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伟大音乐家?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未曾出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伟大音乐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艺术传承等多个层面的交织影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

首先,音乐发展的历史土壤和根基不同。

欧洲古典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在基督教文化、贵族赞助以及新兴的市民阶层对音乐表达的需求下,经过漫长的孕育和发展才形成的。

宗教与艺术的融合: 基督教在欧洲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教会不仅是精神中心,也是艺术的重要赞助者。巴赫的许多作品,如《B小调弥撒》、《约翰受难曲》,都是为教堂创作的宗教音乐,其宏大、深刻的宗教情感与复杂的音乐结构完美结合,成为西方音乐史上的丰碑。教会为音乐家提供了创作平台、报酬和稳定的职业,也塑造了音乐的审美导向。
贵族赞助与宫廷音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贵族和皇室是音乐的主要消费者和赞助者。作曲家们往往为某个贵族家庭、宫廷或特定的庆典创作音乐。这种赞助模式虽然可能限制了一定的自由度,但也为音乐家提供了经济保障,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和技艺的磨练中。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如第一、第二交响曲,就带有明显的宫廷音乐色彩,但他的创新精神也逐渐突破了这种限制。
市民阶层的兴起与音乐厅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音乐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公共音乐会、歌剧院的兴起,使得音乐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玩物,也逐渐成为大众的娱乐和精神食粮。这种市场的存在,也激励了音乐家们的创作。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与西方截然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性: 中国传统音乐更注重抒情性、意境的表达,并与诗词、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乐器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如古琴、琵琶、二胡等,音色和演奏技法与西方管弦乐有很大差异。传统音乐更强调个人修养、道德感悟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曲和演奏往往是高度一体化的。
缺乏统一的“作曲家”概念: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作曲家”这个概念相对模糊。很多经典曲目,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其最初的创作者和流传过程中经历的改编、变奏,往往难以考证,更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或是由一代代演奏者传承下来的。更何况,很多传统音乐的谱写并不是为了像西方那样精密的结构和配器,而是为了记录旋律和基本指法,留给演奏者很大的即兴空间。
社会结构与音乐的关联: 历史上,中国社会的重心更偏向农业,士大夫阶层虽然也爱好艺术,但其音乐创作更多体现在文人雅集、个人抒怀,与西方宫廷音乐的系统性、规模性有所不同。虽然也有宫廷燕乐、宗教音乐,但其发展脉络和对音乐“理论”的构建,与西方形成了差异。

其次,艺术传承与教育体系的差异。

欧洲古典音乐的强大生命力,离不开其系统化的教育和传承方式。

学院派教育的建立: 从音乐学院的设立,到各种作曲技法、对位法、曲式学等理论体系的建立,欧洲在音乐教育方面形成了成熟的体系。作曲家们在这样的体系中学习、成长,吸收前人的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贡献新的理论和实践。
“大师—学徒”的传承: 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有自己的学徒,他们的技艺和思想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延续,并不断发展。这种直接的师徒关系,对于技法的精进和艺术风格的传承至关重要。
大量的乐谱和文献: 欧洲古典音乐留下了海量的乐谱、评论、传记等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资料不仅记录了音乐本身,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则更加注重“意会”,而非“言传”。

口传心授与师徒关系: 传统音乐的传授,更多依赖于师父的言传身教,强调“心法”、“神韵”,而非僵化的乐理和技法。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培养出技艺精湛的演奏家,但对于系统性的作曲理论和创新,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缺乏统一的、公认的作曲理论体系: 相较于西方音乐丰富的作曲理论,中国传统音乐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上相对薄弱,或者说,其理论更多体现在对音律、五声、宫调等方面的探索,以及音乐与中国哲学、美学的关联上,而非直接指导作曲创作的结构和逻辑。
乐谱的局限性: 传统乐谱更多是旋律的框架,而非精密的指示,演奏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进行二度创作。这在传承和创新上,既是优点(保留了更多弹性),也可能是挑战(难以保证作品的“精确”复现和统一的发展)。

