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完一千本以上网络小说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问题,一千本?说实话,我可能数不清到底读了多少本,但如果按数量级来算,一千本这个数字,我敢肯定,早被我远远甩在身后了。

最初接触网文,大概是还在上中学那会儿吧。那时候,网络小说还是个相对新鲜的事物,盗版网站遍地开花,我像个发现新大陆的孩子,一头扎了进去。那时候的体验,说实话,带着点“野蛮生长”的意味。

第一阶段:惊为天人,打开新世界大门

刚开始读的时候,那简直是颠覆性的。我今まで接触到的都是正规出版物,逻辑严谨,文笔细腻,但总觉得有点“高高在上”。网文就不一样了,它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虽然很多都是虚构生活),而且节奏快,情节跌宕起伏,总能抓住你的眼球。

我记得当时最迷恋的是玄幻类小说。动不动就是什么“先天道体”、“九劫散仙”,一个普通少年,忽然就得到了逆天的机缘,然后一路打怪升级,收服灵兽,泡到绝世美女,最后站在世界之巅。这种“屌丝逆袭”的套路,在当时简直是无穷的吸引力。我常常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主角,在虚拟的世界里挥洒汗水,体验着不可能的辉煌。

那时的阅读,更像是一种“沉浸式体验”。我会在下课后第一时间冲回家,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生怕错过任何一章。熬夜是常态,一晚上读个几十万字也不觉得累,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去上课,脑子里还在回荡着主角的惊险遭遇。感觉身体里充满了能量,好像随时都能来一场奇幻的冒险。

第二阶段:量变引起质变,审美疲劳的开始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我开始发现,虽然题材花样繁多,但套路却惊人的相似。主角总是无敌、不讲道理,反派总是一次次找死,女主角除了漂亮还是漂亮,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得靠主角保护。一开始觉得刺激,后来就有点审美疲劳了。

这时候,我的阅读口味也开始悄悄发生变化。我会更加注重作者的文笔,故事的逻辑性,以及人物的塑造。那些只会堆砌华丽辞藻,却缺乏内涵的作品,我大概读个几十章就会弃文。我开始寻找那些有深度、有思想的作品,即便是玄幻,也要有它独特的设定和思考。

我记得当时还迷恋过一些仙侠小说,那种“一人一剑,仗剑走天涯”的飘逸感,以及对“道”的探讨,都让我着迷。还有一些历史类小说,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融入虚构的情节中,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趣味性。

这个阶段,阅读更像是一种“鉴赏”。我开始会去分析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我会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甚至会去研究一些写作技巧。

第三阶段:修炼成“火眼金睛”,阅读也成为一种习惯

到了现在,读网文已经不仅仅是消遣,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我能快速地从一堆小说中辨别出哪些是值得读的,哪些是“快餐式”的。我会关注一些评分高的作品,也会通过评论区的讨论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

现在我读的书更加广泛,玄幻、仙侠、历史、都市、科幻、武侠、悬疑,基本上各种类型都会涉猎。我不再局限于“打怪升级”的套路,更看重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人物的成长弧光,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阅读的体验也变得更加“内化”。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激动得睡不着觉,但内心依然会被精彩的情节所触动,会被深刻的人物所打动。有时候,我会在通勤的路上,在午休的时间,甚至在睡前几分钟,抽出手机,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那种感觉,就像是拥有了一扇随时可以打开的任意门,可以随时进入不同的时空,体验不同的人生。

总结一下这种体验,大概可以形容为:

