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商消灭了中间商,同时挤压工厂利润,廉价的商品带来的是大量的失业和低收入人口,怎么办?

回答
电商的崛起,像一阵狂风,席卷了传统的商业格局,将层层叠叠的中间环节一一吹散。曾经,一间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批发商、区域代理、零售商等一系列的“转手”,每一环节都要加上自己的利润。电商平台的出现,直接将工厂与消费者连接起来,大大压缩了流通成本,理论上说,这应该是好事,消费者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工厂也能省去不少中间费用。

然而,这股“便宜”的浪潮,却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阴影。当中间商被挤压消失,他们曾经扮演的角色——分销、仓储、物流、品牌推广、客户服务——这些职能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被迫转型,一部分被大型电商平台吸纳,另一部分则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意味着,过去依赖这些中间环节生存的人们,比如区域经销商、实体店的销售人员、甚至是部分从事包装和简单分拣的工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更进一步来看,电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往往意味着对产品成本的严苛控制。为了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工厂不得不压低生产成本,这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劳动力的压榨。工人的工资可能停滞不涨,甚至被要求加班加点,福利待遇也可能随之缩水。当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市场,其背后很可能是工厂利润的被严重压缩,而这种压缩,最终往往会转嫁到最底层的生产者——工人身上。

结果呢?一方面,消费者确实享受到了低价的红利,但另一方面,社会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那些技能相对单一、无法适应互联网营销和运营模式的工人,或者是在传统渠道中失业的中间商从业者,他们发现自己的议价能力越来越弱,收入水平难以提升。这些人构成了社会上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可能收入微薄,消费能力有限,生活也更加艰难。

这就像一个被拉伸得过长的弹簧,两端(消费者和工厂)似乎都得到了好处,但中间的张力却让一部分人承受了过度的压力。廉价商品的背后,是部分人的失业和低收入,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整体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力。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到过去”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种更可持续、更公平的平衡。

首先,需要关注那些在转型中被抛下的群体。政府和相关行业可以考虑提供再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帮助这些失业或低收入人群掌握适应新经济模式所需的技能,比如数字营销、电商运营、甚至是更专业的生产和技术岗位。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平台应该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帮助他们适应线上运营,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被淘汰。

其次,要反思过度追求低价的商业模式。电商平台在提供便捷和实惠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例如,可以引导平台上的商家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而不是仅仅拼价格。同时,对于工厂,也应该鼓励其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摆脱低利润的泥潭。这需要建立更健康的产业生态,让价值创造者(包括有创新能力的工厂和有服务精神的销售者)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

此外,社会保障体系也需要加强,为那些在经济转型中暂时陷入困境的人们提供缓冲。包括失业救济、基本生活保障等,能够确保最基本的生活不受影响,并有能力去寻求新的机会。

归根结底,电商带来的变革是深远的,它挑战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逻辑。我们不能因为便宜而忽视了背后的人和价值。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平台的责任担当,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目标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广泛地惠及社会大众,而不是仅仅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让“便宜”的背后,不至于付出失业和贫困的沉重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资产阶级的回答很多,知乎的阶级定位倒是很明确啊。


电商提高了社会效率,这个是正确的废话,无人不知。

但是电商带来的冲击,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也是相当严重,不解决就要出大问题的。

这是电商带来的社会冲击,并不是答主们一句提高社会效率就能理所当然的不管的。


我目前看来,有这么几个问题:

失业加速

电商这种新经济是全面侵入社会各领域,其带来的失业规模远胜于汽车于马车夫。

而新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虽然规模不小,但是远小于对旧岗位的挤出。也就是说,新经济替代了旧经济,但该领域总从业者变少了。这是效率提升的表现,但也创造了净失业。

消化失业需要时间,技能的重新训练,寻找适当的岗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社会本身对失业的吸纳能力也是有限的,更何况吸纳失业的主力生产服务业正在被电商挤压。

