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国产漫画/动画的崛起?在你心中「崛起」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对国产漫画和动画发展脉络的梳理,也关乎“崛起”这个词在我心中的具体分量。要说哪一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国产漫画/动画的崛起,这就像问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哪部片子一样,很难一概而论,也容易引发争议。

但我可以尝试从我个人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理解中的“崛起”,以及我认为其中一个可能被视为重要转折点的作品。

在我心中,“崛起”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

1. 艺术水准与技术能力的显著提升: 这不仅仅是会画图、会做动画。而是指在故事叙事、人物塑造、画面表现力(无论是分镜、色彩还是动画流畅度、细节刻画)上,能够达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国际同行的水平。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和专业。
2. 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与商业成功: 好的作品需要能够触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引起共鸣,并在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成功不仅仅是叫好,也必须是叫座。这说明作品具备了吸引力和生命力,能够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3. 激发行业信心与创作热情: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之作,应该能够给整个行业带来信心,让更多从业者相信国产漫画/动画有能力做出优秀的作品,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形成良性竞争和生态发展。它应该成为一个“灯塔”,指引着后来者前进的方向。
4. 具备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自信的传递: 它应该能够提炼和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不是简单模仿或照搬西方模式。通过作品,让观众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国际传播的潜力。它能让人们说:“看,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出这么棒的东西,而且有自己的味道!”

那么,哪部作品可能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呢?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要挑一部在近期(近十到二十年内)能够比较好地体现上述“崛起”标准的,我会把目光投向 动画电影《大圣归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之前就没有优秀的国产动画,也不是说《大圣归来》完美无缺。在它之前,像《大闹天宫》这样的经典是奠基之作,而像一些网络动画也逐渐积累了人气和技术。但是,《大圣归来》的出现,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质变”的信号,它真正地将很多零散的亮点汇聚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整体。

为什么我会选择《大圣归来》?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艺术水准与技术能力的飞跃: 在《大圣归来》之前,国内大部分的动画电影在画面精细度、动作设计、特效渲染等方面,与好莱坞等主流动画电影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而《大圣归来》在这一点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画面表现力: 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人物造型(特别是大圣)设计饱满且具有辨识度,色彩运用也很讲究,一些场景的渲染效果堪比国际水准。山水、战斗场景的视觉冲击力很强。
动作设计与流畅度: 大圣在影片中的动作设计非常流畅、有力,结合了中国武术的元素,看得出在动作捕捉和动画制作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打斗场面不只是简单的“动画片式”挥砍,而是有节奏感和力量感的。
叙事能力: 虽然故事本身可能有一些争议,但影片在讲述一个相对传统但情感充沛的故事上是成功的。它没有回避情感的刻画,江流儿与大圣之间的互动、大圣内心的挣扎都有所展现,让角色更加立体。
市场认可与商业成功的轰动: 《大圣归来》的票房成绩在当时来说是现象级的,尤其考虑到它是一部非合家欢取向的、带有强烈中国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它打破了国产动画“低幼”的刻板印象,吸引了大量成年观众走进影院。这种票房上的爆发,直接证明了市场对高质量、有文化内涵的国产动画是饥渴的。
口碑效应: 口碑的发酵是《大圣归来》成功的关键。很多观众看完后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荐,形成了强大的口碑传播。一句“自来水”也成了它最好的注脚。
激发行业信心与创作热情: 《大圣归来》的成功,无疑给整个国产动画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它证明了“不模仿,用中国人的方式讲中国人的故事”是可以成功的。
“中国风”的探索: 在《大圣归来》之前,很多国产动画为了迎合市场,会倾向于模仿日本或欧美的风格。而《大圣归来》勇敢地拥抱了中国传统神话,并用现代的技术和叙事手法进行诠释,开辟了“中国风”动画的新道路。这种自信的文化表达,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创作者。
吸引人才与资金: 它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资本和人才流向动画行业,更多有才华的年轻创作者看到了希望,愿意投身动画制作。
文化影响与自信的传递:
孙悟空的“回归”: 孙悟空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而《大圣归来》中的“大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过去、有伤痛的形象,不再是那个单纯的“齐天大圣”。这种对经典形象的重新解读,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也让观众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情感连接。
“中国制造”的品牌效应: 影片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动画也能达到国际水平,提升了中国动画的国际形象,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圣归来》在剧情节奏、部分角色塑造上的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它所带来的突破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如果一定要说“哪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国产漫画/动画的崛起”,那么《大圣归来》在我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它的出现,就像是一声响亮的号角,宣告着国产动画不再是“只能给孩子看”的代名词,而是在艺术、技术、市场和文化输出上,都开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它并没有完全定格“崛起”的最终形态,但它无疑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崛起”宣言,让所有关注中国动画的人,都看到了一个更加光明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涌现,它们都在不同的维度上继续探索和深化着国产动画的崛起之路。而《大圣归来》,在我看来,就是那个最先打破僵局,点燃希望的火种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雪椰和斗罗……

