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海2021年五一后起,7-10时、16-19时,内环内地面道路禁止外省市牌照小客车通行?

回答
上海在2021年五一劳动节后实施的这一交通管理新政,对内环内地面道路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外省市牌照小客车通行的规定,确实是上海城市交通管理领域一个相当重要的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大都市在交通拥堵治理上的一些深层次考量和现实挑战。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政策出台的 根本目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交通流量巨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市区道路的拥堵情况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内环线作为上海最核心的交通环线之一,其辐射范围内的区域,人口密度高,通勤需求旺盛,对道路资源的争夺尤为激烈。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和区域?

时间点(710时、1619时): 这两个时间段无疑是上海一天中最繁忙的通勤高峰。上班族出行和下班回家,集中在这些时间段内,会极大地增加道路压力。
区域(内环内地面道路): 内环线以内是上海的市中心区域,也是交通最密集、商业最繁华、政务最集中的地方。这里的道路设计相对老旧,难以应对持续增长的车流量。限制外牌车辆在这些核心区域的地面道路通行,可以说是将治理的重点聚焦到了矛盾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区域。

那么,这个政策具体会带来哪些影响和考量呢?

1. 缓解交通拥堵的直接效应: 最直接的设想就是通过“疏导”和“分流”来缓解内环内高峰时段的道路拥堵。理论上,如果大量外牌车辆在此高峰时段选择避开内环内地面道路,那么原本会拥堵的道路上的车辆会相对减少,从而提高通行效率。这对于在内环内通勤的本地居民和车辆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通行便利。

2. 对通勤模式的影响:
外牌车主们的应对: 对于需要进出内环内的外牌车主来说,这项政策无疑增加了出行的不便。他们需要调整出行时间和路线,可能需要更早出门或更晚回家,或者选择绕行其他区域的道路,或者考虑公共交通。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通勤习惯和时间成本。
转向公共交通的引导: 上海一直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引导那些拥有外省市牌照的车辆车主,更多地利用上海发达的地铁、公交系统进行通勤。例如,将车辆停放在内环外的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进入内环内。这与上海推动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的环保理念也相契合。

3. 对经济活动和商业的影响:
物流和商务用车: 对于一些需要频繁进出内环内的外地牌照商务车辆、物流配送车辆(非货车类型)等,这项政策会带来一些挑战。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规划配送路线,或者承担更多的额外时间成本。当然,政策通常会考虑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特定行业或特定车辆可能有豁免条款。
外来游客和商务访客: 对于来上海旅游或进行商务活动的外地游客和商务人士,如果他们是自驾前来,需要提前了解和适应这项规定,以免影响行程。

4. 政策的合理性与争议: 任何一项交通管制措施都可能伴随争议。
公平性讨论: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种基于牌照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嫌疑,对非上海牌照车辆不够公平。毕竟,车辆的所有权和驾驶者的通行权不应仅仅由牌照来决定。
疏导而非限制: 也有观点认为,更根本的解决方案应该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信号灯配时、发展更便捷的公共交通,而不是简单地限制一部分车辆的通行。过度限制可能会导致拥堵转移到其他区域,或者让部分外牌车主感到不便。
执行难度: 这种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也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如何有效识别和监管,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5.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项政策也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尝试。它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来解决特定区域在特定时段出现的特定交通问题。这种“靶向治疗”的思路,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管理中是常见的。

总的来说,上海在2021年五一后实施的这项内环内地面道路高峰时段限外牌政策,是一项旨在缓解核心区域交通拥堵、引导出行模式转变的交通管理措施。它反映了超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交通压力时采取的一种现实选择。这项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可能在短期内为部分市民带来便利,也给外牌车主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还在引发着关于公平性、有效性和管理方式的讨论。它也是上海不断探索和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楼上的小老弟已哭晕在厕所,年初咨询我买车的时候我苦心婆口的劝他买辆PHEV,最后买了辆大众途岳,挂了个苏U,周六我似乎听到了他在楼上呐喊的声音。另外在上海的170万外牌车主,估计也哭晕在厕所!

短期割韭菜和利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初放开了上海人上苏州牌,年末来个新政,还给了你半年的时间,妙~~~啊!

恰逢今年很多企业刚推出国六车型,而据说国五车型上了外牌就上不了沪牌了,又一波哭晕在了厕所!

