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羊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进食过程中热量散失导致发热。
2.冬天,羊肉火锅或者炖羊肉是主要的进食形式,往往都会增加热量传递。
3.为了掩盖羊膻味,厨师添加的各种大料和胡椒,这些物质影响人体体温中枢,增加散热。
4.羊肉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高,消化吸收过程中快速产热。
此外,还有答案中提及羊肉中L-肉碱含量高,肉碱可以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快速燃烧产热,但我并不太认可这种说法。
羊肉中确实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牛肉相仿,比猪肉略高,具体如下:(我直接拿顾老师的表格了)。
但实际情况是,羊肉蛋白质含量和肉的品种、部位有很大差异(如腩肉的脂肪更高,而里脊相对较低)。食物热效应即指的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造成的热量额外的损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进食时以体温升高而散失。所以摄入高蛋白的食材确实容易发热。
但猪、牛、羊三者蛋白质含量差别并不大,如果只是因为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那三者在进食过程中发热程度应当相仿。但部分朋友还是感觉到吃羊肉时更容易发热。所以,高蛋白质肯定只是吃羊肉感到发热的因素之一。
这个答案相信很多朋友也看到了
肉碱其实是细胞当中一种氨基酸的衍生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细胞线粒体中燃烧产生热量。一般来说,肉的色泽越红,肉碱的含量就越高[1],所以猪肉,牛肉,羊肉中确实含有丰富的肉碱。
不过,肉碱虽然对于婴儿是一种必需物质,但成人可以通过食物充足获取,没必要额外补充。单纯从肉碱含量来看,碎牛肉>羊肉>猪肉[2]。所以“羊肉含有更多的左旋肉碱,能够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中氧化代谢从而感到身体发热”的理论或许并不正确。
回忆一下冬天你是怎么吃羊肉的?或许炖羊肉,羊肉汤和羊肉火锅最为常见。吃羊肉容易发热,可能真的和进食习惯有关。毕竟羊肉火锅的热量辐射、喝羊肉汤时热水的温度,都会导致食客的心率加快,血液循环提高。
羊肉中一些特殊的短链脂肪酸,比如膻味的来源——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3]。相比于长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在结肠中被吸收后直接通过肝门静脉进入体内,产热相对更迅速。
但很遗憾,我查询食物成分表后,发现羊肉中短链脂肪酸和含量是微量,和猪肉,牛肉没有差异,所以这个判断目前依然缺乏证据。
这点我感觉很重要。羊肉膻味大,烹调时厨师会【脱膻】,其实就是用一些中草药(萝卜,红枣,山楂,白芷,砂仁)和羊肉同煮,用更重味道掩盖膻味。喝羊肉汤前通常会加胡椒粉,吃羊肉前也会沾辣椒油。胡椒中有挥发油和胡椒碱,辣椒中的辣椒素,都会影响人体温度中枢,增加体温的感受,短期内还可以提升基础代谢,所以自然会有发热的感觉。
对于食物中营养素的了解越多,我就越能感受到:食物的性质可能和某些物质的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食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食物产生的热量和食物热效应高,散热多了,自然呈现【热性】。而【凉性】则更多和人仅摄入食物后主观感受有关。比如膳食纤维,果糖,糖醇含量高的食物,更容易导致肠道蠕动,甚至产生“渗透性腹泻”[4],发生在古代自然会和”寒凉“联系在一起。
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参考资料:
1.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Carnitine-HealthProfessional/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科学出版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