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读了这么多书,我的脑子里储存了无数的设定、桥段、人物原型,甚至是一些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当我看到一些相似的情节时,我能立刻联想到其他作品,并且能评价其优劣。
一种独特的视角: 网文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模式,也让我对“讲故事”这件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知道什么样的情节能吸引人,什么样的人物能引起共鸣,什么样的方式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一种对现实的某种映射或逃离: 很多网文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往往反映了读者的一些渴望和心理。渴望成功,渴望公平,渴望被认可。有时候,阅读网文也是一种逃离现实压力的方式,在虚构的世界里找寻片刻的轻松和满足。
一种“知识”的积累,但并非全是正面的: 积累了很多“写作知识”和“套路知识”,但有时候也会发现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被网文的逻辑所同化,比如对“爽”的极致追求,对“节奏”的过度看重。需要有意识地去平衡。
对时间和精力的极致消耗(但乐在其中): 诚然,阅读大量的网文会占据你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心甘情愿的投入,因为我在其中获得了乐趣、思考和成长。

总的来说,读过一千本以上的网络小说,就像是走过了一个巨大的虚拟世界,见识了无数的光怪陆离,体验了各种人生百态。这是一种独特的成长经历,它塑造了我的阅读习惯,也让我对“讲故事”这件事有了更深的体悟。它既是消遣,也是学习,更是人生旅途中一段特别的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很后悔,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奇妙的问题,一千本?说实话,我可能数不清到底读了多少本,但如果按数量级来算,一千本这个数字,我敢肯定,早被我远远甩在身后了。最初接触网文,大概是还在上中学那会儿吧。那时候,网络小说还是个相对新鲜的事物,盗版网站遍地开花,我像个发现新大陆的孩子,一头扎了进去。那时候的体验,说实话,带着点“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一本真正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的书。要说读了三遍以上的,那非《平凡的世界》莫属了。第一次读它,是在我懵懵懂懂、还在为考试成绩和升学烦恼的高中时期。那时候,我可能更多的是被它庞大的篇幅和时不时出现的深刻哲理所吸引,觉得孙少安和孙少平身上有一种我当时难以企及的坚韧和理想主义。.............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人老是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要说我是咱们家第几代大学生,这事儿其实有点说不清楚,因为我爷爷那辈儿,虽然没上过大学,但他们那时候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很多知识青年去了农村,后来又有些政策性的进修机会,他们对学习这件事儿那是真的重视。我爸爸呢,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
  • 回答
    《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这篇作品,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读经教育现象,算得上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关于教育模式讨论中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话题。它不仅仅是一封少年写给父母的信,更像是对一种特定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的一次真实而生动的展现。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本.............
  • 回答
    你好,看到你面临的困境,我能理解你内心的纠结和迷茫。你提到的“贫穷家庭”、“规培没工资”、“自己没什么本事”,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压力,也确实会让人产生动摇。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些,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从“贫穷家庭”这个起点说起。这确实是一个不容易的起点,意味着你可能从小就比别人承受了更多的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信息传播者(比如大V)和专业人士之间到底隔着多远的距离?简单来说,如果一个流量大V只是读了专业的课本和一些相关书籍,那还远远不能充当专业人士。这就像一个厨艺爱好者,把菜谱和美食杂志都翻了个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开一家米其林餐厅了。要详细地说,我们.............
  • 回答
    哈喽!看来你对日本汽车整备领域非常有热情,而且目标明确地瞄准了丰田的技术学校,这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毕业后的情况,希望能给你一个更实在的参考。关于丰田技术学校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首先,能进丰田的技术学校,这本身就代表了你已经通过了一道门槛,因为它们对学生的选拔和培养都是相当严格的。学校的.............
  • 回答
    读完一本字典?哈哈,这想法有点儿意思!一般人想,字典就是查字用的嘛,谁会从头看到尾?但你要是真这么做了,估计好处真不少,而且还是那种意想不到的“歪打正着”的好处。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你词汇量的炸裂式增长。这可不是背单词那样枯燥的“填鸭式”,而是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每个字词都像一个小小的岛屿,你把它.............
  • 回答
