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为何被称之为「超级混动」?

回答
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为何被称之为「超级混动」?

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之所以被誉为“超级混动”,是因为它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平顺性和静谧性,从而重新定义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标准。

要详细评价DMi混动技术,我们需要从其核心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体验和市场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DMi混动技术的构成与核心创新

DMi(Dual Mode intelligent – 双模式智能)并非只是简单的混合动力系统,它更像是一种基于比亚迪深厚技术积累的集成式解决方案。其核心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
超高热效率: 这是DMi技术的基石之一。这款发动机的压缩比高达15.5:1,通过多项先进技术,例如:
阿特金森循环: 相较于奥托循环,阿特金森循环能够提高压缩比,同时延长膨胀比,从而提升燃油经济性。虽然它会牺牲部分低速扭矩,但这正是DMi系统巧妙利用电动机来弥补的地方。
高滚流比进气道: 优化气缸内的混合气滚流,促进更充分的燃烧。
高能量密度燃烧室: 优化燃烧室形状,缩短火焰传播路径,提高燃烧速度和效率。
EGR(废气再循环)系统: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充量控制作用,有助于提高效率。
优化的喷油策略: 精准控制燃油喷射,确保混合气的均匀性和燃烧的完整性。
低油耗: 得益于上述技术,这款发动机实现了高达43%的热效率,远超普通燃油发动机(通常在30%38%),这意味着每滴燃油都能转化为更多的动力,从而实现惊人的低油耗,例如在馈电状态下也能保持百公里3.8L的油耗(秦PLUS DMi冠军版)。

2. EHS(Electric Hybrid System)电混系统:
三擎四模: DMi系统并非简单的“发动机+电机”的组合,而是包含一个发动机、两个电机(一个驱动电机,一个发电机)以及一个发动机直连离合器。这种设计使其能够实现“三擎四模”的精细化工作模式:
纯电驱动模式: 在低速或中低负荷下,完全依靠电机驱动,实现零排放、零油耗和极佳的静谧性与平顺性。
混动驱动模式(发动机+电机): 在中高负荷下,发动机介入,与电机协同工作,既能提供充沛的动力,又能保持较高的燃油经济性。
发动机直驱模式: 在高速巡航状态下,发动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此时电机只起到辅助作用,效率最高,如同传统的燃油车直驱,进一步降低油耗。
发动机充电模式: 当电池电量较低时,发动机可以独立工作为电池充电,同时也可以将部分动力传递给车轮。
多档位设计: 与许多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不同的是,DMi的EHS系统并非传统的CVT或固定档位,而是采用了更接近于变速箱的结构,能够根据不同工况,通过复杂的逻辑控制,实现发动机与电机的多种高效配合,甚至包含“多挡位串并联”的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效率。
高效率电机和发电机: 相较于传统混合动力,DMi的电机和发电机在效率和功率密度上都有所提升,确保在不同模式下都能提供高效的动力输出和能量转换。

3. DMi专属刀片电池:
安全性: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的标志性技术,其扁平长条的结构设计,克服了传统圆柱形或方形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的部分局限。它采用了无模组设计,电池结构更紧凑,散热更均匀,并通过了针刺等极端安全测试,在安全性上有着显著优势。
能量密度与续航: DMi车型通常配备一定容量的刀片电池,这使得车辆在纯电模式下可以获得不错的续航里程(例如55km或120km版本),满足日常城市通勤需求。同时,电池作为能量的“蓄水池”,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为电机提供充足的电力支持,提升整体燃油经济性。

二、DMi混动技术带来的“超级”体验

正是基于以上核心技术,DMi混动技术带来了多维度的“超级”用户体验,使其脱颖而出:

1. “超级”省油:
颠覆性的油耗表现: 这是DMi最直接的优势。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大部分时间可以实现纯电驱动,油耗接近于零。即使在馈电状态下,由于发动机的超高热效率和EHS系统的智能能量管理,其油耗依然远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甚至一些普通混动车。官方宣称的3.8L/100km(秦PLUS DMi冠军版)并非虚言,而是真实用车场景下的优秀表现。
可充电可加油的便利性: 作为插电混动车型,DMi可以利用夜间充电桩或家用电源进行充电,大幅降低日常用车成本。同时,它也保留了加油的便捷性,无需为续航里程焦虑,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2. “超级”平顺与静谧:
纯电驱动的丝滑: 在纯电模式下,秦PLUS DMi的行驶质感非常接近纯电动车,起步轻快,加速顺畅,几乎感受不到变速箱的换挡顿挫,加上发动机不工作时的静谧性,带来了极佳的驾乘舒适性。
发动机介入的平顺: 即便在发动机介入工作的混动模式下,DMi系统通过精密的控制逻辑,也能让发动机的介入和退出变得非常柔和,不易察觉。相比于一些早期或技术不够成熟的混动系统,其平顺性有了显著提升。

