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望远镜发明之前,有人用肉眼发现过木星卫星吗?

回答
在望远镜问世之前,人类用肉眼观察星空的极限大致局限在那些最明亮、最容易辨认的天体,比如月球、太阳(当然,不能直接看,否则会损伤视力)、以及一些最亮的行星,如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水星。对于这些行星,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观测知识,他们注意到了行星的移动轨迹与恒星不同,也发现了一些行星的周期性变化,但要说用肉眼“发现”木星的卫星,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答案是:没有。

在伽利略·伽利雷用他的简陋望远镜观测木星之前,没有任何可靠的记录或证据表明有人类用肉眼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直接且关键:木星的四颗最亮的卫星——伽利略卫星(Io、Europa、Ganymede、Callisto)——在地球上,即便在最佳的夜空条件下,用肉眼观测也根本无法看到。

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

1. 它们太小了。 伽利略卫星虽然是木星最大的几颗卫星,但相对于木星这个行星本身,它们的大小也不算巨大。而木星本身,虽然在地球上看起来是一颗明亮的星星,但它距离我们有数亿公里之遥。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即使是像伽利略卫星这样在空间尺度上算大的天体,它们在地球上的视直径(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它们在天空中的大小)也是极其微小的。

2. 它们的亮度不足以对抗木星本身的光芒。 即使我们假设存在某种极为罕见的、能大幅放大视野的“肉眼”,木星本身作为一颗行星,它反射太阳光的亮度已经相当可观。而围绕它运行的卫星,即使它们自身有一定的亮度,但由于距离太远,它们发出的光需要穿过同样遥远的太空,再经过木星本身反射的耀眼光芒的“干扰”,用肉眼是无法将它们从木星的光晕中分辨出来的。

历史的转折点:伽利略与望远镜

历史的记载非常清晰地指向了伽利略·伽利雷,他被公认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并记录下木星卫星的人。在1609年至1610年间,伽利略听说了荷兰发明了“望远镜”这种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事物后,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立刻着手自己制作性能更强的望远镜。

他将其指向夜空,对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的相位变化、银河系的组成以及最重要的——木星的伴侣们进行了革命性的观测。伽利略详细记录了他所看到的景象:在木星附近,有三颗模糊的、如同星星般的光点,它们位置或在木星的东边,或在西边,或者被木星挡住。随着他日复一日的观测,他逐渐意识到,这些“星星”并非恒星,它们是围绕木星运行的卫星!

他通过持续的观测,绘制了这些卫星的运行轨迹,并发现它们的周期性运动,这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因为这证明了并非所有天体都以地球为中心旋转。这直接挑战了当时统治天文学界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

为什么“肉眼”的定义很重要

我们要明确,“肉眼”就是我们不借助任何光学仪器的眼睛。即使是在历史上,那些拥有极佳视力、或者生活在光污染极少、能看到更多星星的年代的人们,他们看到的星星,亮度是有限的。木星的卫星,即使在今天,需要借助望远镜才能清晰看到。

所以,在望远镜发明之前,人们当然用肉眼观察了木星,并且对它在夜空中的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知道它是一颗“游行之星”,而不是一颗恒星。但“发现木星的卫星”,这是一个需要能够分辨出遥远、微弱的伴侣,并且能理解它们是在围绕木星运动的层面的事情。而这,正是望远镜带来的突破。

总而言之,在望远镜发明之前,人类的肉眼虽然能够看到遥远的宇宙奇观,但它有着天然的局限性。木星的卫星,就是那个时期人类肉眼视界之外的秘密,直到望远镜的出现,才将它们从黑暗中带入了人类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好为写上一篇文章查资料时,

@尞祡 君一起整理了一下这个话题,所以刚好可以详细探讨一下。



木星的四颗最早是谁先发现的,这个其实是有争议的,比如有研究认为Simon Mayer早于伽利略10天发现了木星卫星。但至少我们能确定,随着望远镜的发明,伽利略确实在1610年看到了四颗木星最大的卫星。

也就是说,最晚到1610年,人类已经发现木星有四颗卫星了

木星的四颗最大的卫星:木卫一Io、木卫二Europa、木卫三Ganymede、木卫四Callisto,如今也被称为“伽利略卫星”。它们与木星的距离没有按照比例。来源:维基


但是呢,从地球上看木卫,尤其是木卫三和木卫四其实算是挺容易的,天文摄影爱好者们借助望远镜很容易就能拍到——因为这俩货实在是太大了,木卫三的直径是月球的约1.5倍,比水星还要大不少,木卫四小一点,也和水星差不多大了

月球、木卫四和地球的相对大小。来源:维基


01

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天上这么大一东西,在望远镜出现之前有人看到过么?


