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日本动画在中国禁播会有什么后果?

回答
日本动画在中国内地市场“全面禁播”的情景,并非没有先例,但如果真的要这么做,那影响绝不会是简单的“少了很多好看的动画”这么肤浅。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链条、文化接受度、产业链发展以及社会心理,都足够我们仔细掰扯一番。

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一场“甜蜜的烦恼”的终结

首先得说,这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经济损失。

流失的版权收入和发行市场: 日本动画公司指望着中国庞大的市场来回收高昂的制作成本,获取可观的利润。一旦禁播,这块肥肉就彻底没了。国内负责引进、发行、翻译、配音、推广的平台和公司,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内容来源和收入增长点。这些平台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成本去寻找替代内容,或者干脆减少动画板块的投入。
衍生品市场的塌陷: 日本动画在中国,不仅仅是“看个热闹”,更是一个巨大的衍生品产业链。从手办、模型、服装、文具,到各种联名商品,这些产品为无数商家带来了利润,也满足了粉丝的收藏和情感需求。禁播意味着这些 IP 的商业价值在中国市场将大幅缩水,相关商品的销售会直线下降,很多依附于此的电商卖家、线下门店,甚至小型的周边制造厂,都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相关从业人员的饭碗: 别忘了,还有大量的中国从业者在为日本动画的“落地”服务。从翻译、配音演员,到审查人员(虽然现在主要由平台自己做)、市场推广人员、动漫活动组织者,他们都需要吃饭。禁播直接剥夺了他们一部分工作机会,尤其是一些专攻日本动画翻译或配音的团队,影响会非常大。
对国产动画的“压力”: 很多人会觉得禁播日本动画,国产动画就能趁机崛起。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是,优质的日本动画往往能带动整个动画行业的进步,它在制作水平、叙事手法、创意构思等方面,往往能给国内创作者提供学习的标杆。如果这个标杆突然消失,就像失去了“鲶鱼效应”,国内动画的进步速度可能会放缓,甚至陷入某种程度的同质化。而且,粉丝们失去了喜爱的日本动画,不一定会立刻转向国产动画,很可能只是转向了其他类型的娱乐内容,这对国产动画未必是好事。

文化与社会心理层面的冲击:一场短暂的“清朗”与长久的失落

文化上的影响,往往比经济层面更微妙也更持久。

“防火墙”内的真空: 如果真的全面禁播,那将是一场大规模的文化隔离。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将无法接触到大量在日本及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动漫作品。这不仅仅是失去了娱乐,更是一种信息和视角上的隔阂。他们将难以理解为什么某些话题或表现形式会在其他文化中存在,也无法通过动画这种载体去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侧面(即使是虚构的)。
市场需求并未消失: 人们对特定文化产品的需求,不会因为一道禁令而消失。反而,禁令可能会催生出更活跃的“地下市场”和盗版资源。一旦正规渠道被堵死,一部分忠实粉丝可能会转向更为隐秘的途径获取内容,这反而会削弱监管的有效性,并可能导致更多不良信息的传播。
代际沟通的阻碍: 很多八零后、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日本动画。《灌篮高手》、《龙珠》、《哆啦A梦》等作品,早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甚至是我们早期学习日语的动力。如果这些内容被禁,不仅会让他们感到失落,也可能在代际沟通时出现“语言鸿沟”,父辈们谈论童年时可能提及的动画,下一代可能完全不认识,甚至被告知“这是不允许的”。
“反日情绪”的模糊化: 尽管有“反日情绪”的说法,但很多粉丝喜欢日本动画,更多的是被其艺术性、故事性所吸引,而并非“崇洋媚外”或“认贼作父”。将喜爱日本动画与政治立场混为一谈,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全面禁播可能会让一部分原本没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观众,因为对喜爱内容的剥夺,反而产生一种被压制的抵触感,这未必能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文化自信”的另一面: 发展文化自信,确实是我们重要的目标。但文化自信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在开放交流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果仅仅通过“禁”来“扬”,那么这种自信就显得有些脆弱。真正强大的文化自信,应该是在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中,依然能保持自身的核心价值,并吸收外来养分来壮大自身。

