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发布,本人就有很多感想,在知乎上分享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这里堆砌厂家提供的数据已经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反而会有软广之嫌。
作为一名设计师,想从外观开始谈起。
从比亚迪秦和唐的前脸来看,比亚迪的设计团队貌似在试图寻找一种惊世骇俗的家族前脸。但很遗憾的说,从网络评论以及圈子里的风评来看,到目前为止,他们并没有成功。
平淡的车身侧面根本无法体现出一个次世代电动汽车应有的气质;更不是高级冲压工艺的表现。
形状没有规律、线条没有力量感的侧窗和后窗线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比亚迪却做出来了……
据本人所知,比亚迪是有设计团队的……但……(不随意评论同行)
另,本人最近正在参与某款新车的车灯设计和CAS工作。这里也就以前后大灯为例。以本人的经验来看,唐的前后大灯设计略显仓促,似乎随便画了一张图就拿给灯具的供应商去做了;而从结构和用料来看,更无法体现出一个定价30万级别车型应有的水准。
从官方的技术解析图来看,在账面上,唐的动力系统似乎比宝马i8还要复杂、庞大。首先电力数量就更多,另外发动机排量账面上看也比i8的1.5大上一个档次。此时此刻我有一种看到国砖(国产大体积的MP3)以及早些年国产手机堆料的感觉:“XX用了KKK芯片,推力大,解析高”。。。或许它有很强大的实力,但作为一个对外观和ui无法忽视的人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粗糙的东西。
单从复杂程度而言,唐的动力系统成本应该不低,毕竟许多动力系统简单许多的混合动力车型也都20万起步了。
或许是动力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的确都很高才使得唐的车身零部件和冲压件成本都要受到限制,这也的确会对造型有影响。
但简单不能等于简陋。
糟糕的外观依然是无法接受的(尤其是所谓的极速版——这不就是几年前三流改装厂流行的大包围么)。
值得称赞的是云系统的应用。虽然功能比较简单,但的确走在了行业的前沿。
比亚迪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电池厂商之一,从手机电池到蓄电池都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特斯拉是最早做出高速长续航纯电动车的公司。本人所在公司的新能源团队曾经与特斯拉和比亚迪有过纯电动汽车的合作意向。但最后都因为我们对“安全”的定义和要求更高而无法谈拢。而前一段时间也曝出国几例特斯拉的碰撞失火事故。起码在几年前(Model S、秦、唐的研发时期)的技术条件下,巨大的能量密度同样代表着更高的风险。(特斯拉用的18650的新闻能罗列几页了)
虽然特斯拉以及秦和唐都有次世代的能源与动力,而特斯拉还有一个强大的设计团队来设计出姿态比例优美、内饰精致的Model S吧,但个人无法信赖屁股底下电池组的安全性。
而业界内混合动力技术起步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丰田到今天也没推出高功率长续航的量产混合动力车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方面的技术依然不够成熟。
比亚迪的市场、公关团队在业界内有不输于北方某合资厂的水准。而比亚迪也算是对技术敢于尝试的一家企业。通过新的概念来吸引眼球,通过强大的公关手段来抢占市场。这才是本人最佩服这家企业的一点。
比亚迪这些新能源车的名字总会让人想起我们国家的潜艇。从夏商汉到现在当家的094晋级,还有非核动力的宋、元……事实上私以为是很接地气,很有中国韵味又很大气的叫法。
比亚迪这一系列车用朝代来命名的确抢在了众多汽车厂之前,而且可能还能借上一些我们国家很牛的潜艇的感觉。单从这一点就是众多还停留在abc123命名模式下汽车公司的市场、公关团队所不能比的。(有人吐槽国产车有730有s8有m6还有520……)
或许留给比亚迪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换个名字?换个logo?推出帝豪、艾瑞泽之类的副牌……
不过个人还是认为,比亚迪还没有推出能配上我国众多朝代名的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