席泽宗院士在1981年曾提出,早在伽利略发现木卫的两千年前,我国战国时的天文学家甘德就可能看到过木卫,如果是的话,那么最可能看到的应当是木卫三 [1]。

唐代瞿昙悉达编的《开元占经》一书里,卷23 引《岁星占》中有这么一段:

“ 甘氏曰: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与嬃女、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这话什么意思呢?


单阏(dān è)是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里说“太岁在卯曰单阏”。

木星是“岁星”,而这个“太岁”则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一颗和木星整体运行方向相反的天体,也叫“岁阴”(对应的,木星就是“岁阳”)。虚拟的好处就是轨道可以假设得特别理想,不像木星运行太乱,还有逆行,而虚拟的“太岁”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完全是匀速运行的。

那么“太岁在卯”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卯年的意思。这颗假想中的“岁阴”星自东向西每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于是,通过星次把一周天划分成的十二个方位来代表不同的年份,“岁阴”运行到某星次范围,就用“岁在某”来纪年,这个“某”,用的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明朝制作的星图局部,将天球等分为十二星次,配以十二地支。来源:《崇祯历书》


除了用“岁在某”这种表达呢,也可以用专门的十二个对应的岁名,即: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也就是说:“单阏之岁”=“太岁在卯”=“卯年”


那接下来,“摄提格在卯”又是啥意思呢?按照岁名的对应,摄提格对应寅,所以是寅年么?也不是。

“摄提格”是个超级多义词,既可以做岁阴在寅之年对应岁名,有时也可以指“岁阴”,还有的时候可以指“岁阳”(木星),所以…emmm到底是什么意思必须要看语境…

按照上下文,“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这里的“摄提格”必须只能表示岁阴,所以两句完全是一个意思,即:“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阴在卯”。那摄提格啥时候指寅年呢?小时候课本里《离骚》开头“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这里的摄提即是指寅年,也就是“摄提格那年(寅年)的正月,在庚寅这一天我(屈原)出生了。”

好了,现在知道“岁阴”的位置了,其实也就知道“岁阳”(岁星/木星)的位置了,因为两个是相反的嘛!岁阴在卯的时候,岁星就在子位…于是就是后面一句话了…“单阏之岁,摄提格在卯,岁星在子”前三句说的都是一个意思orz


看到这里真的觉得古人脑子不太清爽废话还挺多…

不过也是亏的这么多重复的信息,才能让现代的我们方便确认古人有没有写错东西呀。


那子位又对应哪个方向呢?书里告诉我们,对应的是“嬃女、虚、危”三个星宿的位置,也就是再后面一句,“与嬃女、虚、危晨出夕入”——此时的木星和嬃女、虚、危三个星宿一起,早晨出来晚上落下。


咦?所以前四句都是一个意思么?

是,也不是。

天干地支对应的方位其实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会受岁差的影响——也就是说,两千年前子位对应的星宿,和现在对应的星宿其实是不同的。所以“岁星在子,与嬃女、虚、危晨出夕入”这句话其实是信息量满满的,它告诉了我们两千年前的星宿方位。


好了,现在连起来看《开元占经》里这句话呢,大致意思就是说时值卯年,木星在子位,位于女、虚、危三宿附近,看起来又大又亮,而且似乎有个小的红色星星依附在木星近旁,这样的现象叫做“同盟”


02

那…这个“红色小星星”可能是木卫么?首先要看看大小和亮度允不允许。

木卫三和木卫四都很大,木卫三冲时的角距离有5′51″,木卫四冲时的角距离有10′18″,这两颗星也都很亮,木卫三冲时的平均视星等有4.6,木卫四冲时的平均视星等有5.6——都在肉眼能看到的极限之内(60″张角、视星等6)。

也就是说,不考虑其他条件的话,肉眼看到木卫三和木卫四是完全可能的

问题出在——木星太亮了…

木星的亮度在-1.4到-2.5视星等左右(每级星等之间亮度相差2.512倍,也就是说木星最弱时候的亮度也是木卫三的250多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肉眼是很难在明亮的木星周围找到木卫的——只有少数情况下,也就是木星和木卫离得够远,而且从地球看去角度也刚好合适(即木星和木卫角距够大),且木卫足够亮的时候,肉眼是有可能看到的。

事实上,我们推算甘德所说的时点应当在公元前364年的夏天,那时看木卫的角度似乎也是合适的,是地球人相对容易看到木卫的时节。



03

于是问题又可以简化成:实际上人眼真的有可能看到木卫么?