监管与审查的复杂性:一把双刃剑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审查和监管的必要性。某些含有暴力、色情或意识形态敏感内容的日本动画,确实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或者与我国的价值观相悖。

现有审查机制的困境: 目前,国内对于日本动画的引进其实已经存在一套审查和分级机制。但这种机制的执行效果、标准是否统一、是否过于严苛或宽松,一直都存在争议。如果出现“全面禁播”,那说明现有的审查机制彻底失效,或者被认为无法满足所谓的“社会需求”。
“一刀切”的弊端: “全面禁播”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一刀切”的粗暴。就像很多文艺作品一样,日本动画也有着极其丰富的类型和题材,从温馨治愈到热血励志,从科幻冒险到日常搞笑,不能因为少数作品的问题,就否定了整个产业的价值。这种做法,就像因为一个坏苹果就丢掉整箱水果,既浪费,又不明智。
“疏”与“堵”的抉择: 更好的方式,应该是“疏导”而非“堵死”。通过更精细化的审查标准,允许更多适合不同年龄层观众的优秀作品进入,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动漫内容。

总结一下:

如果日本动画真的在中国内地市场“全面禁播”,那绝对不是一件小事。经济上,它将直接导致巨大的版权和衍生品市场损失,影响一批企业的生计,也可能拖慢国产动画的进步速度。文化上,它会造成信息隔阂,剥夺年轻一代接触多元文化的权利,也可能适得其反地激起一些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显示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和监管上的粗暴,不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与世界的正常交流。

简而言之,这就像是关掉了无数扇窗户,只留下唯一的方向,但这个方向是否真的能引领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果就是真正认真做国产动画的人会被当场害死一批,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起来。这件事从2006年限播令至今已经上演过一遍了。

保护主义属于饮鸩止渴,救命可以,但是后遗症很大。禁令实际上等于为国产动画提供一个以较低成本即占有与产品质量不相匹配的巨大市场的机会,趁着那些真心认真搞的人成本高周期长,放着这个钱不捞,傻子才好好做。低档竞争会吸收大量资本且持续很久,一批认真搞的人当炮灰。

显然有些人已经忘记或者不知道喜羊羊系列和熊出没系列是如何家喻户晓的了。

2006年夏,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知,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00至20:00之间,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合拍动画片在这一时段播出,需报广电总局批准。(后延长至21:00)

以2006年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毕竟网吧是要钱的),受影响的人群是大头,但是舆论能力弱。有舆论能力的人受的影响有限,喷一喷就罢了。

之后十多年的事实证明,国产动画作品(实际上也包括国产电影)的总体质量提升只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和提供政策保护无关。倒是国产动画的低质化和提供保护政策直接相关。

user avatar

鉴于有人私信,加条说明,本回答完成于2019年,有部分内容可能跟不上时代,请见谅。

以下原回答:

实际上,在2006年左右(感谢指正),日本动画已经在我国主流媒体中几乎绝迹了,那就是当初的黄金时间段所有电视晚上9点前禁止播放海外动画的规定,一年后甚至把限制时间延长到晚上10点前禁止播放。同时,所有的日本动画几乎都停止引进,我印象中只有后来央视电影频道引进过火影海贼的剧场版各一部。

当初甚至还有人在论坛扬言要为此炸火车站,结果什么也没发生。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国网络的普及程度并不高,网上的动画几乎不存在如今b站爱奇艺等提供的大量正版资源,主流的动画媒体还是电视。那个时代的漫迷首先要有不低的经济水平,其次还要有很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如此稀少而又年轻的一小波人,你觉得会有什么力量?

