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现在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和逻辑真的不怎么了解。
中学现在造价(包括土地)5亿以上是基本操作。
如果你的投资低于这个数,没有良好的办公和宿舍居住环境,核心问题是你能招来高质量的老师么?没有高质量的老师,学校有生源么?
前段时间我去陕北基层调研。座谈会期间,贫困县局长就说他们的教育办得太糟糕了,县统计报告说常驻人口20多万,但实际日常不到5万人,大部分人平时都去榆林市里打工或者陪孩子出去读中学。全县每年高考报考人数2000人,但实际上在本县上学的孩子只有400。
不算初中,仅1600名高中家庭每年因为外出陪读,花费超过3000万不多吧?这对贫困县的家庭负担有多重?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中学造价过低,它就不会发生效能,因为老师和学生都会外流,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也许,按照规模曲线,3亿的中学和7亿的中学同样没效率,前者是投资规模过小导致的不经济,后者是投资规模过大的没效率,但二者普惠的学生数却存在差距。
同样的逻辑,就是前段时间非常热的贵州贫困县水司楼。现在太多旅游小镇的投资都超过30亿了,别说浙江17个旅游小镇投资1000亿,即便是陕西关中某最近打造的小镇一期投资都过30亿了。
投资低,项目水平和旅游体验自然差,在现在旅游业竞争的态势下,投70亿也许亏钱,但投10亿肯定连水花都没有。
你说如果贫困县想发展旅游业,它能怎么做?除了不发展,要发展,就只能硬着头皮、顶着高负债上。
然而,贫困地区可以不发展旅游业,但能不发展教育么?
当然,上级对中小学评估定级时设置了很多不合理的指标,比如操场(篮球场数量)面积、数字化程度等指标,这会造成基层为了上等级而盲目建设硬件而各种浪费。为了提高评估积极性,相关评估和上级补贴是挂钩的。基层政府和学校即便不是为了政绩,只是为了上等级和补贴,也只能选择盲目建设硬件。特别是贫困县本身就是因为缺少补贴和经费,所以相关工作比较差,但是如果评估如果不和补贴绑定,缺少人事权的上级事业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关工作就没有激励。这种补贴和评估关系就是死循环,唯一能做的只是调整、合理化指标。
可惜各地区差距太大了,指标的合理性也很难确定。当然,有些指标设置确实有问题。以《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试行)》为例,其中“办学条件”指标里其实是要求学校必须有标志性建筑和精心设计景点的,这就属于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镇安县高中建景观其实是按有关标准做的,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些指标对一个7亿的项目影响又有多大呢......
周黎安有篇论文是关于基础设施可视性和政府投资行为的。主要观点是地方政府会增加可视性设施投入(比如道路、绿化),而减少非可视性设施(比如下水道)投资。这其实也是很多基层政府加大硬件评估标准投入,而减少实际服务效能类投资的原因。因为评估专家去某个县最多就是一天时间,听各种数据汇报和走马观花式检查(座谈)后,就没有多少时间了。然而,就此完全否定评估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很多下级事业部门就是利用评估压力从领导那里争取项目资金的。如果没有评估,项目都没有。而对基层领导来说,如果评估上不了级,投资这些公益性设施又有什么意义?这是一种浪费,一种死循环,却又是一种次优、无奈的选择。
也就是说,独山县的钱,足够让60个县盖出这样的学校,然而现实却是这些钱去盖了盘古庄。
我真的厌倦念公式了, 但是还得再说一遍:
海量专,精确算;比你懂,比我懂。
我的母校建筑是仿明代的建筑,08年修建花了3.8亿。这个学校考虑到还削平了山体,建设了防滑坡挡墙,再加上物料地价上涨等因素,这个钱不算很多(当然如果有违规行为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看新闻照片和我的母校差不太多,也没觉得多么豪华,就是普通学校的建筑,再加了一些景观。这个和所谓的豪华差的还是有点远,总不能把学校修的跟监狱一样,才符合大家的预期吧?
话说回来,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作为一个贫困县花这么多钱有点浪费。但是在当地成千上万名学子眼里,这个学校就是他们梦想中的学校,宽敞的教室,明亮干净的食堂,塑胶而不是水泥的操场,这个工程在当地学子的眼里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的工程,甚至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希望该县除了对硬件上有这么大的投入的同时,对于师资,配套的建设也不能落下。
补个图,来对比一下
学校今天下午的双层彩虹!!
(来自班群
———————————
洗完澡 刚到宿舍,讲讲大家关注的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问题吧。
八人间规格,其实只住六个人。我认为学生宿舍环境很可以了。以前的旧校区,床很旧,宿舍走廊比较暗,夏天也没法降温。而新校区直接有了:奢华洗手台 明媚的阳台 非常干净的厕所 空调!
