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吃了羊肉后会觉得身体发热?

回答
吃羊肉后感觉身体发热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体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了羊肉本身的营养成分、消化过程以及人体的一些生理反应。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讲解:

一、 羊肉的营养成分特点

羊肉之所以会让人产生发热感,与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有很大关系:

1. 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蛋白质代谢产热(食物热效应):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消化吸收蛋白质需要消耗能量,这个过程产生的热量被称为“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是所有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中最高的,大约占摄入蛋白质能量的2030%。这意味着吃完羊肉后,身体需要更努力地分解和吸收蛋白质,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脂肪代谢产热: 羊肉含有较高的脂肪,脂肪的消化吸收同样会产生热量,虽然其食物热效应低于蛋白质(约03%),但由于脂肪提供的能量密度高,且羊肉中的脂肪种类可能影响代谢,也 contributes to the overall heat production。

2. 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铁元素: 羊肉是铁的良好来源,尤其是血红素铁。铁在人体内参与能量代谢的关键过程,特别是作为酶的辅因子,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这是细胞呼吸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身体需要更多能量时,铁的活性会增加,促进能量生产,这可能间接带来温暖感。
B族维生素: 羊肉富含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B6(吡哆醇)和B12(钴胺素)。这些维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能量转换的“助燃剂”。特别是它们参与三羧酸循环(Krebs cycle)等关键的能量产生途径。充足的B族维生素可以更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能量,从而可能让人感觉更“有活力”和“发热”。

3. 肉碱(Carnitine):
羊肉是肉碱的良好食物来源。肉碱是一种分子,负责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中进行β氧化,从而产生能量(ATP)。充足的肉碱可以提高脂肪的利用效率,促进能量产生。

二、 消化过程中的产热

分解和吸收: 羊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子相对较大,需要更复杂和耗能的消化过程。肠胃在分解这些大分子时会消耗能量,产生代谢热。
肠道蠕动: 消化过程会刺激肠道蠕动,肌肉的收缩和运动本身也会产生热量。

三、 人体生理反应

1. 新陈代谢加速: 摄入高能量密度、高蛋白的食物,如羊肉,会刺激身体整体的新陈代谢率暂时提高。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处理和代谢这些营养物质,这个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热量。
2. 体温调节: 人体有一个精密的体温调节系统。当摄入某些食物时,身体会通过增加产热来应对。对于羊肉,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较高的消化能量需求,可能触发身体释放一些信号,导致血管扩张(特别是皮肤表面的小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从而让皮肤感觉更温暖,甚至产生“发热”的感觉。
3. 中医理论中的“温补”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羊肉被认为是性温、味甘的食物,具有“温中暖下”、“补虚益气”的功效。中医认为,羊肉能温补脾胃、益气血,对于体质虚寒、容易感到寒冷的人来说,食用羊肉后身体会感到温暖甚至发热,是其药食同源作用的体现。这种温暖感可能与羊肉促进血液循环、激发身体阳气有关。

四、 个体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吃羊肉都会有相同的发热感受,这与个体差异有关:

体质: 体质偏寒、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羊肉带来的温热感。
摄入量: 食用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发热的程度。
烹饪方式: 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炖、烤、涮)会影响羊肉中营养物质的保留和转化,以及是否添加其他辛辣调料,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体感。例如,如果烹饪时加入了辣椒等具有辛散作用的调料,也会增强发热感。
饮酒: 有些人可能在吃羊肉时搭配酒精,酒精本身就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也可能加剧发热的感觉。

总结来说,吃羊肉后感到身体发热是由于:

羊肉高蛋白、高脂肪的特点: 消化吸收过程产热(食物热效应高)。
羊肉富含的铁和B族维生素: 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能量产生。
肉碱的存在: 促进脂肪转化为能量。
身体整体新陈代谢的暂时提高。
体温调节机制的响应,可能伴随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加速。
从中医角度的温补作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一些人在享用美味的羊肉后,会体验到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温暖和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1.羊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进食过程中热量散失导致发热。

