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身处同样的绝对温度,为什么夏季和冬季的感觉差别那么大?

回答
尽管夏季和冬季在绝对温度上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数值,但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巨大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人体对环境的感知并非仅仅是测量到的绝对温度值,而是 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们对冷暖的真实感受。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绝对温度(Kelvin)与我们感知的“温度”之间的区别:

绝对温度 (K): 这是物理学中描述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度,是从绝对零度(0 K,即273.15°C)开始计算的。在科学意义上,相同绝对温度意味着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我们感知的温度: 人类对温度的感知是 相对的 和 主观的。我们感知到的“冷”或“热”是人体与环境之间热量交换速率的结果,而不是直接测量绝对温度。

2. 关键因素:湿度的影响

湿度是造成夏季和冬季体感温度差异最显著的因素之一。

夏季:高湿度
蒸发散热受阻: 人体通过皮肤蒸发汗液来散热,这是最主要的降温机制。当空气湿度很高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就接近饱和,汗液蒸发的速度就会大大减慢。这意味着汗液只能留在皮肤表面,而无法有效地带走热量。
感觉闷热: 即使空气温度不是特别高,但由于蒸发散热效率低下,身体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地排出,就会让人感觉非常闷热、粘腻不适。这是一种“湿热”的感觉。
湿球温度的影响: 在气象学中,湿球温度更能反映体感的舒适度。湿球温度是指在绝热条件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被蒸发直到空气达到饱和状态(相对湿度100%)时所对应的温度。在相同干球温度下,湿度越高,湿球温度也越高,体感越热。

冬季:低湿度
蒸发散热效率高: 冬季空气通常比较干燥,相对湿度较低。这意味着汗液蒸发非常快,能够有效地从皮肤带走热量。
感觉寒冷: 即使空气温度较高(例如,零上几度),但由于蒸发散热效率高,身体会持续流失热量,从而感到寒冷。这是一种“干冷”的感觉。
风寒效应(Wind Chill Effect): 虽然不是湿度直接作用,但冬季常常伴随有风。风会加速皮肤表面的空气流动,带走身体散发出的热量,从而加剧寒冷的感觉。

3. 热辐射与体感

除了空气温度和湿度,环境的辐射也会影响我们的体感。

夏季:地面和物体辐射的太阳热量
吸收太阳辐射: 在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非常高,地面、建筑物、以及我们周围的物体(如柏油马路)都会吸收大量的太阳能并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
感受到热辐射: 我们身体会直接感受到这些物体发出的热辐射,这会增加身体吸收的热量,让我们感觉更热,即使空气温度看起来并不是极端高。

冬季:缺乏太阳辐射的温暖,以及冷的物体辐射
太阳辐射减弱: 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弱,日照时间也短。
辐射冷却: 缺乏阳光的温暖,而周围的物体(如冰冷的墙壁、窗户玻璃)会从我们身上吸收热量,使我们感觉更冷。

4. 空气流动(风)的影响

空气流动(风)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

夏季:加速汗液蒸发(在低湿度下)或干扰散热(在高湿度下)
低湿度下的凉爽: 如果夏季空气干燥,微风可以加速汗液蒸发,带来凉爽感。
高湿度下的闷热: 如果夏季湿度很高,微风会加速身体表面热量的传导,但由于汗液蒸发慢,它也可能带走湿气,使我们感觉更粘腻。风扇的风,就是通过加速汗液蒸发来降温。
但总体而言,在炎热的环境下,过大的风会让我们感觉热量传递更快,所以我们倾向于寻找避风处。

冬季:风寒效应(Wind Chill Effect)
加速热量流失: 在寒冷的环境下,风会不断地将身体表面的保温层(薄薄的静止空气层)吹走,并用更冷的空气取代。这会极大地加速身体的热量散失,即使温度计上的数值没有变化,我们也会感觉更冷。这就是风寒效应。

5. 热传导与对流

人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进行交换。

夏季:从环境向人体传热
空气对流: 炎热的空气与皮肤接触,通过对流将热量传递给身体。
接触传导: 如果接触到高温的物体,热量会通过传导进入身体。

冬季:从人体向环境传热
空气对流: 寒冷的空气与皮肤接触,通过对流从身体带走热量。
接触传导: 如果接触到低温的物体,热量会通过传导从身体流失。

6. 人的生理调节与适应

生理适应: 人体具备一定的生理调节能力来适应温度变化。长期生活在某一气候条件下,人体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例如,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人,其身体代谢率可能会更高,或者血管收缩能力更强,以减少热量散失。反之亦然。
心理预期: 我们的心理预期也会影响对温度的感受。在进入夏季时,我们已经习惯了较高的温度,而冬季的寒冷也让我们有所准备。但突然的温度变化或者与预期不符的体感,会让我们感觉更加强烈。

总结一下,尽管绝对温度的数值可能相似,但我们在夏季和冬季感受到的巨大差异,是由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湿度: 夏季高湿度阻碍蒸发散热,冬季低湿度加速蒸发散热。
辐射: 夏季有强烈的太阳辐射和物体辐射,冬季缺乏温暖辐射且有冷辐射。
风: 冬季的风会极大地加速热量散失(风寒效应)。
热量交换方式: 夏季人体吸收热量多,冬季人体散失热量多。
生理和心理因素: 身体的适应性和心理预期也会影响感受。

因此,单纯依靠绝对温度来判断舒适度是不足够的,我们真正感受到的是 人体与环境之间热量交换的动态过程。当身体为了维持稳定的体温而需要付出的努力(例如,大量排汗散热或持续收缩血管保暖)越多,我们就越会感觉不适,无论那是炎热还是寒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问题,物理学上定义的温度和体感温度是不一样的!体感温度综合了环境因素,风速以及长短波辐射等作用,所以体感温度相对于物理上所定义的温度来衡量人在所处的环境中的舒适度更具有代表意义[1]。

根据1984年,罗伯特·史特德曼发表的《体感温度的通用公式》(公式警告)

其中AT为体感温度(℃)、T为气温(℃)、e为水汽压(hPa)、V为风速(m/s)、RH为相对湿度(%)。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判断出,体感温度(AT)与水汽压成正相关,与风速成负相关。

下面我们以16摄氏度为例,估算一下夏季和冬季的体感温度。

详细计算如下(冬夏取物理学上的温度为16摄氏度,通风的夏天房间的相对湿度取90%,冬天的相对湿度取10%,风速都取0m/s),并根据罗伯特·史特德曼所说

首先,计算冬天与夏天的水汽压:

再代入公式计算体感温度:

则不难计算,冬夏体感温度差为:

也就是说,在上述的条件下,冬天的体感温度会比夏天的体感温度要低2.89摄氏度左右!!

总结:冬天相对夏天的来说其相对湿度会变小,若再加上风速较大,即使和夏天温度一样时,身体也会感觉比较冷。

Tips:最近降温幅度较大,大家要注意保暖呀!

参考文献:

[1]陈丽媛. 冬夏奶牛体温调节特性及其体感温度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