老师的条件好,像评论的朋友说的,为了留住本地的人才,创造出一个好的环境吸引人才。能够理解的。
有人说教师往返代价太高的问题,其实是还差适应。新校区距离县城14km,上面什么都不错,教师条件都很可以,只是少了家的感觉不适应,大家都想家,所以往返。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老师有孩子县城在读的必须情况。我们学生入校的时候都非常想家,何况有车的教师。
——————————原答案—————————
惊了,头一次看知乎推到自己的学校。
刚入学第十天。新校区投入使用不过一个月(高三的学长们7.24就开学了)斥资7.1亿的效果还是能看见的,食堂的饭很好吃,学校很大很大,开学第一天光熟悉环境走了17公里。听我姐说比他们大学还大…
我们镇安城是山区,本身城区面积太小了,这次搬迁直接撤销了城区的两所中学,新校区距离城区14km。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区压力,更好发展旅游城市,也配合政府“镇云一体化”的政策(城区和周边城镇共同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镇安贫困,但镇安中学当初也出来过几个省状元,被评选过“百强中学”,于右任题校名,文化氛围浓厚…在这个小城市每个求学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考进这里。也因为如此,政府才会格外重视,斥资7.1亿我觉得情有可原,能够理解…
依我一个高二学生的拙见,修建还是有必要的。
我们县的事
个人感觉媒体带了节奏
为了批评而批评的文章我是不认同的
媒体报道中有大量 “可能” “目测” “据XX反映” 等词汇,我看这篇报道跟我看BBC新闻有的一拼,当读者看到“贫困县” “负债” “豪华学校”的标题的时候,其实节奏已经被带起来了,我建议媒体能有记者去亲自考察,去亲自丈量办公室面积,上级部门也去查查这个学校建设支出数额,哪里超标了,哪里不符合标准了,落实到具体的建筑具体的负责人,然后再结合一下镇安县城本地的实际情况,给一篇中立的报道,让大家来评判。
豪华不豪华当地人最知道 学生最知道
县城人口不多,但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全不够用了,我记得我上小学一个班级就50人,现在一个小学一个班近70人了,再不建新学校,就别说去学习了,教室能坐的下还是不是个问题,新中学建成以后,把镇安原有的三个高中学合并成一个高中了,然后初中生可以去原来的高中学校,小学生可以去初中学校,这样明显缓解了基础设施压力。
况且之前三个中学教育质量相当参差不齐
一中是省重点,把好学生录完了,一中的升学率极高,在陕西省内都很是很厉害的,二中和一个乡镇高中白塔中学学生生源差,受重视程度小,拿到教育资源少,个人感觉除了在重点班还行,其他普通班要么学艺术体育之类,要么就是一群混子,二中白塔一年能考上公立本科大学的人少之又少,我17年二中考生,我们班上线二本以上大概就10来个左右,还是重点班,其他普通班文化课基本没有考上二本以上的。。
这个中学把三个中学学生集中在一起,师资力量能最优分配,规范标准化管理,这个学校离县城14公里,从照片看,哪来的豪华,国家本就应该这个标准来对待师生,穷乡僻壤的一个离县城14公里的村子里,条件不好,并且最重要的是这个中学实施封闭化管理,基本上教师学生需要常年住在学校,给师生修一点基础娱乐设施很正常吧,如果条件不好,优质教师都去离镇安100多公里以外的省会城市西安了,几个假山就是水泥弄出来的,弄个喷泉弄个仿古建筑一些人就沸腾了,国内教育资源本就不公平,县城给学校修好一点没问题吧,县城本就多山,削山平地花销7亿没啥。
你们在这儿喷贫困县不该透支还不如多探讨探讨落后地区能不能留得住优质师资力量,我觉得教育方面就不该省钱,中国多少地方建一些烂尾的旅游景点咋不上热搜呢?中国随便抓一个tan官能搜多少亿钱出来???在这儿纠结这7亿花的该不该真的没意义,只要能把优质教师留在镇安,只要提高教育水平了,7亿完全不亏。
还有啊,有些人看到贫困县城这几个字眼就开始了,就觉得穷人就该有穷人的样子,上什么豪华中学?真的是只准后浪玩的花,就不准普通穷人过得好一点,畸形的三观
我决定好好回答这个问题。有图有真相!
我目前自己亲妹妹和两个关系很好的晚辈就读于这个新闻中的中学,我本人高中也是镇安中学的。我妹妹高二,其余两个晚辈高三。我还有几个同学在这里当老师。不仅仅问题是7.1亿建学校,而是学校消费问题,学生生活质量保证问题,是否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建设设施!
7月多高三开学,这是新学校建成第一批入住学子,凉皮据说达到了7块左右一份,最后家长反应,社会舆论作用下目前调整到4.5元一份,其余饭菜价格抖音有视频传播,普通家长反应我给大家上图,大家可以搜索这个词条自己看具体情况,群众声音最真实。
高二是8月5号开学,昨天放的假,我妹妹回来身上一股味,为什么呢?因为学校浴室12块一次,而且是大众,小可怜不舍得花钱,夏天又热,为了省钱洗了一次澡,大学校内怕是12块冬天洗四次都够了!