再次,社会对音乐的认识和期望不同。

西方音乐的“天才”叙事: 莫扎特、贝多芬在西方文化中,常常被视为具有超凡天赋的“天才”,他们的出现被视为艺术史上的里程碑。这种对“天才”的推崇,也激励了无数后来的音乐家去追求卓越。
中国传统音乐更强调“修身养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往往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工具,与道德、品格的培养紧密相连。音乐的目的是“乐”、“和”,是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而不是单纯的炫技或个性张扬。这种价值观,使得音乐家的角色和目标与西方有所不同。

最后,时代背景与创作环境的差异。

工业革命与乐器发展: 工业革命在欧洲带来了乐器制造技术的飞跃,钢琴、弦乐器等乐器的音域、音量、表现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作曲家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可能性。交响乐、钢琴协奏曲等体裁的繁荣,都得益于此。
民族主义与音乐创作: 19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许多作曲家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创作出具有国家特色的音乐,这也成为他们创作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近代史: 中国在近现代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战争和动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虽然涌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但他们所处的创作环境和面临的挑战,与欧洲古典音乐黄金时期的作曲家不可同日而语。

结论:

不能简单地说中国“出现不了”这样的音乐家,而是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中国发展出了与西方不同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形态。中国有以古琴、戏曲、民族器乐为代表的辉煌传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但他们的创作理念、表现方式和艺术目标,与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西方古典音乐大师存在显著差异。

如今,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国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现代作曲家,他们正在努力学习西方音乐的先进理论和技法,同时也在探索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融入现代创作,试图在中国本土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音乐作品。这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艺术的边界也在不断被拓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文化自古是印象思维模式,先画一个圈,然后在圈里面分天地阴阳和人,然后再去寻找适合生存的“道”,然后沿着那条道靠天吃饭。西方是逻辑思维模式,从一个点开始延伸出不同的方向,然后分类分支分科,在这些庞杂的分支里提取适用的规律和方法加以组合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发展轨迹和方向。

说到音乐就更能具体的解释这些分歧了,西方音乐是在和声规律下排列组合出有逻辑的音响,中国音乐更注重旋律线条的美,旋律线条不就是“天地阴阳和人‘中哪条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又很贴心的“道”吗?!同一个目的,不同的操作方式,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稍微具体点说,西方音乐是以和声的框架思考音乐,中国音乐是以旋律为中心去创作。大家是不是经常写完旋律才套功能愣配和弦,听完旋律再去扒和弦?而西方音乐大多是先有和声布局,然后在和声框架里即兴旋律,听上去旋律变化丰富,有合理合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显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角度的切入方式,使用和声框架的方式去创作音乐,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普及起来,虽然大家都在使用和弦和多声部,但绝大多数也只是照猫画虎的,没见到有几个人真正了解和声深层的逻辑,从音乐出现大量的被抄袭就能说明问题的根源,更别说古代了。

