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啊
目前的情况几位大神 (@请问您要来点硝基胍吗, @Professor leaf )已经说过了:
a. 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而且目前来看进展不错并没有问题,卫星不至于彻底废了
b. 但卫星的寿命会大大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c. 有可能影响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北斗三期建设和后续的通讯卫星发射。但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悲观,归零不是就不干活了,应该还会继续按期进行,最多最近7月15日的两颗北斗三代导航卫星的发射要受到影响延期。
总体上来看,这次是部分发射失败,不算最糟糕的情况。
我来补充聊一聊火箭发展过程中这个故障率的问题。
(What is the success/failure ratio of space bound rockets?)
上图是从1957年以来人类航天发射的成功(蓝色)和失败(红色)对比图,可以看出基本前期失败率巨高,前几年达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失败率。正因如此,那些航天先驱们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太空才如此伟大。随着火箭技术积累进步,成功率大大提高。
人类历史上所有火箭统计发射成功率为92%,其中载人航天成功率为98,5%。虽然到了近些年成功率大大提升,但依然无法保证100%成功。就拿2016和2017年说,去年我国和日本各自失败了一次,Space-X也部分失败了一次;而今年,我国、日本和新西兰失败或者部分失败了。
从火箭家族来说,
(Spacecraft stats and insights)
这是2010年国外做的发射100次以上火箭家族的统计,这些火箭家族,除了俄罗斯和美国,也就只有中国和整个欧洲在其中各贡献了一个条,其他国家并没有资格入选。可以看出长征大概92%的成功率,属于世界中等水平。
而在成功率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联的R-7家族,今天的联盟系列(Soyuz)。前500次发射时,11.4%的失败率;随后500次,失败率就降到了3%;随后降到2%;最后稳定在1%左右。可以明显看出即便是同一个火箭也是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成功率不断提高。
我在我的知乎电子书里(离开地球表面:一小时读懂人类航天史 - 「一小时」系列 - 知乎书店)也做了一下统计,从上图可以看出到了2016年长征的成功率就到了95%,比起92%提高了3个百分点,说明长征的可靠程度在不断提高。
因此火箭的成功与失败,在世界各国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并不假,各个火箭家族的成功率会在技术积累和犯错中不断提高。
现在最关注的应该是下月初(7月2日)要发射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这将是
a. 长征五号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和正式建设天宫空间站前的最后一次试射;
b. 实践十八号将是人类有史以来送入地球静止轨道的最重航天器,将实现中国航天的重大突破!
长家五胖子,加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