因为地处山里,床板发霉大家理解,但是高中生休息时间有限,山间多雨,被子晾晒都是问题。宿舍标准应该是八人间,我妹妹宿舍住了七个人,她每晚九点下晚自习,还有很多作业,但是宿舍只有两张桌子,她让我给她买了床桌,买了充电的台风,因为只能窝在床上写作业,两张桌子不够用,高中生个子也都不小了,桌子挤不下,10点多就开始查寝,所以没留在教室写作业。她说食堂饭菜有的调料味太重,没有大小份之分,清真食堂比普通食堂味道好很多,但排队很慢,中午两个小时吃饭休息时间,想吃可口的饭菜起码15min+。校内呢只有一个超市,人流量很集中,香饽饽啊,很多想省钱的孩子只能去买零食,买泡面,对了,听一个家长说宿舍外面的热水大多时候只有60度,泡面都没办法。
这就是我了解的7.1亿建的学校里学生的现状。文笔不好,希望大家可以理智讨论,我对母校还是有感情,但赚钱不能赚到学生身上,镇安县的贫困高中生还是很多,这根本负担不起。相对于以前环境确实改善巨大,但是不能披着改善教育环境的幌子掺水。
这个话题上带节奏下场往往不会好。
尤其是幕后主使的某些成年人。
国社不仅是一个新闻机构,还是重要的情报机构和国家智囊,这篇报道的意义,不仅是一个点对点的监督报道,而是意图撕开全国范围内利用公共工程中饱私囊的整个黑幕。
总体来说,这个点打得非常典型。
建设学校有冠冕堂皇的借口,在这个壳里,大规模举债,装下一个近亿的景观工程和大规模的超标设施。
这是近年来很多腐败的重灾区。
拿这个个例来说,打得并不冤。
近亿的景观工程,放到哪里立项都是困难的。
超标的办公用房,前几年才刚刚严打过。
还有高赞答主举例,学生宿舍没有食堂规模大,食堂里大量的包厢等等。
这都是不能再实的实锤了。
希望这次反腐,把找水军带节奏的账也翻一翻。
罪加一等!
我说点实在的:评价教育建设的最关键标准是学生及其家庭能否真正获益。
大力发展教育的精神可敬,有今天这样的开端,无疑是值得称赞的。
但具体工程可以说是:铺张浪费,面子大于里子。这反映出具体的落实和监管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建筑面积特别大,各级领导办公室规模大幅超标,一个副处级单位,“会议服务室”等行政配置“一应俱全”,但学生宿舍却是8人间,导致书桌面积狭小。甚至据学生反映,洗澡、餐饮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成本颇高,现因网络舆论而有所降低。
与宿舍呈鲜明对比的是餐厅。“学生”餐厅设置多个精装包间,餐厅总面积1.4万平,而全校学生宿舍总面积只有1.1万平。
餐厅面积居然大于全校学生宿舍面积。
餐厅面积居然大于全校学生宿舍面积。
还是在学生住宿条件偏低(8人间)的情况下。
为教育花多少钱我都认可,但钱是花在教育身上么?何况还是负债上亿的情况下?
如果这还不够说明问题,那么请继续看。
花费近亿来修筑“亭台瀑布”等景观设施,旨在打造“唐文化”,做到县领导所提出的“文化和旅游同时发展”。
负债两亿,造景近亿。(景观及一系列打造唐文化的设计)
这还没结束。
为解决用“用地问题”,花了九千多万。
最终:用于“亭台瀑布及唐文化”和“削山改河解决用地”足有1.7亿,与镇安县全年的财政收入相当。
可问题不但没有就此解决,反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就是师资力量的紧缺:新建的镇安中学离镇安14公里,导致各师生上下学极为不便,也加重了师资力量的紧缺。
我不敢细想如果将哪怕一小部分预算用于提升教师待遇,能够吸引多少优秀教师、提升多少教学质量,但至少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高龄教师压力骤增、未来面临着青黄不接。
然而长达12年的高额负债已使学校失去了提升待遇、吸引师资的能力,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依靠“唐文化”和各种景观来吸引师资难免显得苍白。
但问题并未到此结束:
对学生而言:选址让学生上下学困难,学生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但同时据学生反应在校生活成本增高了许多,伙食费从20元涨到30元,甚至洗澡收费在10元以上(参考其他回答),这对于刚刚脱贫的地区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压力。目前在舆论影响下已经有所降低,但在上级未明确拨款帮助校方还债的情况下,个人认为此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对教师而言:教师的工资待遇因选址用地而不增反降。有老师表示,因为学校没有班车和餐饮、交通的补贴,每月收入比以往有所减少。个人认为在负债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校方也无法解决。
同时学校自己承认现在的教师力量面临青黄不接,可高龄教师退休时12年债务也还没有结束,更没有了吸引优秀教师的资本。
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才是学生及家庭最重要的利益,也就是百姓们的利益。
因此,以上种种现象似乎都表明:这7亿多的巨额付出与学生及家庭切实获益有不小的距离。
同时据校方所述,负债需要上级拨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其他地区的发展建设。因此几乎可以说,这确是有铺张浪费,面子工程居多。
不过您要是问我,这么多钱盖学校值不值?
