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很多科普都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那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自己老家的小龙虾都被吃光了呢?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很多喜欢吃小龙虾的朋友确实有过这样的疑问。科普文章里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但民间流传的“老家小龙虾被吃光了”的说法似乎又在唱反调。这中间其实 есть একটা很有意思的误会,也牵扯到几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科普文章里说的小龙虾是哪种。通常情况下,我们大家餐桌上吃的,以及在野外被大家视为“祸害”的,指的都是“原产于北美,后被引入亚洲,并在中国广泛蔓延的小龙虾”,学名叫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这个家伙生命力顽强,繁殖能力惊人,适应性极强,所以一旦进入新的水体环境,往往会迅速扩散,对本土的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科普文章强调它“不能靠吃解决”,主要是在宏观层面上,从生态保护和物种控制的角度来看的。 这是因为:

1. 地理范围的巨大差异: 中国广阔的土地上,野生的小龙虾遍布南北,数量庞大到惊人的程度。你家乡“吃光”的那一小片水域,和整个中国大江南北的野生克氏原螯虾种群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我们餐桌上的小龙虾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养殖的,即使是野生的,也只是局部地区的消费者在“消灭”它们。但要靠老百姓“吃光”所有野生的,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们繁殖速度太快,而且分布太广了。

2. 人工养殖的庞大供应: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小龙虾都是人工养殖的,养殖场才是满足我们口腹之欲的主要来源。这些养殖场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密度、水源和饲料,甚至可以通过人工手段限制其繁殖能力(比如控制雌雄比例,或在特定时期捕捞)。所以,我们吃到的,并不直接等同于在野外肆虐的入侵物种。

3. 生态破坏的严重性: 野生克氏原螯虾的危害在于它们会挖洞破坏堤坝,捕食水生昆虫、螺类,甚至鱼卵,改变水体环境,对本土生物造成挤压。靠人类“吃”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捞,但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繁殖、扩散以及对生态系统造成的长期破坏。就好比你抓了几只老鼠,但老鼠的洞穴还在,而且它们还会继续生殖繁衍。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又会说“老家的小龙虾都被吃光了呢?”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个“吃光”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局部性的体验:

1. 季节性和集中捕捞: 小龙虾的生长和繁殖是有季节性的。在每年的特定季节(通常是春夏),小龙虾活动最为频繁,数量也相对集中,这时候去捕捞,很容易有不错的收获。很多人可能是在小龙虾最肥美的季节去捕捞,捕捞量大,自然会感觉“被吃光了”。但等过一段时间,新的小龙虾又会长大,或者下一批繁殖出来,它们又会重新出现。

2. 局部区域的消费压力: 如果你说的“老家”是一个相对较小、或者喜欢吃小龙虾的人比较多的地方,那么在某个时期,集中的捕捞和消费确实可能导致局部水域的小龙虾数量明显减少,甚至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捕捞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物种在中国都“消失”了。可能你家乡附近的那条河沟里,那个时段的小龙虾都被捞上来了,但千里之外的另一条河里,小龙虾可能还多得是。

3. “吃光”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在我们日常交流中,“吃光了”很多时候是一种表达喜爱和市场火爆的夸张说法。它更多地传递的是“以前很多,现在少了”、“受欢迎到供不应求”这样的信息,而不是真的意义上的“灭绝”。就像有时候我们会说“这个菜太受欢迎了,都被我们点光了”,意思就是大家都很爱吃,一下子被我们这些顾客“抢购”一空了。

4. 与本土物种的对比认知: 有些人之所以觉得小龙虾泛滥,是因为它们和我们曾经熟悉的一些本土淡水小生物(比如螃蟹、虾米)相比,数量多得吓人,而且到处都是。当他们发现自己家乡水域里的小龙虾数量锐减时,可能就会用“吃光了”来形容这种变化,潜意识里是把小龙虾的数量与之前某种熟悉的生物数量进行了对比。

5. 养殖业的冲击: 有时候,一些地方可能也存在小规模的、非商业化的“生态养殖”或者当地居民依靠捕捞小龙虾为生。当这些人发现小龙虾数量不如以前多的时候,也会有“被吃光了”的感觉。但这与科普文章说的宏观控制入侵物种的概念,出发点和范围是不同的。

总结一下:

科普文章说小龙虾不能靠吃解决,是在从 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入侵物种控制的宏观视角 来看待问题,强调的是要从源头上控制其传播和扩散,不能指望靠普通的捕食来达到生态平衡。