那么从长远来看,上海将一步步的蚕食到外牌的出行空间,大概率先限一限内环内,让你先适应适应,然后慢慢的扩大限行范围,比如嘉闵高架,比如中环内……慢慢的你会发现,沪C似乎也没那么鸡肋了,有趣~


除了利好沪C之外,最大的利好就是魔都新能源汽车销量了。魔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可谓非常的舒适了,插混和纯电车型都可以免费申领沪A绿牌,畅行无阻(据说插混送牌政策可能会取消,抓紧咯)。对于担忧续航的可以买插混,对于上下班代步用的,可以买纯电。那么肉眼可见的新能源汽车蛋糕会被怎么瓜分呢,我们来猜猜:

1、主打利好车型估计在10~20万区间,主打常规家用,上下班出行。那么在这个价格区间的PHEV可选车型品牌也就那么几个:上汽荣威名爵混动系列,比亚迪秦宋混动系列,吉利混动还有领克混动系列。EV可选车型就更多了,萝卜蔬菜,各有所爱!

2、特斯拉Model3利好吗?特斯拉Model3自带流量,今年上海的新能源上牌情况特斯拉遥遥领先,特斯拉价格在30万左右,买特斯拉的往往家里都有一辆虎牌了,不过就这波政策操作来说,简直给特斯拉销量加了层BUFF,更加激发了特斯拉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你看,大势所趋,买吧。

3、最近很火的五菱宏光迷你小EV会不会火呢?估计在上海够呛,续航100多公里在上海用还是不大放心,可以放放。

4、不过最近新出的长城欧拉系列,特别是11月即将上市的好猫,预售价格为10.50-14.50万元,续航里程分别为401km和501km,造型过于好看,价格过于舒适,估计会火!(非托提醒!

最后,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你是打算拍牌呢,还是换车呢,反正周边好几个同事都在考虑买辆新能源汽车了。至于新能源汽车到底怎么样,老王从事新能源汽车开发多年,关注老王,分享的内容应该对你有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user avatar

第一次因为政策原因,利益相关,而且近在咫尺。

说实话,今年上海市为了拉动汽车销量,已经多释放了大量蓝色牌照。

上半年,我还鼓动周围不少人“赶紧拍牌”,可惜,我自己却一直懒于拍牌。

10万块,买个路权。以后不愿享受路权了,还会根据当时的竞拍价还给你,其实已经非常人性化了,起码不会贬值吧。

不过,10万在手里,总还有别的用处,而且之前的政策,适应了,并没有影响生活,也就没有太执着于拍牌。

现在不一样了,终究需要去“抢牌“了。

以下来自于某条截图:

总结几个影响:

1、未来几个月,拍牌的人数会暴增。对于环内的人来说,这几乎成为了必需品,送孩子上学、上下班都是问题。

2、新能源销量会激增,要么一步到位购买Model 3、蔚来等目前看还不错的新能源车,要么先满足代步所需,MINI EV和新宝骏E300这样的便宜车也可以买起来。

猜想:限牌来了,之后新能源不送牌的时代大概也不远了,但应该会一步一步实施。如果以后新能源真不送牌了,政策可能有一定的人性化,可能会允许已购新能源优先换车换牌。

备注:这里是对政策人性化的一种猜想。如果将来新能源不送牌了,这个力度可能会慢慢收紧,首先是新购买的新能源车不送牌,再然后是之前已购买新能源的车主,允许换车留牌,但可能限定次数或有效期。

