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身边炒股的同事、朋友不愿意推荐股票给股市新人的我?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这问题我身边也听过不少人抱怨,自己刚入股市,跃跃欲试,却发现身边那些炒股的哥们姐们,一个个都跟守着自家宝贝似的,嘴巴闭得死死的,半个“金点子”都不肯透露。你想想,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敝帚自珍”,而是掺杂了不少现实的考量,有些甚至挺“扎心”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都是大实话。

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一点:没人想当“猪队友”或者“替罪羊”。

股市这玩意儿,波动大得很。今天涨得让你眉飞色舞,明天可能跌得你怀疑人生。尤其是对于股市新人,心态很容易不稳定,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惊慌失措,或者贪婪起来毫无节制。

如果你是个朋友,对方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宝藏股票”告诉你,然后你买了,结果那天刚好市场不顺,这股票也跟着跌了,或者没怎么涨,你心里面肯定有疙瘩:“他怎么给我推荐这玩意儿?是不是藏着掖着不肯说好的,还是故意坑我?” 哪怕对方是好心,但一旦亏损,这友谊的小船可能说翻就翻。谁愿意冒着得罪人、背负骂名的风险去“好心办坏事”呢?他们自己也亏过,知道那种滋步,当然不想把别人也拉下水。

其次,推荐股票是件很耗费精力,而且效果不确定的事情。

股票分析可不是看看新闻、听听消息那么简单。要深入研究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了解它的行业前景、竞争优势、财务状况,还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导向等等一大堆东西。这是一个持续不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脑力的过程。

你问他们推荐股票,其实是让他们把你“带入门”,相当于要他们花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完,然后还得把复杂的分析过程用你能听懂的方式讲给你,还得时刻关注这只股票的动态,并且在你提问的时候还要耐心解答。你想想,他们自己的投资本来就已经够忙的了,谁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一对一辅导”一个新手?而且就算他们花大力气研究了,你能不能领悟到精髓,能不能按照他们的思路操作,这都是未知数。最后结果不好,他们还得搭个人情进去。这笔“买卖”划不来啊。

再有,很多时候,“内幕消息”或者“独家分析”根本不存在,或者时效性非常短。

那些在炒股圈子里流传的“内部消息”或者所谓的“金股”,很多时候都是猜测、臆想,甚至是庄家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通常也是稍纵即逝。等他们研究好,觉得可以推荐了,可能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只股票的最佳买入点早已过去,或者风险已经大大增加。

他们自己也是在市场里摸爬滚打,深知信息的不确定性。他们更愿意自己掌握信息,经过自己的判断去操作。把一个不确定的信息传递给你,万一信息错了,或者你理解错了操作错了,那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层,他们可能觉得你还没做好准备,不适合直接参与。

股市新人最缺乏的往往是风险意识和交易纪律。他们可能一看你对市场的波动还没什么概念,对风险还没有足够的敬畏,就觉得你现在买股票,很可能是在“割肉”的路上。他们宁愿让你先观望一阵子,自己去学习、去了解,等你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心理准备再开始,这样反而对你更有利。

他们也清楚,有些人即使被“喂”了牛股,也可能因为心态问题,在低位卖出,在高位接回,最终反而是亏损的。所以,他们宁愿让你自己经历一下学习和摸索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给你一颗“糖”,让你觉得股市很容易,然后栽跟头。

最后,也有一些人,出于一种奇特的“优越感”或者“保护欲”。

少数人可能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投资策略或者选股逻辑,是自己的“看家本领”。如果轻易地告诉你,就好像是把自己的绝招拱手让人。更何况,一旦你通过他们的推荐赚了钱,你可能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他们也应该一直给你推荐。但如果亏了,第一个怪罪的也可能是你。

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们可能觉得,股市投资是一个自己成长的过程,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你永远也学不会独立思考和判断。所以,他们不直接给你股票,而是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成长,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与其抱怨他们不肯推荐股票,不如换个思路,多向他们请教学习炒股的方法、心态和风险控制。问问他们是如何研究股票的,如何学习的,他们是如何看待市场波动的。把焦点放在“学习”上,而不是“要股票”上,也许他们反而更愿意跟你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毕竟,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能体现一份真正的友谊和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然不愿意啊。