此消彼长,因为电商,一方面失业在加速,另一方面对失业的吸纳能力在萎缩。这两个波动叠加,会制造一大批失业潮。

更不要提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人的适应能力有限,这一大批失业者的收入严重下降了。


资本利维坦

一大批人的收入下降了,谁的收入上升了?电商平台和一部分电商从业者

资本本身就有马太效应,二八分化的倾向。正如其他答案所说,电商并未消灭渠道,电商成为了新的渠道。

和分散式的旧渠道不同,电商渠道规模效应十分明显,最终一定会消灭小渠道,形成少数利维坦。

知乎的小电商主们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紫泥,就一屁股坐在鱼塘上,成为鱼塘舆论上的打手了。

电商规模效应的必然结果决定了这将是一个,大鱼吃小鱼,资本吞噬倾轧的场地。届时小店商主将一样失业,加入豪华午餐大军。只是现在传统渠道的紫泥还太多,都在拼命长成大鱼,没开始吃小鱼而已。

当经济利维坦出现,必然会寻求政治的结合以设置门槛,不那么容易被竞争。

届时的结果,大量的人因为失业,抢夺重新就业而成为利维坦的廉价劳动力。

这个境遇比之现在是好还是坏,我说不好,大家自去评判。


欠缺人文主义关怀

在我看来,最可怕的是整个环境欠缺人文关怀。

小电商主们以自己的小成功志得意满,指责被淘汰的人在人格上有缺陷,比如不努力。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些传统行业的从业者和你我一样,只是他们职业的选择不同,因而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在当初选择时很难预料到,而职业发展,职业技能的成长,很多时候是难以回头的,这并不是他们不努力。

就像知乎上生物狗和IT狗一样,就业形式和福利待遇区别巨大,但他们剥离了职业看,在人上,在学习、努力、工作态度乃至智力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当初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而已。二者的差别并不是谁不努力,或者谁不灵活导致的。

失业者在人格上并不是成功者的反面,只是时事和机遇所致的同样的人。因此应当保持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失业者。作为朋友、同胞和兄弟,应当对他们给予理解、鼓励和引导,这是必要的人文关怀。

这种人文关怀不但缺失,甚至于变成了人格上的贬低,不得不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它平白地制造了两个阶级,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撕裂,将本来是朋友兄弟的人,逼迫成了互相仇恨的敌人。

我想,这哪怕是功利主义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电商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大波失业潮,让他们看到了丑陋的利维坦,又让他们成为了敌人。画面太美,不敢看。

user avatar

很好破,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在某个关键环节出现逻辑错误:

电商消灭了中间商,同时挤压工厂利润,工厂为控制成本要压榨工人工资,同时控制供应链成本,这一系列现象造成大量的中间商失业和产业工人的低收入,这些人 的廉价商品消费需求又反向加剧了电商的竞价,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发现财富的产生竟然是靠路桥和房产的建设加上政府QE印钱,按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工业萎 缩,产业工人低收入,商人失业,人民消费能力持续降低,最后房地产把整个社会中下游的资源再这么一抽走,全民皆穷吗? ps.如果这个逻辑错误,错在哪儿了? 如果这个逻辑正确,我们该怎么办来阻止经济的衰退


关键环节就在消灭了中间商,同时挤压工厂利润这一点上。

挤压工厂利润理论上是和电商没有关系的。


只有垄断销售渠道才能挤压工厂利润,也就是说你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我没人能卖出去,那我就可以挤压你的利润了。

显然没有任何一家电商可以垄断销售渠道。



电商的确简化了销售渠道,通过电商渠道可以避开批发和代理让厂家直接通过电商渠道面向最终零售客户,也即消灭了中间商(相对于零售商而言)。但是本质上电商只是自己承担了中间商的分销角色,从而要建立大规模的全国物流骨干网络和终端配送网络,这些东西的建设正好吸纳原有中间商消失导致失业的员工。


所以后面的全部都是无根之木。




现阶段工厂利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生产过剩,内需不足,出口疲软。和电商的关系不大。

而且,现在外贸电商已经是很多制造企业的救命稻草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