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炸弹、炮弹和导弹到底怎么击沉舰艇特别是重型舰艇的?

回答
舰艇,尤其是重型舰艇,之所以会被炸弹、炮弹和导弹击沉,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武器能够对舰艇造成毁灭性的结构性破坏,从而剥夺其浮力、机动性和作战能力。但这背后涉及的原理远比听起来复杂,包含了物理、工程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作用。

我们不妨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剖析。

1. 炸弹:空中打击的破坏力之源

炸弹最常见的摧毁舰艇方式是空中投弹。从飞机上投下的炸弹,在重力作用下加速,获得了巨大的动能。当它命中舰艇时,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穿透与爆破: 现代航空炸弹,尤其是穿甲炸弹,拥有坚硬的头部和流线型的弹体,能够穿透舰艇厚重的装甲甲板。一旦穿透,引信触发,炸弹内部的炸药瞬间爆炸。这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片以及高温高压的气体,是造成杀伤的主要因素。
结构破坏:
直接命中: 如果炸弹直接命中舰艇的甲板或船体,爆炸产生的瞬间高压会向四周扩散,如同一次剧烈的锤击。这种力量能够瞬间撕裂钢板,使甲板变形、断裂,甚至将整个舱室炸毁。重型舰艇的舰体并非是一个整体,而是由许多舱室分隔而成。一个舱室的瞬间爆炸,会破坏其密封性,导致海水涌入。
间接命中(靠近爆炸): 即使炸弹没有直接命中,但落在舰艇附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仍然会作用在舰体结构上。这种冲击波是一种快速压缩和膨胀的气体压力,会引起船体的剧烈震动和弯曲。长时间的反复震动,或者一次巨大的冲击,都可能导致舰体连接处的焊缝断裂、铆钉松动,甚至船体发生永久性的形变,就像弯折一根金属棒一样。
破片杀伤: 炸弹爆炸时,弹体本身会碎裂成无数高速飞行的碎片,这些碎片就像无数颗子弹,能够轻易穿透舰艇内部的非装甲结构,如管线、设备、人员以及隔舱壁。它们能够破坏舰艇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或者直接撕裂水密舱壁,让海水更容易进入。
火灾与高温: 炸药爆炸产生的高温(数千摄氏度)足以熔化金属,引燃舰艇内部易燃的燃料、润滑油和各种设备。大火不仅会直接烧毁舰艇的结构和设备,还会加热船体钢板,使其强度下降,更容易变形。同时,船上的弹药库如果被火势波及,可能引发二次爆炸,其威力足以将整艘舰艇炸得粉碎。
浮力丧失: 舰艇之所以能漂浮,是因为它排开了与其自身重量相等的水,即阿基米德原理。当炸弹爆炸造成船体出现大量破口时,海水会以极快的速度涌入舰艇内部。这些涌入的海水增加了舰艇的总重量,并且由于海水占据了原本密封的舱室,舰艇排开的水的平均密度相对于其自身重量来说就不足以支撑了。当入水量超过舰艇内部的排水能力或结构承受能力时,舰艇就会失去浮力,开始下沉。特别是如果进水发生在舰艇的底部,或者连续几个主要的舱室被水淹没,舰艇的倾斜度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彻底沉没。