3. “超级”动力响应:
电机的瞬时扭矩: 电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瞬时爆发的扭矩,这使得秦PLUS DMi在起步和加速时,能够提供比同级别燃油车更迅猛的动力响应。
多模式的动力协同: 无论是纯电驱动、混动驱动还是发动机直驱,DMi系统都能根据驾驶需求,智能匹配最合适的动力输出方式,保证了车辆在各种场景下都有充沛的动力储备。

4. “超级”长续航:
综合续航能力强: 结合纯电续航里程和燃油续航里程,秦PLUS DMi拥有非常可观的综合续航能力,满足长途出行需求,无需频繁加油或充电。

三、为何被称之为“超级混动”?

综合以上分析,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之所以被市场和消费者冠以“超级混动”的美誉,是因为它实现了以下几点超越:

突破了传统混动技术的油耗瓶颈: 将油耗降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让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优势更加突出。
提升了混动系统的平顺性和静谧性: 接近纯电动车的驾乘体验,改变了部分消费者对混动车型“噪音大”、“顿挫感强”的刻板印象。
实现了可充电、可加油的灵活使用方式: 解决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同时又比传统燃油车更省油环保。
提供了强劲且响应迅速的动力表现: 结合电机的瞬时扭矩和发动机的高效输出,带来了更愉悦的驾驶感受。
在成本和技术上实现了平衡: 相较于一些复杂的混动技术,DMi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通过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将价格拉到了普通家庭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

总而言之,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个高度集成、高度优化的智能动力解决方案。它通过发动机、电机、电池以及控制系统的深度协同,实现了在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驾乘平顺性、静谧性以及经济实用性等多个维度上的显著提升,从而颠覆了消费者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认知,足以被冠以“超级混动”之名。 它的出现,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促使其他品牌加速在混动技术上的投入和创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近期,比亚迪股价连创新高,荣登中国车企市值第一[1]的宝座。

投资者对比亚迪股价的看法,与它的“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定位息息相关。

然而,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当比亚迪发布重磅技术DM-i超级混动时,它没有详细解析混动构型,也没介绍电池、电机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反而重点介绍了一款看似和新能源毫无关系的发动机!

图片来源[2]

插混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一款发动机?比亚迪拿错剧本了吗?身在曹营心在汉吗?在持续盈利的燃油车与面向未来的新能源之间又左右摇摆了吗?

一开始,我也很好奇,于是细细研究了一下DM-i超级混动技术,确实很有内涵、很有意思:

骁云1.5L虽然是一款发动机,但它却是一款为电动化而生的发动机,是一款剑指燃油车老巢的发动机,也是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核心零部件!

一、 插混专用,不讲武德 —— 热效率达43%的骁云1.5L自吸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最夺人眼球的是它高达43%的热效率。

为什么专注于在新能源核心技术耕耘的比亚迪,能够石破天惊地放出一个发动机大招?除了比亚迪自身持续不懈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这款发动机的设计,处处体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 —— 放弃燃油平台,只为插混专用

1. 阿特金森循环支撑下的超高压缩比

我们都知道,提高压缩比是提高发动机效率的不二法门。然而,汽油机提高压缩比是有限度的,过高的压缩比会带来爆震等问题,因此当前行业主流压缩比在9-12左右。

那为什么这款骁云1.5L自吸发动机的压缩比,可以达到15.5的惊人数字呢?这主要归功于,比亚迪充分利用了阿特金森(Atkinson)循环。

什么叫阿特金森循环呢?说起这个,必须要提起常规的奥拓(Otto)循环:膨胀行程与压缩行程相等。

奥拓循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作功行程结束时,气缸内部的“废气”并非“强弩之末”,而是温度较高、压力较大,“廉颇老矣,还能作功”

无奈的是,活塞已经到了下止点,不给它作功的机会了 ——除非能够想到一个办法,可以使膨胀比大于压缩比,也就是实现传说中的over-expansion cycle[3].

