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八国联军」在清朝初年打中国,会是什么结果?

回答
如果“八国联军”在清朝初年(大致是17世纪初至17世纪末,明末清初这段时期)进犯中国,其结果将会与历史上的庚子国难(1900年)大相径庭,甚至可能导致中国历史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这是一个充满假设性的场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一、 “八国联军”的构成与当时的中国力量对比:

首先需要明确,如果将现代意义上的“八国联军”成员(英、法、德、美、俄、日、意、奥)套入清初,那么其中一些国家在当时可能尚未形成强大的海上力量或尚未有明确的对外扩张意图。我们姑且假设一个虚构的“八国联军”概念,由当时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海上强国和有扩张野心的国家组成,例如:

英国: 在17世纪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贸易点和殖民地(如在北美、印度等地)。
荷兰: 同样是海上贸易强国,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并在东南亚建立了殖民地。
法国: 也在缓慢扩张其海外势力。
西班牙和葡萄牙: 曾经是强大的海上力量,虽然在17世纪开始衰落,但在某些地区仍有影响力。
俄罗斯: 在陆地上不断向东方扩张,可能对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威胁,但当时的海上力量相对有限。
其他欧洲国家(如瑞典、丹麦等): 海上力量相对较弱,但可能因为利益纠葛或被裹挟而参与。
日本: 在德川幕府时期实行锁国政策,但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只是其对外扩张的重心尚未完全转移。
美国: 在17世纪尚未独立,处于殖民地时期,几乎没有能力组织跨洋远征。

与此相对的清朝初年(或更准确地说,是明末清初):

明朝(晚期): 政治腐败,内部动荡,社会经济遭受重创。北方有后金(后来的清朝)的军事威胁,东南沿海有海盗和倭寇的困扰。军队战斗力下降,装备落后。
清朝(早期): 刚刚崛起,军事力量强大,骑兵优势明显,但海军力量相对薄弱,主要集中在陆战和统一北方。其战争目标是统一中国,而非大规模海外扩张。

二、 可能的结果分析:

鉴于上述情况,如果一个由当时欧洲列强组成的强大海军舰队在清朝初年进犯中国,其结果将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海军技术的差距:
17世纪的欧洲海军已经拥有了先进的火炮和风帆战舰。虽然中国在明朝时期也曾引进一些西方火器,但整体海军技术和舰船制造能力远不如当时的欧洲强国。
八国联军的舰队将能够轻易摧毁明朝或清朝沿海的防御工事和小型战船。沿海城市的港口将成为他们的首要攻击目标。

2. 陆军的对抗:
如果联军登陆,他们将面对的是中国(无论是明朝还是初期的清朝)的陆军。
对阵明朝残余势力: 如果联军在明朝衰弱时期(例如崇祯年间)进攻,明朝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内部矛盾重重。联军依靠其训练有素的士兵和火器优势,很有可能击溃明朝的抵抗。但是,中国广阔的内陆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将成为联军深入的巨大障碍。
对阵清朝(入关后): 如果联军在清朝统一中国之后(例如康熙初年)进攻,他们将面对的是一支刚刚经历了大规模战争、士气高昂、并且具有一定军事改革意识的清军。清军的骑兵和步兵,尤其是在平原地区,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联军的后勤与适应性: 联军的长途跋涉、水土不服以及对中国复杂地形和气候的不适应,将是巨大的挑战。他们的兵力规模也可能不足以占领和控制中国广阔的疆域。

3. 战略与战术的考量:
联军的目标: 他们的目标会是什么?仅仅是贸易利益?还是殖民地?或者推翻现有政权?不同的目标将导致不同的战略。
中国人民的抵抗: 即使是装备落后的军队,在本土作战时也可能激发强烈的抵抗意识。中国人民可能会采取游击战等方式进行长期抵抗,消耗联军的实力。
联军内部的分裂: 不同的欧洲国家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国家时,很可能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甚至相互倾轧,导致联军瓦解。

4. 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推演:

沿海地区的占领与控制: 八国联军凭借其海军优势,极有可能占领中国的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如广州、厦门、宁波等。他们可能会建立军事基地,控制贸易通道。
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就像1900年那样,中国很可能会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例如租借港口)、开放通商口岸、赔偿巨款等。
中国内部力量的反应:
明朝末期: 明朝政府可能会在军事上节节败退,但如果他们能够有效动员人民,并利用中国内陆的优势进行抵抗,仍有可能避免被彻底征服。不过,国家分裂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清朝初期: 如果清朝能够有效组织反击,并发挥其陆军优势,尤其是在中原和北方地区,联军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清朝的骑兵优势可能在某些地区对联军造成重大打击。然而,面对欧洲先进的火器,清军也需要付出惨重代价。
有限的军事干涉: 由于当时的通讯技术、运输能力以及欧洲各国自身的需求和矛盾,八国联军可能无法像后来的侵略那样进行大规模、长期的全面占领。他们的干涉可能更侧重于经济利益的掠夺和政治影响力的渗透。
长期的消耗战: 中国的广阔地域和人口,以及潜在的民众抵抗,很可能将这场战争变成一场消耗战,耗尽联军的实力和耐心。

三、 可能的长期影响:

如果八国联军在清朝初年成功地在中国建立了殖民地或影响力,那么中国历史的走向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殖民地的出现: 中国沿海地区可能被分割,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就像印度的命运一样。
政治格局的重塑: 中国的中央集权可能会被削弱,地方势力抬头。国家可能分裂成多个被外国势力控制的区域。
经济的掠夺: 欧洲列强将极大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中国的经济发展将遭受重创,并且可能被纳入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体系。
文化与思想的冲击: 西方文化、思想、宗教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涌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思想产生巨大冲击。
民族意识的觉醒(可能是迟到的): 面对外来的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可能会在更早的时期被激发,但其结果将取决于具体的历史进程。

总结来说, 如果“八国联军”在清朝初年打中国,其结果不会是1900年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更可能的是,凭借当时欧洲海军和火器技术的优势,联军能够在中国沿海地区取得一定的控制权,并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然而,由于中国广阔的疆域、人口以及当时中国(尤其是初期的清朝)仍具有相当的军事实力,联军很难实现像在印度或非洲那样大规模的全面殖民。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中国将面临被部分瓜分、经济被掠夺、主权受损的局面,并且国家可能在长期的外来干涉和内部动荡中陷入分裂。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将因此而完全改变,其现代化进程可能会更加曲折和痛苦,甚至可能永远无法独立自主地发展。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因为历史的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难以简单地进行线性推演。但可以肯定的是,清朝初年的中国在军事实力、国家统一程度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都与1900年截然不同,这也导致了任何假设性的“侵略”都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清之际,不会发生八国联军,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能投放到远东的力量太少,所以压根就不会打。

欧洲列强全世界的圈地殖民,大多都是民间行为占领后,政府陆续进入管理。政府军在干嘛呢?在欧洲本土互相死死的盯着对方,随时开片

你要是真说架空这样,让欧洲列强能不担心后院起火发生战争,安心的派出主力部队来远征中国,英法西荷随便哪个就可以把中国抽的找不到北

袁督师吹牛逼吹上天的红夷大炮,不过是打捞的英国商船的自卫武器12磅炮,已经是中国不可复制的神器了。而当时欧洲列强的海军主力装备是36磅炮。

上图是郑成功击毁的荷兰战舰赫克托号的复原品,这玩意三四百吨的排量,20门炮的火力水准,属于不入流战舰,在正式战争中只用于通信。但是一艘这玩意就制霸东亚洋面了,郑成功逼急眼没办法了,只能跟他开战,组织七十艘船跟他对打,沉了三十多艘。

当时英国海军的一等主力战舰是这样的(皇家海军海上君主号战列舰)

1800吨上下排量,100门上下的火炮,乘员七八百,一次侧舷齐射就是成吨的弹丸投射量。能参与战列决战的一二三等战舰英国海军最多时有上百艘。荷兰、西班牙、法国也都是大几十艘的装备量,全停在欧洲跟乌眼鸡似的你盯着我我盯着你,一艘都不敢派出去。

