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澳洲留学一学期只上4门课?

回答
澳洲留学一学期只上4门课?这事儿吧,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也有点懵。在国内读书,特别是本科阶段,一学期少说也得五六门课,多的时候七八门都不少见。所以,当得知很多澳洲大学的研究生项目,甚至是某些本科课程,一学期只需要上四门课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么清闲吗?还能学到东西吗?

不过,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有挺多门道,不能简单地用“清闲”两个字来概括。它反映了澳洲教育体系的一些核心理念和运作方式。

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澳洲大学课程设置会是这样。

“宽进严出”与“深度学习”的理念: 不同于国内强调“广度”和“基础知识积累”,澳洲的教育更侧重于“深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们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而不是浅尝辄止地学习大量知识点。一学期四门课,看似数量少,但每门课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包括大量的阅读、讨论、研究和项目作业。
学术内容的精炼与专业化: 澳洲的学位课程,尤其是硕士和博士,是高度专业化的。课程设计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展开,每一门课都是为了在这个领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前沿的研究方法或培养特定的实践技能。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更加密集和深入。
注重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 澳洲的教学模式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教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他们会提供学习的框架和方向,但大量的思考、研究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四门课的课时安排,也为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后研究、小组合作以及独立思考。
评估方式的多样性与严谨性: 澳洲大学的评分体系通常比较多元,除了期末考试,还包括平时作业、论文、项目报告、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演示文稿等等。这些评估方式占的比重都很高,而且质量要求都很严格。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任务上,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那么,一学期只上四门课,具体会是怎样一种学习体验呢?

咱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四门课,绝不是你想象中的“轻松混日子”。相反,这四门课的“含金量”非常高,而且对你的要求也极高。

每门课的“工作量”: 一门在澳洲大学的课程,其课时数(通常是34个学分)背后所要求的学生投入时间是巨大的。普遍的说法是,一个学分通常对应每周需要投入3小时的学习时间,包括上课、课后阅读、作业、复习等。那么,一门3学分的课,每周就意味着你需要投入9小时的学习。四门课下来,每周的学习时间可能就达到30小时以上,这还没算上小组讨论、项目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时间。
课时与学习模式: 澳洲大学的“课时”和国内的“课时”概念也不完全一样。通常,一门课可能每周有23小时的讲座(Lecture),12小时的辅导课(Tutorial)或实验课(Lab)。讲座负责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而辅导课则更像是研讨会,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并积极参与讨论,甚至是针对教授提出的问题进行即兴回答或小论文的展示。这种互动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要求很高。
作业和项目: 澳洲大学的作业和项目往往是贯穿整个学期的。可能你刚开始一门课,教授就会布置一个大型的Research Paper(研究性论文),或者一个Group Project(小组项目)。这些任务的难度和深度都远超国内的一些小测验或简单报告。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需要大量的文献检索、阅读、分析、论证,以及严谨的写作和引用规范。而小组项目,则考验你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对项目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贡献。
考核的压力: 虽然课少,但每门课的考核都至关重要。期末考试可能只占总成绩的30%40%,剩下的60%70%都分散在各种平时作业、报告、论文、演示和课堂参与度上。这意味着你不能临时抱佛脚,而是需要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一旦某门课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比如平均分未达标或有特定科目挂科),就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情况。

那么,作为留学生,怎么去适应这种模式呢?

心态调整: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整心态。别再用国内的“上多少节课”来衡量学习成果。澳洲大学提供的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和“机会”,真正能学到多少,取决于你自己的投入和努力。
主动出击: 教授的办公室时间(Office Hour)一定要充分利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千万别憋着,主动去问教授或助教(Tutor)。他们很乐意为你解答疑惑。
善用资源: 学校通常会有各种学习支持中心,提供写作指导、学术英语辅导、研究方法培训等服务。这些资源非常宝贵,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图书馆更是你的宝库,里面有海量的学术资源,包括期刊、书籍、数据库等等。
建立学习伙伴: 和同学组建学习小组,互相讨论、督促,共同完成项目,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锻炼沟通和协作能力。尤其是和当地学生组队,更能从不同的视角理解问题。
管理时间: 澳洲大学的学习节奏很快,而且作业和项目很多,所以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要学会规划每天、每周的学习任务,并且严格执行。