我想说:再多都值。
但具体工程亟待监管和优化,且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重视的。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和家庭能否真正获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校绝非只是一个建筑工程。
数据和相关信息来源于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B站搜BV1H541187Yh。
8.16,最后一次更新:
非常非常感谢各位,这篇回答的获赞起起伏伏,曾几乎一度跌破400,但最终还是涨到了600以上。成为了我在知乎这么久以来获赞最多的回答,确实受宠若惊。
各位的评论我基本都有看,我也只是以一种视角来发表自己并不成熟的观点罢了,其实各有所见也正是大众舆论的重要价值之一。
评论区我没有做任何干涉,折叠或是精选都是系统做出的决定,各位看官可以自由抒发意见。
再次感谢!
怎么看?气抖冷。坐等纪检部门官方通告。没错,不是教育部门,是纪检部门通告。
有一首诗叫做“丧钟为谁而敲响”。今天是他们,明天是另外的人,最后轮到自己,谁会帮你呼叫???
看看评论
每卖一份凉皮,就有一个贫困的学生被吸血。这就是评论里面的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就是某些人嘴里面的对学生对教育好?这就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右手借债盖喷泉付不起钱,
左手抬物价学生身上吸血。
嘴上为了教育别让人心寒。
到底谁心里温暖?为什么温暖?
狼心狗肺,只手遮天。
洗地魂蛋,大言不惭。
钱权勾结,必须查办,
蛀虫不去,民心何安。
七点一亿,十年难还,
财政收入,谁来拨款?
猪肉涨价,新冠流感,
江南水患,米帝刁难。
百废待兴,内忧外患,
伶俐蠢贼,逆流作乱。
借势谋划,高明手段,
树立旗号,跨越红线。
洋洋得意,肆无忌惮,
风吹草动,围追堵截。
国之大事,在祀与戒,
教育立德,重在实践。
卑鄙陋习,风花雪月,
酒肉宴请,狼狈为奸。
贪图安乐,广室独占,
莘莘学子,八人一间。
一平五千,墙壁掉砖,
马桶漏水,竣工过检。
洗澡人多,供水中断,
老师头晕,呼吸甲醛。
十五公里,不给油钱,
教师难请,谁愿意干。
五块难买,凉皮一碗,
洗澡一次,超过十元。
小小县城,二十八万,
一届高中,哪来六千。
文化旅游,能进校园?
歪风邪气,能别污染?
但愿学生,相信正义,
品味良善,看透冷暖。
但愿正义,能不迟到,
能让春风,吹散灰暗。
要不是有这么多水军洗地拿高赞,还真不会这么气愤。试想,谁会花钱买水军?给谁洗地??甚至想一想,买水军的钱是哪里来的???真的是佩服啊!有钱给学校老师涨涨工资,给学生降降菜价不好吗????非要用在渣乎吵架。哈哈哈。
看看学校里面到底是个啥
还有说要好好查查媒体的。哈哈哈哈哈。我感觉也要好好查一查,连着紫光阁一起查查!!怎么就能被米弟渗透了竟然!!
好好查一查啊!电话我都准备好了,marklife赶紧的去打call啊
说个实话都要被举报违规!也是醉了!
教育是什么?是穷的都吃不上饭了也要给娃娃凑个学杂费,是卖血也要给娃娃买个草稿本来学写字,是娃娃长身体的时候,要让娃娃至少能吃顿饱饭。
怎么到了这学校,就变成了要造瀑布喷泉,要造飞角琉檐,要造北京天坛???一个学生食堂,还有好几个包间???包间里面红木地板???西餐托盘???
一群没几把的还在一边昧着良心洗地???
怎么的,造瀑布喷泉能开游泳课,陕西的娃娃爬山能失足落水,要教娃娃造陆游器???
怎么的,飞角琉檐能让考不上清北的娃娃头悬梁锥刺股,还是一尺白绫走的体面???
怎么的,图书馆长得像祈年殿能让高三的考生拜神梦见高考答案???
还每平方5000块造价不贵???陕西贫困县???要跟纽约比物价???一平5000就为了造个栏杆,让没考好的学生一头碰死造热点???
什么玩意。
实在气到牙疼,我就找到了:
不是1所,不是100所,是
这一个高中,就是10倍啊!10倍啊!
活该古天乐一辈子快乐健康,平安吉祥!
然而这7亿土豪高中,造在去年刚摘帽子的贫困县。真是有意思。
然后我又找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2012年开始实施的标准。
依法治国的时代了,还有人在空口白牙的洗地,真就是硬洗。别说什么高中跟小学不一样,规范规定掏出来讲话。
规范中是明确的:这个规范,对高级中学一样适用。
给大家看看这个基本原则与规定。也不知道那贫困县怎么就可以三校合一的。不知道一个班多少人,三个学校一共多少学生。但是吧,学生少了有7个亿的规模??学生多了36个班级能容得下??
基本条件都不知道具备不具备呢,7个亿的学校已经造好了???这么勤奋还贫困县???
钱都用来盖米虫办公室了,当然没钱给教师涨工资了。
再看看这个规范的第一章:
什么叫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栏杆就栏杆吧,还雕花栏杆?
难道雕的是沙画所以叫沙雕?