如果题主是00后,会不会发现自己小时候看的动画都是喜羊羊,熊出没,神厨小富贵,神探威威猫,猪猪侠之类的国产?要知道对于80,90而言,他们的童年可是圣斗士星矢,龙珠,柯南的。正是由于实质上禁止了日本动画,才让童年是喜洋洋的情况发生。

所以以此类推,如果国家从几乎所有正规渠道禁止日本动画,由于如今日本动画在国内影响力提高,网上会有一波反弹不可避免,然而也就止步于此,已有的漫迷自然会从非正规渠道观看,绝大部分人甚至会连这个禁令是否存在都不知道。之后过了10年你就会发现又出现了童年是xxx的人了。

user avatar

很好,那就能把每季的动画看全了,而且还是无圣光暗牧删减的。

user avatar

无外乎再养活一批换皮商而已。

你以为rage comic meme这系列来自全世界网民共同创作的东西在中国是怎么就变成“暴X”系列了?

user avatar

一季捆一块三四十部,还平摊到七天播出,每天全看加一块撑死不超过两小时,还不到打两盘英雄联盟。

爱好者整天声音喊得欢,B站大会员捆一块才440万[1],付费率4.7%,ARPPU还不到50块钱。

说句不客气的话,中国看动漫的付费用户可能也就这么多,平均下来一个人掏50块钱。

我之前在写文章的时候推测过这个大概数据[2]

当时我给B站付费会员数量下了一个大概判断,在200万到300万之间。

这是2018年Q1数据,到Q4能增长到440万(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直播相关),算得上是正常增长。

按照平均的ARPPU来看,这么多用户能创造出的价值也极其有限。

如果你们问禁播会有什么后果。

那我来告诉你,就像是一车石头倒进了黄浦江,水花一时很大,然后很快就会没了,因为江面很宽。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付费用户440万,ARPPU50块钱,只有4.7%的付费比是什么概念。

我来告诉你,中国手游用户付费比例大概是75%到80%,具体数字一直在波动,但这几年一直在这个数值上来回晃动,付费用户数量大概在4.5亿到5亿之间,每年手游付费在1000亿人民币以上[3]

