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挺可悲的。
半个月前去高陵考驾照,路上发现高陵周边的环境挺好的,特别是渭河两岸修的不错,有些地方地铁已经施工了。我估计以后房价会大涨,就和拼车司机聊了聊高陵的发展。司机说高陵最近引进了吉利300亿的项目,西安新书记来了以后,高陵很多烂尾路和荒废征地项目也开始施工了,然后指着前面一个小区说:这个小区之前3k,现在快4k了。
我一想,这房价都涨了30%,而且一查,发现高陵不限购,可以投资啊。后来又咨询了银行的朋友,她说自己有客户在高陵已经买了5套房了。我一听,就回家和父母、老婆商量来高陵买几套房。结果十一去高陵的几个项目一转,房价已经5k了,有的精装项目甚至接近7k。和房地产客户经理聊天的时候,他就说:去年末高陵的房价还非常低,年初涨了几百,现在几个大项目一炒,就是这个价了。
妈的,我的信息咋就这么落后啊!?
有次出差和领导在外面吃饭,饭局上有个人穿了一身商务西装,衬衫还带袖扣,桌上总说自己习惯吃西餐。我们出去都是搬砖的,感觉穿这样不应该啊。就和他聊了一下,知道他十几年前留学回国的。哪国?乌克兰~
哈哈,我憋着差点笑出声来。想想,现在这种出国也就唬唬乡下人了。我周围出国的人太多了,好多人在国内考二本都吃力,家境也就那样子,二线城市买套大点的房子都吃力。为了赚这类学生的钱,英国、澳大利亚很多学校专门开发了各种两年制硕士项目,一个班全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然而这些人读了书,很难在国外独立生存,最后要么回国到很一般的单位,要么继续让父母打钱混日子。
可这类在国外镀金的人,早十年回国,真的能唬住人,现在都还混的不错,进了不错的部门,占了不错的坑。我知道的某位就已经混成某行的中层领导了。
不过如今人们看待留学生已经和以前大相径庭了,对很多家庭普通的人来说留学早就不是暴利的镀金之旅了。之前那些留学的,打了信息差,真是赚到了,而且这些人的家境往往也比较好。所以看到这则新闻,我就想到股市割韭菜。有权人、有钱人、有关系的人早早的获得内部消息,穷人刚入市,暴跌,被套牢。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惨~
说到底,为啥我们的信息总是落后于别人呢?
想起之前看到的另一个新闻:
一个高中生复读了6次,还没考上一本,可是还要继续复读,家里愁的很。
在这个高中生眼里,必须考上一本:
小坤内心深处坚定的认为,去上一所二本大学,就是向困难低头和妥协,就不能有足够好的平台去学习、去发展,甚至就不能实现自我价值。
他认为自己是没发挥好,总是紧张,觉得时间不够
而他的父亲不这么认为:
现在全家很愁,可是这个孩子依然坚持要复读。
当时看到那个新闻,感觉就俩字:自私。
他为了自己的一点执念,而把整个家庭拖下水。
我认为执着是一种品质,但这种品质的发挥,不应该是以牺牲其他人为代价。
不过回到这个题目,我觉得这个题目略有不同,就是这对父母是支持女儿的发展
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女儿在澳洲求学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这种那就是双方都乐意,所以,也算是好事。
不过要批评的是雅思涨价。
我记得当初我考的时候才1450吧,现在都这么高了!