而“老家的小龙虾被吃光了”的说法,更多的是 个体或局部区域在特定时间段内的体验和感受,是一种相对概念下的“减少”或“暂时缺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被灭绝”或“解决了入侵问题”。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只是 切入的角度和关注的层面不同。一个是从保护地球生态的宏大叙事,一个是从个人生活体验的微观视角。所以,你可以继续享受美味的小龙虾,但也要知道,那盘里的美味,并不能真正解决野外入侵物种带来的生态困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认知里的景象不是生物入侵的普遍现象,而是蝗灾造成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入侵生物不可能在人类活动的地区达到“随处可见”的水准。

另一方面,“很多人”分不清本土的淡水鳌虾和入侵的“小龙虾”。我国已知的土生土长的淡水螯虾只有三种:东北蝲蛄、朝鲜蝲蛄、许郎蝲蛄。三者都喜欢温度较低的水,仅分布于东三省。近年来,这些本土蝲蛄的种群在水污染打击下持续缩减,在本溪太子河等地几乎灭绝。当然,这里面也没有一个是被吃光的。

入侵我国的“小龙虾”是指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中南部,于 1929 年由日本人引入中国南京附近养殖作为食材和饲料,后来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推广养殖。克氏原螯虾不喜欢温度较低的水,在我国北方普遍无法长期生存,但在我国南方多地业已造成危害。

“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的说法是绝对化的,并不准确。但是,非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个体尺寸较小、肉质较差、经常携带寄生虫和致病细菌·真菌,作为食物的价值低下。我国民众日常食用的小龙虾主要是养殖个体。而且,为吃而养殖的个体数量增加,会引起逃逸机会增加、被某些人士“放生”的机会增加。

克氏原螯虾可以大量食用水生光合生物和小鱼、蝌蚪,挤占本土动物的食物,打死打伤人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青虾等水产。在水稻田里出没的克氏原螯虾还会破坏秧苗,造成减产。不过,引起更多关注的是它挖洞的能力。

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防汛人员在堤坝上发现大量克氏原螯虾挖掘的洞,仅湖北汉江大堤黄金口段就有 37 个。这些洞导致多处堤坝高度降低、堤面变窄甚至断裂。

2000 年,有人带克氏原螯虾到昆明进行养殖,少量个体被投入滇池。六年后,克氏原螯虾遍布滇池。2019 年发布的《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将小龙虾列为 Ⅱ 级“严重入侵类”。