还是雕了泥煤可以教学生挖掘的意义?所以叫雕泥煤的花?
瀑布群?多少水?有必要?能养鱼?养金鱼?下金蛋?能还债?还是给学生上生物课?怎么不给学生配上钓鱼台呢?游艇都不配一个,没有泰坦尼克号的气派怎么学的了“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古诗啊?
还降低运行成本?怎么的,高三学生不用上体育课了,轮到体育课就去种树除草吗?还是要请辛勤的园丁批完作业再给绿化浇浇水?还是说贫困县有钱养绿化路政了???
刚才有篇文章写得好
直接上截图
5000一平到底贵不贵????
哈哈哈哈哈哈。洗地的继续杠啊!
最关键是,学生和家长评价怎么样???
大家也可以一起找找。
不要被一些洗地的带节奏。
还真是全面向一线城市看齐啊。
既然是当地与社会资本合办的,那么社会资本是什么公司?怎么选的这种公司?这种软件条件?7个亿?
再来:
再来:
光明日报都能被踩下去。哈哈哈哈哈。
还能说什么呢?
就喜欢某些评论硬写写不好然后拉黑我的亚子。
你乎牛B啊
以后没钱的时候,我们不妨也学一下。
来,学校里面,盖喷泉啊
有的人非要问当地学生什么感受。
什么感受。???
你说周末回家没车什么感受???
我不知道。
不过
哈哈哈哈,有问题去找电视台啊,不用黑了了。
我记得几年前公知嘴里最流行的一句话,说美国小镇上修的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中国小镇上修的最好的是镇政府大楼。
如今中国小镇上终于有一个对标美国的中学了,公知们又换了方向了,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双标。
不过,这个建筑我看了一下,以我本人并不太丰富的房地产开发和成本造价经验来看,如果没有地下工程,建安单方超标了2000/平米左右,正常来说3000-3500/平米应该能包的住。这个直接奔着5500/平米去了。5500平米什么概念,基本上大开发商修顶级豪宅,不算内装就是这个数。但同时我觉得有可能是基础工程比如开山之类的花了太多的钱,这种东西有时候是无底洞,搞不好土石方开挖就能用掉一个亿。
以上是我用开发商视角去衡量的,此外通常来说,公建成本造价比开发商高50%也正常,因为更严格的建筑标准和用料要求,比如说什么抗震烈度8级之类的。外加政府的招标的价格清单有时候跟市场也不接轨,承包商们最喜欢做的就是政府工程。
综上所述,如果所有客观条件都成立,我认为大几亿盖个学校并不稀奇。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地政府愿意花大价钱修一所学校而不是政府大楼的行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是,7个亿的造价很明显的是在整个项目规划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研判和管理失误。项目的选址,规模,建设标准,成本核算在我看来都有待商榷,如果只是正常建一个10w平米的中学,3.5个亿绝对足够。因此,我还是建议追究规划,基建口相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
任何一个事情,我们都不能简单的去二元对立的分析,肯定其中的动机,但是也要看到这种天价的财政支出对于当地后续发展带来的隐患。
一个计划6000人的学校,大致投资多少是关键。
6000人,一共需要150个班的规模,按照每10个班一间社团活动教室,一间音乐教室,一间实验室,一间电脑房的高规格,一共210个教室。每个班级8*9来算,需要15000平左右。
每个班配备两间教师办公室,每十个班两间领导办公室,一共350个办公室完全够用。每个办公室20平巨大,7000平左右。
宿舍30平/6人,豪华无比。也就是30000平。
礼堂,室内操场,大型阶梯教室,一共5000平可以了不?
这样总共57000平,算上公摊面积(比如门卫,厕所这种),公摊采用4a级写字楼的算法,70%算,大概就80000平的所有建筑面积。
食堂来说,50*50的食堂,三层,共75个窗口完全能满足要求,加上各种警务,后勤,我觉得整个学校十万平的建筑面积差不多了。
按照现在一千一平的土建和一千一平的工装标准成本,即使算上花草树木,各种教具,七个多亿都是有相当的权利寻租空间的。
其实我们会发现,一般厂房的土建成本是学校的十分之一。这是因为,一个花的是自己的钱,一个是zf的钱。本人老师,很清楚每个学校的总务处是多么肥的一个差事。每个学校的绿化成本里面,至少一半是各种人分的。
舍得花钱在教育上很ok,但是公开投标,公示这方面还是要尽量隔绝腐败。
什么叫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是建奇观,不是在贫困县造楼堂馆所,搞面子工程,而是给贫困地区修高铁、造公路、建工厂、建学校。
这所山里的中学,基础设施方面比许多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学都强,说明我们国家真的讲公平。
这才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这是授之以渔,是给人民、给子孙后代真正有用的东西。七个亿,在山区建这么大的学校,真的不贵,我自己搞过工程的,知道在山体上修楼的难度和成本。其实这样的规模和设施,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中,并不算浮夸;许多一线城市的重点中学,看起来老旧朴素,并不是他们不想扩建,而是因为没有地了,所以许多学校都把分校开到郊外去了,你要去他们的分校看看,那叫一个“现代化”,那叫一个“气势恢宏”。
在这里算成本其实是个无聊的事情,你看,这里会有多少个高中生啊!将来会出多少个大学生啊!会吸引多少优秀的老师留在这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教育的事情,只要踏踏实实去做,没有亏的。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心情都会好很多。
