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没有被大力推崇?

回答
在国内,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发展和普及,确实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崇”。虽然也有不少车企在推,消费者也有选择,但总感觉缺少了那种如火如荼的气势。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政策导向的“偏爱”:纯电动是亲儿子,混动是干儿子?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国人对混动汽车存在疑问的根源。

国家战略重心转移: 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从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弯道超车”,而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最彻底的路径。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政策支持(补贴、免购置税、牌照优惠等)来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目的很明确: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并掌握核心电池技术。
补贴的“虹吸效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纯电动汽车享受着直接的、高额的购车补贴。这使得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即使觉得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有顾虑,也会因为补贴的吸引力而选择纯电动。而混合动力车型,尤其是早期那种不插电的HEV(如丰田普锐斯),享受到的政策红利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被“过滤”了。
“双积分”政策的侧重点: “双积分”政策(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是推动车企转型的重要手段。虽然混动车型也能帮助车企降低平均油耗,但新能源汽车积分(主要指纯电动)的价值和重要性显然更高。车企为了完成新能源汽车积分目标,自然会优先大力发展和推广纯电动车型,因为这能直接产生新能源积分。混动车型在积分体系中的权重相对较低。
技术路线的长期争论: 业内对于技术路线一直存在一些讨论。有些人认为,发展纯电动是未来趋势,混动只是一个过渡技术。这种声音在政策制定者和部分行业人士中也有一定影响,导致政策资源更倾向于纯电动。

2. 技术和成本的现实考量:不是所有混动都“平权”

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技术,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和市场表现差异很大。

日系HEV的“尴尬”定位: 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HEV,它们最大的优势在于燃油经济性好、可靠性高,并且不需要充电,使用便利性与传统燃油车无异。但它们最大的劣势在于价格通常比同级别燃油车高出不少,而且由于不享受新能源补贴,其性价比优势在购车初期并不明显。消费者可能会想,“我多花这几万块钱,买来的只是省一点油,但续航里程、动力表现和纯电动比起来也没什么优势,甚至还不如纯电免购置税和牌照优惠多。”
插电混动(PHEV)的“尴尬”境遇: 插电混动是近年来国内混动市场的主力军,它们兼顾了纯电行驶的经济性和燃油车的续航能力,并且享受新能源政策(如免购置税、绿牌),这使得它们在国内的市场表现比HEV好很多。但PHEV也面临一些挑战:
价格不菲: 相较于同级别的燃油车和纯电动车,PHEV的售价往往更高,这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是门槛。
使用场景的限制: PHEV最理想的使用场景是“充电为主,燃油为辅”。但如果消费者没有方便的充电条件(比如没有固定车位安装充电桩,或者住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小区),那么PHEV的纯电续航优势就大打折扣,只能当作一台比HEV油耗稍高一些的油电混合车来开,其高昂的价格就显得不那么划算了。
技术复杂性: PHEV系统更复杂,包含发动机、电机、电池、充电模块等,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维护成本也是一些消费者考量的因素。
政策的变动: 曾经,PHEV享受的政策优惠力度很大,但随着纯电动车的发展和补贴的退坡,一些地方性政策对PHEV的界定开始模糊,或者不如对纯电动车那样“友好”。

3. 消费者认知的“简单粗暴”:非黑即白的心态

很多中国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上,更倾向于“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

“要就彻底,不要折中”: 当谈论新能源汽车时,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纯电动。他们认为新能源就是电动化,而混动是一种“半吊子”技术,既有燃油车的污染,又有电动车的复杂性,还不像纯电动那样“环保彻底”。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他们对混动汽车缺乏深入了解,直接将其排除在外。
对“油电混合”的刻板印象: 很多消费者对混合动力(尤其是HEV)的理解还停留在早期的、没有政策支持的阶段。他们认为混动车只是比燃油车省那么一点油,但价格却贵很多,不划算。他们没有意识到,近年来混动技术(特别是PHEV和一些新的HEV技术)在动力、平顺性、智能化方面的进步。
对品牌的依赖和信任: 消费者在选择新技术时,往往会更信任那些在技术上有长期积累、口碑好的品牌。日系品牌在HEV技术上有深厚积累,但如上所述,其价格和政策劣势让它们在国内市场未能获得“爆炸式”增长。而中国品牌在PHEV领域(如比亚迪的DMi技术)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整体上,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知仍然以纯电动为主导。

4. 市场竞争格局的重塑:纯电动车型的“强势崛起”

