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激情准备本周组会的报告,收到了 @天才琪露诺 诚挚的邀请。于是PPT也做不下去了,开始学习这篇角度新奇的文章。
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争论病毒究竟来自穿山甲还是P4实验室的时候,当人们争相讨论莲花清瘟和瑞德西韦哪个对治疗冠状病毒更有效的时候,这个来自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的团队们表示所有人都太NAIVE!!
• 真正的病毒来自你的体内!对!就是你的祖传代码屎山里那微不足道的9%来自远古病毒的部分,它受到了一种地磁场(long-wavelength magnetic anomalies (LWMAs))的激发!然后就开始转录了,不仅转录了,还能传播呢!
好!那怎么预防呢!
• 非常简单,去买一个软玉护身符(富含钙铁镁硅酸盐)就好了~双十一就要来了,买它买它买它!还打什么疫苗,搞不好还会出人命呢。
下面我主要针对前言及生物结果部分的图例进行分(tu)析(cao),剩余部分由天才琪露诺进行。
作者不仅治学严谨,引用规范,前言阐述的内容涵盖生物,地质,凝聚态,考古,中医,读罢令人深深折服。
首先作者从新石器时代的人口的崩溃开始了本次叙述,严重的地球物理地质扰动和相关的岩石矿物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新石器软玉护身符文化也开始兴起,并引用了数篇考古学论文证明。这是背景之一。
接下来的部分介绍了COVID-19与新石器时代的人口崩溃的巨大相似,例如首次记录都在长江流域,并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而地质与COVID-19大流行的相关性还没有探讨,这么大的研究空白居然没有人做过,机会来了!这是背景之二。
背景之三便是凝聚态物理中手性分子理论:外加磁场可以改变手性生物分子中电子的自旋状态,导致异常分子的磁催化作用和人及动物的病理变化。与静电理论之争:电子的电荷是决定生物化学反应的唯一条件,与磁场无关。(在线蹲等一位凝聚态大佬下场指导)。磁催化对人类疾病研究影响仍空缺。
背景之四则为疾病内源病因与外源病因的猜测。虽然微生物致病理论是目前的主流。但是无法解释本次疫情的许多重要的特点:
日本接受了很多武汉游客也没怎么隔离但是没有发生大爆发,有的地方卫生系统十分强劲但依然疾病大爆发,南美地区人口相对年轻的国家(例如秘鲁、厄瓜多尔)发生了严重的COVID-19疫情,热带(变暖)气候本身并不影响COVID-19大流行的严重程度等等...
因此说不定病毒来源于人类自身病毒元件异常转化的结果?
这一系列的未解之谜困扰着作者,因此作者根据传统中医和其他乡土知识提出了一个假说:
SARS-Cov-2相关的COVID-19爆发是由元古代克拉通构造板块的蛇形化诱发的长波长共振磁异常(LWMAs)和减弱的地磁场强度介导的。这些共振LWMAs诱导生物分子中的铁氧化硅酸盐类矿物(即铁氧化物、透明物)和基因组中内源性病毒元件的SARS-CoV-2的磁催化作用,导致COVID-19发病和死亡。
背景介绍完毕,好开始整活!
作者的实验材料是大鼠,准确地说是免疫缺陷的92只大鼠,雌雄对半分,作者一再强调这一批鼠本来既不是用于研究covid -19类疾病,也不是为了研究地磁场对大鼠的影响。所有的鼠没有进行任何实验诱导,被关在生物安全柜内,所有的食物和饮水都是被消毒处理过的。
2019年6月份就开始记录这92只大鼠的存活率了,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确实不是蹭冠状病毒热点的研究。而确实是一个由地磁场变动造成的巧合。
这可了不得,这个发病时间(所有患病动物均为>6个月大),地点: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与美国东北部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时间重合!!
除此以外,未进行实验诱导的实验室大鼠covid -19样疾病的性别差异是以男性为主的。这一特征也概括了人类中的发病率性别差异。
作者将大鼠内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Like Disease,这足够激动人心,但作者没有止步于此,大体病理也观察到了与人类疾病的相似之处(图片过于血腥这里就不放了)。更加神奇的是作者利用sars - cov -2核衣壳抗原成功检测到了该大鼠中的免疫组织学信号。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多少实验室日思夜想构建鼠类动物的COVID-19模型,多么不容易才拿到一个可用的模型,而此文歪打正着。(但遗憾之处尚未进行病毒载量的检测,我建议补上,一定也是十分符合滴,同时我也建议用次模型进行疫苗的开发可用性检测。)
据说肺和肾的黑色箭头是SARS-CoV-1/2核衣壳抗原,嗯,我把PDF放到最大也没有看出来黑色箭头和周围部分差异在哪里呢,果然我的观察力不适合搞科研。
第一阶段就到这里,模型确实是COVID-19大致无误了,接下来作者开始分析为何一部分人类死亡率更高,答案是铁!而且还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唯一决定因素。
人体内的类铁磁/超顺磁性铁储存对于lwma介导的COVID-19病理中的磁催化作用至关重要。老年人为啥死亡率高,因为铁储量最高。男性为啥死亡更多因为铁储量明显高于女性。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为何死亡率更高,是铁,是铁还是铁!
