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担心扬尘污染,河南上蔡县城管要求农妇70亩小麦必须用手收割”?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不是滋味的。河南上蔡县,听说是因为怕扬尘污染,竟然给一个农妇下了这样的“指令”:她那70亩地的小麦,必须得用手一镰一镰地收。

咱们先不说这规定本身合不合理,就想想那位农妇的心情。70亩地,那可不是一丁半点儿。在地里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眼瞅着小麦成熟,正是收割的时候,却要面临这样的“折腾”。粮食收割可不是儿戏,这是农民的生计,是他们一年来的汗水和希望。现在却被要求放弃现代化的机械收割方式,回归最原始的手工收割,这得有多么不情愿和无奈啊。

再从现实角度说,70亩地,用手收割得啥时候才能收完?现在的农活,机械化早就普及了,效率高,省力气。如果非要用手收,这工作量得有多大?一个人干?还是全家老小一起上?得耗费多少时间和体力?这不等于是在“慢待”自己的收成吗?而且,万一下雨了,或者遇到什么天气变化,耽误了收割,损失谁来承担?

我特别想知道,县城管部门出台这个要求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是为了环境保护,防止扬尘污染,这个出发点本身是好的,毕竟现在环境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但是,这“防止扬尘”的解决办法,是不是也太极端了点?现代化机械收割,只要操作得当,比如在湿度合适的时候收割,或者采取一些降尘措施,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扬尘的。非要回到手工收割,这简直就像是用刀子割肉来止痒一样,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却制造了一个大麻烦。

而且,这个要求是不是一刀切的?是不是所有种地的都这样要求?如果是针对个别情况,那倒是可以讨论一下具体的处理方式。但如果是普遍性的规定,那也太不考虑实际情况了。毕竟,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关键的。这个要求是谁提出的?是县城管部门,对吧?城管的主要职责是城市管理,维护市容市貌,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把触角伸到农村的农业生产环节,是不是有点“越界”了?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指导,应该是农业部门的职责范围吧?城管部门在没有充分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没有和农业部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就出台这样的规定,是不是有点“拍脑袋决策”的意思?

这件事情也让我联想到一些地方在推行环保政策时,可能存在的一种简单化、粗暴化的倾向。出发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忽略了具体国情和民情,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生计。环保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生产为代价。

而且,如果这种要求真的落实了,对于这位农妇来说,她可能不仅要承受体力的消耗,还可能要面对收成不如预期的风险。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就是感觉自己的辛勤付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所谓的“规定”面前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是受到了阻碍。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股脑地把责任推给老百姓,而且还用了最简单、最不考虑现实的方式。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是在制造问题,而且是以一种伤害普通农民的方式来解决。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多听听基层群众的声音,多考虑一下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把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搞一些“一刀切”的、看似严格但实际上很荒唐的规定。农民辛辛苦苦一年,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不应该被这样的“奇葩规定”给添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当地人,对这件事还是有点了解的。种麦子的那70亩地1996年就被县里面征收准备盖公园,补偿也给了,但是从那时一直到现在公园建成,农户还年年种,也就是又拿补偿又种地。按道理,拿了补偿地就不是农户的了,但是农户不讲理。县里面年年劝,但是没办法。现在又出幺蛾子,说城管不让他们用收割机,但是公园里面进收割机。。。。大哥你不是逗我吧。。。

不过说实话,城管局出来发言的真是猪队友,不会发言找会发言的啊。。

结果现在一闹,网上舆论一发酵,收割机真进公园了,受影响的不还是群众吗?想到公园玩一会,结果吸了一肺的尘土。最可怜的是挨着公园的商业区,有电影院,小吃街,这边一收割,风一刮。。啧啧。。这酸爽。。。

说到底,已经征收并补偿的地,农户凭啥还种?种完影响的不还是其他群众吗?媒体光捡噱头报到,光要流量不要真相。。。


红圈是麦地,绿圈是公园,黄圈是商业街,紫圈是居民楼,粉圈是御园寺。


更新:

