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陕西科技大学教授葛万银殴打环卫女工,其助手解释「农村出身,因刚从美日回国不了解国情才会打人」?

回答
陕西科技大学教授葛万银殴打环卫女工一事,及其助手的“农村出身,不了解国情”的解释,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事件本身:权力与尊严的碰撞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殴打行为本身是错误且不可接受的。无论何种原因,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授,对一名以体力劳动为生的环卫工人施加暴力,这本身就与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相悖。环卫工人是城市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劳动值得尊重和保护,而不是被随意践踏尊严。

葛万银教授的行为,暴露了社会中可能存在的权力不对等以及由此产生的傲慢与漠视。在很多情况下,社会地位的差异容易导致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优越感,甚至认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可以凌驾于他人的基本权利之上。这种观念的滋生,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助手解释的“说辞”:荒谬与回避

葛万银教授的助手提出的“农村出身,因刚从美日回国不了解国情才会打人”的解释,简直是荒谬至极,并且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农村出身”的逻辑漏洞: 将“农村出身”作为施暴的理由,不仅是对农村人民的污名化,更是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性否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培养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同理心和对社会规则的理解。一个农村出身的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教授的头衔,这本身就说明他具备了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反过来说,如果“农村出身”就意味着“不理解国情”和“容易施暴”,那我们还要高等教育做什么?教育应该是弥合差异、提升认知、促进融合的桥梁,而不是加剧隔阂、制造借口的工具。这种说法,仿佛在暗示“农村就是野蛮落后”的刻板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

“不了解国情”的站不住脚: 更何况,他“刚从美日回国”这个时间点,本身就与“不了解国情”这个理由存在矛盾。在美日等国家,同样存在严格的社会规范和对个人行为的要求,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会受到谴责和法律制裁。如果他在美日能够了解并遵守当地的规则,那么他回到中国就“不了解国情”而可以肆意妄为,这逻辑显然不通。更进一步说,即使不了解,作为一名教授,理应具备通过观察和学习来理解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不是用暴力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打人”与“国情”的关联性: 即使退一万步讲,有什么样的“国情”是“打人”可以解决的?环卫工人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疏忽,但解决的方式应该是沟通、投诉或者联系相关部门,而不是直接使用暴力。用“不了解国情”来为“打人”辩护,本质上是将个人行为的失范归咎于外部因素,是一种典型的责任推卸。

教育与社会责任的缺失

这件事情更深层次地暴露了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教授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头衔,更代表着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标杆。如果一个教授连最基本的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则都做不到,那他的教育成果便大打折扣。

同时,这也引发了对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反思。高校作为知识的殿堂,应该对教师的言行举止有更高的要求。出现这样的事件,高校的管理和教育是否到位,也值得审视。

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城乡二元、阶层固化?

尽管助手用了“农村出身”来辩解,但我们也要警惕这种说法是否在无意识地触及到一些更敏感的社会议题。在中国,城乡差距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时确实存在障碍。然而,将这种差距直接与“殴打”行为挂钩,是对社会问题的简化和转移。

“从美日回国”的设定,本身也可能带有一种“精英主义”的色彩,似乎回国精英就容易与国内环境产生“脱节”。但如果这种脱节是以蔑视和暴力为表现,那问题就更严重了。这可能反映出一些在国外接受了教育或者工作过的人,在回归国内社会后,反而因为难以适应一些社会潜规则或者对国内的某些现状感到不满,而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方式。但即便如此,暴力都不是解决之道。

结语:

总而言之,葛万银教授殴打环卫女工这件事,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事件。其助手的解释更是将事件的荒谬性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和尊严。同时,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以及如何培养具有良好公民素养和同理心的社会精英,都需要我们深刻反思。不能让任何借口,尤其是那些充满歧视和偏见的借口,成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这位教授的行为,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必须受到应有的谴责和处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下面的学生们,都会说一句“我不是洗地”。

但是我记得我妈妈每次批评我的时候,都会说那么一句“我不是要批评你啊”。

贵校公关都那个德性了,实锤锤得棺材板都钉上了,还有人在这等反转?还有人觉得事出有因?合着这环卫工人必须得是派来败坏你校名声的卧底,教授出手正义护校你们才满意?地不是这个洗法啊朋友们……

说个不相关的例子,相关单位名称隐去。

某大学的某同学发现某交友网站上有个同校的学生(学历还很高的那种)当渣男,骗钱还骗炮,被骗的小姑娘有苦难言。

然后他写了封电子邮件,发到院系领导那儿去了……

不知道比这群护校使者高到哪里去了。

user avatar

开始看到这个新闻时,本来打算上微博狂怼的,但是看到葛万银不是文科教授,也就算了。毕竟这样的人才对于我们这样的国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尤其是粉末冶金这一块。

不过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学校的解释居然是,葛教授在国外多年,对国情不了解。好像美国日本可以随便打人似的。

这事挺乱,总之我觉得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拘留就拘留,该赔钱就赔钱。

这是法律问题,没必要扩大化到整个知识分子群体。

user avatar

很多人说这个老师“德不配才”,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出来的,我看他“才”也一般。

这个老师算是和我做同一个领域的,就我来看他的论文发表实在是稀疏平常。根据他的个人主页上面列的他的代表作,一作和通讯的文章影响因子最高的才是7.39的nano scale(国人自己办的杂志)。功能材料这么容易灌水的领域,做的还是大热门二维材料。连一篇给力的一区(如AM)都没有,都不够在国内一些牛组毕业。这也叫有才?他的几个项目也都是自己参与参与,打打工而已,又不是自己主持的项目。不知道他所谓1000万的项目是怎么申请到的。这也太水了。

这个人的心理我也能理解,看他简历就知道了。在以push闻名的日本工作,博士毕业后辗转四个地方做博后,千老干了七年,心理早已变态,才混到国内一个一般院校当教授。典型的多年压抑,一朝得志,小人猖狂。所以就不难理解“刚回国不了解国情才会打人”,因为这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代偿心理,觉得自己在国外被欺压惯了得憋屈难受,回国之后要找回场子。这和俗话说的“多年媳妇熬成婆”一个道理。我敢打赌这位葛万银老师对学生一定也会极为push,把自己博后期间受到的压抑都转嫁出来,这从他推行《弟子规》也能看出端倪来。

这种代偿心理实在吓人。因为他也是可怜人,吃过很多苦,熬到教职后就觉得学生吃苦也无所谓,甚至变本加厉,苦了的就是学生。当然,我读PhD,也苦,你看我今天做实验又搞到凌晨两点钟,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nice,不要变态。阿门~~~~

user avatar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好了国情告诉你了,来说说这跟你打人究竟有什么关系?

user avatar

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推卸责任的借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