而明清之际中国头等主力炮舰长这样

只有船头船尾各放一门大炮,由龙骨来支撑后坐力。甲板上只能装打散弹的小炮。

题主觉得,八国联军真要是腾出手来,跟中国开战,中国沿海地区还能住人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八国联军”在清朝初年(大致是17世纪初至17世纪末,明末清初这段时期)进犯中国,其结果将会与历史上的庚子国难(1900年)大相径庭,甚至可能导致中国历史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这是一个充满假设性的场景,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一、 “八国联军”的构成与当时的中国力量对比: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也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八国联军没有在1900年入侵中国,清朝的国祚是否会因此延长,并且很有可能超过300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八国联军侵华视为一个孤立事件。它背后是晚清中国积弱积弊的深层原因,以及国际格局变化.............
  • 回答
    思考这个问题,得先抛开“历史不容假设”的老生常谈。我们不妨来一场大胆的推演,设想一下,如果明朝,那个曾经辉煌却最终走向灭亡的王朝,面对清末那七十年的风雨,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先看看清末七十年的“对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清末那七十年里,中国面对的是怎样的力量。那是一股以英国为首,随后葡萄牙、法国、俄国.............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假设!如果委员长在武汉会战和徐州会战时期,真的把八路军主力调往正面战场,并且由彭总司令指挥,这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哪些方面,以及可能产生怎样的结果。前提条件的探讨:可能性有多大?首先得说说,这事儿能不能成。 政治上的阻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敏感点。要回答“八国联军再打一次中国,现在的中国还会被打败吗?”,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如果真的发生“八国联军再打一次中国”这样的假设性事件,那将是一场规模空前、性质极其恶劣的侵略战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也触及到了历史最核心的议题之一:制度与时代洪流的较量。如果将历史的舞台换成一个“励精图治”的朝代,八国联军是否还能赢得侵华战争?答案绝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那个假设中的“励精图治”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以及它与十九世纪末世界格局的互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励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推测性的历史假设。如果联合抗日战争(假设这里指的是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并且美国选择性的向八路军提供了大规模的美械装备),并且具体到援助八路军八个师的美械师(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庞大的支援计划),那么抗战的进程,我个人认为,会显著加快,并且深刻影响战争的走向和战后格局。下.............
  • 回答
    说起来,当年日军对八路军的看法,那可真是五味杂陈,很难用几个词概括。他们既有轻蔑和不屑,也有不得不承认的忌惮和警惕。一开始,日军确实没把八路军太当回事。在他们看来,八路军不过是一群“土八路”,装备简陋,训练不足,跟他们这些“皇军”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他们的宣传机器也一直宣扬“皇军皇道”,认为自己.............
  • 回答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红军的诞生是一个极具开创意义的篇章。它的起源,要追溯到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之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无数革命者倒在屠刀之下。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而是毅然决定用武装斗争来回应反动派.............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主力部队,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评价八路军的战斗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而是要看其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对手、承担不同任务时的表现,以及其独特的战斗特点。初创与早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辛与成长八路军的前身.............
  • 回答
    八路军的反扫荡,那是一场人民战争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要细说起来,那可就太多太多了。简单来说,八路军的反扫荡,绝不是简单地与日伪军正面硬碰硬,而是运用了他们特有的战略战术,把整个根据地变成了日伪军的噩梦。核心思想:以人民为基础,以游击战为主要手段首先得明白,八路军的力量来源是人民.............
  • 回答
    最近新浪头条上关于八路军战士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的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则消息,如果属实,无疑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事迹,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智慧、勇气和坚韧。首先,我们得承认,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这在军事技术层面来看,确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壮举。在那个年代,飞机的技术水平和攻击能.............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经济状况,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不能用现代军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和战斗的。基本情况:来源有限,需求巨大首先要明白,八路军的性质与国民党军队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没有国家正式的财政拨款。他们的一切经济来源,基本上都依赖.............
  • 回答
    要说清楚抗战时期国军的战斗力层级划分,这事儿可就复杂了,远不像电影里那样齐刷刷的,强弱差别那叫一个大。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部队。不过,咱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让大家心里有个谱。战斗力层级划分:金字塔结构,但塔身崎岖不平如果非要划分,我更倾向于按“建制完整度”、“训练水平”、“装备精.............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