而且,克氏原螯虾携带的变形丝囊霉菌龙虾瘟疫真菌(学名:Aphanomyces astaci)可以给我国本土淡水鳌虾造成致命的传染病,养殖个体被偶然释放到北方河流都是不安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在,很多喜欢吃小龙虾的朋友确实有过这样的疑问。科普文章里说小龙虾是“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但民间流传的“老家小龙虾被吃光了”的说法似乎又在唱反调。这中间其实 есть একটা很有意思的误会,也牵扯到几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科普文章里说的小龙虾是哪种。通常情.............
  • 回答
    哥们儿,你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一聊到乔丹和科比,这俩名字简直就是篮球界的“瑜亮之争”,怎么也绕不开。你说科比比乔丹差很多,这说法确实普遍,毕竟乔丹在那儿摆着呢,那神话般的统治力和完美履历,不是谁都能企及的。那你说谁能比科比差距乔丹更小?这问题就有点绕了,有点像在问“除了张三,谁比张三更像张三”。咱们.............
  • 回答
    “生化环材”之所以被称为“四大天坑”,并非完全否定这些学科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而是基于 长期的行业观察、社会普遍认知以及毕业生群体的真实反馈,尤其是在 就业和职业发展路径上存在一些普遍的、难以忽视的挑战和局限性。我们先来详细解析为什么说它们是“天坑”,以及您提到的“读硕博之后做科研,出成果,进高校就有.............
  • 回答
    您好!关于电信公司想在您家楼顶安装信号塔的事情,我非常理解您对于辐射的担忧。这是个很常见也很有必要了解的问题。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个“辐射”到底是怎么回事。您说的辐射,在咱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就是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比如X射线或者伽马射线,能量很高,可以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这确实是有害的.............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确实,很多烘焙教程更侧重于“怎么做”,而忽略了“为什么这么做”。掌握了背后的原理,不仅能让你在实践中更游刃有余,遇到问题时也能触类旁通,甚至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配方。市面上确实有一些非常优秀的科普烘焙书籍,它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烘焙中的科学原理,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化学和.............
  • 回答
    科技企业与大学的合作项目,这话题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尤其对于正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的大学生们来说,这可不是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了。答案嘛,直接说“有帮助”或者“没帮助”都太片面了,得具体分析。这合作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明白,科技企业跟大学“牵手”,目的可不是纯粹的“送温暖”。企业是奔着解决实际技.............
  • 回答
    “一个微观粒子就包含一个宇宙”——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诗意的夸张,但在很多科幻作品中,它被用来表达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甚至是一种对现实宇宙某种侧面的隐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试着摆脱那种刻板的AI报告感。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构成:“微观粒子” 和 “一个宇宙”。“微观粒子”.............
  • 回答
    科幻作品里,未来人的连体紧身衣确实是个屡见不鲜的设定,这背后可不是随便的设计,而是融合了实用性、视觉表现力和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想象投射。你想啊,一个设定的背后总得有点逻辑支撑,要不然观众看了也觉得别扭。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紧身衣这么流行。首先,实用主义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很多科幻设定里,未来可能.............
  • 回答
    确实,美国不少响当当的科技巨头,比如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它们的总部都不在纽约、洛杉矶或芝加哥这样的超级大都市,而是选择了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一点的地方,比如加州的库比蒂诺( Cupertino)、山景城(Mountain View),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这背后自然有历史原因.............
  • 回答
    中国古代社会对“奇技淫巧”的态度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涉及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这一观念并非简单地否定科技本身,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权力关系与价值观冲突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影响1. "正统"与"末业"的价值分野 儒家思想自汉代确立为官方意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人一谈到科研,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清贫”、“清苦”、“不食人间烟火”之类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交织在一起,从历史沿革到现实考量,我们一点一点来掰扯。1. 历史的烙印:从“士大夫”到“学究”首先,我们得看看中国传统文化对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看法。古代中国社会,读书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篮球比赛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关键球的处理。你观察到的现象其实是很普遍的,但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来细细道来。首先,我们要理解“关键球”的定义。这通常指的是比赛末段,分差很小,一次投篮可能就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时刻,球员需要承受巨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高校教师群体的核心关切,也是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坦白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高校教师的职责是多重的,科研与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两极,它们之间的平衡,以及教师个人投入的侧重点,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确实是科研“大爆炸”的时代。 评价.............
  • 回答
    科斯定律在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时,确实能提供深刻的洞察,但要理解为什么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在很多社会中不被主流规范接受,以及社会规范为何有时“违背”经济学规律,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一、 科斯定律与婚姻制度的“合理性”首先,我们来理解科斯定律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如何应用于婚姻制度。 科斯定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国内科幻出版的某些具体情况。虽然不能断言“很多外国科幻小说”都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但确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四川科技出版社(及其前身)在引进和出版外国科幻作品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至今依然是许多科幻迷心中的“老朋友”。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在当下学术界和就业市场交织的节点上,显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在经历了高等教育的“过滤”后,本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研究素养,但现实中却出现了“学历”和“能力”脱钩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不达标”并非全然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 回答
    中国的洪水神话和西方的洪水神话,虽然看似出自不同的文化土壤,但深入探究,却能发现许多令人惊叹的相似之处,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除了“大洪水”这一核心事件本身,我们还能在其中窥见一些颇为相似的“妖怪”形象,它们在神话体系中扮演着相似的角色,承担着相似的寓意。一、 万物凋零,生灵涂炭:洪水的残酷.............
  • 回答
    吴京的电影,尤其是《战狼2》、《流浪地球》、《长津湖》这几部国民级作品,之所以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爱国”,这背后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文化现象,绝非简单的一句“煽情”或“宣传”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电影本身的内容、创作背景、观众心理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剖析。一、电影本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确实,特斯拉这几年在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卖得那叫一个好,很多人把它当成“神车”。说实话,特斯拉是美国品牌,这点我特别理解你为什么会好奇,毕竟咱们中国也有不少优秀的国产新能源车。那为啥这么多人愿意为它买单呢?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1. 品牌光环和“科技感”的魔力首先,咱们得承认,.............
  • 回答
    看到莱斯特城老板维猜和NBA巨星科比的飞机失事的消息,很多人都会感到震惊和不安,甚至联想到直升机的安全性是不是真的那么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做到绝对的安全。 飞机,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都是复杂的机械设备,运行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