我觉得这对父母比很多知乎上的所谓精英要懂事儿。
一来人家阿姨虽然没文化,但理解孩子,懂事儿,雅思考了那么多次也没有责备女儿,知道“考好几次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考不过呢。”,人家阿姨明白,自己闺女从小没请过外教,没上过辅导班,没条件整个新东方VIP,英语底子没城里的孩子好,所以多尝试几次,很正常。要是有人胆敢来知乎提问:我雅思考了7次,还要继续考么?下面的答案必定是各种冷嘲热讽,各种暗戳戳的暗示自己如何考一次雅思就到8了,你丫考7次还不过可拉倒吧,还是在山旮旯蹲着吧。
二来人家阿姨不功利,愿望很简单,就是供女儿读个书,圆一个梦,没像知乎上很多人那么想的那么功利,什么移民,什么阶级跨越(我真的神烦这词现在),人家想得很简单,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没读成书,但想让儿女好好读书,开开眼界,就那么简单而已。人家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像某些人一样成天就琢磨着怎么提升提升阶级啊,怎么改变改变命运啊,怎么整个好点儿的社会地位啊,怎么在海外置个学区房啊,没留在硅谷和华尔街的留学生都是LOSER啊。反正留学作为一项投资,不给他超过500%的回报都算失败。
三来人家虽然有一儿一女,但没重男轻女,拥有家里最高学历的是女儿,出国留学的也是女儿,你问问身边周遭有多少儿女双全的农村家庭可以做到这一点?别说农村家庭,我周围不少知识分子的家庭,骨子里还不是一样重男轻女。
很多人在那边夸夸其谈澳洲就业如何难,澳洲身份如何难,阶级提升何其不容易,留学的钱何其难还,如何如何浪费父母的钱了,如何如何对不起父母的辛苦了,如何如何傻逼的选择英语专业了,如何如何不可能拿奖学金了,还有人暗戳戳的暗示女儿可能在卖淫?(真是穷是原罪啊,什么屎盆子都能往人家头上扣)。
我真的想说,人家没借你家钱去留学,关你屁事,澳洲领事馆发签证的时候都不歧视环卫工家庭,你凭什么。
——————————————————————————————————————
P.S. 很多人拿自己的消费水准来判断这点钱根本不够姑娘生活费,是,你住房必须住city,你周末要去唱个卡拉OK,有事儿没事儿来个high tea和massage,时不时还要去中餐馆改善伙食,这点儿钱当然不够,但有人住suburb, 房租100刀一周,有人一天三餐都自己做,有人周末出去打工,有人到澳洲两三年没唱过K,对于人家,1000刀活得可以风生水起。
——————————————————————————————————————
P.P.S 有人说没钱去留学会很惨的,是,这是真的,毕竟没钱的去留个学还要被有些人污蔑为是去国外卖淫的。真惨。
可是没钱干什么是不惨的呢?
没钱去拼高考就不惨了?人家黄冈名师,启东名师,请到飞起,你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等着普通话不标准的老师给你讲题,老师嘴笨的很,只会照本宣科,动量定理讲三遍你还是云里雾里。
没钱去北京上大学就不惨了?你身边同学好多本地的土著,有房有户口还有好爸妈,他们穿耐克限量版,你穿淘宝9.9包邮帆布,他们毕业进央企,赚的全是零花,你毕业好不容易找了份过万的工作,一半工资交了房租水电。看似只是一个户口和房子的差距,其实差了一辈子。你买得起房么?你拿得了户口么?你娶得起媳妇生得起孩子么?
没钱去做生意就不惨了?你辛苦经营,求爹爹告奶奶,打点那个当官的这个采购的,一不小心资金链就断了,人家富二代拿个几亿玩票,银行经理还跟着屁股后面求他贷款。
没钱去学CS就不惨了?像李文星一样,贷款一万培训学个JAVA,求职一不小心就被传销组织干掉了,就算顺利入职BAT,你还不玩儿命挣钱?你要不要996,要不要007,要不要付首付?不说猝死,你的腰椎,颈椎,眼睛,老了之后全是慢性病。就算都熬过来了,还有一个叫瞿欣欣的姑娘在身后含情脉脉的看着你呢。
所以各位,没钱到底干什么是不惨的呢?
这人真是败家queen啊!!!我在悉尼见到过无数会被大部分国人认为是“败家”的留学生,包括对女朋友豪掷千金 送奢侈品送跑车的,赌博的,个人生活作风非常不把钱当钱的等等等等。
但是,文中的小莉让我感觉到我这辈子真的还没见过能这么败家的人。。。。。。。
湛江某高校,英语专业,雅思6.5居然要考7次(目前的最高赞认为,她起点低,能像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我真的不懂了。就算起点不同,可是英语专业的人6.5要考7次。。不是太说不过去了吗??难道就因为她家庭层次不高,所以理应学不好自己的专业??)。。。。自己在同龄人里什么破水平自己心里难道没数吗?父母还觉得她超厉害。。这不是在欺负自己父母不懂,没文化吗?澳洲硕士,重点是英语专业。。。毕业了想干嘛。。。
亿亿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能够有这么败家的人。。。。服气
————回答问题的第二天看了大家的回复忍不住更新一句————
知乎的画风真是越来越高深莫测了。。多多少少的问题,都是211.985背景的学生来提问文科和生物相关专业的留学问题,被大家苦口婆心 引用各种数据劝退,当时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些专业的投资回报比不高。我一直都是非常赞成有实力的家庭支持孩子出国的,就算投资回报比不高又怎么样?很多事情都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到了这个问题里的女生,这样的家庭背景,英语专业在国外类似于英语语言文学,这样子一个文科专业,读语言文学的人雅思又这样。。这么多人反而支持了,支持的原因是“同理心,共情能力”。。
最后,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答案是在秀优越感,但是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而且我没法理解认为这是在秀优越感的人的脑回路。。希望和我持反对意见的人不要发私信给我“教我做人”了。。我根本不会回复,因为大家认知水平不在一个水平上,都不知道雅思和澳洲留学移民是怎么回事…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和一个陌生人私信讨论的
————最后一次更新这个问题————
1.不是反对穷人读书无用论,而是你得真的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并且真的去努力。
2.并不是说穷人雅思不能考7次,而是做了真题+考了1-2次后,一个20多岁的人应当有判断自己是否准备好了去考试的能力。考7次,她逼的不是自己,逼的是父母。
3.我所讲的,是性价比的事。
很多人说她可以移民,可惜英语专业真的不行。很多人说她第二个master肯定是移民专业,然鹅,大部分移民专业需要本科背景(包括高赞答主说到的护理,所以这个女生不能申请护理,除非从本科重新来过),她可以申请的移民专业就是会计和it大类,这两个专业目前要移民起码雅思4个7(会计要4个8)。
很多人说她凭借海龟文聘,回国可以轻松找个好工作,希望这些人去澳洲留学其他问题下看看,目前国内大城市是如何看待澳洲学历的,更何况。。她在一个雅思6.5就可以有奖学金的学校。
4.请看完以上依然认为我在秀优越感,看不起穷人(我他妈自己就是穷人),推崇读书无用论的人,把发私信和评论我的时间,用到去看心理医生上。。
《长江七号》里有这么个情节。
星爷演的散工,跟林子聪演的工头申请多干点活。工头说你有钱买电风扇不如先还我,你老婆的丧葬费都是我垫的,你自己还不吃饭供你儿子读贵族学校,我儿子才读普通学校,有什么分别?
