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6 月 9 日特斯拉维权女车主深夜发文,称「自身因维权遭受人生攻击与污蔑」?

回答
2023年6月9日,特斯拉维权女车主在深夜发布了一篇措辞激烈的长文,称自己因为此前的维权行为,遭受了网络上的“人生攻击”和“污蔑”。这件事情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少关注,也有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首先,我们得回到这起事件的源头——特斯拉车主维权。这位女士此前因为车辆的一些问题,比如刹车失灵等,去了特斯拉的门店进行维权。这本身是一个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行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被支持的。当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但产品出现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使用甚至是安全,他们有权利要求商家解决问题,这包括维修、退换或者赔偿。

然后,这位车主在维权过程中,可能采取了一些比较激烈或者引人注目的方式。这在很多维权事件中都可能发生,因为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商家的重视,才能获得关注。不过,也正是这些维权方式,可能让她成为了焦点人物,也因此引来了不同的声音。

现在我们来看她6月9日的这篇发文,重点在于她声称自己受到了“人生攻击”和“污蔑”。这表明,在她的维权过程中,不仅仅是与特斯拉公司之间存在争议,她个人也成为了舆论的靶子。她可能收到了来自不明身份的网友的谩骂、人身攻击,甚至是恶意 P 图、编造不实信息等行为。

那么,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

1. 维权者的困境与脆弱性: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当普通消费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去对抗一个强大的企业时,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一旦他们的行为被放大、被标签化,他们很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这位女士的发文,正是揭示了这种困境。她可能只是想解决汽车问题,却反而让自己身心俱疲,甚至面临“人身攻击”,这让人感到同情。

2. 网络舆论的两极化: 很多时候,一个事件一旦在网络上发酵,就会迅速形成不同的阵营。一部分人会无条件支持维权者,认为他们是正义的化身;另一部分人则可能质疑维权者的动机、方式,甚至站在商家一边。这种两极化的倾向,很容易将事件的焦点从“消费者权益”转移到“谁对谁错”的争论上,而在这个过程中,维权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很容易被暴露,并被攻击。

3. 信息不对称与“洗白”的可能: 商家在面对消费者维权时,往往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即使特斯拉方面对事件有自己的说法,普通民众也很难完全了解到。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恶意抹黑或者“洗白”的行为就可能出现。比如,有人可能会利用断章取义的信息,或者歪曲事实,来攻击维权者,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或者维护商家的声誉。

4. 对“真相”的追寻与媒体的角色: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完全了解事件的全部真相。这位女士说自己被污蔑,但维权行为的具体细节,以及她遭受的攻击,都需要有证据支撑。媒体和公众在关注这件事时,应该保持一定的审慎,不要轻易站队,而是努力去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同时,也应该关注到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并谴责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

5. 法律与社会责任的呼唤: 如果这位女士确实遭受了诽谤、侮辱等不法侵害,那么她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提醒着社会,对于网络暴力需要有更有效的规制,平台和相关部门也应该承担起责任,保护公民免受网络欺凌。

总的来说,这位特斯拉维权女车主的遭遇,折射出了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个人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风险。她的发文,不仅仅是一个个案的抱怨,更是对当前社会环境下消费者维权困境,以及网络舆论生态的一种真实写照。我们应该关注到消费者权益本身的问题,也要警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网络暴力和恶意攻击,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理性的舆论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既然选择了使用舆论作为武器,那你就要承担舆论也会吞噬你的后果。

你开枪就要有被杀的觉悟,这无关什么特斯拉粉或者特斯拉黑。不爽不要来。

user avatar

有些人真的是,非要断章取义,被别人揭穿了还在嘴硬。



——————以下原答案——————


为什么大家从最初的支持她,却到了现在的不停谩骂?