我羡慕他们,我上中学的时候,教室那叫一个破破烂烂,到高三毕业的时候,学校才开始建室内篮球场……
在被三流营销号带节奏之前,我想针对这篇文章指出的疑点做出一些解读和介绍
利益相关:镇安中学毕业生,现在某985就读
先说说学校背景:
题目中“豪华中学”是镇安县中学、镇安县第二中学、白塔中学三所中学合并建成的
后面为了方便,把文题中“豪华中学”叫做 三中
今年高考简报
04年出过一次省文科状元,吹了十几年;
(这一段有争议,删除)
这几年完全本土培养的应届学生上清北的基本一两年一个
按一本二本录取率来看,也确实是个不错的中学,算不上顶尖,但起码能称之为优秀,镇安中学为我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我也很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
但也有些老师把这里当养老(这里的养老指的是尸位素餐的老师,不是指年长的老师,我对辛苦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特别是年长的老师报以崇高的敬意)的地方了,这个后面说
红色圈为三中所在地
黄色圈为即将建成的镇安高铁站所在地,先说说这个高铁站是怎么回事
镇安之前是没有高铁的,到西安最快是坐大巴,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坐火车的话是需要2个小时多
西康高铁号称建成后30分钟可以从安康到西安,预计2023投入使用
这一看,高铁站就在三中和镇安的中间点上
高铁站建成之后,从西安引进老师有多么容易
后面县中老师抱怨说自己家在县城,学校给分配的“席梦思、衣橱书柜、沙发桌椅、餐桌灶具、卫生洗浴、电视宽带一应俱全,可直接拎包入住”的房间根本用不着
也许这些房间根本不是准备给你们用的,是为了以后从省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做准备
根据镇安县政府2020年公开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来看,镇安县政府债务未超过债务限额,完全合法合规。
其中,镇安县政府的财力状况也并非我们想象的只有一年不到两个亿的税收
如上图,镇安县有二十多亿的专项转移支付,总财力能达到29.37亿元
7亿办学,镇安县政府有底气
可以看到,一大群人围绕在镇安县政府门前,镜头前面的官员说“县中的(学生)回县中,二中(学生)的回二中“
“一切照旧!”几个字一说出口,全场欢呼
这是2019年07月31日发布的视频,当时三中刚刚建设完成,有传言说县中和二中的高中部会搬到三中
一群人就围到政府门前,大肆闹事,想要“讨个说法”
有人从这群人里面认出了原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老板,有人从中认出了学校附近的饭店老板……
显然,搬三中,动了他们的奶酪。
其中,甚至还有某些学校工作人员的背影
基本论点是
1. 镇安中学本来牛逼,和二中、乡下的高中合并了,显不出县中层次高,满足不了某些人做“人上人”的需求,得和乡下老师“同流合污”
2. 交通不便,影响自己上下班
其他什么医院太远、学生心中理想的高中被毁,甚至还把甲醛拿出来说事,拉到吧
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我相信这只是个别老师,我也特别尊敬教我的老师们,他们真的教会了我许多
事实上学校老师(个别)的原文,理由比这更冠冕堂皇一些,也更让人恶心
我相信,一心教学的老师没有时间来干这么多虚的事情,他们更在乎学校的基础设施与校园氛围
我相信,那些带节奏的文章是那些把学校当做养老院的老师撰写的;
多少985大学的新校区都建在郊区,有的甚至建在田地里,离城市有一两个小时的路程
那些老师仍然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相比之下,我希望这次搬迁可以筛掉那些把教师这个职位当清闲活的人,还镇安中学生机与活力
应评论区要求,补充一下,其实确实有些老师拖家带口很不方便,他们也都是非常好的老师,这里希望咱们教育部门可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咱们动动手指,查一查目前盖一所高中的市场价是多少
2. 滁州中学新校区造价7亿,容纳学生未知
3. 曲靖一中新校区投资8.99亿,容纳学生2500-3000人
4. 临安中学投资3.2亿,容纳学生1500多人
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镇安三中
镇安中学预计投资5.136亿元,容纳120个教学班,约6000人
你觉得他过分吗?
张口闭口“中学建的比我大学好”的键盘xia们,你知道大学建一个新校区得多少钱吗?
首先咱们算一下200w除以7.1亿是多少,我帮咱们算好了,约是0.00282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你吃一顿豪华巨餐,用3块钱买了纸巾擦擦嘴,997元付饭钱
相当于你20块吃了碗泡馍,三分钱买根牙签
过分吗??
你带(bi~)的节奏呢
(这段过于主观,删除)
为了防止文章被修改,我留了截图
作为一个镇安人,真的希望咱们自己的小破县城能越建越好,几亿块钱投给教育,真的不亏,希望带节奏的人能手下留情,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多一点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真的希望广大带节奏的营销号能收敛一些,感谢了!