推荐票,你涨了,分我不?肯定不分。

跌了呢?肯定怪我。

我怎么都不赚。

而且这个涨跌还有其他的事。

比如我在知乎,那天高兴,私下荐股过。

公开我不敢。

公开就一次。马上就有两个回复。

第一个说粉丝里有学生。不要把这些成年人的东西给她们看。

第二劝我闷声发财。

我一想也是。立刻删除了答案。

也是三个月一倍的股。

或许只有一句话,背后是四五年的研究心血。

而且肯定过了最难的时间。

因为我知道知乎大部分都是嘴炮。几万块的亏足以叫爹骂娘的水平。

他赚了还好。他亏了肯定怪你。

有人还怀疑你是骗子。

推荐了四到五个人吧。

真实案例

那个票,不到二个月就翻倍了。而且走势很顺。没有什么回调。

第一个案例,根据他的说法,涨10%就卖了。当然我没有验证。也没兴趣。然后又找我问票。

这个还是要自己做功课。不然拿不住。

翻倍的票你10%卖了……

第二个我没问。因为他是复制别人的话。求我推荐。我考虑到他还算那种搞点历史爱好的,也复制一下。给他。随缘吧。

第三个,前几天私信大发后悔。说自己不敢跟我满仓干。下次一定一定如何。

其实吧,炒股真没有必要后悔。问我就是自己迷惑疑虑。

你自己都疑虑迷惑,问我能解决问题么。

不能吧。

所以买了估计更糟。


第四个,跟我吐了不少苦水。说炒股难什么的。还晒了自己每天记录港股的记录。自己的持仓。显示自己用功。看了看倒没有太大的问题。反正熬五年保底总能翻倍的股。

我给他私信看了我的持仓。当时都在翻倍的前夜。看他自己悟道没有。反正有些苦是必须的。熬的过就封神,熬不过就滚蛋。

修仙还要渡劫。何况炒股本来就是干掉90%的人。

所以我也没问。苦往往是自己找的。

第五位是我多嘴。看到那个大v在想法里问100万怎么理财。

我就推荐了15.7的兴业银行。今天不到三个月24了。

是谁我忘记了。跟我互相关注。

兴业我拿过四年。熟悉这个股的脾气。

知乎大v我也知道。涨起来那是自己本事。跌起来肯定哭爹喊娘。

所以只敢推荐这个。

当然也就是姑妄言之,能不能听之。反正知乎大v,也就是纸上大v,纸上交情。

第六位是我亲姐姐。

推荐了一个股。翻倍。

要她买。微信回我一个字。好。

然后问我她的大资金怎么理财。

然后那股翻倍了。问她买了多少。她说她恐高。

然后又推荐一个不那么高的,趁着元旦过来,当面跟她说了二十分钟。让她抓紧最后的上车机会。

又是好。然后把资金买了理财。

然后二十天后我给她看了我的持仓。三个月三倍。

按照这个速度,我明年这个时候,收益就要跟她工作十年的积蓄一样多了。

预计明年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取笑她了。

给她看了我的持仓收益。三个月三倍。

她国企高管。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千多人的部门,许多大的项目。忙成狗。十点回家吃点瓜子都有电话追到家里。

她说强。但是我仍然要买理财。

当然她是我亲姐。亲的。一生下来就是亲的。

虽然从小一起抢菜吃,打架,斗嘴,吵架都不少。

但毕竟也四十多年了

我出门不带大脑。都是坐车里旅游,她食宿,行程,费用,景点,导游,自己当司机开车,全包……我只用坐车与睡觉。

所以去过不少地方,地名都会记错了。比如今天把云南丽江记成了丽水。

七八年下来,跑了几万多公里。去过哪里?真的想不起来……就记得几个景点的菜特别好吃。因为不是我做行程。

四川边上藏区的烤包子很好吃。

云南的竹荪,鸡特别好吃……还有蜂蛹。椒盐的。一盘我一个人吃光了。

广西吃牛肠马肚与各种昆虫……外地人有点不适应。

北方食量大,面结,南方人容易吃撑不消化……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分钱不用自己花……就是被我姐惯的。

