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韩国人吃高丽参有的都是十几年陈的,不会损失药效吗?

回答
关于韩国人爱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陈的高丽参,很多人确实会产生疑问:这么长时间的储存,参的有效成分会不会流失,药效是不是大打折扣了?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并非简单的“时间越长越好”或者“时间长了就坏了”,这里面涉及到高丽参本身的特性、加工方法以及人们对高丽参功效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里说的“十几年陈的”高丽参,并非是简单地将鲜参扔在那里放了十几年。这种说法更多的是指栽种年份在十几年甚至更久的高丽参,而不是指从采挖下来到使用之间存放了十几年。这一点非常关键。

栽种年限与高丽参药效的关系:

高丽参,尤其是像红参这样的加工参,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人参皂苷的含量会随着人参的生长年限而变化。一般来说,栽种年限越长的人参,其根部积累的人参皂苷总量也越高,特别是那些在土壤中吸收了更长时间的营养和能量的参,其皂苷的种类和含量都会更丰富。

不同年限参的特点:
幼年参(23年): 根部较小,皂苷含量相对较低,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成分。
壮年参(45年): 这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年份参。此时的人参已经生长得比较成熟,皂苷含量有了显著的增长,且成本相对适中,是大众消费的理想选择。
老参(6年以上): 随着栽种年限的增加,人参根部继续生长,积累的皂苷含量会进一步提升。到了6年以上,人参的皂苷种类会更加多样,特别是某些珍贵皂苷的含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多年参”(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 当我们说到“十几年陈的”高丽参时,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特定土壤环境和种植管理下,经过了10年、15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栽种的参。这些参之所以能够存活这么久,往往是因为它们在特殊的、经过精心培育的土壤中生长,并且得到了专业的管理。它们的根系会更加发达,内部的有效成分会更加浓缩。

为什么长年限的参药效不减反而可能更“好”?

这里说的“不减损药效”,更多的是指其有效成分(特别是人参皂苷)在经过恰当处理后,并不会因为在土壤中“陈放”而失效,反而是因为在土壤中生长得更久,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和积累了更多的活性成分,所以药效会更加“醇厚”和“强劲”。

1. 皂苷的稳定性: 人参皂苷这类活性成分,在未经过加工之前,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土壤中,它们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是植物自身防御和生长的物质。只要根部保存完好,没有腐烂变质,其内在的化学结构就不会轻易破坏。
2. 浓缩与积累: 随着人参在土壤中生长的时间越长,它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在根部积累的活性成分,如皂苷,也会相应增加。想象一下,一个长了十年的植物,它的根系会比一个长了五年的更加庞大,内部储存的能量和物质肯定也更丰富。这种积累效应使得多年参的有效成分浓度更高。
3. 加工工艺是关键: 韩国人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多年参,关键在于其成熟的加工工艺,尤其是制作红参的工艺。鲜参经过清洗、蒸制、烘干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最终变成红参。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干燥和储存,更重要的是通过“蒸制”这一高温处理,改变了人参内部的化学成分。
皂苷的转化: 蒸制过程中,一些原人参苷(Rh)会转化为对人体更有益的、吸收更好的红参皂苷(Rg、Rb、Rc、Rd等)。同时,一些不稳定的成分可能会被分解,而一些更稳定的、具有药效的成分则会被保留甚至增强。
稳定性提升: 经过蒸制和干燥的红参,其含水量大大降低,大大增强了其储存的稳定性,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其药效。所以,虽然是“多年参”,但经过红参工艺处理后,其有效成分依然能得到很好的保留,并且因为基数大,效果会更显著。
4. 人们的认知和经验: 韩国人对高丽参的认识和使用历史悠久,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某些特定年份参的独特价值。这种经验传承也促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品质上乘的参。