证据在哪里呢,作者观察到了大鼠肺中的Fe3+与病变的组织共定位。不得不说这张图做的还是非常有说明力的。
对患有covid -19样疾病的大鼠的一系列肺组织切片的分析显示,存在硅酸盐样(蛇纹样)结构,与铁氧化物(金黄色/锈蚀样;左下图)和铁(Fe3+)(蓝色染色,左下图)。
对同一动物的中度病理的肺组织区域的分析显示,低水平的铁(蓝色染色)和可忽略的铁氧化硅酸盐类矿物,以及红色和绿色荧光( 第一行,2图,3图)。而严重的病理紫外光激发铁镁类硅酸盐(蛇纹石状)矿物发出红色(氧化铁中的Fe3+)和绿色(蛇纹石中的Fe3+)荧光,复合信号(红-绿-蓝,RGB)呈白色(第二行,2图,3图,5图)。
好上篇分享到此结束,那么铁类物质和地质变化有什么关系?地质变化和COVID-19爆发又有什么关系?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发现预防COVID-19呢?请移步至 @天才琪露诺 的回答,接着看后半集。
特别鸣谢:
一篇破文章耽误我搞科研到这么晚,等死吧。
论文所述的“蛇纹石化”过于笼统(蛇纹石分利蛇纹石、叶蛇纹石、纤蛇纹石、胶蛇纹石、鲕蛇纹石等亚种,每种成因各有不同),事实上不是所有蛇纹石化都会导致地磁异常。
“地磁异常”“矿化异常”“生物磁场”磁感应强度数量级不匹配,不能剔除粗大误差。
部分图表样本过少。回归直线至少要六个数据才算有代表性,本文有图用三个数据搞回归。
“岩石水化反应”一般讨论是矿物中的结构水,时间尺度至少以十年计,不能呈现水含量季节性变化。本文混淆了地下水与结构水。
“元古宙基岩”和“软玉”本身不均一,采样不够有代表性,与磁异常屏蔽的因果关系证据链不全。
软玉本身成分是多解的(主成分透闪石、阳起石,副矿物石墨、硅灰石、白云石、方解石、磁铁矿、锆石等)。部分软玉石棉含量过高,其粉末反而会诱发肺癌。
关键结论“佩戴软玉预防病毒”只有文献引用,缺乏实践验证。
被引用文献所述的“交代作用(metasomatic)”,是针对地质体、地层的概念,不是针对人体的。
所以没有证据表明佩戴玉石能直接置换人体的三价铁。
一般来说这种涉及到医学跟地学的事情属于“关我屁事”
但是发表在环境科学杂志上,作为一个前环境专业学生,我就不得不过来围观了
为了本次介绍的严谨性,特别邀(sao)请(rao) @Clover青子 来进行同步围观
好,我们开始。
一般我们看paper是看摘要,然而最近一些期刊要求越来越多,仿佛摘要还不够让人省时间看似的,搞了个highlights以及graphical abstract,所以这些东西就更加吸引人眼球了。
先看highlights,哇,好猛啊,COVID-19一下子跑出来了三个联系,跟蛇纹岩化反应有关系,跟元古宙克拉通(克拉通-古陆层)有关系,跟磁场变化有关系,甚至还做了大鼠实验,虽然做的是COVID-19-like disease,最后还给出了方案,软玉可能可以预防。
然后是graphical abstract:
别找了,答案就在那个黑底的框框里面。
这种跟《地球往事·三体》韩文版老封面一般的摘要图信息量一看就很大,完全概括了本次文章介绍的所有内容,甚至还进行了科普,对地球内部的圈层厚度,地磁场形成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实在是让人感到作者的诚意,这样的paper不发表在顶刊,你们答应吗???
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整个文章的脉络。
四平八稳的四段论,结论后面还紧随区分作者贡献的发展方向,还有利益相关声明,甚至还有附录,诚意满满,诚意满满!特别是最后的References,你们看看有多少页:
足足3.3页的参考文献!看到这里的博士们,你们的毕业论文有这么多参考文献吗?可以说,扎实的参考文献,是这篇文章证据确凿的考证,不容任何置疑,谁敢提出反对,就让他淹没在这些文献打印稿的汪洋大海中!