如下图[4], 通过增大膨胀比(同时还降低了压缩比),使发动机工作循环从虚线变成了实现,而两块绿色区域就是多出的对外输出功,净赚!—— 这就是所谓的阿特金森(Atkinson)循环。

早在1882年,一位名叫阿特金森(James Atkinson)的英国工程师提出了以多连杆机构来实现阿特金森循环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

图片来源[5]

但这种机构也太复杂了,可靠性不行! 于是,比亚迪通过进气侧VVT的可变正时机构,通过压缩行程的进气门晚关,同样实现了膨胀行程>压缩行程的over-expansion cycle,从而提高了效率[6]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比亚迪可以通过阿特金森循环来提高压缩比,那么其它厂家也可以啊!为什么这款骁云1.5L自吸发动机的压缩比达到15.5的惊人数字呢?

妙就妙在“插混专用”这四个字:阿特金森循环虽然高效率,但并非高性能 —— 传统发动机必须兼顾奥拓循环以实现高性能,而过高压缩比下的奥拓循环很容易爆震;而这款骁云1.5L自吸发动机放弃奥拓循环,专攻阿特金森循环,才实现15.5的惊人压缩比

那仅有阿特金森循环的发动机,会不会太“肉”了呢?这点也不用担心,因为这款发动机是“插混专用”,插混车上的电池、电机可以配合它实现高性能 —— 比亚迪的电驱动技术实力,应该无须多言了吧?

就像很多名人偏科也能进名校一样,不懂“奥拓循环”的骁云1.5L自吸发动机荣登热效率43%宝座,成为插混专用发动机的优等生,这毫不奇怪

2. 取消轮系,全面“减负”

传统发动机不仅要驱动车轮,还是一个“全能奶妈”:通过前端轮系来驱动发电机、空调压缩机、机械真空泵、机械水泵等一大家子附件。在附件逐步电气化的过程中,大部分传统发动机也不敢彻底取消:我咋保证发动机应用的每一款车上都不需要前端轮系呢

而骁云1.5L自吸发动机则表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直接、彻底、全部取消前端轮系 —— 你们这些附件怎么才能运转起来,老子不管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决心?答案也很简单,还是在“插混专用”四个字上 —— 插混车上必然有电池、电机,顺便就把这些活给干了,无须劳烦发动机!

如此一来,全面减负的发动机实现高效率,也就不奇怪了!

二、 厚积薄发 —— 大道至简的DM-i混动构型

此次发布会上虽然未详细解析DM-i的混动构型,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

  • 纯电驱动(增程与纯电模式):中低速下,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性的固定工作点,驱动发电机发机,这就是系统的增程模式;由电动机单独驱动车轮; 若电池SOC较高,发动机也可不工作,系统工作在纯电模式。这两种模式下很适合“插混专用”的偏科优等生骁云1.5L发动机发挥作用!
  • 高速直驱(引擎模式):高速下,发动机也可直接驱动车轮,以实现更高效率。

也就是说,DM-i混动构型可能与DM 1代相似:十年之间,比亚迪核心零部件发动机、电机、电池全面进步,就可以让这种大道至简的串并联系统构型发挥更大优势了!

图片来源[7]

这让人想起二三十年前的经典游戏《金庸群侠传》里的“野球拳”:主角预设武功,仅主角会用,但很难练;1-9级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但第10级却是“天下无难事,只怕野球拳了[8]

有人可能说:看了半天,DM-i不就是比增程式混动多了一个离合器、多了一个高速发动机直驱的功能吗,似乎也没多大区别?

事实上,相比较于简单的增程式混动,厚积薄发的DM-i系统的开发难度大很多,性能上也有本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

  • 引擎模式并非配角:“引擎仅在高速时工作”是一种简化的理解。实际上引擎模式与增程模式之间是频繁切换的,以实现更好的经济性与动力性。在一个相似的混动构型中,引擎模式的频繁切换可以进一步省油12%[9].
  • 无缝切换要求较高:引擎模式的进入与退出,若做不到无缝切换,就成了追求经济性而造成驾驶感受下降,得不偿失;或者是对切换条件要求高,不能随心所欲地切换,也降低了优化经济性的自由度。要做到无缝切换,需要多年的标定经验积淀和对各零部件特性的深刻理解,才能大器晚成,而这恰恰是在DM系统上积累了十几年经验的比亚迪的强项。
  • 动态协调控制问题:相比于增程式构型下各零部件控制是“解耦”的,串并联构型下的发动机、电机、离合器需要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控制,这就需要对各零部件的深入理解。而这恰恰又是比亚迪的强项——发动机、电机都是自己的,当然理解很深入。
图片来源[10]

三、 秦PLUS ——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检验动力系统水平高低的最终依据,还是要看它在实车上的表现。搭载DM-i超级混动系统的第一辆车为秦Plus.

