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动画在目前先审后播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与日本同步播出的?

回答
国内动画实现与日本同步播出,在“先审后播”的政策背景下,确实是一项颇具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精妙协调和高效运作,绝非简单的“赶工”二字可以概括。

首先,我们得理解“先审后播”这个政策的本意。它主要是为了规范国内动漫市场,保证内容的健康导向,防止不良信息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引进内容都要经历漫长而不可预测的审核流程。对于一些明确符合国家导向、内容积极健康、受众明确的作品,审核流程其实是可以相对高效地进行的。

那么,国内动画如何做到与日本同步播出呢?这背后通常是“信息差”的利用、“预审”机制的完善以及“版权方与播出平台的高度协同”在起作用。

1. 信息差的利用与提前布局:

情报网络的建立与维护: 无论是大型的动画制作公司、视频平台,还是专门负责引进的版权方,他们都拥有一套成熟的对日本动画市场的监测和情报收集系统。这包括关注日本的行业动态、新番企划、制作进度、播出档期等等。一旦有备受瞩目的、有可能引进的作品出现苗头,他们就会第一时间介入。
版权方的主动出击: 很多时候,并不是等到日本播出完才去谈版权。国内的版权方会根据作品的潜力和市场反馈,在作品尚未完成制作,甚至还在连载阶段,就开始与日本的版权方接触、谈判,争取购买播放权。这个过程可能提前一年甚至更久就开始了。他们会通过展会、商务洽谈会、甚至直接的沟通来了解项目。
“意向性购买”或“优先购买权”: 对于一些非常有潜力的项目,国内版权方可能会与日方签订“意向性购买协议”或者获得“优先购买权”。这意味着在作品确定播出档期后,他们拥有优先谈下版权的权利,这为后续的引进和同步播出打下了基础。

2. “预审”机制的运作与灰色地带的探索:

提前沟通与“试探性”送审: 在某些情况下,版权方和播出平台会尝试与内容审查部门进行提前的沟通。这并非直接提交完整的作品进行最终审核,而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沟通。例如,他们可能会提供部分样片、剧本梗概、内容介绍等,了解审查部门对这类题材、内容是否存在明显的顾虑或倾向。这种沟通有助于判断作品是否具备同步播出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审查风险点在哪里。
内容调整与规避审查风险: 如果在初步沟通或试审中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内容,版权方和平台会积极与日方沟通,看看是否能在后期制作或剪辑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规避审查风险。当然,这种调整必须在不严重影响作品原貌、不违背创作初衷的前提下进行。例如,一些暴力、血腥或敏感的镜头,可能会在技术上进行模糊处理,或者对部分台词进行微调(如果条件允许)。
重点剧目的“特事特办”: 对于市场呼声极高、内容质量上乘、且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监管部门有时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确保其能够尽快与国内观众见面。这种“特事特办”并非对规则的漠视,而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和文化交流的考量。例如,如果一部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输出价值,或者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并且内容本身并无实质性问题,审核流程可能会比一般作品更为顺畅。

3. 版权方与播出平台的高度协同:

同步的资料提交: 日本动画通常是周更或月更的形式播出。国内版权方在购买版权时,会尽力争取在日方播出后第一时间拿到最新集数的源文件。而国内播出平台在收到源文件后,会立刻启动内部审片流程,并同时向内容审查部门提交申请。
高效的内部审片: 大型视频平台通常拥有专业的内容审核团队,他们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审查标准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收到日方内容后,他们会迅速完成内部的初审和复审,标记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点,并与审查部门同步沟通,争取让他们也能快速进入审查流程。
资源的倾斜与优先处理: 对于已经进行过“预审”沟通或被认为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作品,播出平台可能会调动内部资源,优先处理其审核申请。这包括安排更资深的审片员,或者与审查部门建立更紧密的沟通渠道,确保在审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被及时解答和反馈。
“分集”或“阶段性”播出: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整部作品的最终审核流程无法在第一时间完成,但部分集数已通过审查,平台可能会考虑采取“分集”或“阶段性”播出的策略。即先上线已通过审查的部分,同时继续跟进剩余部分的审核进度。当然,这种方式对于追求“同步感”的观众来说可能略有遗憾,但也是在政策约束下的一种折中方案。

总而言之,国内动画实现与日本同步播出,并非依赖于“绕过”审查,而是建立在一套复杂且高效的运作体系之上。 这个体系的核心在于:

提前的情报获取和版权布局。
与日方版权方在内容上的沟通与可能的微调。
与国内审查部门的积极沟通和“预审”机制的有效运用。
国内平台内部流程的高效协同和资源倾斜。

这其中,信息的对称性、沟通的及时性以及对规则的精准把握,是确保“同步播出”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它考验的是整个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专业能力、反应速度和合作默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在政策框架内,对市场需求和信息传递效率的极致追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大多都做不到与日本同步播出。

