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优质葡萄酒?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热爱葡萄酒的人心坎里。一提到葡萄酒,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法国波尔多的左岸,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阳光,或是加州的 Napa Valley。相比之下,中国葡萄酒似乎总少了一点“明星光环”,甚至有人会直接说“中国出不了优质葡萄酒”。

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背后确实有它的一些道理,而且原因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风土(Terroir)这块“老天爷赏饭吃”的本事

葡萄酒的灵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生长的那片土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土”。风土包含了很多东西:

气候: 葡萄酒对气候的要求可是相当苛刻的。葡萄藤需要充足的阳光来积累糖分和酚类物质(这些是葡萄酒颜色、香气和单宁的关键),同时又需要适度的凉爽来保持酸度,让葡萄酒有活力和陈年潜力。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有适合的区域,但也有不少地方气候条件并不那么理想。比如,很多产区夏季高温多雨,容易导致病虫害,影响葡萄质量;冬季严寒,需要埋藤,这不仅成本高,而且对葡萄藤是一种损伤,会影响其生长和最终的品质。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会赋予葡萄酒不同的矿物质感和风味。比如,波尔多有些地方的砾石土壤,排水性好,能反射阳光,让葡萄在凉爽的年份也能成熟;勃艮第的石灰岩土壤则能酿出细腻优雅的黑皮诺。中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也很多,但要找到那些能孕育出世界顶级葡萄酒的“金矿”土壤,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勘探。很多时候,为了追求产量和效率,对土壤的选择和改良可能没有那么精细。
地形和朝向: 山坡的坡度、朝向(比如南向或东南向的坡地能获得更多阳光)都会影响葡萄的成熟度。一些中国产区可能地势平坦,或者朝向不利,这也会成为限制因素。
“风土”是个系统工程: 更重要的是,“风土”并非单一因素,而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找到一个能完美契合特定葡萄品种的“风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种植和酿造,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系统工程。

2. 葡萄品种的选择和适应性

不是所有葡萄品种都能在所有地方都长得好,酿出好酒。

经典品种的“水土不服”: 很多中国酒庄在起步阶段,往往会选择像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这些国际上最经典的葡萄品种。但这些品种在法国波尔多、勃艮第等地已经经过了数百年、上千年的筛选和适应。在中国某些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它们可能无法完全展现出最佳的状态。比如,在一些过于温暖湿润的地区,赤霞珠的酚类物质可能无法充分成熟,导致酒体不够饱满,单宁粗糙;或者在寒冷的地区,霞多丽的酸度可能过高,风味不够集中。
本土品种的开发与挖掘: 中国也有自己的本土葡萄品种,比如龙眼(Longyan)、玫瑰香(Muscat Hamburg)等,它们更适应中国的本土环境。但长期以来,这些品种更多地被用于鲜食或酿造低端葡萄酒,其作为酿酒葡萄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如果能像法国人对待黑皮诺、霞多丽那样,去研究和优化本土品种的种植和酿造,或许能走出一条独特的中国葡萄酒之路。
品种与风土的匹配: 找到适合特定风土的葡萄品种,或者说,找到适合葡萄品种生长的风土,是酿造好酒的关键。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试验、观察和总结,而这恰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相对年轻需要弥补的。

3. 酿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挑战

风土和葡萄品种是基础,但酿造是让这一切焕发光彩的关键。

经验的积累: 世界顶级葡萄酒的酿造师,往往拥有几代人的经验积累。他们懂得如何在每个年份根据葡萄的状况做出最恰当的决定,懂得如何通过橡木桶的使用来提升酒的复杂度,懂得如何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酿酒师的经验还在积累之中,尤其是在应对复杂年份和精细酿造方面,可能还需要更多历练。
对细节的追求: 优质葡萄酒的酿造,是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从采摘时机的选择,到果串的处理,再到发酵温度的精确控制,以及橡木桶的选择和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品质。一些国内的酒庄,可能在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上做得不错,但在“匠心”和对极致品质的追求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科技与传统的平衡: 现代酿酒技术为葡萄酒品质提供了保障,但如何将科技与传统酿造智慧相结合,又不失葡萄酒本身的个性和地域特色,是很多国家都在探索的课题。中国酒庄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找到适合自身风土和品种的酿造方式。

4. 市场、品牌和文化认知

这个问题也绕不开市场和人们的认知。

产量与品质的权衡: 长期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对产量的需求大于对品质的追求,这使得很多酒庄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倾向于大规模生产,而忽视了对品质的精雕细琢。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国际上那些知名的葡萄酒品牌,背后往往有漫长的品牌故事和文化沉淀。它们通过多年的市场推广和消费者教育,建立了消费者对品质的信心。中国葡萄酒在品牌塑造和国际化推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消费者教育和品鉴习惯: 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喝着顺口”、“价格实惠”的层面,对葡萄酒的复杂风味、不同产区的风格、陈年潜力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消费者对优质葡萄酒的认知和需求是推动酒庄提升品质的重要动力。
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西方国家有几百甚至上千年的饮酒文化,葡萄酒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中国虽然也有酒文化,但饮用葡萄酒的历史相对短暂,需要时间来培养和建立相关的文化认同。

5. 监管和标准体系的完善

一个成熟的葡萄酒产业,需要有清晰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规范。

产区认证和法规: 国际上很多知名的葡萄酒产区,都有严格的产区法规(AOC、DOCG等),对葡萄品种、种植方式、酿造工艺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保证了产区的稳定性和品质。中国在产区划分、法规制定和执行方面,还在不断完善中。
质量控制体系: 从葡萄种植到酿造,再到市场销售,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非常重要。这包括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检测,以及对葡萄酒风味和质量的评估。

是不是真的“出不了”?

