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1 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环境部将不再审批发放许可证?将产生哪些影响?

回答
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并且环境部不再审批发放相关许可证。这个政策的转变,绝对是一个重磅级的消息,影响之深远,绝对不是一句“环保”就能概括的。让我们仔细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

政策的背景与目的:为什么要“零容忍”?

首先,得明白为什么国家要下这么大的决心。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固体废物进口国,特别是塑料废弃物。这些进口的“洋垃圾”,在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廉价原料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很多进口的固体废物,特别是低质量的、混合的塑料垃圾,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小作坊式的粗加工,焚烧、填埋的处理方式,导致了土壤、水源、空气的严重污染。很多地方的河流因为这些垃圾的倾倒而变得乌黑发臭,居民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资源浪费与低效利用: 虽然我们进口了这些废物,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实现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大部分时候,这些废物只是被简单处理,重新“粉碎”一遍,其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最大化体现。
“洋垃圾”的“身份”问题: 很多时候,这些进口的固体废物,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处理起来成本太高,然后“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一种“不尊重”,也加剧了国际环境治理的不公平。
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通过禁止进口,迫使国内企业必须寻求更环保、更高质量的回收利用技术和原料来源。这既是挑战,也是倒逼国内再生资源产业升级换代的机遇。

所以,这次的“全面禁止”和“不再审批”,与其说是“禁”,不如说是国家决心要从源头上解决“洋垃圾”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在为国内的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清障”。

具体影响分析:各个层面的“蝴蝶效应”

这个政策的出台,会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影响范围非常广:

1. 对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的影响:

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那些高度依赖进口废塑料、废金属等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尤其是技术水平不高、环保设施落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原料短缺和成本上升的困境。一些企业可能会因此停产、倒闭。
市场格局重塑: 随着低质量进口原料的消失,国内高品质的再生资源将更具竞争力。那些能够提供稳定、环保、高质量再生原料的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
技术升级与创新驱动: 为了满足环保标准和市场需求,国内企业将被迫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回收、分拣、加工的技术水平。新的环保技术、新的再生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加速。
本土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完善: 禁令的实施,也会促进国内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建设和优化。政府可能会加大对国内回收网络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回收效率和质量。

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
塑料再生行业: 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过去大量依赖进口废塑料的企业,特别是生产再生颗粒的,将需要寻找新的原料来源,比如国内的回收塑料。这会推动国内废塑料的收集和分类体系的建立。
金属再生行业: 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国内的废金属资源相对丰富,而且金属回收的技术门槛和环保要求也相对成熟。但对于一些高度依赖特定品类进口废旧金属的企业,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电子废物(Ewaste)再生: 电子废物往往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口禁令是必然的。这会促使国内加强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体系建设,保障居民的电子垃圾能够得到规范化处理。

2. 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
“垃圾倾倒”成本增加: 发达国家过去习惯将大量固体废物出口至中国处理。禁令一旦实施,它们将不得不自己承担处理这些废物的成本,可能需要建设更多的本地处理设施,或者寻求其他处理途径。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变革: 中国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是向全球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洋垃圾”问题不能再被忽视。这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反思自身的废物管理模式,并可能引发国际社会在固体废物跨境转移和处理方面的更多合作与谈判。
出口商的压力: 一些依赖向中国出口废旧物资的西方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调整商业模式,寻找新的市场或改进处理技术。

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
成为新的“垃圾接收站”? 一种担忧是,发达国家的固体废物可能会转向那些环保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例如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将中国的环境问题转移到其他地区,加剧全球环境治理的不平衡。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提升: 面对全球性的废物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而不是简单地转移矛盾。

3. 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直接改善: 随着进口“洋垃圾”的减少,国内因处理这些垃圾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缓解。河流、土壤、空气的质量有望逐步改善。
本土废弃物处理压力增加: 虽然减少了进口,但国内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仍然巨大。如果国内的废物处理能力和技术跟不上,也会给本土环境带来压力。因此,政策的配套措施非常重要。
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 禁令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固体废物管理上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全社会形成更加负责任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4. 对就业的影响:

短期内可能出现结构性失业: 一些过去从事“洋垃圾”进口、加工、销售的从业人员,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长期来看,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的升级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将会涌现,例如在环保设备制造、技术研发、智能回收、绿色产品生产等领域。

政策执行的关键与挑战:

“堵”与“疏”的平衡: 禁令是“堵”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疏”。如何有效建立和完善国内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如何支持国内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是“疏”的关键。
加强监管与执法: 禁令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的力度和执法是否到位。如何防止“变通”的进口,如何确保国内的废物得到规范处理,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体系。
公众意识的提升: 推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减量、回收的良好习惯,是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根本。这需要持续的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

总结:

2021年起我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不再审批发放许可证,这不仅仅是一项环保政策,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政策和国际责任担当的体现。它标志着中国正在告别“世界工厂”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迈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这个政策的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阵痛,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部分企业转型方面。但从长远来看,它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的升级,改善国内环境质量,并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变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项决心如何一步步落地,又将如何重塑中国的产业格局和环境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中国,美国是最大的垃圾出口国。那么,以后公知得这么写了:


衡量一个国家的伟大不在于这个国家有多少青山绿水,而是这个国家能够给得起人民多少的物质。美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垃圾,以4%的人口产生了17%的全球垃圾,这恰恰说明了美国藏富于民,人民有足够的能力消费,才能让美国的垃圾生产能力远超垃圾处理能力。


你们不要看美国生产的垃圾多,但是美国的国土面积大啊!美国的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四,936万平方公里,你们以为美国只有富裕这个词?大错特错,美国很大,大到可以容纳下全球17%的垃圾堆放。