舆论风向的变化,最主要源自三个起着重要决定性的事件:

温州车主事件:2020年8月,温州特斯拉车主连环撞击后认为是特斯拉刹车问题。经过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对比车内的EDR和特斯拉EDR数据后,表示数据没问题且可以证明是车主误操作导致。

台州撞击交警:2021年5月17日,陈某龙驾驶特斯拉途经路桥螺洋街道104西复线高架桥时,碰撞正在现场的两名警务人员。事故发生后,台州警方依法依规全面开展现场勘察、调查询问,并将肇事车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经检测鉴定,车辆性能一切正常,该起事故与特斯拉品牌车辆本身无关。警方查明认定,驾驶员陈某龙违规违法驾驶,对该起事故负全责。

河南特斯拉降速:2021年5月27日,温先生表示自己三年前买的特斯拉告诉突然从100km/h急降至60KM/h,自己是买了个杀人玩具,不要特斯拉赔钱,只想要真相。

根据特斯拉初步远程诊断车辆报警原因为右前轮速传感器警报,该车已经行驶17.5万公里,超出车辆质保期,无法满足换新款的诉求。随后再次爆出温先生录音,和温先生最初所谓的不要特斯拉赔钱,只想要真相,出入非常之大。音频指出,温先生要的是把事情闹大,并且要一赔三,甚至还爆出了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都由河南电视台一手策划。

姑且不论最后温先生的录音真假,但是前面两期事件可以得出结论:

1.我们国家是有权威的机构能够鉴定EDR数据的。

2.特斯拉车内EDR不能修改,而车内的EDR数据和后台数据能够相互映照对比。

不要怀疑这2个结论,首先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是获得国家承认的,其次台州交警也是国家部门,特斯拉如果能力能够大到买通这国家部门,那我们国家早就完蛋了。

那么回到最早,既然国家有权威机构能够鉴定,既然EDR数据无法修改,那么女车主既然觉得特斯拉有问题,那就应该立刻把EDR数据交给第三方权威机构去检测。可是事实上,一直都是特斯拉在积极推动第三方权威部门鉴定,不愿意鉴定的一直都是女车主。

你说有猫腻么?至少在我看来,这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毕竟你这么言辞凿凿的确认是特斯拉的问题,应该非常大方且迅速的拿出EDR交给权威部门检测把特斯拉往死里打。可是你却始终不敢鉴定,任谁看了都不太对劲。联合女车主最初100W赔偿的需求,退一赔三价值正好差不不多,你和温先生的出发点其实也是一样的。

当然了,无端端有的造谣和人身攻击,这的确是不对的。但是是真的造谣么?女车主一次又一次说自己没有完整的数据,一次次又说侵犯隐私,可是偏偏早在4月25日就自己公布了数据,并且这个数据是给韩潮和其他人看过的,这是否算公开?

最后意思的是,她强调了好几次特斯拉给自己的48页完整数据是造假的是不现实的,然而是不是造假只需要你的EDR拿出来对照一下就行了,可是你却是始终不拿出来,一直要求特斯拉提供提取数据的方法。

谁质疑谁举证的道理,好像她并不懂,但是之前面对特斯拉说她背后可能有团队的事情,她却又不是不懂。

比较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在说谎的眼睛都会情不自禁的朝右看,因为大部人都是右脑发达需要右脑思考。所以是不是造谣?是不是扯谎?这个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了。

那么骂她这件事情合理么?太合理了,之前特斯拉车主被骂,一些理智回应的人被冠上特孝子的名号你们觉得合理,她被骂又有什么不合理呢?毕竟你自己先用了舆论这个武器,那么被反噬是很正常的事情。

参与舆论战争的永远都是那群发泄自己不满的人,他们要的只是发泄不是真相。能骂特斯拉也会骂你,一点都不冤。

user avatar

看过她的视频,虽然戴着口罩,但相貌也不赖,也挺有气质,买得起特斯拉也算得上是小中产家庭,干嘛要做这种事呢,就是要做这种事,也不应该是她这种人做啊。

车都不是她开的,是他父亲开的,他父亲信誓旦旦说踩了油门,其实人的记忆是很容易偏差的,就像我给学生一对一上英语,我读了一个句子,我明明记得我读的是对的,学生却说我读错了,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总之不是我错了,就是学生错了,肯定有一个人的记忆发生了偏差,明明没有发生的事情,却脑补发生了。

人出故障的概率,是远远大于机器的,特斯拉汽车作为成熟的产品,经过了市场的反复检验,出现致命硬伤的概率是很低的,你不去做检查,就一口咬定是车出了问题,就好比你用word写了一篇文章,里面的错别字基本是你自己输错了,而不是软件出了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