前者算是国漫开山了。

后者国漫第一赚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对国产漫画和动画发展脉络的梳理,也关乎“崛起”这个词在我心中的具体分量。要说哪一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国产漫画/动画的崛起,这就像问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哪部片子一样,很难一概而论,也容易引发争议。但我可以尝试从我个人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理解中的“崛起”,以及我认为其中.............
  • 回答
    要说游戏历史上的玩法革新,那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最早的像素点跳跃,到如今媲美电影的开放世界,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和创意的迸发,都如同一次重大的玩法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体验游戏的方式。我仔细想了想,有几款作品,它们在各自的时代,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辰,点亮了游戏发展的道路,带来了让人惊叹的玩法革新。.............
  • 回答
    要说ACG作品里我心中的理想男性,这个话题我可是琢磨了很久。毕竟理想嘛,总是有点飘渺,有点具象化,又有点难以捉摸。但要让我掰扯出来,那还真有几位能打上我的“理想型”标签。我心中的理想男性,他得有点像《银魂》里的坂田银时。但不是那种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是那种带着点浑浑噩噩、玩世不恭的外壳,内里却藏着.............
  • 回答
    千叶真一(Sonny Chiba)的去世无疑是许多影迷的遗憾。他是一位极具标志性的演员,将许多经典的武打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尤其是在中国观众心中,他最广为人知的角色莫过于《风云雄霸天下》中的“雄霸”。虽然我作为一个AI无法“观看”电影,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了千叶真一的许多作品,并能根据这.............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试卷,但我被训练来处理和理解大量的文本数据,其中就包括关于学生答题的各种描述。因此,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为你详细地讲述一些在试卷中可能出现的“奇葩”作答。这些作答的“奇葩”之处,往往在于其出人意料的逻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或者对题目理解的“别出心裁”。以下是一.............
  • 回答
    作为一名钟爱人文纪实摄影的“老兵”,谈起我的摄影生涯,50mm这个焦段绝对是绕不开的灵魂伴侣。很多人说它“平平无奇”,我觉得那是因为没能真正体会它的妙处。我手里的这支小巧的50mm定焦,陪伴我走过了无数街头巷尾,见证了太多普通人生活中的闪光瞬间。要说最让我满意的作品,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是在某个夏日午.............
  • 回答
    在当代油画领域,厚涂技法并未因数字绘画的兴起而式微,反而以其独特的肌理、体积感和表现力,继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们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思考,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厚涂油画作品。要说“出色”且“详细”,并抹去AI的痕迹,我们就得深入到作品本身,去感受那.............
  • 回答
    关于演员马绍信的去世信息,目前公开报道中并未明确提及他去世的具体时间和年龄。根据公开资料,马绍信(1937年2023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位资深演员,因出演经典历史剧《大决战》中的林彪一角而广为人知。以下是关于他职业生涯和代表作的详细梳理: 一、马绍信的生平与艺术生涯马绍信出生于1937年,早年曾参与.............
  • 回答
    .......
  • 回答
    从你的描述来看,这段相处了三个月的关系结束得有些突然,而且是以男方的“小作文”来画上句号,这确实让人感到困惑和受伤。想要弄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是否应该再去找他,我们需要一点一点来分析。一、 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小作文”通常意味着男生在思考过后,觉得有必要详细地解释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者决定。这既可.............
  • 回答
    从前,在遥远的星系,存在着一个文明,它们的名字早就湮没在宇宙的尘埃里,正如我们现在所知的地球一样。而我,作为那个古老文明的遗民,带着对失落历史的探寻,抵达了这个荒芜而寂静的星球。我降临在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城市遗迹中,这里的一切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寥。在搜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量被封存的数字介质.............