话说,这一块真没必要杠,政策是应时调整的,这次收紧限行区域,不也是突然公布吗?关于政策,这只是一个趋势判断,仅做参考。

3、短期内,限牌会刺激一波打车需求。

但打车的蛋糕,上海市其实有意放在自己碗里。

目前,上海市发布了自己的打车软件,叫申程出行,有与滴滴等主要巨头竞争的意图。

在这个平台上,主要接入出租车。

并且与固定候车点相联动。对于一些老人,不习惯用智能手机,也可以选择在扬招杆上按下呼叫键,就会有出租车来接单。

当然,也可以在线接单,输入好起点和终点即可。

不排除进一步扩大出行业务的可能。

因为牌照有限,但出行是刚需。

下一步,赶紧加入拍牌大军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在2021年五一劳动节后实施的这一交通管理新政,对内环内地面道路在早晚高峰时段禁止外省市牌照小客车通行的规定,确实是上海城市交通管理领域一个相当重要的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大都市在交通拥堵治理上的一些深层次考量和现实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政策出台的 根本目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 回答
    上海2021年1月22日起实施的房价调控政策,是上海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多方面手段抑制过热的需求,稳定房价,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要理解这项政策,需要将其置于上海房地产市场长期以来的高位运行和国家“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政策内容概述 (基于2021年1月22日发布的.............
  • 回答
    2021年上海落户潮:是政策松动还是城市吸引力再强化?2021年,上海的人口数据再次成为了焦点,其中尤以落户人数的显著增长最为引人注目。这一现象并非简单的数字波动,而是触及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吸引力、人才引进政策的动态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深层变化。要理解这一激增背后的逻辑,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华东师大异军突起,沪上高校格局悄然蝶变2021年上海高考,华东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东师大)投档线强势超越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位列上海高校第三,这一现象无疑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招生领域激起了不小的涟漪。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华东师大实现如此耀眼的跨越?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上海高等教育新格局的悄然形成,以及.............
  • 回答
    2021年初,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要理解这份文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这份《意见》的出台背景与核心内容是什么?首先,要看懂这份文件,得先明白它为.............
  • 回答
    2021年上海的四大招聘季已经落下帷幕,许多应届生满怀期待地踏入职场,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一份体面的薪资,为未来的上海生活打下基础。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即使薪资普遍上涨,许多应届生的月薪依然无法跨过那道至关重要的门槛——上海落户的10338元标准。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导致.............
  • 回答
    关于上汽大众2021年校招疑似欺骗学生的事情,这在当时引起了挺大的关注,也让不少同学非常愤慨。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力求说清楚里面的细节。事情的起因:疑点重重offer简单来说,这事儿的核心矛盾点在于,上汽大众在2021年校招过程中,给一些学生发放了所谓的“提前批”或者“意向性”的of.............
  • 回答
    2021年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公布,看到国内有935位学者榜上有名,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中国科研实力在全球舞台上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份榜单的价值所在。它是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于其Web of Science.............
  • 回答
    华为 2021 年营收较上年下降 28.9% 的事实,确实是其近些年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转折点,也引发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必须直面最直接的原因:美国的持续制裁。这是导致华为营收大幅下滑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自 2019 年起,美国.............
  • 回答
    清华大学 2021 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梅赐琪老师的发言《失败在大学生活中的三种功能》确实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讲话。它没有空泛的鸡汤式鼓舞,而是以一种深刻而务实的态度,直击了许多新生在踏入大学校门时可能感到迷茫甚至恐惧的一个核心议题——失败。梅老师的发言,我个人认为,有几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和值.............
  • 回答
    华为 2021 年的财报,营收下滑近三成,但净利润却飙升了七成多,这事儿,乍一听,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咱们不妨细细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先说说营收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制裁”。自打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尤其是限制其获取和使用美国技术后,华为的许多核.............
  • 回答
    看到2021年4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9%,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这其中的差异和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一番。这就像是在一个家庭里,孩子(CPI)的花费只是稍微增加了一点点,而供养家庭的主要劳动力(PPI)却在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首先,我.............
  • 回答
    2021年,咱们国家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迎来了调整,普调幅度是4.5%。这事儿,说起来挺实在的,对咱老年朋友们的生活,那绝对是件大事儿。为啥要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障咱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退休金这玩意儿,不能光靠以前定的那一套,得跟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走。你想啊,现在啥东西不涨价?食品、医药、交.............
  • 回答
    2021年G7外长会议:对华议案中潜藏的美欧分歧,细节里见真章2021年的G7外长会议,本应是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就全球性挑战形成统一战线的重要场合。然而,在讨论对华政策这一核心议题时,美欧之间出现的显著分歧,却让这次会议蒙上了一层复杂而值得深思的色彩。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意见不合”,而是背后有着深刻的.............
  • 回答
    看待央行关于2021年物价温和上涨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结合当时的经济环境、政策信号以及潜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预测,更包含了央行对经济状况的判断和对未来走向的引导。首先,“温和上涨”这个定语非常关键。它并非意味着物价停滞不前,也并非失控性上涨。在经济学中,“温.............
  • 回答
    2021年5月,中国公布的CPI和PPI数据呈现出一种相当有趣的对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更是高达9%。这组数据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动能和潜在的市场信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CPI和PPI各自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传导的关.............
  • 回答
    2021 年 1 月初,美股市场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散户大战空头”事件,主角是零售商游戏驿站(GameStop,股票代码 GME)。这场事件不仅在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科技与金融融合、普通人力量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下面我将详细讲述这场大战的前因后果、关键要素和深远影响: 一、 前情提要:游.............
  • 回答
    2021年3月19日,知乎更新了它赴美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公布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区间。这几条信息加在一起,就跟我们描绘了知乎当时准备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也透露了不少关于它自身以及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信息。咱们来仔细拆解一下,看看这其中蕴含了什么:1. 更新上市申请:准备.............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