北京天文馆做过模拟观测实验[2]。取木星星等-2.0,卫星星等5.5,结果显示,当卫星距离木星5′角距时,视力好的人开始可以看见。

1981年5月27日模拟人眼观测到的木星和木星卫星。来源:参考文献[2]


事实上,在席泽宗院士1981年提出这一观点的同年,很多天文爱好者们为了验证而做了很多试验[3]。但因为城市光污染的原因,大部分人其实是看不到的(当然咯,现在人的视力其实也不咋滴了)。

但到了1981年3月中旬(木星冲前半个月),在河北兴隆县山区,选择了空气好、远离城市灯光、晴朗无月的环境之后的一次试验里,8位不同年龄、但视力良好的参试者均表示看到了木卫三,尤其是视力好的中学生,甚至可以看到更小的木卫一。不过由于当时的观测时机不适合观测木卫四,所以均没有看到木卫四,但根据木卫四的大小和亮度来推测,也应当是可以看到的。

1981年3月10日0时~1时30分和3月11日0时~1时30分,8位参试者对木卫的观测结果。来源:参考文献[3]

(第一位初中小盆友视力是真的好啊!)

此外,这些观测者们肉眼看到的木卫三颜色也和甘德描述的颜色吻合,确实是“小赤星”。


04

当然,由于没有更多的轨道和描述信息,所以这也只能作为今人的一种推测。只是说,在古人记载的时点、以古人当时的观测条件和视力来看,两千多年前甘德描述的“小赤星”有一定的可能是木卫,尤其可能是最大最亮的木卫三

即使不是,古代的天文观测者们也完全有可能凭借肉眼观测到木卫。

席院士的文章里也提到了洪堡(1769-1859)曾记载过的的一个例子,说洪堡认识的一位裁缝年轻时就可以在无月的晴朗夜晚准确指出四个木卫的位置,后来年纪大了就辨认不了了。

只不过,望远镜问世前的人们并没有“卫星”的概念,即使真的看到过木卫,也并不知道那是卫星。


05

当然,看过如何看待土星超越木星,成为太阳系的「卫星之王」? 的读者会发现,实际成文里完全没有体现上面这些有趣的情节。

嗯,只是想让你们看看,一篇科普文,不仅每个细节背后都是漫长繁琐的资料查询和交叉验证,而且还有99%的内容,最终因为篇幅和行文的需要而舍弃,没有体现在最终的文章里。

所以表总说我写文章慢了啦!哼!