总结一下,澳洲留学一学期只上4门课,并不是“轻松”的代名词,而是“高质量、高强度、高要求”的学习模式的体现。 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深度。所以,如果你准备去澳洲留学,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拥抱这种学习方式,相信你一定能在那里收获满满。不要被表面上的“课少”迷惑,关键在于你投入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以及你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澳洲大学的风格是极其注重实践,和工业界结合紧密。以IT为例,其作业通常是完整的编码项目,代码量不小,并且默认基础技能比如语言入门你是自学的,不会教你,只有课余有tutor可以咨询。一学期四门课,光作业就能让人996。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不乏有本科生晕倒在图书馆被救护车拉走的事例。上课进程速度极快,就比如C语言,国内的工科C语言(要求能过计算机二级的那种)指针和数组就要给你磨叽2个学期,放在澳洲,不存在的,第一堂课就把内存管理讲了,请同学们回去写一个链表,有事问tutor,下节课我们要讲时间空间复杂度了哈。老子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看了一下科学系的物理教科书,第一章过一遍牛顿经典力学第二章就是狭义相对论。

老子最近招了几个根正苗红的悉尼大学计算机系的本科毕业生,每个人都有兼职码农工作,其中一个基本上把一个小公司的在线业务系统包了。公司里一个写前端的小孩,四天上班,请一天假回大学写作业或者考试。