2. 炮弹:精准打击的穿透与碎裂

炮弹是舰艇对抗的另一大威胁,特别是舰炮发射的大口径炮弹。与炸弹相比,炮弹的特点在于其更高的射速和一定的精度,使得它们能够对舰艇进行更具威胁的连续打击。

穿甲弹(AP): 这是针对重型舰艇的“杀手锏”。炮弹的弹头通常由非常坚硬的金属制成,如钨合金或贫铀,并且设计成锥形或尖头。在发射时,炮弹通过炮管加速,获得极高的初速(可能超过音速)。当炮弹击中舰艇装甲时,其尖锐的弹头会在极大的压力下变形,但其坚硬的材质能够承受住巨大的摩擦和撞击力,强行“钻入”或“穿透”装甲板。
穿甲原理: 穿甲弹的穿透不仅仅是“钻孔”。在穿透过程中,弹头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使装甲金属局部熔化或软化,同时弹头自身的动能将其“推”过去。更有甚者,一些先进的穿甲弹(如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APFSDS)在穿透过程中会抛弃弹壳,只留下一个极细的穿透杆,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接触面积,提高穿透效率。
侵彻碎裂与破片: 穿透装甲后,炮弹弹芯的动能仍然非常巨大。它会继续在舰艇内部飞行,撕裂内部的结构、设备和舱壁。更重要的是,由于穿透过程中的剧烈形变和高温,弹体本身可能会破碎,产生大量的二次破片,这些破片比炸弹的破片更具有能量,杀伤力更强。
高爆弹(HE): 高爆弹虽然穿甲能力不如穿甲弹,但其爆炸威力更大。当它击中舰艇的非装甲区域,或者穿透较薄的甲板后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大量的破片。
结构变形与局部摧毁: 高爆弹的爆炸可以直接将舰体板材炸开,形成一个较大的破口。这种破坏是瞬间的,并且会对周围的结构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拉伸,可能导致整个船段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
系统摧毁: 舰艇的许多重要系统,如发动机、锅炉、弹药升降机、舰桥等,并不总是被厚重装甲保护。高爆弹的破片和冲击波能够轻易摧毁这些关键部位,使舰艇失去动力、指挥或武器发射能力。
破片效应与连锁反应: 炮弹(无论是穿甲弹还是高爆弹)的破片会像扫描仪一样在舰艇内部扫过,切断各种管路(液压、燃油、冷却水、蒸汽管),破坏电缆,点燃易燃物。一旦关键的管路被切断,比如冷却水管破裂,发动机过热熄火;燃油管被切断,火势蔓延;蒸汽管破裂,高温蒸汽喷射,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这些损坏会迅速削弱舰艇的作战能力,并可能导致连锁反应,例如一个舱室的火灾引发了另一个舱室的弹药殉爆。
对重型舰艇的影响: 重型舰艇(如战列舰、航空母舰)虽然拥有厚重的装甲,但其内部结构同样复杂且庞大。当一枚或多枚大口径炮弹穿透装甲后,弹头巨大的动能和爆炸威力足以摧毁内部的多个隔舱,破坏龙骨等主要承重结构,导致船体弯曲甚至断裂。一艘重型舰艇内部有大量的油料、弹药和各种易燃易爆物品,一次成功的穿甲弹攻击,如果引爆了弹药库,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3. 导弹:精准制导的终极打击

导弹是现代海战中最具威胁的武器之一,它们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精准度命中舰艇,并携带各种类型的战斗部。