2.冬天,羊肉火锅或者炖羊肉是主要的进食形式,往往都会增加热量传递。

3.为了掩盖羊膻味,厨师添加的各种大料和胡椒,这些物质影响人体体温中枢,增加散热。

4.羊肉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高,消化吸收过程中快速产热。

此外,还有答案中提及羊肉中L-肉碱含量高,肉碱可以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快速燃烧产热,但我并不太认可这种说法。


说法一:羊肉富含蛋白质,【食物热效应】高

羊肉中确实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牛肉相仿,比猪肉略高,具体如下:(我直接拿顾老师的表格了)。



但实际情况是,羊肉蛋白质含量和肉的品种、部位有很大差异(如腩肉的脂肪更高,而里脊相对较低)。食物热效应即指的是食物在消化吸收过程中造成的热量额外的损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进食时以体温升高而散失。所以摄入高蛋白的食材确实容易发热。

但猪、牛、羊三者蛋白质含量差别并不大,如果只是因为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那三者在进食过程中发热程度应当相仿。但部分朋友还是感觉到吃羊肉时更容易发热。所以,高蛋白质肯定只是吃羊肉感到发热的因素之一。



说法二:羊肉中含有丰富L-肉碱

这个答案相信很多朋友也看到了

肉碱其实是细胞当中一种氨基酸的衍生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细胞线粒体中燃烧产生热量。一般来说,肉的色泽越红,肉碱的含量就越高[1],所以猪肉,牛肉,羊肉中确实含有丰富的肉碱。

不过,肉碱虽然对于婴儿是一种必需物质,但成人可以通过食物充足获取,没必要额外补充。单纯从肉碱含量来看,碎牛肉>羊肉>猪肉[2]。所以“羊肉含有更多的左旋肉碱,能够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中氧化代谢从而感到身体发热”的理论或许并不正确。


说法三:进食羊肉的方式,会造成热量传递

回忆一下冬天你是怎么吃羊肉的?或许炖羊肉,羊肉汤和羊肉火锅最为常见。吃羊肉容易发热,可能真的和进食习惯有关。毕竟羊肉火锅的热量辐射、喝羊肉汤时热水的温度,都会导致食客的心率加快,血液循环提高。



说法四:羊肉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高

羊肉中一些特殊的短链脂肪酸,比如膻味的来源——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3]。相比于长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在结肠中被吸收后直接通过肝门静脉进入体内,产热相对更迅速。

但很遗憾,我查询食物成分表后,发现羊肉中短链脂肪酸和含量是微量,和猪肉,牛肉没有差异,所以这个判断目前依然缺乏证据。



说法五:烹调和调味时加入调味料,让人发热

这点我感觉很重要。羊肉膻味大,烹调时厨师会【脱膻】,其实就是用一些中草药(萝卜,红枣,山楂,白芷,砂仁)和羊肉同煮,用更重味道掩盖膻味。喝羊肉汤前通常会加胡椒粉,吃羊肉前也会沾辣椒油。胡椒中有挥发油和胡椒碱,辣椒中的辣椒素,都会影响人体温度中枢,增加体温的感受,短期内还可以提升基础代谢,所以自然会有发热的感觉。




思考:食物的”温凉寒热“到底和什么有关

对于食物中营养素的了解越多,我就越能感受到:食物的性质可能和某些物质的含量呈一定的相关性。比如食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食物产生的热量和食物热效应高,散热多了,自然呈现【热性】。而【凉性】则更多和人仅摄入食物后主观感受有关。比如膳食纤维,果糖,糖醇含量高的食物,更容易导致肠道蠕动,甚至产生“渗透性腹泻”[4],发生在古代自然会和”寒凉“联系在一起。

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看我这个回答。


参考资料:

1.ods.od.nih.gov/factshee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科学出版社。

3.chinaoils.cn/zazhi/show

4.zhuanlan.zhihu.com/p/25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