也不见得比得上朱棣。像类似炮兵阵地被人穿插这种低级错误,朱棣不会犯,他自己才是当时世界第一穿插大师,干建文用的正是这种打法。最近的剧情很失望,依我看来这些处理一方面是给于谦抬价另一方面是给仁宣后期的国防政策洗白。朱棣并不是傻子,边患是历代中原国家的威胁,连打带拉没有毛病,仁宣出于经济考虑做一定收缩是正确的,但对关外大规模的放弃显然是值得商榷的,这朱瞻基洗不掉。

再者,朱瞻基确实不是个好的主角选项,时间太短,政绩虽好但其实戏剧冲突点不多。为了戏剧冲突就只能从旁边去拆去挪。但如果为此贬低朱棣的能力,是历史剧不可原谅的过失。有点想弃剧了,还不如把战争场面经费省了多写写政斗戏呢。

更一:

稍微替汤唯说两句,开播以后,汤唯的演技被诟病很多,连于正也出来凑热闹。但个人感觉是,其实还行。因为大家细想一下,以前你看的所谓大女主剧主角都是啥样的?如果换成那些演员来演这个角色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平心而论,这个角色是显得有那么一些呆滞和冷漠的,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也可以叫克制。汤唯演的非常克制,不论是面对先前的仇恨还是养父的去世,女主的表现都十分克制,但并不缺少该有的感情。从个人喜好来讲,我反倒很吃这一套克制,比起撒狗血的表演,这一份克制让我可以接受她的呆滞和冷漠。也可能这本身就是剧本角色设定,可能换了别的演员还能演的更好,然而已无法论证。见过了大批量的撒狗血女主后我已经不敢拿这些热门女演员往里套了。再或许我只是喜欢克制的角色?或许别的演员也可以在如此的人物设定下表演出这样让人舒服的角色吧。但至少,这份克制可以让我欣然的看她出现在镜头里了,对于一个要求不高的观众-我,已经挺满意了。

以下为原答案

大明风华我已经看到了最新更新。

先说结论。真香,熬过前面的不适感和放下考据欲后,把他纯粹当做一个故事来看,真香。

根据目前的剧情的三个结论1我认为知乎对于这部剧的评价偏负面了。2.我理解历史爱好者对史实的坚持,但这部剧并不是汉武大帝或者贞观之治这样的正剧也不是大明王朝这样的背景上半架空的实质正剧,单作为一部演义类的影视剧它是今年逻辑最好的剧之一。3我是喜欢这部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物动机和逻辑是成型的,这很难得,豆瓣评分高达7.9的庆余年都做不到这一点。

这部剧几个争议点

1.夸张不符合史实的朱元璋造型以及“尚书兼锦衣卫指挥使”。网友对此的嘲笑是应该的,更多的不必多言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

2.对部分人设和角色大家不喜欢,比如轻浮的朱瞻基,略显呆滞的汤唯以及很多人觉得朱高炽显得太懦弱。

首先朱瞻基这个我也感觉过于油腻不过还能理解,他的年少轻狂在目前这二十集来看其实是给他爹和爷爷做配的。得配着朱高炽和朱棣去看。

其次王学圻老师的这个朱棣我是喜欢的,即便他不是最“历史”的朱棣也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皇帝”形象,这种非正统皇位接班人出身的皇帝形象把握的非常好,他一方面对家人有一份珍视,另一方面险恶的政治经历和帝王身份又使他的杀心和猜忌很重。王学圻游走在这种微妙心理的边缘,让人时而觉得他是个年迈的爷爷,时而又对帝王的寡情不寒而栗。他拉着儿孙跪着起誓时是真的,准备牺牲孙子杀建文时的认真考量也是真的。这个形象我认为是很成功的,不亚于陈宝国对嘉靖的演绎。一个角色的人设是编剧给的,但一个角色的心理主线是演员赋予的,我毫不怀疑如果王老师以这样的方法去把握朱棣的心理主线,给他一个更好的正剧剧本,这依然会是最好的朱棣。