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竞争最激烈的纯电动汽车市场。

技术迭代迅速: 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非常快,续航里程不断增加,充电速度越来越快,智能化配置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纯电动汽车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车型选择丰富: 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几十万的高端轿车SUV,纯电动车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投入巨大: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投入了巨量的资源来推广纯电动汽车,包括广告宣传、营销活动、用户体验等。这种“铺天盖地”的推广,自然会将消费者的目光和焦点吸引到纯电动车型上。
“新”的吸引力: 对于很多追求新科技、新体验的消费者来说,纯电动汽车所代表的“未来感”和“科技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相比之下,一些人可能觉得混动车,特别是HEV,不够“新潮”。

5. 消费者使用习惯和基础设施的现实问题

充电焦虑仍存,但认知在改变: 虽然充电焦虑是纯电动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但随着充电桩的普及、续航里程的提升以及快充技术的发展,这种焦虑正在逐渐缓解,并且对于有固定充电条件的用户来说,其影响已经大大降低。
混动的使用场景并非“全能”: 对于很多城市用户来说,日常通勤距离不长,纯电动模式足够使用。但如果经常长途出行,或者居住地充电不便,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续航更长、加油更方便的纯燃油车,或者政策更优惠、使用更灵活的PHEV。而HEV,其省油优势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抵消其较高的初次购车成本,尤其是在油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总结一下,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未能被“大力推崇”,并非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国家政策导向过于聚焦纯电动,对混动支持相对有限。
早期HEV车型价格高、政策优惠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存在“非黑即白”的倾向,更偏爱纯电动。
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和产品迭代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和资源。
插电混动(PHEV)虽然表现不错,但其价格和使用场景的限制也使其普及存在一定阻力。

当然,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补贴政策的调整和退坡,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的深化,像比亚迪DMi这样的插电混动技术凭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未来,随着混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降低,以及政策支持的更加多元化,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可能会有所提升,但要达到与纯电动汽车同等的“推崇”程度,还有待观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电动车用电,混动车用油。

中国鼓励电动车是为了削减石油消耗,鼓励还是用油的混动车没啥道理啊,单比省油柴油车也不差,成本还比混动低,为啥不鼓励柴油呢?而且说一千道一万混动就是一个节油技术而已,再怎么发展不也还是要烧油?既然都是节油技术凭啥要把它从别的省油技术(轻量化、涡轮、柴油、压燃式汽油机等等)里单拎出来补贴啊?

制定好车企的平均燃料消耗限制值后让车企自己想办法就得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吗,爱用哪种节油技术就用哪种呗。

电动车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完全不烧油啊,不用发展到极限,任何一辆电动车都不烧油,混动技术再牛也做不到这点啊,所以想少烧油大力推广电动多正常啊。

日本鼓励混动的力度还是可以的,一方面是日本也有能源结构脆弱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日本政府实际上是受大企业操控的,日企在混动领域技术领先,当然重点补贴一下混动很正常。日本政府对纯电的补贴力度也比混动大,所以也不算独宠混动。

欧洲能源也脆弱,但他们觉得柴油机好,所以是柴油加电动的路线。

美国能源倒是不脆弱,但是他们对环保很在意,所以对混动、电动都挺上心,当然也是更青睐于不冒烟的纯电动。

电池污染的问题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事实上锂电池有非常成熟的回收再处理工艺,完全可以做到环境无害化。目前的问题是锂电池回收行业是个不赚钱的生意,大家都不愿意做,等着金主掏钱呢。