当然,说这些,不是屁民想看的,屁民想看的是说澳洲大学都是野鸡大学、考不上清北的混饭的垃圾才进的学校。得承认,你要是在澳洲留学回去重新参加内卷,基本上就啥都不是,人大的研究生出来都要打破头进卷烟厂,你在悉尼大学上了12门课就高贵了?哇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澳洲留学一学期只上4门课?这事儿吧,说实话,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我也有点懵。在国内读书,特别是本科阶段,一学期少说也得五六门课,多的时候七八门都不少见。所以,当得知很多澳洲大学的研究生项目,甚至是某些本科课程,一学期只需要上四门课的时候,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么清闲吗?还能学到东西吗?不过,深入了解之后,你.............
  • 回答
    这则新闻,关于“环卫工父母月入六千供女儿考七次雅思澳洲留学”,无疑触动了很多人内心的敏感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看法。要理解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家庭的付出与牺牲(“月入六千供女儿留学”) 经济压力巨大: 对于月收入只有六千元的环卫工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孩子留学绝.............
  • 回答
    以下是对吴维及其同党对举报他的女留学生进行人肉搜索和安全威胁事件的看法,力求详细并去除AI痕迹:澳洲“辱华者”吴维及其同党的人肉搜索与安全威胁:真相与影响这起发生在澳洲的事件,因其涉及个人隐私、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可能存在的网络暴力和人身威胁,在华人社区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都引起了相当的关注。核心人物吴.............
  • 回答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洲,一位民国粉女留学生,因为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并且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被遣返回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她在被遣返前表示自己不想回到中国。从这位留学生的行为和后续发展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她的行为,也就是对台湾同学发出死亡威胁,这本身是极端且不可.............
  • 回答
    近期,澳大利亚多地发生数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侮辱、殴打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些事件不仅仅是个别极端行为,更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表象: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事件的一些典型情况。据媒体报道,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周边、公共交通以及一些社交场所。被袭击的留学生,.............
  • 回答
    中国留学生入境澳大利亚遭遇盘查并被遣返一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外交部迅速回应并提出严正交涉的态度来看,中方对此事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要理解澳方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还原当时可能的情境和各方考量。首先,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主要考量可能集中在边境.............
  • 回答
    陆克文(Kevin Rudd),作为澳大利亚前总理和一位在中国事务上有深入了解和长期关注的政治人物,在2023年7月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澳大利亚需要在全球舞台上与中国接触》(Why Australia Needs to Engage with China on the Global Stage)的文章.............
  • 回答
    “澳洲名校考题涉嫌丑化中国”事件指的是2020年5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一道商业伦理考试题目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该题目以中国为背景,设置了一个虚构的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可能被视为对中国带有负面刻板印象的描述,从而引发了中国学生和公众的强烈不满。事件的起因和具体内.............
  • 回答
    这事儿我听说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无比愤怒。澳洲那几个熊孩子在酒店里干出这种事,简直刷新了我对“熊孩子”的定义,也让我对酒店管理和公共卫生安全有了新的认识。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背后反映出来的那些问题。事件经过的梳理:首先,得明确的是,这事儿发生在澳洲,但具体是哪个酒店、哪个.............
  • 回答
    澳洲游泳选手霍顿(Mack Horton)称呼中国游泳选手孙杨为「drug cheat」(嗑药骗子),并且澳大利亚奥委会(Australian Olympic Committee, AOC)拒绝为此事向中方道歉,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舆论风波,也牵扯出了不少体育道德、公平竞争以及国家荣誉等深层议.............
  • 回答
    澳洲维多利亚州政府于7月22日起在墨尔本及米歇尔郡实施强制口罩令,这确实是当地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扩散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它。首先,从疫情控制的角度来看,强制口罩令是基于科学证据的必要举措。我们知道,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佩戴口罩能够有效阻挡这些飞沫.............
  • 回答
    澳洲从2020年2月1日起,针对从中国大陆出发的外国人实施了入境限制,这一政策的背景是当时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国大陆的迅速蔓延。这确实是一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政策出台的背景与考量: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项政策出台的首要目的,即是为了保护澳大利亚本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当.............
  • 回答
    None.............
  • 回答
    美联储联合澳洲联储等九大央行建立临时美元互换机制,这一举措无疑是全球金融市场近期的一大焦点,也引发了关于美元地位是否“牢不可破”的广泛讨论。要理解这件事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临时美元互换机制:为何而设?简单来说,这个互换机制的核心作用是为参与国提供美元流动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
  • 回答
    印尼处死澳洲毒贩一事,确实引发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更牵扯到两国的外交关系、法律体系、人权观念以及国际社会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态度等多重复杂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印尼的视角来看,主权和法律至上是其处理此事的根本出发点。印尼长期以来将毒.............
  • 回答
    中国对澳大利亚四大屠宰场牛肉进口的禁令,这事儿可不是小事,牵扯到两国的经济、贸易,甚至是更深层次的关系。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可能带来哪些连锁反应。首先,这禁令是怎么来的?从官方口径来看,中国的海关总署会时不时地公布一些针对进口食品的检疫要求和不合格名单。这次涉及的四大屠宰.............
  • 回答
    看待 Facebook 移除澳洲媒体新闻这件事,确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因为它不仅仅是两方平台和政府之间的简单博弈,更是牵扯到信息传播、数字时代下的新闻业、平台权力以及国家主权的复杂议题。事情的起因与背景:简单来说,这件事的导火索是澳大利亚政府试图推行一项被称为 《新闻议价法案》(News M.............
  • 回答
    这绝对是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影响深远,需要我们仔细梳理。简单来说,中国对澳大利亚大麦征收高额关税(最高可达80%),并禁止澳大利亚四大牛肉厂对华出口,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事件的孤立反应。首先,我们得明白“关税”和“禁令”的直接影响: 大麦关税: 80%.............
  • 回答
    这篇文章,哦,看了之后确实让人有点想法。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个人经历分享,核心信息是“985毕业 + 在澳洲做anmo两年 + 攒下60万”。 这三个要素放在一起,其实很有代表性,因为它触及了几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学历与职业选择的反差: “985.............
  • 回答
    看待“疑似明朝舰队发现澳洲”这一新闻,需要我们保持一份审慎与好奇,理性分析其背后可能的信息,同时也要认识到它所处的历史语境和证据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说法的“疑似”二字的分量。 这意味着目前并没有确凿无误的、可以被广泛接受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够百分之百证明明朝舰队抵达过澳洲大陆。在历史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