秦Plus在插混B状态(不耗电状态)下的百公里油耗达到了惊人的3.8L。要注意,3.8L并不是插混车型的综合油耗 =(25*无电时油耗 + 纯电里程*纯电油耗)/(25+纯电里程),而是B状态的无电时油耗,是与油电混动车型硬碰硬的一个指标[11]

作为插混车型,秦Plus在油耗上已经可以和经典油电混动丰田THS或本田i-MMD较一高下,首要功臣就是DM-i超级混动架构与骁云1.5L插混专用自吸发动机。

小结

个人认为,比亚迪对于汽车电动化历史进程中的发动机技术路线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汽车电动化并不一定是要革发动机的命,而应该在电动化的新平台上为发动机“全面减负”,将其打造成“偏科的优等生”,从而实现更高的系统效率。

我们常说发展新能源是某种意义上的变道超车,超车的不仅仅是电池电机,也包括汽车电动化新平台上的发动机啊!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巨头,比亚迪推出了一款插混专用的骁云1.5L自吸发动机,目标却是实现更好的新能源动力技术,剑指传统燃油车。

在发动机技术路线上,我认为比亚迪是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参考

  1.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533270794964118&wfr=spider&for=pc
  2. ^ https://new.qq.com/omn/20191228/20191228A0G3LD00.html?pgv_ref=aio2015
  3. ^ Zhao, Jinx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ver-expansion cycle (Atkinson and Miller) engines – A review[J]. Applied Energy, 2017, 185:300-319.
  4. ^ https://www.honda.co.jp/tech/power/exlink/
  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320223/answer/464979399
  6. ^ https://www.sohu.com/a/432349229_215277
  7.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1010/22/53746720_939830038.shtml
  8.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7%8E%E7%90%83%E6%8B%B3/19428728?fr=aladdin
  9. ^ https://www.sohu.com/a/346003460_116210
  10. ^ 欧阳明高. 汽车新型动力系统:构型,建模与控制[M]// 汽车新型动力系统:构型、建模与控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1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667506/answer/3214334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为何被称之为「超级混动」?比亚迪秦PLUS搭载的DMi混动技术之所以被誉为“超级混动”,是因为它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平顺性和静谧性,从而重新定义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标准。要详细评价DMi混动技术,我们需要从其核.............
  • 回答
    评价比亚迪更换全新车标:一次战略升级与品牌重塑的深刻洞察比亚迪近期更换全新车标,这并非一次简单的视觉更新,而是其品牌战略深耕、市场定位调整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清晰表达。这次换标的举动,在汽车行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一重要的品牌动作。 一、 换标的背景与动因:从“Build.............
  • 回答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中文按键问题上当众宣称“错了就错了”的表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且背后可能蕴含着复杂的考量。要详细评价,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的语境、可能的原因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事件背景与语境首先,需要明确“中文按键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通常情况下,这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车载.............
  • 回答
    比亚迪否认“联姻”小米:市场传闻的真相与小米造车实力探析近日,坊间关于比亚迪将与小米合作推出敞篷电动汽车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了汽车行业和科技圈的广泛关注。然而,比亚迪官方很快对此进行了否认,给这场“绯闻”画上了句号。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这样的传闻会出现?而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小米到底有没有“两.............
  • 回答
    比亚迪汉2020年11月销量破万,一举跨入“月销万辆俱乐部”,这无疑是比亚迪品牌向上、产品力突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个成绩,看看它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信号和意义。一、 历史性的一刻:比亚迪品牌的新高度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耕耘多.............
  • 回答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平台以及搭载该平台的宋PLUS DMi、唐DMi、秦PLUS DMi三款新车,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搅局者。要评价它是否是“燃油车降维打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平台的“降维”之势体现在哪里?“降维打击”通常意味着在一个更高维度.............
  • 回答
    对比亚迪全新 LOGO 的评价:一次品牌升级的深刻解读比亚迪汽车在2021年发布的全新LOGO,无疑是品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的LOGO更新并非简单的视觉调整,而是承载了比亚迪品牌战略升级的深刻内涵和对未来发展的清晰愿景。要评价这个新LOGO,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 一、 设计理念.............
  • 回答