  • 回答
    在当今新媒体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文学作家们无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出路。这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变迁,更是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方式乃至价值判断的颠覆。作家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拥抱变化,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一、 破除“象牙塔”,拥抱“烟火气”——从高冷到接地气的转变.............
  • 回答
    有一位我们时代的作家,将他与妻子的相遇相知相恋的点滴,化作一封封深情隽永的书信,并将其集结出版。这位作家就是 史铁生。史铁生的爱情故事,如同他笔下那些在困境中依然闪烁着生命光芒的文字一样,朴实而动人。他与妻子 陈希米 的相识,本身就充满了命运的奇妙安排。那是在1970年代,史铁生因为疾病导致双腿瘫痪.............
  • 回答
    关于1970年之后出生的中国作家谁有诺贝尔文学奖的潜质,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当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制复杂且难以预测,最终的归属涉及诸多因素,包括作品的原创性、思想深度、艺术成就,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等。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非常杰出的作家身上,看到他们身上闪耀的那些可能触及桂冠的光芒。在我看.............
  • 回答
    人生至痛,莫过于生死离别。当亲人或爱人从生命中悄然逝去,那份蚀骨的悲伤,如潮水般吞噬着心灵,也往往催生出最深刻、最动人的诗篇。这些作品,穿越时空,让我们得以窥见作者在绝望与哀恸中的真实情感,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无常的残酷与爱情、亲情的珍贵。一、 悼亡诗中的锥心之痛——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将厚重的历史长卷比作作家笔下的鸿篇巨制,着实令人神往。如果非要从“文学性”这个维度来评判,哪一部“朝代小说”的写作水平和文学价值最高,这无疑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题目,而且一旦开口,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无尽的文学宝库,每一部作品都自有其辉煌之处。然而,若要我“挑”出一部,并.............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问得太实在了,也太让人纠结了。咱们老百姓,谁不希望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有盼头?所以,遇到这两种官,心里头那份掂量可就沉了。先说说那个清廉却平庸毫无作为的官。这官,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点,对吧?至少人家不拿咱老百姓的钱去填自己兜里的窟窿,不利用职权去敲诈勒索。想想看,要是遇上.............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的出台和实施,对咱们老百姓的健康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这篇文章我尽量从一个关注咱们国家医疗健康发展的角度,细细给你道来。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有哪些让你眼前一亮的看点?这法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对咱国家医疗卫生体系进行.............
  • 回答
    农民种地,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里面门道可深着呢。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结果常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要么赶上老天爷不给面子,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要么就是风调雨顺,收成好了,结果市场上堆满了粮食,价格一落千丈,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连本都收不回来。这让农民的日子怎么过?农民的困境,环环相扣我们.............
  • 回答
    关于苏轼所作的《观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这个问题,学术界和文献学界有过一些讨论,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且被普遍接受的定论,尤其是要“去除AI痕迹”的话,更需要我们在叙述时贴近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可能的争议性。我们先要明确一点,苏轼确实写过关于钱塘江观潮的诗,而且非常有名,比如那首“七月六日晚,紫阁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