你为什么东西花钱,市场就会给你什么东西,国家就不会禁止什么东西。

如果日本动画在中国禁播,那么他就是不会引起任何结果的一朵水花。

游戏版号被禁得了一时,禁不了一世,几个月以后就得重新开放。

但电视上一旦禁播日本动画,他就可以禁你二十年,到现在还没有。

参考

  1. ^ https://new.qq.com/omn/20190507/20190507A0BKSX00
  2.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47366
  3.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531864248617284&wfr=spider&for=pc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动画在中国内地市场“全面禁播”的情景,并非没有先例,但如果真的要这么做,那影响绝不会是简单的“少了很多好看的动画”这么肤浅。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链条、文化接受度、产业链发展以及社会心理,都足够我们仔细掰扯一番。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一场“甜蜜的烦恼”的终结首先得说,这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经济损失。 .............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要衡量一部日本动画在中国的人气,需要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综合考量,不能仅仅依赖单一指标。这更像是在做一项精细的“市场调研”,需要我们像侦探一样,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真相。一、 核心受众的活跃度与消费能力:这部分是人气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核心的部分。1. 视频平台的播放量与互动数据: .............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分析日本动画在欧洲与北美的普及情况,并尽量让这些内容显得更自然,像是一个对这个话题颇有研究的人在分享。话说回来,提起日本动画,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些色彩鲜艳、想象力爆棚的画面。但要说到它在海外,尤其是欧美这些地方的受欢迎程度,那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跟咱们国内的情况比起来,.............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中国拳手玄武”与“日本拳手木村翔”的拳击比赛,目前并无公开记录显示这两人在真实比赛中发生过此类事件。因此,这一描述可能基于虚构情节、误解或混淆。以下从拳击规则、行为规范及可能的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拳击比赛规则中的“抱摔”行为1. 拳击比赛的核心规则 拳击比赛(如职业拳.............
  • 回答
    中国动画产业近年来确实呈现出一种“3D化”的趋势,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技术、市场层面的考量,也有政策和人才培养的导向。而提到宫崎骏那种充满独特魅力的日式手绘动画,能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动画为何“一做就做3D”?如果简单地说“一做就做3D”,可能有些绝对,但不.............
  • 回答
    最近圈子里流传着一个消息,说中国电影频道,也就是咱们常说的CCTV6,可能会引进播出日本动画《工作细胞》。这事儿一出来,立刻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看法也是五花八门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工作细胞》这片子确实有点意思。它把人体内部那些平时看不见的细胞,比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什么的,都给拟人化了.............
  • 回答
    关于中国网友以《进击的巨人》为原型创作讽刺日本倾倒核废水的动画《阴间的巨人》,这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创作本身来看,《阴间的巨人》显然是一种借用流行文化符号进行表达的方式。 《进击的巨人》的强大影响力: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
  • 回答
    关于动漫为何在日本而非西方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成熟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如果将动漫视为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载体,那么它在日本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历史、社会、技术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动漫”这个概念的内涵。广义上,动画(Anim.............
  • 回答
    日本在动物胚胎中培育人体器官的研究获批,这确实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件事。首先,这项研究的初衷和潜力是巨大的。长久以来,人体器官捐献的短缺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远远超过可用的捐献器官。很多人因此失去.............
  • 回答
    日本动漫里那些五彩斑斓的发色,比如粉色、绿色、紫色、青色,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也成了动漫角色的一大特色。这背后其实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演变过程,它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慢慢形成的。要追溯这个“罕见发色”手法的兴起,我们可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说起。早期探索.............
  • 回答
    关于虚拟偶像珈乐在2月3日直播中出现的一些被认为“低俗不雅”的动作,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 从整体来看,这触及到了虚拟偶像的定位、内容尺度以及受众接受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虚拟偶像的特殊性。她们是经过精心设计、由真人声优配音、技术渲染出的艺术形象,其行为和言论很大程度上是背后.............
  • 回答
    看待日本动画《终末的女武神》将吕布评为“中华武力第一”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毕竟这动漫里头,中国历史人物可不止吕布一个,而且这“第一”的头衔,本身就挺有意思。首先,得承认《终末的女武神》这动漫,它讲的是神与人类的终极对决,为了人类存亡,选出史上最强的战士。所以,它首先是个文学创作,不是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B站(哔哩哔哩)在2022年1月28日购买《海绵宝宝》TV动画中配英配版这件事。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意义的决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它:1. 内容版权的补充与巩固: 《海绵宝宝》的国民级影响力:《海绵宝宝》作为一部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的动画作品,在中国也拥有庞大.............
  • 回答
    想让《精灵宝可梦日月》中的小智在这次大会上拿下冠军,那可得好好谋划一下,不是光靠那股子热情和运气就能行的。毕竟,这可是阿罗拉地区的最高舞台,对手个个都不是吃素的,而且他们可不像小智那样,能随随便便遇到各种机缘巧合。首先,咱们得理清一下小智目前掌握的底牌。他的队伍嘛,虽然有着皮卡丘这个绝对主力,但其他.............
  • 回答
    日本动画画面崩坏越来越普遍,这确实是近年来不少观众和业内人士都会关注的现象。要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不能简单地说“日本动画不行了”,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画面崩坏”。它通常指的是动画在某些场景中出现的作画失误,比如人物比例失调、五官走形、动作僵硬、背景细节模糊不清.............
  • 回答
    国内动画实现与日本同步播出,在“先审后播”的政策背景下,确实是一项颇具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精妙协调和高效运作,绝非简单的“赶工”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先审后播”这个政策的本意。它主要是为了规范国内动漫市场,保证内容的健康导向,防止不良信息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
  • 回答
    如果我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冠,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某个热血番的最终章,脑子里瞬间就闪过无数日漫里的经典桥段。要论最能表达那种激动、不真实、 enfin 终于到这一刻的感受,我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大概是《灌篮高手》里樱木花道绝杀湘北高中称霸全国大赛时的那一幕。想象一下,我站在领奖台上,身上还穿着印有国旗的队.............
  • 回答
    《日在校园》,一个在泛 ACG 圈子里提起就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名字。它绝非一部寻常的“后宫番”或“校园恋爱喜剧”,而是以一种近乎颠覆的姿态,将青春期荷尔蒙的躁动、人性的阴暗面以及情感关系的破裂,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评价《日在校园》,不能简单地套用“好看”或“难看”的标准,它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一.............
  • 回答
    《凉宫春日的忧郁》在日本动漫史上的地位,绝不是一句“一部优秀的动画”就能概括的。它更像是一块里程碑,一个标志,其影响深远,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甚至被誉为“动画史上的现象级作品”。要详细评价它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搅动商业与粉丝文化的新浪潮:在《凉宫春日》横空出世之前,日本动画市场虽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