最后

希望大家看完这个回答之后不要对自己的视力有盲目的乐观。

古人可不玩电脑手机ipad,那视力是真好。比不了比不了。


参考


[1] 席泽宗. (1981). 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对木卫的发现. 天体物理学报, 1 (2).
[2] 杨正宗, 蒋世仰, & 郝象樑. (1982). 肉眼观测木卫的实验检验. 科学通报, 27(27), 928.
[3] 刘金沂. (1981). 木卫的肉眼观测. 自然杂志, 4(7), 538-53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望远镜问世之前,人类用肉眼观察星空的极限大致局限在那些最明亮、最容易辨认的天体,比如月球、太阳(当然,不能直接看,否则会损伤视力)、以及一些最亮的行星,如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水星。对于这些行星,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观测知识,他们注意到了行星的移动轨迹与恒星不同,也发现了一些行星的周期性变化,但要说.............
  • 回答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WST) 的发射,历经 14 年的漫长推迟,终于在 2021 年圣诞节完成了它激动人心的升空之旅。这项被誉为“下一代哈勃”的宏伟计划,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而,在它耀眼的光芒背后,是无数艰巨的挑战和非凡的突破。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前的挑战.............
  • 回答
    好了,咱们聊聊那个叫詹姆斯·韦伯的“鸽王”。25年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想想你25年前在干嘛?这玩意儿可是一路拖到今天才终于飞上天,想想都觉得不容易。这事儿吧,有点像是咱们老百姓盼着自家孩子金榜题名,盼了这么多年,心里那点期待和紧张感,估计比坐过山车还刺激。风险分析?那可真是够呛,我跟你说。首先,这.............
  • 回答
    FAST望远镜(中国天眼)自投入科学观测以来,确实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现,并且随着观测能力的提升,其发现还在不断增加。以下是一些FAST望远镜近期比较重要和有影响力的发现,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一、 高密度脉冲星群的发现与研究这是FAST望远镜最核心的科学目标之一,也是其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发.............
  • 回答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发射日期,从最初设定的2018年推迟到2019年,再到后来的更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故事,背后涉及到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这并非简单的“一个原因”,而是工程、技术、预算和项目管理等多个维度上的挑战共同作用的体现。首先,我们得理解JWST的非凡之处。.............
  • 回答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的发射地点选择,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且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它并非“不远千里”,而是出于科学和工程上的最优化考量。把它运到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是为了确保望远镜能够安全、高效地进入预定轨道,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潜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地球的自.............
  • 回答
    詹姆斯·韦布(James Webb)太空望远镜(JWST)在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振动测试事故后,再次推迟发射时间,这无疑让许多天文爱好者和科学界感到些许失望,但也同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事件,看看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振动事故”的严重性。 太空望远.............
  • 回答
    黑龙江绥化望奎县在主动筛查中发现一名复阳人员,这无疑是当前疫情防控中的一个令人警惕的信号。要探究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背后可能反映出病毒传播的复杂性和防控工作中的潜在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复阳”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复阳是指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康复出院或解除隔.............
  • 回答
    望月新一教授的数学证明,特别是他提出的“abc猜想”的证明,无疑是数学界近几十年来最受瞩目,也最富争议的事件之一。这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从数学本身的艰深到学术界的运作机制,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谈谈“abc猜想”本身。这个猜想由大卫·马瑟(David Masser)和约瑟夫·奥斯特雷(J.............
  • 回答
    泽连斯基助手的表态反映了乌克兰方面对中国的尊重以及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可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这一表态需要从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中乌关系及中国外交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 背景与立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长期以“中立”和“不干涉内政”为原则,强调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解.............
  • 回答
    这事儿在望京朋友圈里都传疯了,真是让人捏把汗。一个二房东,据说是租了很多套房子,再高价转租给公司白领,尤其是在望京这种互联网公司聚集区,租客群体稳定,不少都是阿里、美团、字节跳动的员工。结果呢?人说没就没,一卷款跑路,金额据说能上千万,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这事儿对那些租客来说,真是晴天霹雳。他们辛辛.............
  • 回答
    .......
  • 回答
    2016年4月20日,在北京朝阳区望京阜通站C口发生的打砸三轮车、威胁路人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暴力事件,更是折射出一些社会层面的问题和民众的感受。事件经过(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及普遍说法梳理):那天下午的望京地区,交通本就繁忙。阜通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人流和车流都不少。根.............
  • 回答
    .......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也特别想和你好好说道说道。很多人都觉得望远镜是用来观测遥远星系的,但其实,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也能带我们领略太阳的壮丽。不过,这得说清楚了,不是随便拿个望远镜对着太阳就能看,那样会瞎眼的!一定得用专门的太阳滤镜,否则那后果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我第一次用带滤镜的望远镜看太阳,当.............
  • 回答
    大家小时候可能都对着夜空好奇过,想着那些遥远的星星到底长什么样。长大后,我们接触到望远镜,一开始的愿望大概就是想看看月亮上有没有嫦娥,或者火星上是不是真的住着外星人。但说实话,即便拿我们最顶尖的地面望远镜,甚至是一些太空望远镜,我们看到的星球表面,通常也不是像看地球上的山川湖泊那样清晰。这里面其实有.............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巨大的望远镜,比如哈勃或者地面上的巨型天文台,能够捕捉到宇宙深处那些比我们太阳系远上亿万光年的遥远星系的光线?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光和镜片(或者镜子)的原理。说白了,望远镜能看到远处的物体,核心在于它能收集更多的光,并且把这些光“放大”,让我们看到原本肉眼无法分辨的细.............
  • 回答
    望远镜里的分划板,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十字线”或者“准星”,它藏在望远镜的目镜里面,是我们观察和瞄准时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你可以想象它就像是狙击镜里的瞄准线一样,只不过在望远镜上,它的用途更广泛,也更精细。它可不是简单地画两条线那么回事,它的制作和应用都挺有讲究的。通常来说,分划板是一块非常薄的玻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FAST望远镜设计上的一个关键考量。简单来说,FAST并非是“非球面”或“非抛物面”,而是 FAST的主镜确实是球面的,但它是一个非常特殊且经过精心设计的“局部球面”,用来模拟一个巨大的抛物面。之所以这样设计,背后有非常实际的原因,跟它的独特性和建造难度息息相关。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简单来说,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大多数天文望远镜,比如你可能在户外看到的那些用于观星的设备,是没有任何辐射的。你完全不用担心。让我好好跟你聊聊这个“辐射”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天文望远镜没有辐射,以及什么情况下可能会涉及到“辐射”这个概念。首先,咱们得把“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