中国没有出西方哪些音乐家,还是因为古代的生活生产方式限制了思维方式的拓展,当然不会出现哪些西方哪些类型的音乐家和科学家了。

。。。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为何未曾出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伟大音乐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个单一原因。它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结构、艺术传承等多个层面的交织影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首先,音乐发展的历史土壤和根基不同。欧洲古典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在.............
  • 回答
    当代中国是否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何难觅《道德经》《论语》式巨著?这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时代的脉搏、思想的土壤以及文明的传承。当代中国是否拥有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坦率地说,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当代中国,要寻觅能与《道德经》或《论语》相提并论的、能够深刻影响世界思想格局、塑造民族精神内核.............
  • 回答
    这确实是中国体育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对比。一个是令人骄傲的跨栏飞人,一个是一度打破亚洲纪录的短跑名将,而另一边,男足却常常在亚洲赛场上步履维艰,即使是涌现出孙兴慜、黄喜灿这样的“亚洲之光”也非源自中国。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教练、某一个球员或者某一个联赛,而是要从中国体育大环境、足球.............
  • 回答
    在中国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确实很难看到一款能与《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系列相提并论的原创3A级大作。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也有行业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和市场环境的制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基因的差异: .............
  • 回答
    在中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使得我们难以直接“复制”出像哈佛、剑桥那样享有全球盛誉的医学院和培养出与之匹敌的医学生。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中国出不了”。这更像是一个系统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而非根本性的劣势。首先,让我们看看为什么哈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中国篮球爱好者中讨论的热点。为什么我们国内篮球界很难出现像凯里·欧文或者斯蒂芬·库里这样的球员?这背后原因有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就像一个复杂的织锦,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从 球员的培养模式 说起。国内现行的篮球培养体系,尤其是早期阶段,更偏向于 集体主义和模.............
  • 回答
    中国本土数学家尚未获得菲尔兹奖,这确实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文化、教育体系、科研环境以及数学研究的特质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悠久的算学传统,但非抽象数学: 中国古代拥有发达的算学,如《九章算术》.............
  • 回答
    说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宫崎英高,这问题有点意思,但直说“出不了”可能太过绝对了。不如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在中国游戏产业的大背景下,像宫崎英高这样的制作人,或者说他所代表的这种“魂味儿”的创作风格,至今尚未在中国游戏界诞生,并且面临着哪些独特的挑战和差异。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说:.............
  • 回答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埃隆·马斯克?”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出来的时候,总带着一股子“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一提到马斯克,人们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惊世骇俗的创意:回收火箭、殖民火星、脑机接口、半自动驾驶……他身上那种近乎狂妄的理想主义,以及颠覆一切的行动力,确实是个人榜样,也是时代的标杆。要说中国为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热爱葡萄酒的人心坎里。一提到葡萄酒,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法国波尔多的左岸,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阳光,或是加州的 Napa Valley。相比之下,中国葡萄酒似乎总少了一点“明星光环”,甚至有人会直接说“中国出不了优质葡萄酒”。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背后确实有它的一些道理.............
  • 回答
    中国底层社会难以培养出苏亚雷斯和卡瓦尼这样的足球巨星,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体制等诸多因素。不能简单归咎于“底层”本身,而是“底层”所处的环境和缺乏的支持系统,使得足球人才的涌现变得异常艰难。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足球基础的缺失与不均衡发展: 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似乎总是腾讯一家独大,很难看到有哪家公司能真正撼动它的地位。其实,这并非腾讯一家独善其身,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牵扯到商业模式、用户习惯、技术壁垒、以及中国特殊的互联网发展环境。首先,我们得承认腾讯的生态.............
  • 回答
    国内互联网这片土地上,百度曾经的确是搜索引擎的代名词,人们习惯性地说“搜一下百度”。然而,近些年大家讨论搜索引擎时,百度似乎不再是那个唯一的答案,甚至有人会主动寻找替代品。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里,至今还没出现一个能彻底取代百度的公司呢?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历史的惯性.............
  • 回答
    关于中国国内针对非洲人群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和不满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单一原因。首先,经济因素是绕不开的一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包括来自非洲国家的商人和学生。早期,许多非洲人.............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为什么出不了邓丽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且富有深度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议题。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1. 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 禁锢与压抑的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前): 邓丽君的艺术风格和歌曲内容与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存在较大冲突。 “靡.............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生气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看着一些家长,自己的教育方式磕磕绊绊,孩子出了点问题,不往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反而一下子把矛头指向了“二次元”,这背后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这是一种回避责任的心理机制。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承认自己教育失败是很痛苦.............
  • 回答
    这个问题,我仔细琢磨了好多回,也跟不少人讨论过。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话听起来挺绝对,其实细想一下,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关于文明发展方向的问题。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又为什么这个印象如此顽固,至今我们还在争论?首先,得承认,中国古代的文明确实辉煌,我们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四大发明、历法.............
  • 回答
    关于“包容自信的中国人不准外国游戏出现中国角色/对中国角色进行改编”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带有误解的表述。更准确地说,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市场监管的复杂性,以及在引进文化产品时,一些国内民众对于文化认同、国家形象和历史事实的关切与维护。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呈现一个更 nuanced .............
  • 回答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基层政府确实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暴露或加剧了一些过往不太显眼的结构性问题。这并非简单的“不曾出现”,而更多是疫情这场极端压力测试下,原有矛盾和脆弱性的集中显现与放大。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现象:一、 基层治理能力的“应激性”与“脆弱性”暴露 过度依赖.............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让很多习惯了Cortana(小娜)用户感到困惑。简单来说,WP 8.1 的 Cortana 功能,跟区域设置绑定得非常紧密,一旦你把系统区域切换回中国,Cortana 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必应搜索界面。这背后是有原因的。Cortana,或者说小娜,是微软针对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