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日时期八路军的经济状况如何?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经济状况,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不能用现代军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和战斗的。

基本情况:来源有限,需求巨大

首先要明白,八路军的性质与国民党军队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没有国家正式的财政拨款。他们的一切经济来源,基本上都依赖于自身和根据地人民的支持。而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加上抗战爆发,国民经济遭受重创,这使得八路军的经济基础更加难以夯实。

八路军的需求却非常巨大:

人员开销: 士兵的军饷、伙食、服装、医疗等等。
武器装备: 弹药、枪支、大炮(虽然八路军炮很少)、马匹、修缮费用。
后勤保障: 运输、通讯、生产资料(农具、种子等)。
根据地建设: 发展生产、教育、文化等。

经济来源:主要靠“自我造血”和人民支持

八路军的经济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1. 上级拨发的少量物资: 在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名义上是“国共合作”,会拨发一些军饷和物资。但这笔钱粮非常有限,而且经常被层层截扣,真正到达八路军手中的少之又少,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而且随着抗战深入,国民党政府的财政也越来越困难,拨款更是微乎其微。

2. 根据地人民的支持: 这是八路军最重要的经济支撑。根据地人民,尤其是根据地内的农民,在物质上和人力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粮食征收与捐赠: 根据地政府会向农民征收一定比例的公粮,作为军队和政府的开销。同时,很多农民也主动捐献粮食,特别是给前线作战的部队。
徭役与劳动: 在战争时期,农民会承担一定的徭役,比如帮助部队运输物资、修建工事、耕种部队的“生产地”等。
军需品供应: 根据地内的手工业者会为部队制作衣服、鞋子、被褥、被服等。妇女们会积极参与缝纫、洗涤等工作。

3. 部队自身的生产: 这是八路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重要体现。
开荒种地(军垦): 八路军各部队都积极组织人力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蔬菜等,以解决一部分伙食问题。延安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不仅解决了军需,还为全国的抗日根据地树立了榜样。
发展手工业: 根据地内会组织各种手工业生产,比如被服厂、鞋袜厂、被服厂、被服厂、被服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军械修理厂。比如,被服厂制作军装、被褥;鞋袜厂制作鞋袜;被服厂制作各种被服。甚至还有军械修理厂,虽然很难制造新枪,但能维修和改造缴获的敌军武器。
经营贸易: 八路军会与根据地外的地区或甚至是敌占区进行一些合法的贸易,用根据地生产的土特产品换取急需的物资,比如食盐、布匹、药品等。但这种情况受到敌伪封锁的严重限制。

4. 缴获与没收: 这是最直接也最能解燃眉之急的手段。
缴获敌军: 在战斗中缴获的武器、弹药、军粮、服装、马匹等,都是八路军重要的物资来源。
没收汉奸、恶霸财产: 根据地政府会没收为非作歹的汉奸、大地主、恶霸的财产,将其用于支持抗战。

具体的经济状况体现在:

军饷: 八路军的军饷非常低,甚至很多时候只能象征性地发放一些,或者干脆不发。士兵们更多的是吃“大锅饭”,按需分配。即使有军饷,也远远不够购买生活必需品。
伙食: 伙食非常简单,以粗粮为主,蔬菜也是根据地自产的,很多时候是“南瓜干饭”、“小米饭”。有肉吃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通常是在节日或者有缴获的时候。
服装: 大部分衣服是根据地人民缝制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冬天的棉衣、棉被更是宝贵的物资。很多战士只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甚至是穿着单衣在严寒中作战。
武器弹药: 弹药尤其珍贵,很多时候部队会严格控制射击次数,甚至是“限量供应”。一些部队甚至会用冷兵器作战,或者用缴获的武器加以改造。
马匹: 虽然八路军有骑兵,但马匹的数量非常有限,且饲养条件差,很多时候战马也需要士兵自己去寻找草料。

挑战与应对:

八路军的经济状况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敌伪的经济封锁: 敌伪政权严密控制根据地的物资流通,切断根据地的对外联系,企图从经济上扼杀根据地。
根据地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战乱和破坏导致根据地生产能力有限,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后盾。
频繁的战斗消耗: 战斗不仅消耗人力,也消耗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物资。

面对这些挑战,八路军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

坚持“一边倒”的生产方针: 优先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
加强根据地建设: 发展工业、商业,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此作为支持抗战的基础。
严格的财经纪律: 做到“军民一致,廉洁奉公”,防止浪费和贪污。
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动员根据地人民支持军队,解决军人家属的后顾之忧。