而对于朱高炽这个角色,我只能说绝了!很多人只看了一集就被本剧的“演义”态度劝退了,再有一些可能看见了梁冠华老师懦弱的样子又被劝退了。那么这个角色实际上呢?四个字,大智若愚,一直到了十几集以后朱高炽的魅力才开始展现。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没有用很多影视作品惯用的“腹黑装傻子”的硬反转,比如隔壁鹤唳华亭,人前哭哭啼啼背后胸有奇谋,很长时间以来这都是很多所谓权谋剧的套路,其实很生硬多了显得很无聊。而这部剧的朱高炽,他的仁弱是真的,他的野心小也是真的,但是这不代表他真的缺乏勇气和智慧。剧中他两次跟儿子谈心,一次硬抗朱棣,还有一次淡然的向妻子解释原委,真真正正的大智若愚,小事上糊涂大事上一点不含糊。截止到目前,他是全剧水平仅次于朱棣的人,这种随着剧情慢慢铺开展现的能力和开始时哭天抢地的窝囊样形成巨大反差,我很喜欢,也推荐大家看看。再者,这个人物并没有因为智商的显露牺牲掉既有的人物特征,他还是那个平日里唯唯诺诺着急时口吃的性子,人物整个就饱满起来了。没有黑化没有腹黑没有扮猪吃老虎,很丰满的一个人物,真香。

其他的配角也非常有意思,剧里的日常生活很有烟火气,基本承包了整剧所有的笑点,大家可以自己发掘了。总之,这剧到目前为止,我基本没有发现行为完全无逻辑二傻子,每个人的视野有宽窄,能力有高低,立场有分别,性格各异,但都有各自人物的行为逻辑,这个让我感觉很舒服。

这剧bug有没有呢?也不少,主要的bug都出在了女主的出身上。为了圆女主这个身份,于是各种bug跌出,以至于我每次看到女主的相关戏就难受。最典型的就是,她的养父是燕王军中的副将,在攻陷南京后遇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也就是女主的父亲,为了报恩救走了女主,这其实都没问题。下面问题就来了,这样大哥直接跑路了???您,堂堂靖难功臣,跟着燕王造反的军人,咱要保护孩子,你的官职不就是最大的保护伞么?而大哥选择坚毅的带着孩子跑路还跑到了被朱棣发配的犯官家属大潮里。咱就是不低调做官,带着孩子会老家种地它不香么你跟着犯人跑个毛线啊。再有就是朱高煦暗中培养这帮人我可以理解,开始还以为这帮人并不知道建文在哪,结果人家还真知道,难道建文和朱高煦合作?但又好像不是,所以他俩到底是个啥合作状态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诸如此类,只要一接触女主的身世,bug就地雷爆炸般的出现。