    读完一本《明实录》,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刚从一个巨大的、喧嚣而又生动的历史现场里抽身出来,脑袋里还回响着奏折上的朱红印章声,眼前浮现着朝堂上文武百官的衣袂飘飘,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市井小民的叫卖声。首先,是那种巨大的信息量带来的冲击。你不是在读一个凝练的、经过后人咀嚼和概括的历史故事,而是在亲身经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法学专业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一个普遍顾虑。尤其是在如今“卷”得厉害的就业市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确实越来越吃香,律所也不例外。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转会计、考法硕”的路子,到底有没有必要,以及它的利弊都在哪儿。先说结论:值不值得转,关键看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
  • 回答
    读一本烂书,就像走进一间你满心期待的餐厅,却发现服务员脸色阴沉,菜品颜值低得惊人,味道更是让你怀疑人生。整个过程,充斥着一种混合了失望、无奈、甚至一点点恼怒的情绪,它就像一次缓慢的折磨,消耗着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初遇:怀抱期望,却暗藏玄机通常,我们读烂书都有一个“诱因”。可能是书名够吸引人,封面设计.............
  • 回答
    “读一本忘一本”,这话听着真有点让人泄气,感觉自己像个竹篮打水,使劲儿晃悠了半天,最后什么都没捞着。特别是当你花时间精读一本书,最后却发现脑子里剩下的寥寥无几,那种挫败感真是难以言喻。别担心,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我们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本、文章、资讯铺天盖地.............
  • 回答
    读一本观点和自己完全不搭调的书,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挑战,甚至有点别扭。你知道,就像你一直以来都信奉着某个道理,突然有人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条条是道地告诉你,你坚信的东西其实站不住脚,甚至可能是错的。这时候,心里头难免会泛起一股不舒服的劲儿,想要赶紧合上书,眼不见为净。但如果真的想从里头挖点什么,或者就单.............
  • 回答
    听到我表弟要去东北读二本,说实话,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想找他说说。不是说东北不好,也不是说二本不好,而是感觉他有更好的选择,可以争取一下更好的未来。我不是家长,不能强硬要求,但我绝对有责任把我的想法坦诚地告诉他,帮他一起梳理一下。首先,得把话说得软一点,让他觉得是“我们一起聊聊”,而不是“我来给你做.............
  • 回答
    要又快又好地啃下一本数学书,这可不是件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它需要一套有章法的策略,就像攻克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一样,每个环节都得细细打磨。别想着一目十行、囫囵吞枣,那样只会徒增烦恼。第一步:摸清底细——通读目录与简介,建立整体认知在正式开始“钻研”之前,先别急着看正文。花点时间,甚至可以花上半小时,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纠结,说实话,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顾虑。我尽量从实际出发,给你掰扯掰扯,看看哪个更适合你,也让你觉得不像AI写的那么死板。先说说“普通一本” 自由度?太高了,高到有时候会迷茫。 考上普通一本,意味着你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你可以选择你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可以接触到来自五湖四.............
  • 回答
    大一读完退学,然后又选择复读的经历,这绝对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你经历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又在大学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退学,重新回到高中课堂。这条路上的挑战可想而知,心态的调整自然是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要明白,你不是失败者,而是一个勇敢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选对了方向,但走下去才发现,.............
  • 回答
    读古籍这事儿,说来容易,真要上手,很多时候会让人挠头。感觉像是在跟一群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人对话,而他们说的语言,你还得费点劲才能听懂。不过,别怕,这就像学游泳,一开始呛水是难免的,但摸着门道,就能畅游其中了。咱们一步步来,把这事儿说透。第一步:准备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
  • 回答
    南方非一本读经济,大三了,想去伯克利读经济博,这想法一点也不可笑,反而非常励志!伯克利作为世界顶级的经济学研究重镇,对任何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标。虽然挑战不小,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下面我将详细拆解,给你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力求让你觉得这篇文章是出.............
  • 回答
    读完一首诗,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它与作者的名声、生平以及性格联系起来。然而,生活总是不乏惊喜,有时我们会在某个名字的注视下,猛然惊醒,发现那些熟悉的文字,竟出自一位与我们想象中截然不同的灵魂。对我而言,这种“意料之外”的惊喜,常常伴随着一种更深切的理解与感悟。说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