感谢知友告知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违法占地的现象,经过答主了解,确实有手续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但是我想问,现在既成事实是公园已经建成,农户补偿已经到位,2005年合法手续也办齐了,周边附属设施(商业街、居民小区)也已经完善,农户仍然年年在公园中心种植小麦,对公园周围的群众和商业街造成的影响怎么办?听说往年都是农户种完麦子,政府没办法只好将麦子买下,年年如此,今年如果不是环保政策变严,估计还会继续僵持下去。这样看来,也许事情被引爆也是一件好事,说不定会有解决事情的契机。脓包必须要挑破,才能治好不是?当年违规占地的官员,该处理就处理,相信当地政府在这件事爆发后绝不敢姑息养奸,如果农户对赔偿有异议,认为不到位,该向政府提出诉求,而不是赌气式的在公园中心种麦。个人一家之言,请不要上纲上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更新:

有知友质疑答主匿名,装本地人的,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答主确实是本地人,家住上蔡县东关,身份证号码开头412825(明白人应该知道是哪的身份证开头),我说几个老上蔡人才知道的事:

1、上蔡汽车东站俗称新汽车站,虽然我记得上小学时就建起来了;

2、以前黑龙潭市场上面安装的绿色顶棚(现在已拆除),从南到北一直贯通,黑龙潭市场北头就是上蔡汽车西站,俗称老汽车站,再往北是县一高。如果是和答主年龄差不多的男同学应该记得黑龙潭市场北头对面原来有一家华中希望书店,那可是上蔡县第一家提供会员制租书服务的书店(答主原来从里面租了不少网络小说。。),黑龙潭市场里面原来有提供打台球的地方,原先经常去打台球,黑龙潭市场南边有一个机械厂,里面有篮球架,原来也经常在里面打篮球;

3、虽然现在已经风光不再,但白云观市场以前是上蔡最繁华的市场,而现在繁华的南市场原来刚建成根本没多少人,但是以前南市场每到正月十五,县里会放大烟花,连续好几年,后来不知道为啥不放了。

4、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县一中盖楼挖地基,结果从地下挖出一个石龟?刚开始大家还都去看稀罕,最后稀罕劲过去了,石龟一直扔在东关一个加油站还是什么地方门口(当然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准备去寻宝的知友别去了。。)。

至于为什么要匿名,答主还要在当地生活啊。再加上一些人不知道是不是利益被触动,攻击倾向明显,每个回复都骂人,答主就更不敢取匿了,开玩笑,现在网络暴力这么厉害,分分钟给你颜色看看,我承认我怂啊,如果没有匿名功能,我绝对不敢把这些事说出来的。再说了,从我发的图片上应该可以看出来,麦地正好在公园中心区(有人认为不是公园,是花木场,你开心就好),听说将来这块麦地是准备挖出一个人工湖出来(全县好像一共准备挖五个人工湖,这应该是最后一个,就因为农户一直占着地,没法挖),毕竟我们县没啥大的工业企业,也没有像遂平、泌阳一样有旅游资源,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制造旅游资源,虽然效果存疑,但无疑对我们当地老百姓是有好处的。但是我就不相信媒体进去采访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公园里面,旁边有商业街、居民小区,为什么这些事情不提,只提环境的事情?他怎么不想想麦地在公园中心正常吗?光想制造一个大新闻,为什么不深挖一下里面是不是另有原因?这不是一个媒体人最基本的操守吗?

————————————————————————————————

知乎小透明第一个过千赞,但是我宁愿不要这个千赞,因为这对我们上蔡脆弱的对外形象又是沉重一击,但是我又不能不说,坐看媒体的偏向性报道,因为这样吃亏的是所有我们上蔡人。有人一直以我匿名为由攻击我,说我洗地,但是我说的哪点不是实情?麦地有没有在公园中心?即使有人不承认是公园,那麦地在不在一圈商业街中心?旁边有没有居民区?有没有寺庙?在那种麦子合不合理?即使没有空气监测站,用收割机收割会不会对周边群众造成影响?有争论很正常,但请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拿臆测去攻击别人,特别是别人已经回复他们的臆测的情况下,仍然不依不饶,让答主取匿,取匿下一步是不是要人肉?是不是要网络暴力?咱就是一个小老百姓,平平常常过日子,看见媒体报道浮于表面,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怎么就十恶不赦了?有些人在道理上说不过别人,就准备从精神上消灭别人?精神上消灭不了,下一步是不是准备从肉体上消灭别人?知乎既然有匿名这个功能,别人为什么不能使用?能不能使用的权力不在别人身上,难道在喷子身上?有异议请找知乎,建议知乎取消匿名功能,而不是攻击别人。请记住,匿名是答题的人权力,你没有替别人做决定的权力!

user avatar

emmm,现在的媒体已经完全不能信了,反转又反转。什么时候报虚假新闻能入刑就好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