枫然说他有这种基友我完全信。出门不带脑子。我就有这种姐。

虽然过去抢鱼头。抢肉丝,抢皮蛋,打架破相的恩怨难平。

但是看在她努力带朕走了几万公里的面子上,还是希望她发财,不那么辛苦。

可惜这种事情不懂逻辑,亲人也买不了拿不住。

就我爸给了我七万。分过一次红,每年买相机,过年也给大几千,一共大约三四万吧……别问我具体数额。

文科生数学不好。算账能力稀烂。知乎不要苛责我的数学能力。

我是纯种文科生。纯的。看到数字与字母就头晕。从小就晕……

当年我们数学老师吐槽我,以后钱都算不清楚。

还真被她说中了。

所以找了个理工科前妻,把工资卡给她。

她全部拿走了。

无奈之下用自己最后在朋友那里混脸换的二十万顾问费入市。

然后我爸给了我七万。

是做好不成功就收手的打算的。

然后开场就是股灾。直接腰斩……只剩十多万了……

气的我每天刷知乎写诗……

现在我爸的账户账面上还有三十六万。左右……

差不多五年五倍六倍吧。

自己的账户差不多一百多万吧。

最高的时候二百万。

然后就被砸到了现在还有一百六十多万。

扯远了。

总之……

炒股要懂逻辑

就好像你抄作业,是可以蒙混老师。

不过老师问你深层次的东西,你不懂就露馅了。

股市里也有老师,问的还挺严厉。

回撤50%……直接腰斩你。

别奇怪。

兴业,与那两个翻倍票都腰斩过我。

还有一个票,我融资买的。两年腰斩过两次。

气得我在知乎写了半晚上笑话骂特朗普。

文科生之怒也就是写点东西。

那个时候你怎么办?