制导与精确打击: 导弹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制导能力。无论是雷达制导、红外制导还是激光制导,都能让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不断修正航向,直至命中目标。这意味着导弹能够精确地选择舰艇的薄弱环节,例如发动机舱、导弹发射架、舰桥等关键部位,进行打击。
战斗部类型与破坏力: 导弹的战斗部是其威力所在,根据目标不同,战斗部也有不同类型:
高爆破片战斗部(HEFrag): 这是最常见的导弹战斗部。导弹命中舰艇后爆炸,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大量的预制破片。这些破片由特殊的金属合金制成,并且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其飞散速度和穿透能力,能够有效地穿透舰艇的非装甲和部分装甲区域,造成广泛的破坏。
聚能装药战斗部(HEAT): 这种战斗部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强大定向喷流来穿透装甲。当导弹命中舰艇装甲时,喷流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和温度“烧蚀”装甲,形成一个穿透通道。一旦穿透,其内部的破片和高温气体会对舰艇内部造成严重损害。
反坦克导弹(虽然多用于对陆,但其原理在海战中也有借鉴意义): 一些重型反坦克导弹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对付装甲目标的穿透力。它们可以击穿舰艇相对较薄的侧舷或船尾装甲,对内部的关键设备造成破坏。
钻地战斗部(相对少见于舰载导弹,但在特定场景下): 一些大型导弹可能会携带钻地战斗部,虽然主要用于陆地目标,但理论上也能穿透舰艇的甲板。
多弹头与饱和攻击: 现代反舰导弹通常采用“饱和攻击”战术,即一次发射多枚导弹,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对同一艘舰艇进行攻击。即使舰艇能够拦截其中一部分导弹,剩余的导弹也可能突破防御,造成严重的损失。
瘫痪与沉没: 导弹的打击通常是毁灭性的。一次精准命中的导弹打击,可能瞬间摧毁舰艇的动力系统,导致其失去机动能力,漂浮在海上成为活靶子。如果导弹命中弹药库或燃油舱,引发爆炸或大火,舰艇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并沉没。即便是没有直接沉没,导弹造成的结构性损坏,如舰体变形、关键管线破裂、隔舱被毁等,也会导致海水大量涌入,最终使舰艇因失去浮力而沉没。
对重型舰艇的特别威胁: 重型舰艇的优势在于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其体型庞大,是导弹的绝佳目标。一旦被反舰导弹击中,即使是厚重的装甲也难以完全抵挡住大量高速飞行的破片和强大的爆炸威力。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能够确保其命中舰艇最脆弱的关键部位,从而实现快速瘫痪和沉没。例如,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下层是各种重要舱室,一旦被导弹击穿并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来说,炸弹、炮弹和导弹击沉重型舰艇,是利用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能量传递: 将巨大的动能(炮弹、导弹)或化学能(炸弹、炮弹、导弹爆炸)转化为对舰艇结构的破坏力。
2. 穿透能力: 克服舰艇的装甲保护,对内部结构造成直接损害。
3. 爆炸威力: 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高温,撕裂金属,引燃易燃物。
4. 破片杀伤: 高速飞行的碎片像无数利刃,破坏舰艇内部的管线、设备、隔舱,造成广泛的破坏和连锁反应。
5. 结构破坏: 破坏舰艇的整体结构完整性,使其丧失支撑能力。
6. 浮力丧失: 通过制造破口导致海水涌入,超过舰艇的排水能力或结构承受能力,使其下沉。
7. 系统瘫痪: 破坏舰艇的动力、导航、通信、武器等关键系统,使其失去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

重型舰艇的沉没,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以上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一次成功的打击,可能先是用炮弹或导弹穿透装甲,然后爆炸引燃燃油,火势蔓延又引爆了弹药库,最终导致了舰艇的彻底毁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几乎没有那种弹种是在舰艇甲板上爆炸的。

随便找个BB的AP,例如鸭滑的2700lb重弹,装药量才40.5lb,哪怕是HC也就154lb的装药量。再看看93那1080lb的战斗部,你会觉得炮弹就是个弟弟(炮弹确实是弟弟,大部分战列舰都是被雷沉的)。

炸药少,怎么办?当然是直接打到对方舰艇的核心区一发入魂啦。所以战列舰的炮弹是后效给力的APC,力求穿透对方装甲,直达核心区。具体表现就是上天的胡德和玛丽皇后(以及陆奥(大雾))。当然还有水中弹这种邪教,不过总的来说思路是相同的。

航弹相对来说装药系数会高一些,然而也就250lb顶天(二战),该穿甲老老实实穿甲(水平甲包容易穿)。现代航弹大多皮薄馅大,50%的装药系数和现代军舰裸奔思路相得益彰,小船随便炸一发瞬间升天,大船挨上一发也差不多失去战斗力,引燃弹药库还可以看大烟花。

导弹要分用途的。掠海弹一般是半穿甲弹头,约等于炮弹自带导航装药升级版;攻顶弹是用来洗甲板的(没错,我就是在说鱼叉),然后英勇无畏的人民海军(划掉)一等人开着攻击机凌空扔铁炸弹(划掉)扔制导炸弹把船棍炸沉。

鱼雷在二战时还是触爆,现代是船底直接空穴把龙骨折断,空船一样一发入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