    比亚迪1月11日发布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可以说是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创新了。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好好说道说道。首先,DMi最核心的卖点,就是它的“超级混动”之名不是白叫的。 很多人一听到混动,可能还会联想到老掉牙的镍氢电池,或者那种为了省油而牺牲太多动力的体验。但DMi.............
  • 回答
    咱们聊聊比亚迪那个“刀片电池”,这玩意儿真不简单,能掀起多大浪,值不值得咱们细品一下。要说这刀片电池,得先从它叫“刀片”这名儿说起。你看它那外形,扁平的长条状,薄薄的,就像一把刀片儿,跟过去那种方方正正、厚厚一摞的电池包完全不一样。比亚迪之所以这么设计,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抓住了电动车电池最核心的几.............
  • 回答
    比亚迪唐混动,说实话,这车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里绝对算得上是个老将,也是个标杆。当年比亚迪一口气推出唐DM,那真是把插电混动SUV这个细分市场给搅得风生水起,也让大家对“新能源车”的印象从一味的续航焦虑、充电不便,转变成了“有这么个选项,还挺不错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车,从几个大家最关心的点下.............
  • 回答
    2020年12月,比亚迪汉的销量达到了12089辆,这绝对是值得深入分析的一个数字。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20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汉的出现本身就带着一种“搅局者”的姿态。在那个时间点,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在政策推动下迅速发展,但品牌和车型选择远不如现在这般丰富,而且消费者.............
  • 回答
    比亚迪在十月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销量一举突破八万辆大关,这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一记重磅消息。要评价这一成绩,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个数字的增长,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含义,以及它可能对整个行业掀起的涟漪。首先,从比亚迪自身来看,八万辆的销量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这标志着比.............
  • 回答
    比亚迪的e平台 3.0,我个人觉得它是一次非常扎实的、有战略眼光的向前迈进。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各种技术路线和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选择持续深耕纯电动平台,并且把e平台 3.0做得这么透,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决心和实力。首先,它最核心的优势在于“纯电专属”。这点非常.............
  • 回答
    作为一名对汽车有深入了解的爱好者,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比亚迪和魏牌这两个品牌,它们在新技术上的探索和落地都相当令人瞩目。对于网上流传的关于比亚迪唐 DMi 和魏牌拿铁 DHT 的评测视频,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会尽量详细地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先聊聊 38 评测比亚迪唐 .............
  • 回答
    俞敏洪与王传福《酌见》对谈:一场关于初心、变局与青年引导的深度碰撞近日,俞敏洪与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酌见》节目中的对谈,无疑成为了商业圈和青年群体关注的焦点。这场对话,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采访,不如说是一场关于企业家精神、时代变迁以及对当代年轻人影响力的深度碰撞。两位站在各自行业巅峰的领军人物,用真.............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聊聊字幕君GOUBA那档子事儿里,4S店和比亚迪官方这俩角色,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又该咋评价。这事儿闹得挺大,也确实能看出点门道来。首先,咱们得先捋捋这事儿的脉络。字幕君GOUBA作为一名知名博主,他的车出了问题,而且是新车就出问题,这本身就挺让人关注的。他把这个过.............
  • 回答
    日产的ePOWER和比亚迪的DMi,这两项混合动力技术在市场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思路,也各有千秋。要评价谁更“先进”,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日产ePOWER:纯电的延伸,增程的极致日产的ePOWER技术,简单来说,它本质上是一个“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而且非.............
  • 回答
    3月19日,比亚迪旗下备受瞩目的汉系列迎来了重磅更新,其DMi和DMp两种动力版本的车型正式开启预售。这一举动无疑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巨石,也让不少消费者翘首以待。要评价这次的预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从产品力层面来看,汉DMi和DMp的升级是诚意满满的,也凸显了比亚迪在新.............
  • 回答
    比亚迪与松散机车联合推出的SS DOLPHIN,无疑是一次颇具话题性的跨界合作。这款美式复古车,明眼人一看就能感受到其强烈的“致敬”意味,指向的正是美国汽车工业的传奇——雪佛兰科尔维特C1。如何评价这次“致敬”?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外观的形似,更是两种截然不同汽车文化理念的碰撞与融合,值得我们深入剖.............
  • 回答
    丰田,这个百年汽车巨头,最近放出的大招——宣布与比亚迪联手,共同研发并推出全新电动车型,并且这款新车将搭载比亚迪引以为傲的刀片电池。这消息一出,立刻在汽车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对于丰田这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慢半拍”的电动化先驱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大胆且引人注目的策略调整。过去的“慢”与“稳”:丰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