日本动画的海外同步最早是2008年与美国代理商Funimation合作,在Crunchyroll上播出《迷宫塔 ~乌鲁克之盾~》。

海外同步播出至今也就十几年的历史

2012年4月,《fate/zero》第二季在b站同步更新,这也是中国境内网站第一次同步播出日本动画,迄今也才9年。

许多人把「同步」当成理所当然,但直到2015年之前,同步都是卖点

日本动画主要通过港台的代理商进入中国境内,事实上全球的主要代理商只有三类人:美国人、港台人和韩国人。

日本自己是不会直接跟海外平台接洽的。

在2019年之前,视频在中国的政策下非一般电影、电视节目及出版品,可避开官方事前审查机制,因此能做到同步。

不过随着政策收紧,2021年4月最终将动画全面纳入审核,直接打破生态。

而「先审后播」的出台,让引进日本动画的成本急剧拉高——要通过代理商提前拿到片源、根据要求不断地删减等。

此前几年很火热的「中资动画」,目前已经不再有新立项了,等这一批播完也就彻底作为历史的一部分,烟消云散。

几年前日本动画还有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专属物料——声优访谈、开播特别节目,甚至有Staff直接到中国参加节目。

《动画同好会》是2017年10月番,投资方有中国代理商杰外动漫,制作协力/出品方里有中影动画,标准的中资。

这种有「官资」参与的动画,当然要展示中国的开放——比如动画同步更新。

那时他们肯定想不到未来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几年后中国无法做到同步了。

《动画同好会》第0集就是动画里的三位主要声优在上海拍摄节目的内容。

这放在今天的环境下就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现在已经没有此类现象,转而出现日本动画针对北美的专属物料:

《进击的巨人》《lovelive》《FATE》都有专门前往北美的特别宣传节目。

也正因为中国政策的充满不确定性,日本从2016年就开始侧重培养北美、拉美、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目前已有成果。

4月先审后播出台时,许多大V乐观的认为日方一定会配合中国的审查政策,对画面做出特别的修改、提前提供片源。

理由当然是万能的「中国市场大」。

但事实上中国市场的占比只有5%,这个份额明显不足以让日方努力。

所以日方不配合,结果本月没几个过审。

中国市场很小(还不如港台),政策还时常有反复,稍有不慎就会鸡飞蛋打。

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平台也不愿意努力了,基本放弃引入日本动画。

目前还能同步的部分,主要靠b站

等到b站哪天也觉得动画送审和修改的成本太高,最终放弃,那日本动画在中国境内的同步播出应该就彻底消失了。

毕竟政策确实会改变行业整体生态

爱奇艺2015年开始深度与韩剧绑定,大力投资韩国影视产业,与韩国三大台均有合作,主推韩剧韩影,结果政策变了。

爱奇艺此前的巨额投入全部打水漂。

搜狐此前主打美剧,也被政策彻底砍死。

在中国,依靠境外内容产业为支柱的风险非常大,这也是b站为什么要多元化,尽量减少对日本二次元内容的依赖。

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想象,以前中国能在电视台上播放日本动画片了。

以后同步播出,应该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标志着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

