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谚语,“吃甜有钱,吃辣穷家。”
你说东,我偏要说西
谢不邀。
时间回溯至2007年。
我在成都读书,寝室里我一个湖北的,剩下六个都是湖南的,株洲,湘潭,岳阳,怀化等。
06年入学之后,他们就处处显出自己的吃辣天赋,在成都的“福建千里香馄饨”,都是一罐一罐的往里加。
同时还常常嘲笑我
“你说湖南江西都能吃辣,你个湖北的吃辣太辣鸡了……”
终于07年放假,我盛情邀请他们来武汉玩(反正也要从武汉转车)。
带他们去happy站台,当时武汉流行的bt烤翅。
我说,我买七串,咱们谁先坚持不住谁是儿子。
五分钟后,他们涕泪横流,我气不长出面不改色。
从此总算把他们镇住了。
在此特向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表演系06级321寝室的兄弟们说一句。
想你们了。
对不起。
给你们买的是黯然销魂辣。
我的是蜂蜜烤翅。
啊这,炫耀自己辣椒素受体比较多?
说实话作为湖南人我也不特别能吃辣,但是没遇到过这种现象。可能喜欢这么搞的多是年长的人。
在我看来,这是国人酒桌文化陋习的一种翻版。如果一个人如此鄙视你不会吃辣,并且在你一再表示不能吃的时候还要使劲劝你,那么极有可能在他内心深处真的没把你当做可以平等对待的朋友。
为啥这么说?回到酒桌上你就能理解了。
白酒灼心,喝多伤身,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尤其是经常在酒桌上混的人对酒的危害绝对门儿清。但这些并不重要,上位者就是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测试下位者的态度,就是要看下边的人为了讨好自己而喝得东倒西歪。
“我干了,你随意!”这句话非常能够给上位者带来掌控感,那种可以随意践踏别人尊严、掌控别人痛苦、肆意挥洒权力的感觉是如此让人陶醉。
所以你知道为啥反腐的重点之一就是禁酒令了吧?
作为一个重庆土著,我神奇的也不能吃太多辣,中辣基本上就是我的极限了。那种满锅都是油辣子的土火锅,没有几瓶酸奶和可乐的陪伴我是根本不敢碰的。如果一起和本地朋友出去吃饭,我并不会任性地要求单独点鸳鸯锅,但也不能容忍有人拿这个事情一再讽刺并且强行要求我吃辣椒。
开完笑说一句“你是不是重庆人呀,这都不能吃?”可以,大家开玩笑、自嘲调节气氛是必要的。但如果这个人不知分寸,还继续挖苦:“大家都在吃,凭啥你就这么嫩?”甚至还更进一步开更过分的玩笑:“你该去做个DNA,看看是不是你爹妈亲生的,哪有你这样的重庆人?”那我可能今后都不会再接近这个人。因为我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个傻哔,只是喜欢给别人制造痛苦来掌控别人而已。等会酒上来了,这傻哔可能大概率还会说:“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跟这种人交往真的头疼。
顺便也给外地来重庆玩的朋友们提个醒,酒品看人品这句话用在重庆火锅的局里依然是很准的,这种不知分寸朋友大概率不值得结交。当然,还是要提醒,出于热情随便怎样都还是会劝你吃上几口辣的,不要误伤友军。而且被辣的东倒西歪的样子也确实可以成为好朋友之间美好的共同记忆,关键区别点就在于这种痛苦是我自己愿意承受的,还是你逼我的。
所以啊,劝人吃辣也好,劝人喝酒也好,这些行为就像粪臭素,少的时候是带茉莉香的增香剂,可以融洽气氛让人心情愉悦,但太多太浓了,那就真的变成屎味儿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国人都习惯性地认为“能够吃苦”是一种美德,很多时候会歪曲成“能忍受痛苦是一种美德”,所以能够忍受辣椒带来的痛苦可能也的确会给人带来一丝道德优越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