总之,这部剧有亮点有看点,也有bug,十分满分我会给7分,是会推荐大家看的,但是他算不上一部正剧,作为一个演义剧是很不错的。

我也是刚刚发现,这剧的制作方似乎是按着正剧宣传的。。。。好吧,那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了。本来挺好一下饭剧,你非装这大尾巴狼,那只能说一句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明风华》啊,这部剧算得上是近年来古装剧里比较有讨论度的一部了,好坏声音都挺多的。我个人看下来,感觉挺复杂的,它有些地方做得挺好,但也有不少让人觉得有点可惜的地方。优点方面,它确实有几个亮眼之处。首先,主演的表演很扎实。汤唯饰演的孙若微,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坚韧的皇后,她的演绎是有层次的。尤.............
  • 回答
    《大明风华》这部剧,单论服化道这块儿,确实是花了心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觉得,它在这方面算是近些年古装剧中比较出彩的,但也并非毫无争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优点,这剧的服化道在整体的视觉呈现上,是相当大气磅礴的。 色彩运用: 这一点是《大明风华》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整体色调非常饱满.............
  • 回答
    近期围绕电视剧《风筝》在知乎上掀起的讨论热潮,尤其是左派大 V 们内部出现的评价分歧,无疑是一次颇具看点和深度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对一部谍战剧的简单品评,更折射出在特定政治语境下,左翼群体内部在历史认知、价值判断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上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次评价的分歧,力.............
  • 回答
    评价一部电视剧,尤其像《大明王朝 1566》这样深入人心的作品,总让人有点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它太沉甸甸了,每一帧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和人性的复杂。如果非要我说,那它绝对不是一部随便看看就能打发时间的剧,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一部对官场百态淋漓尽致的写照。首先, 历史的厚重感和还原.............
  • 回答
    说到《大秦赋》的结局,这真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话题。我记得当时追剧的时候,那种期待和看完后的失落,至今还挺鲜明的。首先,整体来说,我觉得结局的处理,嗯,怎么说呢,它想做到波澜壮阔,史诗感十足,但最终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用力过猛”,又有点“意犹未尽”的矛盾。从剧情走向来看,最后一集是嬴政统一六国,建立.............
  • 回答
    2017 年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深度评价2017 年播出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下简称《军师联盟》)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历史权谋剧,它以司马懿为主角,却并非简单地将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在乱世中的挣扎、成长与蜕变。这部剧凭借其精良的制作、深刻的人.............
  • 回答
    要说《大宋宫词》,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一言难尽。想当年,海报一出来,李少红导演,刘涛、周渝民主演,再加上“宋风”这几个字,我那叫一个期待啊!感觉是要拍一部真正的“国产大剧”,能把宋朝那种文雅、内敛、充满智慧的气息给还原出来。结果呢?看完之后,那心情就像坐过山车,跌宕起伏。先说好的地方,也是我当初期待.............
  • 回答
    评价陈晓东、大S版的《倩女幽魂》电视剧,得先说说它当年播出时的“江湖地位”和观众的反应,然后再深入聊聊它的优点、缺点,以及它在系列作品中的位置。出场即自带“顶流”光环,但也伴随着争议要说这部剧,不能不提它强大的演员阵容。陈晓东当时正当红,阳光帅气的外形,加上他本身就是歌手出身,嗓音条件不错,饰演宁采.............
  • 回答
    小米电视大师系列,尤其是这款“至尊纪念版”,当年一露面就吸引了无数目光,毕竟小米在高端电视领域一直是那个敢于挑战的玩家。这款电视主打的 miniLED 技术,在当时绝对是“黑科技”的代名词,直接对标市场上的顶级产品。先说核心亮点:miniLED 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miniLED 就是把传统LED.............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小米在 8 月 10 号发布的这两款 OLED 电视,小米电视大师 77 英寸 OLED 版和小米电视 6 OLED 版。这两款产品,一个主打高端旗舰,一个定位次旗舰,在 OLED 领域都是小米颇具诚意之作。首先,咱们来看看小米电视大师 77 英寸 OLED 版。名字就够霸气,“大师.............
  • 回答
    うん、129,999円で新発売されたXiaomiの「Master」65インチOLEDテレビについて、詳細に評価を述べてみよう。まず、この価格帯っていうのが、もう明らかに「ただのテレビ」という範疇を超えていることを示唆している。129,999円というのは、一般的な薄型テレビの価格帯から見れば、間違いな.............
  • 回答
    2020年9月28日,小米发布了两款重磅产品:小米电视“大师”82英寸和82英寸至尊纪念版。这两款电视的出现,无疑是小米在家电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更是对高端电视市场的一次大胆冲击。那么,它们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能否真正担得起“大师”之名?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尺寸决定了气场——82英寸.............
  • 回答
    卢伟冰在红米电视发布会上那句“真正的智慧就是花同样的钱买更大的”,这句话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抓人眼球,也一下子就点出了红米产品一贯的定位和策略。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看:首先,这句话的直接冲击力是巨大的。它非常直接地戳中了消费者在购物时最朴素、也最实际的需求:性价比。在很多人的观念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浪客剑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的批驳文章,以及这次扩产对中国芯片“去 A 化”进程的影响。关于浪客剑文章的评价:浪客剑的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视角,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关系复杂、科技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他的批驳点很鲜明,核心在于对“台积电南京扩产”这一事件的“定位”.............
  • 回答
    电视剧《觉醒年代》(2021年)作为中国首部以“新文化运动”至“五四运动”为背景的革命历史剧,自播出以来引发了广泛讨论,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中的重要作品。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为核心人物,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制度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剧烈变革过程。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剧进.............
  • 回答
    电视剧《大决战》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叙事作品,它以极其详实和全景式的视角,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作为一部献礼剧,它的制作之精良、阵容之强大、主题之鲜明,都使其在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整体评价:《大决战》是一部史诗级巨制,它在.............
  • 回答
    电视剧《开端》的结局堪称近年国产悬疑剧中的一股清流,它以一个既有张力又充满温情的结局,回应了观众对于主角命运、时间循环的解答以及正义的期待。评价其结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核心主题的回归与升华: 对生命的珍视与守护: 《开端》的内核始终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无辜生命的守护。结局中,李诗.............
  • 回答
    电视剧《亮剑》无疑是中国近年来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之一。自2005年播出以来,它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要评价《亮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硬核的战争场面与写实的军事风格:《亮剑》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对战争场面的刻画。它.............
  • 回答
    电视剧《突围》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它聚焦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复杂的利益博弈、人性的挣扎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作为《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突围》无疑承载了观众很高的期待。要评价《突围》这部剧拍得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剧本与剧情: 优点: 题材.............
  • 回答
    电视剧《人民的正义》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姊妹篇,自然承载着观众极高的期待。要评价这部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剧情、人物、主题、制作水准以及与《人民的名义》的比较。整体评价:《人民的正义》在继承《人民的名义》的“正义”精神和反腐主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达到《人民的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