星爷说只是想让他读好一点,长大别像我一样。
工头说那你也要有能力才行啊。你只是个散工,你凭什么呀?
星爷说我顶的了。工头说你顶不了!星爷说顶的了。工头大声说:顶不了!
星爷又笑笑说:顶得了……
今儿看了这问题,再看看这么多喷这姑娘的,嘲讽她贬低她的评论和答案,当年没看懂的《长江七号》这段剧情,哗啦一下全明白了。你说散工送儿子进贵族学校,工头干嘛那么怒啊。
甭看互联网上这么多小中产,一点到晚念叨“阶级固化“,“丧失流动性”,好像很焦虑,其实绝大多数人焦虑“阶级固化”的时候的潜台词,从来都是焦虑自己以上的阶级固化了,自己没机会挤上去了,对于自己脚下的阶级,巴不得像挤出管儿的强力胶那样,赶快,迅速,狠狠的固化住,别再往上流动了。
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当接触到一个新人新事儿的时候,会套进一套自己的“估值”体系,根据身家背景,颜值学历,生辰八字,星座血型,估出来一个上限下限,在这个范围之内折腾,人畜无害,喜闻乐见,美其名曰靠谱,不出格,又叫“踏实”,“本分”,都是农耕文明朴实的褒义词。一旦跳出了这个上下限,那就会召来非议,哪怕还没跳出,只是目标想要跳出,正在努力着呢,也免不了被骂的。
你看,新闻里这姑娘,在很多人眼里,估值有限,爹妈都是环卫工人,家庭条件就不好,湛江大学英语系,看来也不是学霸,考了7次才6.5,更是说明问题。这种姑娘,在这些“社会估值人”眼里的“本分”定位,就跟“出国”没一点关系,在他们看来,这姑娘最好的路径就是认了命,赶紧找个工作,基本也就是柜台销售商场导购,最多也就是个办公室小文员,然后二十多岁找个人嫁了,还不能高攀,可以被挑但没条件挑别人,管男方要彩礼不能超过十万,对方要是买了房也别想着联名了……
如果这姑娘选了这条路,这就不叫“败家”了,回归了社会对她的估值范围,终于可以被比她略高一级的阶层安心消费了。
但她偏偏不啊,她家也不啊,散工的孩子送去贵族学校有啥用啊?这不是败家吗?但人家就是愿意败啊……败家也没败你家啊?你生什么气呢?
说到底,不理解归不理解,没用归没用,浪费归浪费,但这问题下流露出的歇斯底里的戾气,对这一家人的嘲讽和批判,真真实实的反应了这些批判者自己心里的恐慌脆弱,原来自己头顶的阶层挤不进去,自己脚下的阶层却开始跃跃欲试想往上拱了,还拱的这么用力。
写到这儿有人要说得了吧,我年薪一百万二环三套房,雅思六个七手机尾号七个六,我还担心被个澳洲破硕士给逆袭了?
她的确未必逆袭的了你,可不能否认的是,通过这一家子的投入,她在这个社会丛林里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更强了,跳出了环卫工家庭的“社会估值”的上限,再难被小中产们安心消费了。如果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底层家庭,出身贫寒的孩子这么拼,哪怕真成功的只有小部分,也足够让这些小白领们现在沾沾自喜的那点儿优越感迅速贬值,这才触及了他们心里最大的恐慌,所以拼了命的开嘲讽啊:你顶不了!
其实他们真想说的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