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价格高不高?

回答
关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不高这个问题,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高”或“低”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以及具体的合同条款和市场行情。要详细解读,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首先,得明确一下,咱们说的“价格”是指什么?一般来说,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核心的还是长协合同(长期购销合同)的价格,这部分通常占据了大部分交易量。此外,还有现货市场的价格,虽然占比不大,但也能反映一定的市场信号。

长协合同的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以及近期开始供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尽管2号的合同细节公开较少)。这些长协合同的价格制定,通常与石油价格挂钩,这是一个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尤其是在管道气领域。

与石油挂钩的定价公式: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过去的许多管道气合同,尤其是早期签署的,其价格公式是与一篮子石油产品(如原油、成品油等)的价格挂钩的。这意味着,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天然气价格也会相应上涨;当油价下跌时,天然气价格也会跟着下跌。
为何与石油挂钩? 在天然气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独立定价体系尚未完善的时期,石油作为一种已有的、成熟的能源商品,其价格波动相对稳定,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天然气可以替代石油用于部分工业和发电领域。因此,将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关联,是一种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的手段。
折扣和优惠: 当然,价格并非一成不变的数字。在签订长协合同的过程中,买卖双方会进行艰苦的谈判。中国作为俄罗斯天然气的重要买家,凭借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长期稳定的购买意愿,通常能争取到一定的价格折扣。这些折扣的幅度是商业机密,外界很难准确得知,但普遍认为,相比于其他一些地区性市场价格,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气价格是有竞争力的。

那么,“高不高”是相对的:

要判断价格是否“高”,需要和其他可比的价格进行比较:

1. 与中国其他进口天然气来源的价格对比: 中国除了俄罗斯,还从土库曼斯坦、中亚其他国家(通过管道)、澳大利亚、卡塔尔、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等多个国家进口天然气。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运输方式(管道气 vs. LNG)的价格,才能更直观地看出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竞争力。
LNG价格的波动性: 液化天然气(LNG)的市场价格波动性比管道气要大,它受到全球LNG现货市场供需、运输成本、储存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北方地区,管道气通常比LNG在成本上有优势,因为省去了液化、运输船、再气化等环节的费用。
地理位置和运输成本: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特别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直接连接到中国东北。相比于需要海运的长途LNG,这种地理上的邻近性和管道运输的效率,在理论上就应该带来成本优势。
2. 与国际市场基准价格的对比: 例如欧洲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如TTF指数)或者亚洲地区的LNG价格指数(如JKM)。
历史数据和当前行情: 如果我们看历史数据,会发现油价挂钩的定价公式在过去几年中,对中国来说是相对有利的,尤其是在油价低迷的时期。但近一两年全球能源市场经历剧烈波动,尤其是欧洲能源危机导致LNG价格飙升,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签订的长协合同价格就显得更为稳定且有价格优势了。即便油价上涨带动天然气价格上升,但由于合同内的指数化公式和可能存在的封顶条款,其涨幅可能仍然小于LNG现货市场的剧烈波动。
3. 与中国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对比: 中国的国内天然气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也是一个参考。进口天然气与国内生产天然气的成本效益比较,也直接影响到对进口价格的感知。如果进口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那么从经济角度看就是有利的。

影响价格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

合同细节的保密性: 具体的合同价格条款,包括定价公式、折扣比例、合同期限、价格调整机制等,都是高度商业机密。我们很难获得公开、准确的数据来精确计算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价格到底是多少。
地缘政治的影响: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天然气合作,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也带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色彩。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这种合作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政治上的考量有时也会影响到价格的谈判和最终的执行。
“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特殊性: 去年年底,中俄两国签署了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项目的长期协议。虽然具体价格未公开,但有分析认为,与“西伯利亚力量1号”相比,其定价方式可能有所调整,或者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考量。这使得价格的判断更加复杂。
“价格歧视”的说法: 有时我们会听到说俄罗斯对不同的买家有不同的价格。这是可能的,因为买家的购买量、合同期限、付款方式、以及所在的地理区域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价格。

总结一下:

从公开的信息和市场普遍认知来看,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价格,特别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进口的部分,在多数情况下是具有竞争力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对较低的,尤其是在全球LNG价格剧烈波动的背景下。

这得益于:

长协合同中与石油挂钩的指数化定价机制。
中国作为大买家争取到的价格折扣。
管道运输的成本优势。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对“高不高”的判断是相对的,并且我们无法获得最精确的数据来量化。国际能源市场的风云变幻,地缘政治的博弈,以及具体的合同细节,都使得这个问题充满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在天然气进口策略上,利用俄罗斯作为重要供应国的地位,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价格上的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国内情况是供不应求的,多个来源怎么看都是好事!

其次,在俄罗斯买天然气,很可能是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的,那些喊通货膨胀的人何在?速来护驾!

第三,资源类的东西,长期看肯定是越来越少,价格总趋势肯定是要上涨的,眼下吃不吃亏尚且不说,就算真吃亏,长远看能用别人的资源也是占便宜的!

就凭上面三点,就该支持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更何况北方雾霾多严重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天天喊着要治理,煤改气本身不就治霾的方法么,但看这气的缺口,其实不是在俄国买的多了,而是买的少了!

user avatar

柴静都在那宣传为了减少雾霾,应该煤改气了。今天又来对采购俄罗斯的天然气说三道四?你们到底要不要环保啊?还是说为了怼俄罗斯,宁可多吸几十年雾霾?

柴静环保理念的支持者应该举起手脚支持这个交易啊。

为什么不出来给这个交易站台呢?