关于“陈放”与“变质”的区别: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谈论的“十几年陈的”高丽参,是指栽种了十几年,并且经过规范的红参加工和储存的成品。而不是指采挖后任其自然风干、储存十几年。后者,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潮、防虫、防霉措施,很有可能已经发生变质,有效成分大量流失,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韩国市场上的优质多年参,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专业加工的,它们是被视为一种“精华”的体现,是经过时间淬炼的优质产品,而非简单的“放久了”。

总结来说:

韩国人之所以青睐“十几年陈的”高丽参,是因为他们理解到,在恰当的土壤环境和种植管理下,人参通过长时间的生长,能够积累更丰富、更高浓度的活性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而韩国成熟的红参加工工艺,能够有效地将这些成分稳定下来,并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形式。因此,这种“陈年的”高丽参,并非是简单的储存时间长而药效减损,反而是因为其栽种年份长而拥有更“浓缩”和更“醇厚”的药效,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滋补品。这是一种对植物生长规律和加工技术深刻理解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强答,韩国所谓的高丽红参都是我们中国各大药厂(以东三省药厂为主),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等有效成分,提取后所剩余的“药渣”,廉价收购后,以糖水熏蒸后的东西,即他们所称之为吃多少都不上火的“红参”。

其制作工艺根本不是东北的道地红参工艺,中国本地产的红参基本都是用没提纯过的好参进行熏蒸加工的,其功效强于园参,补气功效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吃多了绝对会上火。

那高丽红参为什么不上火呢?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液已经被拿去做中成药了,药渣糖煮熏蒸晾干后,就是所谓的高丽红参了,所以你吃一筐也不会上火,顶多撑死。

高丽红参不但价格昂贵且没什么功效,就是所谓的“糖萝卜”,而中国国产道地红参,经过正宗炮制熏蒸的好参却相对来说十分廉价。这难道不是悲哀吗?

别人拿最次的东西卖最高的价格,而我们道地参是最好的品质,却卖不上价格。国人买了高丽参吹嘘其效果多么多么好,却不知道吃的是根本没什么功效的“糖萝卜”。

你可能看到各大卖保健品和药店大肆推荐高丽红参如何如何好。可你何曾见过医院开过高丽红参?朝鲜临长白山的山区还有可能产人参的。但是韩国呵呵?他们不出那一亩三分地可能他们这辈子也不知道参园是什么样的。因为韩国那种贫瘠的土地别说人参了,连粮食产量都不足,怎么配长出东北三宝,百草之王呢?