总的来说,抗日时期的八路军,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经济条件下,依靠着自身的顽强拼搏、根据地人民的无私支持以及灵活的经济策略,支撑起了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他们的经济状况,是他们精神力量和坚韧意志的直接体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统计,而是无数个战士用血汗和生命支撑起来的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八路军总部关于各项费用的规定

一伙食费

A菜金

1. 普通人员 每人每天 0.12

2. 轻伤人员 每天每天 0.17

3. 重伤病员 每人每天 0.27

4. 特别重病及重肺病 每天每天 0.44

5. 教职学员 每人每天 0.14

注:甲、个人单独开伙食者每人每天发菜金0.30,二人至五人,每人每天发菜金0.20,六人至二十人者每人每天发菜金0.15,以上尽可能的与附近机关和部队合开,二十人以上者照一般规定

乙、在学校工作之非教职学员按普通人员发菜金

丙、特别重伤病员所需营养用餐,审查小组临时按具体情形决定,不受上列限制。

B出差费

1. 因公出差人员在根据地内除携带粮票、盐票每日发出差费五角,三十里以内者不考虑出差费

2. 出差人员至敌占区与游击区时,按当地时价及本军一般生活报实消,在根据地者照上述第一节规定

附:甲、带粮票出差本单元不减少人数,只另报出差费三角八分

乙、带有出差费在本军吃饭者,每餐收菜金一角(二餐者每餐收一角五分),来开会者则须将全部出差费缴收。

C夜餐费:每人每月发菜金3.60元

二粮食

1. 战斗部队每人每天小米一斤八两,团级起之司政拱卫以及各种非战斗机关部队没人每天小米一斤六两,杂粮麦子照折合标准计算

2. 报夜餐费者每夜只发一餐粮食

三食盐

1. 不论任何种人员,每人每日发海盐三钱(硝盐发四钱五分,黄盐四钱,海盐硝盐夹杂者三钱五分)

2. 报夜餐费者每夜只发一餐食盐

四乾缰费

1. 洋马马草每天12斤、马料6斤、缰掌装具费每月8.00元

2. 骡马马草每天10斤、马料4斤、缰掌装具费每月7.00元

3. 驴子每天马草8斤、马料2斤、缰掌装具费每月5.00元。

4. 骆驼每天马草15斤、马料8斤、缰掌装具费每月3.00元

5. 奶牛每天马草15斤、马料6斤

注:每匹牲口每月发硝盐四两,马草及硝盐按附近地区最低价格实报实销,马料向供给机关领取,马药按规定或实际疗治实报实销

五擦枪费

1.短枪 每枝每月0.15

2.步马枪 每枝每月0.25

3.手提机枪每枝每月0.50

4.轻机关枪每枝每月1.00

5.重机关枪每枝每月1.60

6.迫击炮 每门每月3.00

7.小山炮 每门每月4.00

8.山炮 每门每玉娥8.00

9.掷弹筒 每枝每月1.00

六津贴费

A.普通人员每月津贴费。

1.正规军团战士1.50(军人习艺所同)

2.军分区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00

3.上士2.00(文书、给养、上士、理发员、司号员)

4.排级干部2.50(支书、管理排长、收发、司号长、文教、见习员邓)

5.连级干部3.50(科员、股长、正副政指、正副连长、特派员、干事、秘书等)

6.营团级干部4.00(正副科长、处长同)

7.师旅级干部45.00(正副部长等)

8.干部教员:甲、初级班教员四元;乙、中级班教员四元五角;丙、上级教员五元;丁、其他干部兼任各级干部教员津贴与各级干部教员同

9.机要人员:甲、科股长每月五元;乙、二年以上熟练者三元五角;丙、单独工作者三元;丁、一年以上二元五角

注:1.妇女同志每人每月发特别纸币1元并在津贴内报销,但在花名册内注明,有工资妇女不发;2.没有固定规定之津贴如干事科员之类按2.50-3.50发,可按其斗争历史、工作能力,由直属首长在规定范围内决定之;3.非经处分而因工作需要调任他职之干部仍照发原津贴数目。4.撤职干部照新任工作之一般规定津贴发给。

B技术津贴

1.医务人员津贴

甲、医生 一等30元;二等25元;三等20元;四等15元;五等10元。

乙、医助 8元

丙、司药主任 6元

丁、看护长5元

戊、司药4元

己、调剂3元

庚、卫生院1.5-2.5元

辛、看护一等2.5元;二等1.5元

壬、护理员1.50元

注:甲、医生津贴之核准手续,由旅或等于旅卫生处长、政委报请旅审计机关核准转报;乙、卫生院看护员之津贴核准手续由卫生队(医院)报请旅或等于旅审计机关核准

2.电讯人员津贴:

甲、报务员一等20元,二等16元,三等12元,四等10元,五等8元

乙、见习:一等6元,二等4元,三等3元

丙、摇机:2.50元

丁、电讯局:

(1) 各分局副局长津贴5元

(2) 老的架设员、巡线员、值总分机之话务员津贴2元

(3) 新调来之学习人员1.50元

(4) 特种技术人员得呈请增加技术津贴

注:津贴核准手续由师级或等于师级通讯机关报请核准

3.军工技术功罪人员津贴由5-15元,由军工部首长核定报销。

七、教育费:

1.抗大、陆中、各种轮训队、军人习艺所之教员学员及各级宣传队(剧团)之宣传员(分队长、组长)每人每月发1.5元

2.卫生学校、供给学校、工业学校之教员学员每人每月发给3.00元

八、负伤费:

1.重伤每人每次8元

2.轻伤每人每次5元

九、休养费:每人每月发1元

十新兵费:每人发手巾一条,木碗一个。

十一:开办费:70元

十二:书报费:

旅 100元

甲种团 60元

乙种团 45元

丙种团 20元

甲种独立营9元

乙种独立营6元

丙种独立营3元

勤务部50元(包括辎重营)

兵站办事处15元

后勤政治部80元(包括野供)

卫生部 50元(医院不在内)

医院 60元(辖三个所为标准,辖二个所者40元)

军工部 50元

工作团50元

艺校 20元

十连 80元

十三、办公费、杂费

总司令部:

办公:1500元包括一四科,机要科,情报处

什支:1100元包括直属各机关

办事处

办公:以每人每日一分六厘计算每月五角

警备连

办公:80元

野战政治部:

办公:550元各处卫生所在内

什支:800元包括直属机关

锄奸部:7连办公70元

办公:150元

艺校:

办公200元,补助费500元

政卫连:

办公:80元以每人每月五角计算

朝鲜义勇军办公150元,什支30元

总部三科

办公:80元包括本身单元附属部队

什支:200元包括所属

大电台:办公80元铅笔纸张在内120元

电台分队:办公60元铅笔纸张在内100元

三营:

办公300元 什支600元

均包括所属

后勤政治部

办公80元 什支100元

野战供给部

办公260元,什支1000元包括所属

警卫连:办公80元以每人每月五角计算

运输队:办公80元以八十匹牲口计算

供校:办公80元,学生不满60人者70元

被服厂:办公50元

被服各所:办公40元

纺织厂:办公50元

纺织各所: 办公40元

军人习艺所:以每人五角计算

野战卫生部:

办公:150元 什支370元包括医院以外各部

政治部:办公50元

卫校:办公100元

制药厂:办公50元记工纸币在内

医院院部办公:以每人每日一分六厘计算,各所同

什支:300元,以辖三个所为标准,每月消毒费内科所20元,外科所30元在内

工作团

办公:160元包括政治处发行部在内

什支400元

一、二厂厂部:各办公费50元

一所:办公35元

二所:办公55元

营业部:办公50元

一、五、六分行:办公各25元

二、三、四分行:办公各20元

勤务部:办公150元

什支:650元包括所属

兵站一办:办公70元包括辎重营营部

二办:办公60元

三办:办公30元

辎重连:办公80元以80匹牲口为标准

军工部:办公240元 什支600元

一所:办公188元

三所:办公62元

四所:办公113元

焦作:办公138元

工校:办公100元

抗大总校:

办公250元 什支1200元包括所属

政治部:办公125元

供给部:办公75元

卫生所:办公75元

休养所:办公以每人每日一分六厘计算

电台分队:办公50元

大团团部:办公120元

小团团部:办公80元

营部:办公15元

学生连队:办公70元

师司令部:

办公:580元 什支1290元直属机关在内

政治部:

办公:540元 什支 800元

特务连:

办公80元

电台部队办公100元

通讯队:

办公50元

一五六分队:办公80元

一八O分队:办公80元

炮兵营营部:办公40元

炮兵各连:办公63元

电讯局:办公160元

参训队:办公100元

招待所:办公每人每日一分六厘计算

电教队:办公90元

干部休养所:办公75元

野战旅团

旅司令部

办公250元 什支500元包括旅直属队

政治部:

办公200元

通讯连:

办公:80元

辎重连:办公80元按80匹驮骡计算

步兵连:办公50元

卫生处:办公63元

轮训队:办公80元

迫击炮连:办公65元

电分队:办公80元

甲种团:

办公150元 什支300元

乙种团:

办公150元 什支200元

丙种团:

办公70元 什支100元

营部:办公40元

军分区:

司令部:

办公250元包括供给处电台在内

什支:500元

政治部:办公200元包括宣传队

分医院:

办公:按实有人数每人每天一分六厘

什支200元

电讯局:办公80元

电台分队:办公80元

被服所:办公30元

炸弹所:办公30元

机炮连:办公63元

特务连:办公75元

轮训队:办公80元

团直属队:

办公50元 什支70元

机炮排:办公15元

连队:办公50元

独立营:办公30元

基干队:办公50元

十四妇女生产及哺育费

1. 妇女生产一次发生产费35元休养费10元,小产休养费15元

2. 保育费

周岁婴儿以内每月发10元,周岁婴儿以外每月发5元,领取半数的粮食菜金,不领粮食菜金者发10元,五周岁以上者儿童衣食按普通人员发给规定津贴费2.00元。

十五会餐费

过去规定军队中会议的会餐费根本取消,只绅士座谈会每人每餐按照五角菜金计算,会餐一次规定每桌八人不超过十五元为原则,对来住客人招待在什支费内开支。

十六:各种费用

A.锄奸费

1.师每月650元

2.旅(三个月)200元

(二个月)150元

3.军分区 250元

B.侦查活动费

1.分区:600元

2.旅 200元

3.团 50元

C.统战活动费和敌伪工作活动费由旅和军分区军政委员会讨论决定,经总审计会员会批准后开支

十七宣传教育费

A. 对外宣传费 旅300元 分区300元

B. 教材印刷费:旅三个团的300元,二个团的200元,师部1500元,分区200元,师政2000元,后政60元,军工政治部60元

十八宣传队费用

办公费 宣传费

团宣传队每月: 5 20

旅分区宣传队: 30 60

师及军区以上的 40 100

十九武装工作队费用

津贴:队长政委到队员一律每月五元

菜金:一律每人每日0.30元

办公费:50元

user avatar

每个根据地是不一样的。拿陕北来说,从长征完建立根据地,就一直面临没饭吃的风险。

1937年,22岁的邱会作上任供给部部长。供给部非常穷,有一次中央接待卫立煌吃饭,花了50多块,供给部给报销了。然后就有人写匿名信骂,几个月的伙食费不发,还有钱请国民党吃饭。

邱会作虽然年轻,挺懂搞经济。在各处开办骡马店,后来又和邮政、兵站三合一,成了供给部初期主要财政来源。然后就是贩盐,征得毛泽东同意后还把盐贩到太原西安这些大城市,获利颇丰。还能换回敌占区的药和器材。然后就是开办兵工厂、被服厂,自给自足。

延安的军粮主要靠西安供应和就地征粮。军队扩张,供应不够,征粮也越来越难。供给部下属高桥仓库业余时间种地种菜,还养了猪牛羊,主副食都能自给有余。

邱会作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想推广到全军。通过李富春给毛泽东写了报告,中央就决定从政府军队机关和学校试点。各单位一开始都很反对,当兵吃粮天经地义,哪有种地的道理?1938年的大生产,搞得雷声大雨点小。