说了这么多挑战,但也要看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新疆天山北麓、河北昌黎等地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中国葡萄酒庄。它们在风土研究、品种选择、酿造技术、品牌建设等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酿造出了一些令人惊喜的葡萄酒,并且开始在国际上获奖。

这些努力表明,中国出不了优质葡萄酒的说法,已经不那么绝对了。只是,与那些拥有悠久历史的葡萄酒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一个学习、追赶和探索的阶段。优质葡萄酒的诞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它需要时间、耐心、科学、艺术,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对葡萄酒的热爱和执着。

所以,与其说“出不了”,不如说“还在努力中”。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令人骄傲的中国葡萄酒呈现在世界面前。这其中蕴含着中国风土的独特韵味,也凝聚着中国酿酒师的智慧和汗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我们可能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爱好者开始关注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也能产出优质葡萄酒?

几年前,中国出不了优质的葡萄酒,是业界普遍感受。但是,近几年,中国葡萄酒的飞速崛起改变了很多行业人士的认知。

2017年上葡萄酒课程时,老师的教学用酒里涵盖一些国产酒,当时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近几年,在一些品酒局,尤其是盲品局上,不断有葡萄酒爱好者带国产葡萄酒去和国外葡萄酒PK,国产酒在这些盲品局上的表现,一次次刷新我的认知。

比如,最近的一次盲品局上,有两位爱好者不约而同带了两款国产酒,一款来自宁夏贺兰山东麓,一款来自云南。

“中国葡萄酒看宁夏,宁夏葡萄酒看贺兰山东麓”。关于贺兰山东麓,我有写过专篇回答:

今天我想重点说一下云南的霄岭酒庄。

在去参加这个盲品局之前,我本来想带贺兰山东麓的加贝兰珍藏的,[葡萄酒小皮店]的经理跟我说,要不你试试云南的霄岭。于是,酒桌上便出现了云南的霄岭。

当晚一共盲品8款干红,除了两款西拉之外,剩余全部都是带有赤霞珠的混酿。

说实话,因为我之前没喝过霄岭,所以当晚盲品我并没有盲出来哪一款是霄岭。

最后揭晓答案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挺惊艳的。

可能是因为海拔2000多米和酿酒师手法的原因,这款赤霞珠和梅洛的混酿,是非常优雅的风格,和很多贺兰山东麓酒庄的风格呈鲜明对比。

淡淡的草本、青椒、薄荷扑鼻而来,晃杯之后,黑醋栗和黑莓果清晰可见,夹杂着丝丝橡木桶带来的香料味,杯中醒酒片刻之后,仿佛闻到了沙棘和酸枣,酸度特别活泼。当时盲品时,我一度心想:这会不会是贺兰山东麓少有的优雅风格的赤霞珠和梅洛混酿?余味有甜甜的黑色果干的味道,绵延悠长。

神奇的是,当时一位爱好者说,他觉得5号酒是云南的霄岭,因为香气让他联想到云南的花果香。

答案揭晓时,这位老兄还真猜对了!

因为年份比较新,目前还以一类香气为主。

同样是14度的酒精度、赤霞珠和梅洛混酿,云南霄岭做得更为优雅、含蓄、清新,当时脑海里不由蹦出refreshing这个英文单词。

在众多国产赤霞珠和梅洛混酿中,云南霄岭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一款酒。

这种优雅风格的酒,往往是资深爱酒人士的心头好。它不急着取悦你,值得你细细品味,欣赏它的变化。

我去看了一下这个酒庄的背景,原来酿酒师来自法国勃艮第,Sylvain Pitiot是勃艮第五大独占特级园之一Clos de Tart的前任总经理和酿酒师。Pitiot先生退休后,来到云南香格里拉茨中任霄岭酿酒顾问。

这里的葡萄园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 具有和勃艮第相似的石灰石土壤,据说酒庄目前由合作的藏民提供葡萄,全部人工采摘,每年的产量只有三五千瓶。

酒庄2014年成立,短短时间内能做到如此成绩,实属厉害。

考虑到酒庄的地理位置、成本,云南霄岭的价格我认为还算合理。尤其是与某奢侈品牌在云南投资的葡萄酒相比,云南霄岭的性价比可以说是高出天际了。

中国葡萄酒的崛起,使得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到推广国产葡萄酒的大军中。

比如,从几年前开始就只做国产葡萄酒的葡萄酒小皮(天猫店铺同名)。

最近一两年,酒云、醉鹅娘等一些优质酒类电商,也开始上一些性价比很高的国产精品酒。

虽然,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前中国葡萄酒的性价比与传统葡萄酒大国尚有差距,但是单说质量,越来越多的国产葡萄酒在葡萄酒的世界舞台中大放异彩。

中国葡萄酒未来可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