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冬奥会身为北欧诸国之一的丹麦几乎没有奖牌入账?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也很有意思。确实,当咱们一提到冬奥会,脑子里很容易会浮现出雪山、滑雪、冰球这些画面,而北欧国家,比如挪威、瑞典、芬兰,那可都是冬奥赛场上的常客,奖牌榜上总有它们的身影。可丹麦呢,这个同是北欧大家庭的成员,在冬季项目上的表现,确实就有点“小透明”了。

要说为什么,这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不能简单地用“不行”俩字儿概括,这背后其实是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和项目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1. 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后天弥补难度大

丹麦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它在冬季运动上“先天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丹麦国土面积不大,而且绝大部分是低洼的平原和岛屿,没有那种高耸入云、积雪常年不化的山脉。想天然形成适合滑雪、滑雪板、雪橇这些项目的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别的北欧国家,比如挪威,那可是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贯,有广阔的雪原和陡峭的山坡,天然就具备了开展冬季运动的绝佳条件。而丹麦,即使想发展这些项目,也得依赖人工造雪、人造雪道,甚至得跑到国外去训练,这成本和便利性上就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2. 冰雪运动的“本土化”程度:不够深厚

虽然丹麦紧邻北欧,但冰雪运动在国民体育文化中的根基,和那些以冰雪为天然生活一部分的国家比起来,确实不那么深厚。

传统与习惯: 对于挪威、瑞典人来说,滑雪、冰上运动很多时候是伴随他们成长的,是冬天里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夏天去海边一样自然。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滑雪板、滑冰鞋。而在丹麦,虽然也有人参与,但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和普及度,可能就没那么高。
项目重心: 丹麦在夏季运动上,其实相当出色,比如自行车、手球、皮划艇等等,这些项目在丹麦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国家体育资源自然会向这些优势项目倾斜。

3. 体育投入与项目选择:战略性的“扬长避短”

任何国家在体育发展上,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资源总是有限的。丹麦作为经济发达国家,在体育上的投入是不少的,但他们的策略更侧重于“扬长避短”。

优势项目的集中发力: 丹麦在夏季项目上,尤其是自行车、帆船、手球等,已经培养出了世界级的运动员,并且在国际大赛上屡获佳绩。这些项目的群众基础好,参与人数多,更容易选拔出有天赋的苗子,也更容易获得赞助和关注。
冬季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比”考量: 相比之下,如果丹麦要像挪威那样,在滑雪、冬季两项等项目上砸下重金,从零开始培养运动员,建设设施,那么“产出比”可能会比较低。毕竟,即使投入了,在和那些冬季运动的传统强国竞争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与其分散精力,不如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已经有优势的项目上,更容易维持国家的体育荣誉感和国际影响力。

4. 运动员的培养路径:人才的“断层”

这和前面几点都息息相关。

基数小: 参与冬季项目的丹麦年轻人基数就相对较小,能被发现并培养成高水平运动员的机会自然就少。
训练环境: 即使有天赋的运动员,也面临训练环境的限制。他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其他国家训练,这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门槛。
职业化与商业化: 许多冬季运动项目,要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需要非常成熟的职业联赛和商业化运作来支撑运动员的生涯。在丹麦,这些冬季项目的职业化体系相对不完善,很难吸引顶尖人才长期投入。

5. 奥运会战略:更侧重夏季奥运会

长久以来,丹麦的奥运战略重心,毫无疑问是放在夏季奥运会上。他们在夏季奥运会上是绝对的“实力派”,奖牌数常常位居前列。这种战略选择,也决定了他们对冬季奥运会的投入和期待会有所不同。

总结一下,丹麦在冬奥会上奖牌不多,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热爱运动,而是因为:

地理条件限制: 缺乏天然的冬季运动场地,增加了发展难度和成本。
传统与文化: 冰雪运动在国民体育中的普及度和文化根基不如其他北欧国家。
战略选择: 将有限的体育资源集中投入到夏季优势项目上,追求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人才培养路径: 训练环境、职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瓶颈,导致高水平运动员数量较少。

这就像一个公司,如果它在某个领域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并且有稳定的市场和回报,那么它在投入新领域时,会更加谨慎,会评估风险和潜在回报。丹麦在体育上的策略,也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选择。

当然,体育发展是动态的,未来随着科技发展(比如更好的造雪技术、室内冰场),以及人们对运动多样性的追求,丹麦在冬季项目上或许也会有新的突破。但就目前而言,上述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丹麦在冬奥赛场上的“低产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非常简单,冰雪不够多

丹麦、瑞典林雪平——哥德堡一线以南地区、挪威西南沿海,虽然名义上是北欧,也集中了北欧很大一部分人口,但是实际气候和我们印象中的北欧大相径庭。冬天气温长期在零度以上,室外不怎么下雪,也不容易长期积雪、结冰。最冷月温度大致和江苏中部、河南南部淮河一线相似。

挪威至少有山区利于冰雪运动,丹麦海拔非常低,全境最高点都不超过200米。

图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气候,最冷的1-2月日均温1.4度,每月降雪4-6天,白天大部分时间气温在0度以上是常态

北海海滨的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

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因为温和的气候成为了中东、北非难民最集中的地区,所以“润到北欧不怕冻死吗”着实是多虑了

挪威斯塔万格和卑尔根,冬天甚至比南方低3-4个纬度的哥本哈根、马尔默还要暖和


作为比较,中国河南开封市12月、1月、2月平均气温变化和以上地区并没有显著差别,3-11月的气温虽然远远高于北欧,但是这和冬季运动地理条件上的普及性关系很小了

在这个问题下被举例过的大连,可以看到大连冬天虽然在东北人眼中算“暖和”,类似于丹麦在北欧的定位,但是实际气温和以上城市对比可以说是冷得多了,和挪威芬马克地区沿海,北纬70度左右类似。。。

我这里引用的气候数据全部来自大城市,还没有拿一些小地方气象站来钻牛角尖,要知道高纬度地区极端海洋性特征,尤其在北美和欧亚大陆西岸,能刷出来很多看来完全不可思议的地方记录,比如下面的彩蛋——

这个挪威小渔村人口不到500人,显然不具备“代表性”,事实上往内陆走100公里气候就完全不同——猜猜它的位置和纬度?被气候学领域一般意见所认为的气候类型是?

user avatar

大概是这个原因:



参赛项目就不太多,一共5个类别,60多运动员。各个项目自身排名都不太靠前。

不过丹麦本身预期也不高。而且虽然地处北欧,但是缺少山脉和冰雪条件,冰雪运动水准比邻国差一些,也正常。


user avatar

这是一张北欧地区的卫星图,请问丹麦在哪里?



丹麦在这里:

尽管丹麦通常被算作北欧国家,但是它太南了。

丹麦的面积也不大,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而更北边的瑞典、挪威、芬兰的面积在40万平方公里上下。

芬兰的最高峰海拔1300多米,瑞典和挪威的最高峰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而丹麦的最高峰海拔只有171米。

丹麦不够冷、不够大,也没有高山,冬季项目的训练条件既比不了北边的兄弟国家,也比不了阿尔卑斯沿线的中欧国家。

(虽然格陵兰籍运动员也可以代表丹麦参加奥运会,但是格陵兰人口基数太小,职业运动员屈指可数。在丹麦语维基百科上有个人资料记载的格陵兰籍冬季项目运动员不超过5人。)

截止本次北京冬奥会,丹麦共参加15届冬奥会,总共只获得过1枚冰壶团体项目的银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