中央只能下死命令,各党政机关只发半年粮,逼着搞生产。39年当年就见效,军队自种粮食占了全年口粮2/3。41年359旅又去南泥湾开荒,做到一人养一只羊,两人养一头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经济状况,用“艰苦卓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不能用现代军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和战斗的。基本情况:来源有限,需求巨大首先要明白,八路军的性质与国民党军队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没有国家正式的财政拨款。他们的一切经济来源,基本上都依赖.............
  • 回答
    抗战时期,八路军名义上被编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但这其中涉及到的军费发放情况,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并且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统一的数字。与其说国民政府“发放”了军费,不如说是在一个特定框架下,对八路军的“补助”和“供给”,而且这个供给是时多时少,极不稳定,并且常常伴随着政治上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这.............
  • 回答
    抗战时期,蒋介石(国民政府)对八路军的定位和战略考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八路军“不要求”其投入正面战场与日军对抗,从而“消耗”八路军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战略以及国共两党之间的博弈。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国共合作的背景与国民政府的战略主导权首先要明白,1.............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仔细梳理一下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这两场战役的背景、国军的准备情况以及具体的战术运用。简单地说,八一三淞沪会战并非是国军战术水平的退步,而是国军在面对更严峻的敌人和更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坚持、牺牲和初步的战术改进,尽管最终的结局仍旧是惨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19.............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确实出现了很多汉奸,其中一部分人能够流利地使用日语。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交织下的产物。想要理解他们为何会说日语,以及他们是如何学会的,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一、日语的传播与早期学习者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日本在中国的早期影响力。早在甲午战争之后.............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时期汉奸的性质、动机、组织能力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的定义以及“能打”的含义。 汉奸的定义: 通常指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期,为了个人利益或政治目的,背叛民族、投靠外敌,并协助敌方侵略.............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确实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伪军”,这支由日伪政权招募、训练并控制的武装力量,在战场上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一个令人心痛的侧面。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伪军?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那个时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现实,并非简单的“卖国”二字可以概括。想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那个黑.............
  • 回答
    这个假设非常大胆,也很有意思。如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工业实力真的能凭空增长三千倍,那结果将是天翻地覆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门道,以及能否实现“把日本推下海”这个宏伟目标。首先,咱们得明白“工业实力乘3000倍”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可以说是“.............
  • 回答
    抗日剧里,中国军队冒充日军潜入敌占区的情节,在现实中是否发生过,以及是否可能做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抗日战争时期,确实有过中国军队冒充日军潜入敌占区的案例,而且还不少。 这不是什么虚构的桥段,而是真实发生过的战术行动。这其中最出名的例子,可能就要数 东.............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问到当年联合抗日时常公(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掺砂子”,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并且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和权力斗争。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掺砂子”在当时语境下可能意味着什么。这通常指的是一种不真诚、保留实力、甚至暗中破坏合作的策略。也就是说,问的是蒋介石在与共产党联.............
  • 回答
    一人之下这个故事,虽然名字听着挺现代的,但其中涉及到抗日时期唐门的忠烈故事,绝对是让人热血沸腾,又心酸不已的篇章。要说评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壮烈!” 简直是用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悲歌,但同时又闪耀着不屈的荣光。咱就说这唐门吧,在“一人之下”的背景里,他们本就是一群行事诡秘、技艺卓绝的暗器大师,平.............
  • 回答
    南明时期,是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和遗臣抵抗清朝统治的动荡时期。在那个兵荒马乱、王朝更迭的年代,大多数抗清志士都很难得到善终,他们的结局往往是战死沙场、被捕遇害,或是隐姓埋名、郁郁而终。然而,在残酷的历史洪流中,也确实有一些南明时期的抗清人士,凭借其智慧、命运的眷顾,或者选择了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最终.............
  • 回答
    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的民间义勇军之所以比其他地区的民间抗日力量更加广为人知,原因在于多方面的历史、社会、地理和传播因素的综合作用。这并非意味着其他地区没有英勇的民间抗日力量,而是东北义勇军的特殊性和其事迹的传播性更强,使得它们在历史叙事中占据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东北.............
  • 回答
    关于“中国在选择抗日的时机上还是太急了一点,假如能再延迟五年,情况很可能完全不一样”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探讨的观点,但同时也充满了历史的 if 句,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中国和日本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延迟抗日可能带来的潜在后.............
  • 回答
    关于世界上是否有鬼神,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存在、并且至今仍没有定论的哲学和宗教议题。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鬼神”概念的来源与解释首先,我们要理解“鬼神”这个词所涵盖的范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通常指代已故的先人,人们相信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其灵魂依然存在,会影响阳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年羹尧巅峰时期有没有“实力”抗衡雍正,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首先,我们得明确“抗衡”的含义。如果“抗衡”是指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像霍光那样能够废立皇帝,那答案显然是“没有”。年羹尧再怎么得势,也始终.............
  • 回答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其中曹魏实力最为雄厚,蜀汉和东吴则常常处于守势,需要抗击曹魏的进攻。那么,在这场长期的较量中,蜀吴两国谁才是抗魏主力?谁的功劳战绩更大?曹魏又更重视、更忌惮哪一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军事实力、战略目标、实际交锋以及历史评价。谁是.............
  • 回答
    要讨论刚入关的清军是否能与巅峰时期的英国红衫军或拿破仑的军队抗衡,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对比维度”。“刚入关”通常指的是17世纪中叶,清朝刚刚建立,开始统治中原的这段时期。而“巅峰时期的英国红衫军”和“拿破仑的军队”则分别代表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军事力量。从时间跨度上看,这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