由于这篇文章过于惊世骇俗,担心广大科研工作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么大的信息量,这篇文献的Result部分还用小标题高度概括了其中的内容,但是非常遗憾,由于信息量过大,这些小标题仍然有部分超过了pdf的显示范围:
对这篇万年难遇的神文,我与 @Clover青子 怀着最高的敬意,对它的result部分进行了解读,青子姐姐负责破译3.1与3.2,我则来破译剩下的部分。
由于是投到了环境方面的期刊,为了防止审稿人知识储备不够到位,作者团队特别对地磁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深刻地指出了其本质。同时为了证明这些公理,它的每一句话都引用了4篇文章,看啊,这是何等的严谨,何等的重视,何等的照顾我们,此时我的内心只有感激。
我们在第11页终于找到了论证的图片。
为了找出磁场的变化,他们动用了ESA的卫星数据,而这些数据无一例外地,都指向了一个焦点——亚洲、欧洲、非洲的磁场正在变强,而美洲的磁场正在减弱!
然后我们再看看第一张的百万人的死亡率吧,看看美洲,看看亚洲,看看磁场!原来这一切都已经在10余年前就已注定,美洲必遭此厄,试看今日之方舟,就在马达加斯加,瘟疫公司早已看穿了这一切,他通过游戏的形式传播着这个理念!可惜我们现在察觉,实在是太晚了。
哦,我仿佛听到了你说欧洲的声音,亲爱的孩子,你看看西欧多么地悲惨吧,东欧多么地稳健吧,你再看看磁场的黄-深黄分界线,这难道还不够清楚么?
但是,这个磁场是怎么作用的呢?
很显然,事情并不简单。
前苏联科学家提出过“发电机说”。他们认为,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就像一个发电机,不断产生电场,使地球磁化,成为一个磁体。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状态不同,则造成地球的磁性转向。
看看北美与西欧的岩性吧,看看东欧与澳洲的岩性吧,看看印度的岩性吧!北美与西欧大面积存在的元古宙克拉通(绿色),与非洲的显生宙克拉通(黄色),印度的太古宙克拉通(紫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LWMA也在揭示这这一点——元古宙克拉通存在的地方,长波磁场异常更加剧烈,非洲与亚洲温顺地如同小绵羊一般。看来这一切的起因都是该死的元古宙克拉通,这片诅咒的地方!
为了用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示,B图代表了磁场的相对变化与板块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的锚定新冠死亡率与LWMA的关系,他们绘制了一副图像,横轴为归一化的磁场变化,纵轴是病死率,结果令人毛骨悚然——它,形成了一条直线,R²达到了0.94,而P值更是<0.0001!这意味着,这个结果有99.99%的概率是正确的!
铁证如山。
但是,我们知道,地球的磁场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还有一派认为,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磁场,而这种磁场的变化,将通过电离层的电子数量变化予以呈现。
A图代表了电离层电子数量的变化,我们惊恐地发现,在春季与秋季出现了两个高峰,恰巧,在欧洲与美国爆发了病毒;B图代表了新冠病死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看到了4月的高峰,而电离层的电子数量变化恰巧在此时回落;由此,我们得到了C图——当我们对每个月的病死人数的对数与电离层的电子数的对数进行拟合,令人意外的情况又出现了!仍然是一条直线,R²达到了0.917,美中不足就是P=0.09,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只要能说明问题,P<0.1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生物上的一些事情,还很神秘。
但是没关系,我们还有证据!
我们前面介绍过电离层电子数的变化,当电子数开始回落的时候,就是死亡率增长的最高峰!这项针对全球的调查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在4月期间,全球的死亡率有一个峰值,即便是中国,在平稳的曲线上也突然形成了高峰,磁场变化,恐怖如斯。
现在,不仅在地理上有了这样的强相关,时间上也有了强相关。
但这个团队还不满足于此,机理机制还不够清晰,罪魁祸首不应该只是元古宙克拉通,一定还能前进一步!
这份全球水资源调查情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弹药——地层水含量的周期性变化揭露了隐藏在背后的最终Boss——是水,水知道答案!
蛇纹石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岩作用之一,大鼠体内发现了铁磁性物质,而这铁磁性物质在地质上也恰恰通过水的作用实现,还与磁场的变化紧密相关!
