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知里的景象不是生物入侵的普遍现象,而是蝗灾造成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入侵生物不可能在人类活动的地区达到“随处可见”的水准。
另一方面,“很多人”分不清本土的淡水鳌虾和入侵的“小龙虾”。我国已知的土生土长的淡水螯虾只有三种:东北蝲蛄、朝鲜蝲蛄、许郎蝲蛄。三者都喜欢温度较低的水,仅分布于东三省。近年来,这些本土蝲蛄的种群在水污染打击下持续缩减,在本溪太子河等地几乎灭绝。当然,这里面也没有一个是被吃光的。
入侵我国的“小龙虾”是指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国中南部,于 1929 年由日本人引入中国南京附近养殖作为食材和饲料,后来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推广养殖。克氏原螯虾不喜欢温度较低的水,在我国北方普遍无法长期生存,但在我国南方多地业已造成危害。
“入侵物种不能靠吃解决”的说法是绝对化的,并不准确。但是,非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个体尺寸较小、肉质较差、经常携带寄生虫和致病细菌·真菌,作为食物的价值低下。我国民众日常食用的小龙虾主要是养殖个体。而且,为吃而养殖的个体数量增加,会引起逃逸机会增加、被某些人士“放生”的机会增加。
克氏原螯虾可以大量食用水生光合生物和小鱼、蝌蚪,挤占本土动物的食物,打死打伤人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青虾等水产。在水稻田里出没的克氏原螯虾还会破坏秧苗,造成减产。不过,引起更多关注的是它挖洞的能力。
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期间,防汛人员在堤坝上发现大量克氏原螯虾挖掘的洞,仅湖北汉江大堤黄金口段就有 37 个。这些洞导致多处堤坝高度降低、堤面变窄甚至断裂。
2000 年,有人带克氏原螯虾到昆明进行养殖,少量个体被投入滇池。六年后,克氏原螯虾遍布滇池。2019 年发布的《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将小龙虾列为 Ⅱ 级“严重入侵类”。
而且,克氏原螯虾携带的变形丝囊霉菌龙虾瘟疫真菌(学名:Aphanomyces astaci)可以给我国本土淡水鳌虾造成致命的传染病,养殖个体被偶然释放到北方河流都是不安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