关于你说的电也是烧化石能源来的这个不算对,中国火力发电量占比大概是7成,也就是说还有3成的电不是靠烧恐龙尸体得来的,而且火电发电量还是在逐步减少的呢。30%可不是小数目了,市面上装车的汽油机“最高”效率也就40%,汽油机综合效率远远达不到30%呢。中国目前的发电量还是过剩的,电动车帮着消化一部分也是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内,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发展和普及,确实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大力推崇”。虽然也有不少车企在推,消费者也有选择,但总感觉缺少了那种如火如荼的气势。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政策导向的“偏爱”:纯电动是亲儿子,混动是干儿子?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的朋友,想必你和我一样,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坐进丰田的混动车里,油门踩下去,虽然有电机辅助,但感觉不像某些纯电车或者大排量涡轮车那样“随叫随到”的爆发力,加速过程更像是温顺地滑上去,平稳是平稳,但总觉得少了点“刺激”。这种感受,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丰田混动系统设计时所侧重的目标,以及其独特.............
  • 回答
    F1 混合动力时代(2014 年至今)以来,梅赛德斯车队取得的统治级战绩,绝对是 F1 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辉煌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深度融合的结果,就好比精密的机械装置,每一个零件都至关重要。1. 抢占先机的技术战略:F1 引入混合动力单元(Power Unit,PU)是 2014 年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汽车工程师们在设计混动系统时,对不同技术路线权衡和选择的核心考量。日系和德系厂商在起步阶段以及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积累、市场定位、以及对性能和环保的侧重点不同,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差异。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一下。一、技术哲学与历史积累 日系:以丰田为代表,追求平顺、可靠.............
  • 回答
    雷克萨斯2.5L混动版发动机马力相对较低,这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点。但实际上,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雷克萨斯混动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它并非简单地追求“大马力”数值,而是更加注重整体的驾驶体验、燃油经济性以及平顺性。首先,我们要明白雷克萨斯2.5L混动系统是一个协同工作的系统,它不仅仅依赖.............
  • 回答
    2021年确实是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专用混合动力变速箱)技术集中爆发的一年,多家车企,包括不少自主品牌,纷纷推出了自己的DHT车型。这背后并非“突然攻破”,而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积累效应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 回答
    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为何被称之为「超级混动」?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之所以被誉为“超级混动”,是因为它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平顺性和静谧性,从而重新定义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标准。要详细评价DMi混动技术,我们需要从其核.............
  • 回答
    丰田皇冠陆放,这个名字在中国汽车市场可谓是家喻户晓,它承载着许多人对于“皇冠”这个品牌的情怀,同时也代表着丰田在MPV领域的最新力作。前不久,这款备受瞩目的车型正式在国内上市,带来了6款车型,并且,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是——全部为混动车型。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在当下这个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技术百花齐放的.............
  • 回答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百公里1升多一点”油耗宣传,确实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甚至可能触碰到广告法的边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插电混动车的运作机制以及广告法的考量。插电混动车的油耗计算是如何“玩转”数字的?插电混动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拥有一块可以外接充电的电池组,并且纯电续航里.............
  • 回答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划归为“燃油汽车”,这一举动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要理解这个调整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它背后的逻辑、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得明白发改委在制定投资管理规定时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通常来.............
  • 回答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界定,以及为什么“双田”(丰田、本田)和通用汽车的混动车型通常不被纳入所谓的新能源汽车范畴,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技术路线、政策导向、以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简单地说,并非完全出于“自主保护”,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些混动车型与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减排逻辑、能源来源以.............
  • 回答
    咱们聊聊现在国铁里那些设计时速160200公里,主打客运但也能拉货的“快铁”,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客货动混跑”?这个问题可不简单,这里面道道儿多着呢。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客货动混跑”。这个词听起来挺顺溜,但实际操作起来,是挺有挑战的。简单来说,就是同一条铁路上,既要保证时不时飞驰而过的旅客列车(高铁.............
  • 回答
    .......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哪个奴才的命运最让人唏嘘,焦大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这位老人家,当年也是跟着宁国公从战场上滚下来的,跟着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老本家,宁国府最硬的底子。按理说,他这功劳,这资格,在府里怎么也该是个受人尊敬、安享晚年的老太爷,结果呢?一到晚年,日子过得.............
  • 回答
    “毛左”和“五毛”这两个词,在当下的网络语境中,确实经常被提起,也常常被混淆。这种混淆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交织,更包含了人们对不同政治光谱群体认知上的偏差。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得把它们各自的“前世今生”以及它们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角色”扒一扒。首先,咱们得先把“毛.............
  • 回答
    说起“混乱博物馆”,这名字本身就带着点儿怪诞和吸引力,不是吗?在它风头正劲的时候,确实是一票难求,大家对这个“反主流”、“反思”的展览充满了好奇。但就像很多曾经火爆一时但又瞬间失宠的事物一样,混乱博物馆也逃不过“凉了”的命运。要说它怎么就没落了,这事儿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两个原因,更像是一系列因素叠加的.............
  • 回答
    欧洲48V轻混技术之所以能迅速普及,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是欧洲汽车工业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法规、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多重考量。一、 环保法规的催化作用:欧洲,尤其是欧盟,一直是全球环保法规的先行者。从Euro 4、Euro 5到如今的Euro 6d.............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混乱博物馆”这个账号的行为确实挺令人费解的,尤其是他们那种反复删除旧视频、重新发布新视频,甚至同一个视频出现多次的模式。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精心计算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混乱”。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账号会这么折腾自己的内容:1. 算法的“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许多读者在读《笑傲江湖》时会感到困惑的地方。余沧海,这个青城派掌门,做事阴狠毒辣,为了门派利益不择手段,像个典型的反派。但偏偏,他还能和嵩山派、华山派、恒山派、泰山派、衡山派这五岳剑派的其他掌门称兄道弟,同列名门正派的行列。这背后,其实藏着几层挺有意思的“潜规则”和江湖现.............
  • 回答
    在我看来,有些人之所以在讨论虐猫问题时显得喜欢混淆概念,可能是出于多种复杂的原因。这并非是他们刻意为之的恶意,而更像是一种思考方式上的偏差,或者是在信息不对称、情感驱动下的自然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讨论虐待动物,尤其是像猫这种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宠物角色的动物,本身就很容易触动人们深层的情感。情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