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受限于自身兵力和给养能力,对根据地的扫荡分两种,一种是讨伐,一种是扫荡。
前期日军对八路军重视不够,多田骏带领的日军多以讨伐队的形式进行,这种小股日军不断进山的模式非常好解决,全力阻击,坚决消灭。
吃的亏多了,日本人也学尖了,不往山里跑了。
八路军就玩出了狼诱子的战术,就是小股八路“无意中”遭遇一股日军,被我英勇无敌之大日本蝗军击溃,蝗军坚决追击,“不慎”掉入狡猾八路军的包围圈全军玉碎。
后来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形式变严峻。
管理上,并乡并屯,将小村变为大村,避免日军兵力分散,以村为单位,建围墙修碉堡修路,避免八路军得到老百姓的帮助,同时制造大量的无人区,将根据地包围起来。
军事上,对根据地散播鼠疫、伤寒、霍乱、肺结核等烈性传染病,采用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等战术,甚至放出假情报,计划八月清剿,实际六月出兵。
政治上,对国军以打为主变为以拉拢为主,这一时期,国军大量投敌。进一步加剧了根据地的困难。
八年间,华北、山东等地的群众遭受巨大的损失,房屋被烧五千万间,牲畜被抢走数千头,百姓牺牲百万以上。
由于日军前期讨伐队失败太多,八路军根据地规模和部队的扩大飞快,导致军队素质下降,冈村宁次上任后,一系列政策让根据地极度困难,李德胜及时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针对敌人的扫荡,八路军大部队带着百姓撤退进山,日军缺乏向导,加上兵力有限,百姓躲在山里一般就不会被发现,二小放牛郎可以看出,日军在山中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最终粮尽而退。在此过程中,八路军适时对小股日军进行包围打击。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等等都是掩护大部队和群众撤退时候牺牲的。
在我军兵力比占优势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翻边战术,小部分部队带着老乡撤退,大部分部队攻击日军县城,就是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迫使敌人回援,回援的部队少,则被伏击消灭,敌人主力回援,在根据地扫荡的小股日军就被根据地的八路军笑纳了。一次大规模扫荡就在我无伤蝗军有说有笑中结束了。这是山东梁山根据地采用的战术,卓有成效。
对于日军管控严格的地方,采取长期潜伏,秘密工作,以招远金矿为例,每年为日军提供大概7万两黄金,在我党的组织工作下,招远每年为延安提供13万两黄金。中日和谐,共存共荣。
另外在日军占领区,建立大量的堡垒村,日军的行动由村长送给八路军,让八路军掌握日军的动向,兵力,甚至日军官兵的姓名都有。
对伪军汉奸,也是政治和军事两手,采用红黑帐,对罪大恶极的伪军和汉奸坚决予以消灭,镇压首恶,震慑其余。避免了更多的汉奸伪军对日军死心塌地。从内部分化日伪军。
多写一点点,分进合击看名字就知道,小队渗入,集中突袭。这种的应对方法只能加强戒备,加大对敌情报工作力度。
铁壁合围就是把军队分散开,包围圈之外再设置包围圈,层层包围,让八路军部队突围之后又掉入包围圈。这种一般就是留下一部分部队引诱敌军,主力寻机突围,留下的部队基本就是看做是牺牲了,而主力因为机关和后勤单位,风险也很大。
在东北,日军采取的是自警村加讨伐队,自警村就是日本武装侨民的村子。金日成同志吹的不要不要的普天堡大捷就是突袭这样一个日本侨民镇。
东北的围剿都是冬天,树林叶子都没有了,容易发现人,并在林中故意留下食物,这些食物都是放了毒药的。电视散文《一袋黄米》(好像是这个名字)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八零后的同志应该有印象,这是一个电视节目,每天读一篇散文。也许是因为和东北有关,我对这篇文章印象特别深。大概是我十一二的节目,已经二十多年了。
东北当地的武装就是冬天回家,夏天出来袭扰日本人,我妈妈小时候,邻居是个单身的老太太,当年是抗联把她从慰安所解救出来,解放后,她每年都养一只猪给附近的解放军部队送去。
我太姥爷是吉林白城万督军手下的排长,后来“加入”抗联,他一辈子没见过共产党,至少不知道自己身边谁是共产党,就是打鬼子,后人认为就是抗联,因为抗联名声好,总不能说我太姥爷是“绺子”吧?后来酒后失言,把打鬼子的事说出去了,被邻居告发,被抓走再没回来。太姥姥一直认为他加入了“胡子”,就是土匪。
过二百赞了,闲着没事,再更新一点。
冈村宁次推行的还有治安强化运动,在华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保甲制度,一户抗日,全甲连坐,每十户拥有一把菜刀,同时鼓励告密,派出各种便衣队,工作队渗入根据地,投毒,暗杀,给日军扫荡部队搜集情报和做向导。
对沦陷区人民采取怀柔政策,严格要求日军军纪,根据冈村宁次的评价标准,日军所到之处,百姓很少,是下等,百姓面露恐惧或女人很少,是中等,百姓围观,是上等。并多次冒充八路军测试,保证没有维护八路军的百姓。
当时日军内部有一起强奸案,冈村宁次要求彻查,当地部队以无人上告为借口,拒绝处罚该士兵,冈村宁次说,哪有人敢告部队士兵的,并坚决处罚了这名士兵。
地下交通站里的黑疼太君的小治强就是以此为原型。
再再更一点。
除了军事进攻,冈村宁次还制订了囚笼政策,利用道路和碉堡将根据地分割,一点有事,其他据点利用道路便利,迅速支援,保证少数兵力封锁大片区域。
针对囚笼政策,八路军提出破笼政策,首先是政治攻势,给伪军家属做工作,劝说据点内伪军反正或不与八路军作对。山东八路军护送首长的时候,伪军甚至打开探照灯为首长照明。
其次,由于缺少攻坚能力,利用民兵和正规军结合对孤立的据点采取长期围困,迫使敌人撤走。这就是所谓的把敌人“挤”走。根据地民兵发明了往井水里放头发,给青蛙嘴里放辣椒粉,在敌人据点门口埋地雷等方式,让敌人睡不了觉,吃不好饭,喝不上干净水,最后自己撤走。
第三是攻坚和喊话结合,在山东一次攻打伪军据点的战斗中,八路军用仅有的三发炮弹攻破敌人的外围碉堡,在攻打最后一个碉堡的时候,由于没有炮弹,八路军采用心理攻势,请伪军家属来参观阵地和大炮,据点内伪军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最终全部投降。一处顽敌据点被拔,其余摇摆不定的伪军都不敢造次。组织抗八联军的赵保原,被八路军两战消灭,自己逃跑过程中被打死。
赵保原部士兵杀人手段之残忍,令日本人也叹为观止。可见其凶残,可笑的是他部下老兵在接受台湾伪国民政权采访的时候还说刘伯承被赵保原打败,高喊赵司令万岁。还被记录在《一寸河山一寸血》这部纪录片里。
打了胜仗,还要逃跑,还在逃跑时候被打死,赵司令大概也是亘古一人了。
赵逆保原被击毙
第四是因地制宜,山东和华北大平原上,八路军挖地道,埋地雷,山西太行山上,八路军进行麻雀战,袭扰战,哪里都在打枪,哪里都有八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