笑看一个传销广告人员,说我缺德。可能是我动了他的蛋糕,学了这么多年中医头一次知道红参的炮制需要几十味中药。

我以为是书上说的洗净晒干后,蒸制,去芦切片。看来我学的是假中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韩国人爱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陈的高丽参,很多人确实会产生疑问:这么长时间的储存,参的有效成分会不会流失,药效是不是大打折扣了?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并非简单的“时间越长越好”或者“时间长了就坏了”,这里面涉及到高丽参本身的特性、加工方法以及人们对高丽参功效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韩国人对泡菜的热爱,那可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在韩剧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总能看见泡菜的身影,它是韩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但另一方面,韩国的癌症发病率确实不低,这让很多人产生疑问:天天吃那么多泡菜,难道不会有问题吗?泡菜:韩国饮食文化的基石首先,我们要明白泡菜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仅是.............
  • 回答
    在韩国,吃苹果似乎真的比我们想象中要来得讲究些。这并非简单的“吃个水果”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渗透到生活细节中的“精致”,背后藏着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从苹果本身说起。韩国人对农产品的品质追求那是相当高的。他们买苹果,很多时候是冲着“品牌”去的。比如大家熟知的 “Honey Swit”(韩语里发音类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在问中国人为什么爱吃饺子一样,炸鸡在韩国的地位简直是国民级的喜爱,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韩国人为什么这么钟爱炸鸡,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面藏着不少文化、历史和情感的交织。咱们先从炸鸡的起源和发展说起。虽然炸鸡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受欢迎,但韩国炸鸡的独特风味和普及程.............
  • 回答
    韩国人对泡菜的热爱,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这东西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简直就像咱们中国的米饭、面条一样,是根深蒂固的文化符号,更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要说为什么韩国人这么喜欢吃泡菜,那得从多个角度细细道来,绝对不是一句“好吃”就能概括的。1. 历史的沉淀:从生存必需到文化图腾要追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对历史人物评价和权力格局形成的一些深层思考。韩信和刘邦在面对同样的情感事件时,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胸怀和格局,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最终的人生轨迹和历史地位。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刘邦能当上皇帝,而韩信最终悲剧收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面对屈辱的不同态.............
  • 回答
    说起韩国人对方便面的热爱,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背后有着一段挺有意思的历史渊源,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当时,韩国刚刚经历过战争的创伤,经济还在起步阶段,大家的日子普遍过得比较拮据。那个年代,大家最缺的是什么?是方便、实惠又容易填饱肚子的食物。这时候,方便面就带着“救世主”的光环登场了。真正让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韩国人爱吃泡面,这点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但说实话,要说他们“从不”受影响,那可能也过于绝对了。任何饮食习惯都有其两面性,韩国的果蔬价格相对较高,再加上泡面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食物,它们在韩国饮食结构中的位置,确实会引起大家的疑问。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话题:1. 泡面本身并非洪水猛兽:首先.............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韩国与中国在文化遗产申遗问题上的争议,这是一个涉及文化认同、历史溯源和国际合作的复杂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与文化的共享性1. 东亚文明的共源性 中韩两国的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例如: 儒家思想:孔子及其思想在朝鲜半岛(如高丽王朝)被广泛吸收,成为东亚文化.............
  • 回答
    在探讨“为什么韩国人能在最近的事件中坚持抵制日货,而有的中国人做不到”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爱国情怀”强弱对比,而是涉及历史记忆、民族认同、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信息传播以及政治因素等复杂交织的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原因: 一、 历史记忆的深刻性与直接.............
  • 回答
    说到韩国人对射箭的热情,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里面有太多值得说道的道道了。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因为奥运会上屡屡夺冠,然后大家就跟着学。这背后啊,其实是历史、文化、教育,乃至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射箭在韩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你想啊,在古代,弓箭可不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体育公平、国际规则以及公众舆论在我们国家和韩国的不同反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看看韩国在那次“违背奥运精神”事件中的具体情况。你提到的“韩国人违背奥运精神”,很有可能是在指一些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争议性行为,比如: 恶意犯规或不公平竞争: 有时为了取胜,一些运动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东亚文化圈的历史和文化交流。简而言之,韩国和越南的名字与中国名字相似,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包括文字、哲学思想和命名习惯。而日本的名字则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更强的本土特色,因此显得与中国名字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
  • 回答
    关于“韩国人不喜欢中国菜就会被嘲讽”的说法,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详细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1. 韩国人普遍对中国菜的认知和接受度: 高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中国菜系极其丰富,拥有八大菜系以及无数地方特色菜肴。这本身就意味着口味、烹饪方式、食材的差异巨大。一个韩国人说“不喜欢中国菜”,.............
  • 回答
    韩国人对清朝的疏远和不满,并非一日之寒,也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这背后交织着历史的伤痛、文化的隔阂,以及近代以来地缘政治的微妙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一层层历史的积淀,深入韩国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叙事。首先,得从历史渊源说起。朝鲜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虽然名义上是中国的藩属国,但实际上拥有相当大.............
  • 回答
    关于“汉服是抄袭韩国的”这种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存在,并且常常引发讨论甚至争执。要反驳这种观点,并且让对方“心服口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并用有力的证据和逻辑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说法并非主流的学术观点,更多的是在网络舆论场上出现的一种情绪化表达或者基于片面信息的误解。对于这种观点.............
  • 回答
    许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韩国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时,常常能找到恰当的汉字对应,甚至读音也有些许相似之处?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并非偶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韩国名字的构成方式和历史上与中国文化的交流说起。首先,我们要知道,韩国人的名字,尤其是在当代,绝大多数都是汉字词。这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