无意刷到这个新闻,出于好奇,上百度搜索了一下县政府的图片↓
百度街景里看到的,我觉得是一条次级道路里的政府院子。院内建筑是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正门是本世纪初翻新的痕迹。
再看学校建的这么好
(这里应该有图,但是我懒就不放了)
我觉得,当地的党政系统是拎得清的。
=====分割线,上原答=====
=====分割线,下补充=====
人在工地,刚下工程车,浑身湿透,千赞惊奇
谢谢各位点赞,感谢各位认可我浅薄的感想。
有知友私信我说当地学校内部食宿相关价格高昂,我相信是真的,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当地群众自己争取。指望外力或者媒体的曝光我觉得不现实。
写下这个回答,并不是想称颂当地政府。只是在前些年我们见了太多破旧的希望小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腹便便的官员和高大光鲜的政府大楼。
有朋友在评论中说百度街景是前几年的,我想如果有当地的朋友,愿意站出来说一下政府办公房的现状是如何的也是极好的。
我是一名在部队入党的党员,接受的是正统的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敢于见义勇为向犯罪分子亮剑。
我退役后是一名公共服务行业的电工,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也敢于和工作中上级不恰当的行为叫板,总体而言我算是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
我在业余时间和家属共同经营一家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和经历了很多这里不可说的现实。
但是,我相信党和政府,所以才有了这个回答。
再次谢谢各位的点赞
======再次分割,再次更新======
有知友私信我,说了一些当地的情况,并表示可以公开,所以我打码后截图。
另外,评论的知友评尽量用不违规的语言交流,有几个被折叠的,我已经取消折叠,因为我认为说话是人的权利。但说人话最好。
以下是这位知友在和我的私信中发的截图↓
说点要被骂的。
1,提高基建规格和设计规格,3亿能解决的事情就可以合理7亿8亿了。
2,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ZZ正确了,大干快干没有风险。
3,这种无视地方财政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大基建屡屡发生,是因为一个基建下来,很多环节很多当地人都能受益,所以越大越好。
4,以前是大面积折腾高新园区,折腾XX新区,结果弄一堆房子空着,负债呢?熬着熬到最后等转移支付。
基建很好,但基建只看短期对于本地工程拉动,不看长远效益,已经是个大问题。
国资城投公司纷纷改制或者关闭,为啥改制,钱糟蹋完了,换个壳好做账。
菏泽一中南校区据说也花了1亿(20年前),连校园里移栽的树都是几万一棵(而且还有很多枯死了),垃圾堆包水泥造了假山(据说当年也花了七十万),然后我们上学的时候:
1.学校食堂只有桌子没有椅子。
2.教室宿舍都没有空调,没有风扇,夏天热如蒸笼。
3.没有浴室。住校学生往往两星期放假一次,也就只能趁放假的时候才能正常洗澡,平时只好在宿舍的公共卫生间水龙头随便冲一冲。
4.分正榜副榜,副榜名义上是民办学校的学生,学费是正榜的好几倍。
据说菏泽一中在2015年的时候终于装上了空调。
什么?一座这么棒的学校只要7亿?一个独山县烂摊子能换50多所这样的学校,那能培养多少人才啊!
还不赶紧多造点!
独山县欠的钱能造56个这样的学校,有什么好说的。某些媒体真是又蠢又坏。
8月31日补:
镇安中学校舍事件,大体上应该有三波舆情。第一波探讨“学校是否过于豪华”,第二波探讨“工程是否涉嫌违法违规”,第三波探讨“如何优化类似项目的决策机制”。
本问题即是第一波舆情的主战场,现已硝烟散去。文末我给大家做一个本轮舆情的汇总导读,以便大家把握此事的脉络。
第二波舆情也才刚刚结束,在热榜上挂了将近一星期,相关问题链接如下:
第三波舆情引而未发,但已有人提出了相关阐述,可以关注一下后续如何发展。有个帖子特别精辟,链接如下:
回到本文,在我最后汇总的回答里,各有各的爆料、观点及立场。信谁不信谁,希望大家尽量擦亮眼、明辨是非,形成自己的判断。世界上的事本就不是一眼看去那么简单。
如何评价项目的得失,也不是全网沸腾两天就能判断清楚的。举债办大事,可能是建高铁这种跨越式发展利国利民,也可能是独山县那种空打水漂全民痛恨。镇安中学这件事关键还是在于,在舆论的监督下,把之前的问题解决,把受人质疑的地方查清,把后续的事情办好。
至于我自己这篇回答,只是纯粹基于自身的项目经验,对 “这校舍到底有多豪华” 进行一个技术上的点评,而已。百分百的利益不相关,仅从本专业的角度发表一下看法供大家参考。
自己是建筑行业的,参与过很多类似的学校项目,因而能够大致客观地评价一下这个学校是否过于豪华。
先说结论:
然后,既然花大力气投钱了,那么后续要让它尽量发挥作用。投入使用后的一些要点要注意:
最后额外说几点:
最后总结,单说给学生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学校环境,我觉得没毛病。其它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查就查去,并不耽误学生们在这里好好上学。
接下来具体讲讲这个学校的建设标准,不然大家以为我说这个学校没有特别豪华是在信口胡说呢。我也给大家戳穿一下记者带节奏的手法,挺拙劣的。
造价7. 1亿减去绿化管网8000万,是6. 3亿。记者却不提,这学校总面积有13万平米。最后平均到每平米造价,其实只有5千元而已。这完全是学校及办公楼的正常造价。
最后说几件事。
第一,在评论中,有的人觉得镇安中学太豪华,有的人则觉得没有多豪华。这里我发几张发达地区近年新建的学校来对比一下,这些才是 真-豪华 。也许没有很繁复,但用料、设施都是向欧美看齐的,不声不响的高质量、高造价,每平米造价达到镇安中学的2倍都不成问题。说实在的,这才是咱们未来的奋斗目标。啥时候咱们把全国的学校都搞成这个标准了,咱们的教育硬件才算彻底到位了。图如下:
所以我的结论是,镇安中学作为一个刚落成的学校,其建设标准只是中等略微偏上而已,谈不上豪华。只不过因为做了仿古风格,因而看着好像很贵。实际上,它根本比不过上图几个学校这种,它顶多也就是够用而已。
这事就好比,如果我要给贫困县捐运动鞋,我捐1000块的耐克,当然是过于奢侈了,可我捐300块的安踏,总没啥问题吧?难道一定要捐50块的山寨鞋才算不浪费?上面这几个苏州南京北京的学校,就是耐克,而镇安中学也就相当于安踏而已,然而很多人似乎觉得,它连安踏也配不上,它只配山寨鞋,给它盖高中就该参考希望小学的标准来建。对此我实在无法认同。同样是办教育,镇安中学就必须比大城市的学校矮一头?这是什么逻辑?
有人说,他一个贫困县贷款办学,搞得自己还款压力巨大,且注定还要依赖国家财政救济一部分,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可是要我看,贫困县咬牙也要办教育,这是坏事么?这明明是好事啊。再说国家财政救济那部分,钱哪儿来的?本质上是从发达地区的人的纳税里转移过来的。我作为一个在上海纳税的人,完全认为,我纳的税如果是用来建这样的标准的学校,那并没什么问题。当然,如我前面所讲,如果项目过程中有贪污腐败,那么绝对要严查,不能姑息!
第二,说我洗地的人,我会把你们放进折叠区,因为你们说的不实。我要是洗地,那我要么是利益相关方,要么我是收了钱发文章,可是并没有啊。我鼓励你们调查,雇侦探都没关系,如果查出我有任何利益相关或收钱洗地,我给你们报销全部调查费用。
(说明,本导读我是如实把排前几十名的回答进行了分类搬运,各种观点都有,并不代表我认同所有的。这里有些回答甚至相当的写手套路、夸大其实、搬弄是非。为免偏颇,我在此不直接点明,大家自己去对它们的说法、照片、论据进行考量吧。不要听风就是雨,要如同陪审团断案一样,在充分考虑各方陈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
以下几个帖子是从利益相关的角度(即在校师生或当地群众),持赞成态度的:
以下几个帖子是从利益相关的角度,持批判态度的:
以下几个帖子是从利益相关的角度,不持明确立场但指出学校现存问题的:
以下几个帖子是匿名爆料的,里面包含了本项目的许多前因后果,值得一看:
然后,以下几个帖子,是从利益不相关(围观群众)的角度,持赞成态度的(我本人这个回答即可归类于此):
以下几个帖子,是其他几位建筑规划专业人士对于此学校是否过于豪华所进行的评价:
以下几个帖子,是从利益不相关(围观群众)的角度,持批判态度的:
另外,结合以上另几位答主的爆料来看,此事件背后的利益相关方,及他们的诉求,可能并非只是“谴责一个豪华学校”那么简单。大家一定要看到这个事的本质是相关利益方在进行博弈,而学校是否豪华只是他们借题发挥的一个工具而已。博弈最激烈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余波尚在,后续出现新的进展甚至反转也是有可能的。而我等围观群众,除了做到尽量擦亮眼睛不被带节奏以外,也做不了别的什么。
建议大家能把我给的这些链接都看一下。正所谓兼听则明。
当晚两拨公知紧急会谈,磋商怎么喷这个事儿,
一拨公知是长期喷中国教育投入不足,大肆宣扬民国教育多么多么好,教授老师待遇多么多么高,杜撰过一系列什么民国的县城里质量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以及宣扬过日本的学校建的质量有多么好,投入有多大,这拨公知表示这个剧情很熟悉,当年他们吹日本教育的时候就写下过“不论多么偏僻落后的乡村,日本地方政府都会倾尽所有把学校建好”
另一拨公知是常年喷政府乱花钱的,上次独山县问题被督工曝光后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转发的,
目前这两拨人吵了一整夜了,双方都表示对方的长久以来的话题比较打脸,目前没形成一个双方能自圆其说的方案……
这是自由独立记者芳芳·菲克纽斯从9号温泉洗脚城发来的报道
学校修的比县政府漂亮那么多,很符合前些年网络舆论要求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