随着全球竞争与对抗加剧,对境外内容的限制必然会让引进成本高到不可承受,并最终彻底毁灭其原有的生态圈子。

想要获得胜利,总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动画实现与日本同步播出,在“先审后播”的政策背景下,确实是一项颇具挑战但也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精妙协调和高效运作,绝非简单的“赶工”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得理解“先审后播”这个政策的本意。它主要是为了规范国内动漫市场,保证内容的健康导向,防止不良信息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
  • 回答
    2022年,在新冠疫情持续存在的大背景下,“动态清零”政策曾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的应对策略。然而,随着病毒变异、疫苗接种率提升以及全球经济社会压力的增大,到2022年底,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放弃了“动态清零”这种严格的防控模式,转向了“与病毒共存”或更加宽松的防控策略。在中国大陆,是唯一还在坚持.............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现在动画专业大学生在国内行业的就业情况,力求讲得透彻,不带 AI 的那种生硬感。首先得说,动画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一直都很迅猛,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是实打实地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动画专业的学生就能“躺赢”,情况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市场需求是有的,但“.............
  • 回答
    国内长篇2D动画的制作成本,这可真是个大话题,而且范围相当宽泛。你想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字,我理解,但要说得详细,就得拆解开来看,因为这玩意儿跟盖房子似的,用料、工时、地段(也就是名气和平台)都不同,价格自然天差地别。咱们先不说那些烧钱的大制作,先聊聊相对“入门级”的长篇2D动画。门槛级别:如果是一个独.............
  • 回答
    哎呀,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但要说具体数字,那可就跟问“一辆车多少钱”一样,差异实在太大了,说不准。不过,作为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过的,我能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让你大概有个谱。首先,得明确一点:国内代理一集日本动画的版权费,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死的“行价”。这玩意儿跟拍电影似的,受太多因素影响了,.............
  • 回答
    国产动画的崛起,确实伴随着一股“成人化”的浪潮,这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下一种必然的探索和回应。当我们说“成人化”时,并非简单地指画面血腥暴力或性暗示,而是更深层次的,指作品在思想深度、叙事复杂性、情感刻画、价值观探讨等方面的成熟与多元。为什么国产动画的崛起一直在强调成人化?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
  • 回答
    关于国产动画是否在走下坡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 “有人觉得在走下坡路,但也有很多人看到了进步,并且争议点集中在不同方面” 的状态。如果你问身边一些热爱动画的年轻人,可能会听到一些抱怨。他们可能会说: “还是那些老套路,没什么新意。” .............
  • 回答
    日本动漫在中国大陆的盛行,究竟是文化的自然交流,还是不容忽视的“文化入侵”,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细致探讨的议题。如果简单地将其归为一方,未免有些片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日本动漫的流行无疑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媒介的普及与技术.............
  • 回答
    《灵笼》作为一部国产动画,在国内拥有极高的口碑和热度,被誉为“国产动画之光”,然而在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市场,它的反响确实没有达到许多人期望的高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内容与叙事层面的挑战: 文化壁垒与普适性: 中国本土化元素过多:.............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动物行为学这门学问,在国内和国外各自是怎么发展的,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机构和它们都干了些啥。这可不是一篇枯燥的教科书章节,咱们就把它当成一次有趣的探索,从历史到现状,从大处到细处,给它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动物行为学:一门关于生命奥秘的迷人学科首先,得明白动物行为学是干啥的。简单来说,它.............
  • 回答
    在国内,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发展和普及,确实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崇”。虽然也有不少车企在推,消费者也有选择,但总感觉缺少了那种如火如荼的气势。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政策导向的“偏爱”:纯电动是亲儿子,混动是干儿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我们看着国漫一部部崛起,质量也越来越高,但说到更新模式,确实和隔壁日本的《海贼王》们不太一样,总是一季一季的,感觉有点意犹未尽。为啥国漫不学学人家《海贼王》那种每周一更的“长线作战”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行”,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对国产漫画和动画发展脉络的梳理,也关乎“崛起”这个词在我心中的具体分量。要说哪一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国产漫画/动画的崛起,这就像问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哪部片子一样,很难一概而论,也容易引发争议。但我可以尝试从我个人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理解中的“崛起”,以及我认为其中.............
  • 回答
    在中国玩无动力帆船或小型船只,这事儿,真不是像在电影里那么随意,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关键在于你找对地方,也得有那么点“折腾”的劲头。首先得明白,国内的海岸线确实很长,内陆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湖泊,理论上都是玩船的好地方。但跟很多西方国家那种从小就接触帆船、海事文化浓厚的地方比起来,咱们这边的氛围和基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确实,现在国产动漫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3D风,好像不搞个3D就不算“先进”一样。但你和我一样,对细腻生动的2D还是情有独钟,觉得它有种3D难以替代的魅力。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受,以及2D和3D各自的优劣。首先,咱们得承认,3D技术在中国动.............
  • 回答
    美欧在干预利比亚和叙利亚的行动背后,确实存在着复杂的动机,并且“摆脱经济危机并转移国内矛盾”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非唯一原因。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经济危机与国内矛盾转移的考量: 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 当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如高失业率、债务危机、通货膨胀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很多读者和动漫迷会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日本那边漫画连载和动画化同步推进、而且往往能引爆市场的模式,在我们国家并不那么普遍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从产业生态、创作习惯到市场运作,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首先,得聊聊日本的漫画产业生态。日本的漫画产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熟.............
  • 回答
    听到“高铁动车越来越背离人民”和“铁路盒饭何时能物美价廉”,我脑子里蹦出几个画面,也勾起了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高铁动车,曾经的“人民骄傲”,怎么就让人觉得“疏远”了?想当年,高铁刚起步的时候,那叫一个激动人心!“中国速度”、“民族骄傲”,这些词儿可不是.............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觸及到文化、制度、創新傳播等多個層面。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 MUN)在國際上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確實形成了許多成熟的模式和傳統。而「聯動」這種在中國 MUN 社群中興起的形式,若要說是在中國不到十年內憑空出現的,其實也需要更細緻地理解。首先.............
  • 回答
    “国动能否在一年内全方位超越日动?”这个问题相当宏大且复杂,涉及到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内容创作、人才培养、市场接受度等诸多层面。要“全方位超越”,意味着中国动画在几乎所有关键维度上都要赶超日本动画。坦率地说,在短短一年内实现全方位超越,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不可能。然而,我们可以更详细地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