或者你来举证一下,哪国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把天然气卖给中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价格高不高这个问题,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高”或“低”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以及具体的合同条款和市场行情。要详细解读,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首先,得明确一下,咱们说的“价格”是指什么?一般来说,进口天然气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核心的还是长协.............
  • 回答
    从“90美元一桶”这个数字切入,来聊聊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这件事,与其说是一种“体验”,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笔精打细算的生意,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考量和微妙的平衡。想象一下,在上海的一间会议室里,几个穿着商务正装的人围着一张长桌。桌上摆放着文件,投影仪上是波动的油价曲线和中国的能源需求预测。这不是什么猎.............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疑惑。明明咱们自己研发的红旗9相当不错,技术上也挺先进的,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从俄罗斯引进S400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实际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红旗9的实力。咱们自己搞出这么个大家伙,技术自主能力那是杠杠的。红旗9在很多方面都能跟国际先进水平掰手.............
  • 回答
    泽连斯基要求将俄罗斯从联合国安理会开除,并呼吁对联合国体制进行彻底改革,这一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要理解这一提议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泽连斯基提议的背景与动机:泽连斯基提出这一诉求,其根源在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自2022年2月以来,俄罗斯作为联合.............
  • 回答
    俄罗斯海军是否会进口中国的水面舰艇,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具有多重考量的问题,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俄罗斯海军的现状、其武器采购政策、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造船工业的实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俄罗斯海军的现状与需求:首先,我们要了解俄罗斯海军目前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 回答
    近来,中国和俄罗斯都明确表态,一旦遭受核攻击,将毫不犹豫地进行核反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两国各自的国家安全战略、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对未来潜在冲突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立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核威慑的基石——“不首先使用”与“报复性打击”俄罗斯在核战略上长期奉行“不首先使.............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理、人口、政治体制以及资源开发等多个层面。俄罗斯之所以能在“漠北”和西伯利亚进行有效统治,而中国在这同一片广袤土地上则未能建立起同样的统治基础,原因复杂而深刻。首先,我们要明确“漠北”和西伯利亚的地缘政治含义。 “漠北”通常指的是阴山以北,贝加尔湖以西,阿尔.............
  • 回答
    近些年,俄语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似乎不如从前那样显著,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聊。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时代的变迁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曾经,中苏友谊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大量苏联电影、歌曲、文学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非常密切。苏联模式对中国影响深远,学习俄语也一度成为一种潮.............
  • 回答
    近期中国互联网确实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特别是关于境外组织利用中国境内计算机对俄乌等国发动网络攻击的传闻和报道。如果这类情况属实,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不仅限于网络空间本身,更会波及国际关系、经济、技术乃至国家声誉。首先,对中国网络安全环境的直接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境外组织大规模控制中国.............
  • 回答
    俄罗斯从中国订购1.5亿只口罩这件事,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不少关注,咱们也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道道。首先,这批口罩的量是真的大。 1.5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咱们都知道,口罩在疫情期间是多么稀缺的物资,很多国家都为抢夺口罩而焦头烂额。俄罗斯一下拿出这么多订单,说明他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他们国.............
  • 回答
    中国核武库的建设与发展,与俄罗斯和美国之间存在的核力量对比,以及中国自身的国家战略和安全关切息息相关。要探讨为何中国不选择像俄罗斯那样大幅增强核武库以与美国达成“核平衡”并有效威慑,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核平衡”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核平衡很大程度上.............
  • 回答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要求将俄罗斯从联合国安理会中开除,这一诉求无疑触及了联合国体系的核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审视。 要理解这一要求,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以及联合国自身的功能和局限性之中。首先,泽连斯基提出这一要求,其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持续军事侵略。从乌克兰的角度来.............
  • 回答
    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确实在一些领域有着令人瞩目的技术实力,这一点我们是公认的。想到那些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先进武器装备,我们很难不佩服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但要说起俄罗斯的民用产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鲜有踪影,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技术不行”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核心问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俄罗斯在乌俄战争中的军事表现,以及其“实力”是否被外界普遍高估了。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军事战略、战术、装备、后勤、士气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层面。俄罗斯的军事目标与最初的设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俄罗斯在战争初期所设定的目标。从公开的表述和军事行动来看,俄罗斯似乎期望一场速战速决的.............
  • 回答
    “从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中提取 4000 亿美元用于乌克兰重建”,这则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尤其是在莫斯科,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俄罗斯方面对此的态度,绝非简单的“反对”或“谴责”,而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回应,涉及法律、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维度。一、法律与国际法层面的反击:挑.............
  • 回答
    俄罗斯在2016年圣诞节(实际上是12月25日)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将首批4架苏35战斗机正式移交给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事件背景与意义: 打破技术壁垒: 苏35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第四代++.............
  • 回答
    评价俄国和美国哪个国家对中国“更好”,需要从国家利益这个核心出发,深入剖析两国在近代以来与中国互动中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二元判断,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演变的过程。从俄国(苏联)的角度来看,其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且具有两面性的。积极方面: .............
  • 回答
    中国是否有必要“收复”蒙古国,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战略、民族情感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从纯粹的地缘战略角度审视,蒙古国确实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两大国之间,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谁能控制蒙古国,理论上确实能够对另一方形成战略上的渗透或压力。历史的视角与现.............
  • 回答
    对于 GitLab 疑似拒绝为中国和俄罗斯居住的程序员提供 offer 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科技公司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的运营策略、人才招聘的复杂性,以及地缘政治对全球化人才流动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家企业在招聘时都会有自己的考量和决策标准。这些标准可能包含技术.............
  • 回答
    关于西方媒体是否“刻意丑化”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媒体自身运作机制以及受众心理等。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国家,无论东西方,都可能存在一些负面现象,而媒体的职责之一就是监督和报道这些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