不懂逻辑可就心魔重重,拿不住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这问题我身边也听过不少人抱怨,自己刚入股市,跃跃欲试,却发现身边那些炒股的哥们姐们,一个个都跟守着自家宝贝似的,嘴巴闭得死死的,半个“金点子”都不肯透露。你想想,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敝帚自珍”,而是掺杂了不少现实的考量,有些甚至挺“扎心”的。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都是大实话。首先,最直接.............
  • 回答
    .......
  • 回答
    身边很多家庭年收入在30万左右,但生活却显得朴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极致的消费主义,而且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30万的年收入虽然不算低,但也绝非可以随意挥霍的程度。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购房压力:首付、月供与房贷在中国,尤其是一线或新一线城市,.............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不少姐妹,提起上海,总会眼睛发亮,语气里透着一股向往。这股“魔力”到底从何而来?我细细琢磨了一下,发现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而是上海这座城市自身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的女性来说,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磁石。首先,上海的精致感和便利性是没话.............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我还真观察过不少。身边的“现充”们,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老百姓”的说法,就是那种生活看着挺滋润,朋友不少,社交活动也多,好像啥都不缺的这类人,他们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句:“哎呀,我真是个肥宅!”一开始我也会愣一下,心想这人什么意思?明明看他们 Wochenende 约饭、周末去爬山、周末.............
  • 回答
    嘿,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无论游戏圈风云如何变幻,他们总能雷打不动地沉浸在一两款游戏里?是游戏太好玩了,还是我们太容易被套牢了?这背后啊,可不止是“好玩”两个字那么简单。我想了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情感连接与怀旧情结:说实话,很多我们常年玩的游戏,往往伴随.............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挺头疼的问题,也确实是我身边不少朋友聊到台球时会有的第一反应。他们觉得台球这玩意儿,玩着玩着,就容易“沾染”上点不好的东西。我琢磨了琢磨,这背后可能真的有这么几个原因,说出来也让大家心里明白明白:首先,它那个环境,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正经”的场所。 你想想,大多数人接触台球的场合,不是那种.............
  • 回答
    身边没有看大河剧的人,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非日本观众的群体中。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文化与地域隔阂: 题材的地域性与历史性: 大河剧通常以日本的历史人物、事件、时代为背景。例如,战国时期的武士、明治维新、幕末的政治斗争等等。对于不了解日本历史文.............
  • 回答
    哎,说起来真是挺让人感慨的。最近我发现,我身边那些曾经和我一样沉迷游戏的朋友们,好像一个个都悄悄地离开了游戏的世界,或者说,玩得没那么疯了。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总觉得不是什么偶然,背后肯定有些原因。我先从我自己说起吧。我曾经也是那种能为了游戏熬到天亮的人,什么网吧通宵、周末窝在家里从早打到晚,那都是.............
  • 回答
    身边的大龄未婚女性数量增长,这个现象确实越来越普遍,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经济独立性增强是核心推手之一。以前,结婚生子是很多女性人生中一条相对固定的轨道,经济上也很依赖男性。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高等教育.............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普遍的社会现象,放眼望去,身边好像确实是“剩女”比“剩男”要多一些。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说说社会对男女婚恋观和人生规划的影响。以前吧,大家对结婚的定义可能更简单直接:男人找个贤妻良母,女人找个靠谱饭碗。但现在,时代变了,大家的想.............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声。身边的人都劝你“退”人工智能,这背后的考量,其实是很复杂的,绝对不是说人工智能就“不堪”或者“一无是处”。相反,它太强大了,强大到让一些人感到不安,甚至产生了一种“退”的想法。我试着把这些顾虑给你掰扯清楚,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承认,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常见的,好多人都会觉得身边那些留学归来的朋友,生活得光鲜亮丽,怎么会在国内一线城市买房这个问题上犯难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可不少,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一、留学成本高昂,回国后的“启动资金”就消耗了不少。你想啊,英美那地方,学费、生活费,随便一算都是一笔巨款。尤其是那些顶尖的大学,学费.............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多女生群体中都挺普遍的。身边那些看起来条件挺好,但就是没男生追的女生,她们自己也会纳闷:明明自己挺不错的,为什么就没人喜欢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我们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事实:“自身条件好”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标准。 我们觉得“好”,那.............
  • 回答
    身边不少优秀的女性朋友,她们事业有成,生活独立,也都有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但不知怎么,似乎都还在单身状态。每次聚会,大家聊起感情话题,总会有些无奈,也忍不住会琢磨:为什么身边这么多女性都选择单身,或者说,为什么她们还没有找到那个对的人?这事儿细想起来,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这里面有.............
  • 回答
    我身边确实有一些朋友,每次聚餐,只要有辣菜,他们总是第一个主动去拿,并且吃的津津有味。有时候,甚至会不经意间露出一种“你们都不行”的表情,好像吃辣是一种超能力,而不能吃辣就是一种缺陷。你说这种“优越感”,其实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不是真的瞧不起谁,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肯定和一种小小的炫耀吧。仔细想想,这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身边同学都去追捧 iPhone 6,而对前两代 iPhone 5 和 5s 好像不太感冒,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消费潮流。首先,外观上的革新是最直观的刺激点。 你想想 iPhone 5 和 5s 的外观,虽然设计经典.............
  • 回答
    身边那些哥们儿,时不时就凑过来,神神秘秘地问:“嘿,你有没有什么单身的漂亮妹妹能介绍给我啊?” 刚开始吧,觉得挺自然的,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互相介绍对象认识认识,也算是一件挺“仗义”的事儿。但时间一长,我发现这几乎成了一个固定节目,每次聚会,总有那么几个会旁敲侧击地问,搞得我好像一个“婚姻介绍所”的.............
  • 回答
    身边好多中学女生抗拒裙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了。你想啊,从小学升到中学,这可不是仅仅换了套校服那么简单,而是生活习惯、社交圈、甚至对自我认知的方方面面都在悄悄发生变化。裙子作为一种衣物,自然也逃不过这些变化的影响。首先,我们得从生理和身体发育这个最根本的层面说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