真相大白。
长江盆地的丰水元古宙克拉通让蛇纹岩化进程加快,于是在去年的12月,我国的湖北省成为了第一个受害者,但我们顶住了,并且传递了最一开始的数据,能够让这个团队能够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所在。可惜当时的数据还不够多,这些信息未能获得重视,如今复盘之后,我们才能窥见其中的精髓。
A图代表了典型国家的死亡率与时间的关系,B图代表了这些典型的低死亡率国家与高死亡率国家相对岩层含水的关系,可以看到很大的差异。根据以上情况进行回归,我们又可以看到——岩层含水率只要偏离平均值够大,那么死亡率就会激增!
铁不仅能够威胁钢铁侠的心脏,还能威胁你的肺。
但是,这些分析都太全局化了,作为美国的团队,他们有必要结合美国的实际具体分析。
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人群密度过大是病毒传播的倍增器,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A图代表了美国的地表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图代表了美国的人口密度,C图代表了美国新发病例的数量,D图代表了非裔美国人的人口分布。
你发现问题了吗?
如果还没想到的话,我们再看看各个地区的死亡率与地表水含量的关系。
由于一些不堪回首的历史原因,非裔美国人一直聚居于阿巴拉契亚-沃希托河的一带(因此在以往被称为“黑带”,当然如今平权了,就不这样写了。)而这片地方恰巧又是冲积平原,岩石水量的变化很大,这进一步有利的佐证了这个观点——尽管美国的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是最大的,但其病死率却不高。
事已至此,他们已经梳理出了这个途径,上天入地的全方位探测手段找到了新冠病毒流行的原因。真相是如此地无情,让人心碎,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吗?
难道我们真的无法预防吗?
不,这篇文献似乎给了我们希望。
软玉,是有换质作用(metasomatic)的!
设想一下吧,当你佩戴了软玉之后,它将不断地把你身体中一些有害的铁吸取出来,这样你的肺就能够得到保障,你也就不容易被新冠击倒!
“软玉!软玉!软玉!老中医立功啦!老中医立功啦!不要给新冠病毒任何的机会!伟大的传统中医文化,它继承了前医学时代人民光荣的传统!放血、跳神、圣水在这一刻灵魂附体!老中医一个人,它代表了前医学时代悠久的历史的传统!在这一刻,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老中医!……老中医面对这个病毒。他面对的是全世界易感人群的目光,和期待!……发表了!证据实锤啦!老中医获得了胜利!消灭了新冠病毒!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邪恶的病原体面前!伟大的传统中医文化!伟大的前医学时代的老中医!老中医,今天王者归来!前医学时代万岁!”——某位正消逝在时代长河中的解说
看罢全文已然是深夜,但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这样充分的证据链环,严密的逻辑推理,导出了一个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这一刻,连欧亨利也为之落泪。它不配STE,它应该享受CNS,不,连CNS也不能承载其光辉的一丝一毫!这是人类智慧的胜利,为了这个病毒,它动用了几乎全人类的知识,连弱电子理论和手性分子理论也有所涉及,只有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才能与之比肩!
它,值得每个人用心去阅读。
END
我不讨论文章本身,我就讨论这篇文章所在的期刊,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第一次在知乎上看见总环的大名,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
总环近几年影响因子连年上升,年文章数高达4000余篇,又在新版中科院分区中升到了环境科学一区。可谓风头正劲,前途光明。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论文作者和读者而言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据我们管中窥豹的结果,总环这几年的战略就是疯狂蹭行业热点,对于热门话题的文章别说严格把关论文质量了,就连改正文章中显而易见的行文错误都做不到。搞环境污染的知道,最近十几年的污染物热点先是药物相关的分子,后是微塑料。我们通过读文章以及投稿得出的结论就是总环对于这两类主题的投稿几乎不经过任何的有效评审,不超过2个月就可以直接接收,业内人士都懂这效率高的令人发指。而对于传统污染研究,拒绝的则很干脆,明说原因就是不是热点。这导致许多质量不达标的文章混进来了。相当一部分是国内的作者。有时候也挺沮丧,我们自己写文章都不大愿意引用作者列表全是中文名字的文章。
letpub和小木虫上面都有人提到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对于总环也有了看法,把总环看做水刊,总环的发表不能用于职称评定。不知道真的假的。
我本来还有总环投稿的计划,冲着一区去的。现在看还是算了吧,过几年说不定给划到三区去了。
回到这个令人裂开的文章。典型的蹭新冠热度,其实环境领域蹭新冠热度的文章也有不少,但基本上也是严肃的研究,符合环境科学一般的方法论。这篇“文章”说好听点就是玄学,说难听点就是迷信,“研究”过程根本不符合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居然还能通过评审,堂而皇之上一区期刊。
总环要是还有点体面,感觉撤稿。不然就真成了公交车了。牌子做砸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