甚至可以说,美国还能容纳更多的外来垃圾,美国有黄石公园火山可以溶解垃圾,美国有阿拉斯加可以冰冻垃圾,美国还有流动型垃圾处理厂,活用了美国辽阔的海域资源,将垃圾场设置在海上,通过海水浸泡处理,最后通过海洋流动性抵达最后一道工序所在地:日本,由日本进行最后一道处理,解决垃圾堆放问题。


其他国家,说什么绿水青山,实际上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强大的国家,要做的事情是宏大的,是创造经济利益,垃圾处理这样的小事情,是由无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国家来完成的,而不是本末倒置,杀鸡用牛刀。


拒绝接受进口固体废物,断送了一部分就业,看似为国为民,实则饮鸩止渴,没人去管那些垃圾处理从业者的死活。在经济下滑的今天,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反思。毕竟,时代的一粒尘,落到个人身上,就成了一座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并且环境部不再审批发放相关许可证。这个政策的转变,绝对是一个重磅级的消息,影响之深远,绝对不是一句“环保”就能概括的。让我们仔细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政策的背景与目的:为什么要“零容忍”?首先,得明白为什么国家要下这么大的决心.............
  • 回答
    关于“2021年起试行的深圳市房产税征收运行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截至目前(2023年),深圳市并没有正式出台并试行任何名为“房产税征收运行方案”的政策文件。中国大陆目前实行的是房产税,而城镇房地产税(通常被俗称为“房产税”)的立法和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虽然在一.............
  • 回答
    关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契税税率上涨的新契税法,我想说,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对不少打算购房或者进行房产交易的人来说,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契税这个税种,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对不动产物权的转移征收。无论是买房、继承、赠与,只要涉及到房屋所有权的变更,理论上都需要缴纳契税。它.............
  • 回答
    上海在2021年五一劳动节后实施的这一交通管理新政,对内环内地面道路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外省市牌照小客车通行的规定,确实是上海城市交通管理领域一个相当重要的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大都市在交通拥堵治理上的一些深层次考量和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政策出台的 根本目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 回答
    清华大学于2021年3月8日起执行的进出校政策,是基于当时新冠疫情的防控需求而制定的,旨在保障校园的师生健康和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严格管理校园人员流动,降低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政策的核心内容与目的: 核心目的:.............
  • 回答
    上海2021年1月22日起实施的房价调控政策,是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多方面手段抑制过热的需求,稳定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要理解这项政策,需要将其置于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的高位运行和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政策内容概述 (基于2021年1月22日发布的.............
  • 回答
    德国北威州在2021年7月9日宣布基本取消新冠管控措施,这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看待这件事,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科学依据以及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多维度的分析。首先,理解“基本取消”的含义至关重要。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措施一夜之间荡然无存,而是指绝大多数限制.............
  • 回答
    关于以色列将于 2021 年 9 月 19 日起允许外国旅游团入境这一消息,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它对疫情防控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从时机来看,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放开旅游团入境,表明以色列政府在评估了前一段时间的疫情数据和疫苗接种进展后,做出的一个相对谨慎的决定。通常来说,允许外国旅游团入境,意味着要接.............
  • 回答
    看到“2021年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这个数据,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这的确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数字,说明了当下本科毕业生的一个普遍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它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关于就业、薪资、价值和期望的种种思绪。怎么看待这个数字?首先,“平均”这个词是关键,也是它最值得玩味的地方。5825元,听起.............
  • 回答
    中国大陆对日本动画实施“先审后播”政策,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管理政策,其背后涉及的考量是多方面的。这项政策的正式实施日期是 2021年4月2日,但其前身和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理解这项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政策背景:为什么会实施“先审后播”?“.............
  • 回答
    2021年中国造船业接单量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涉及技术、经济、国际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及未来趋势: 一、事件背景与数据1. 接单量数据 根据国际船舶供应协会(IHS Markit)等机构的统计,2021年中国造船企业接.............
  • 回答
    2021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部分优秀毕业生放弃留学、选择在本校读硕博的现象,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背景、原因和深层动因,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数据真实性1.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该现象的传播主要来源于社交媒体、高校内部信息以及媒体报道,但具体数据.............
  • 回答
    2021年3月中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4%,这一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M2增长背景: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1. 疫情冲击后的经济修复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中国.............
  • 回答
    2021年浙江大学“求是杯”获奖感言事件,是当年校园内乃至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事件。要详细理解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 “求是杯”的性质: “求是杯”是浙江大学一项重要的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旨在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获奖通常意味着项目.............
  • 回答
    2021年9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一种显著的“冷热不均”的现象,具体体现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则同比上涨10.7%。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一、 CPI涨幅回落与猪肉价格.............
  • 回答
    2021年清华美院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通常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或其他相关设计专业的毕业展)上的模特妆容引发“眯眯眼”质疑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文化理解、审美表达、社会舆论和身份认同的复杂话题。为了详细地梳理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事件的发生背景与过程:1. 发布会与作品展示: 清华美院作.............
  • 回答
    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一场充满韧性的“稳健开局”2021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8.3%,这一数字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在经历2020年的疫情冲击后,实现了强劲的复苏和稳健的开局。然而,理解这个数字的真正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结构性特征以及可能面临的.............
  • 回答
    关于“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这个数据,以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如何看待“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或升至9200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数据通常来源于一些社会调研机构的估算,并非官方统计数.............
  • 回答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净人口增长48万?—— 一份详细的解读2021年,中国公布的全国净人口增长数据为48万人,这个数字远低于往年,甚至接近零增长,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它所代表的意义和潜在影响。一、 数据本身及其历史对比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2021年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不及市场预期,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行业表现以及可能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数据概览(7月)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份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以及它们为何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工业增加值: 7月份工业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