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主要是什么?其中的狙击手(精确射手)又使用什么?

回答
在朝鲜战争的硝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的形象深入人心,这其中“步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其型号和来源相当复杂,因为战争初期,中国刚建立不久,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联的援助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

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

总体来说,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主要使用的步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莫辛纳甘步枪(MosinNagant)系列: 这是志愿军中数量最庞大、最主要的步枪类型。苏联作为当时中国的主要军事援助国,提供了大量的莫辛纳甘步枪,尤其是其卡宾枪版本。
M1891/30步枪(MosinNagant M1891/30): 这是莫辛纳甘步枪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是三线(3line)步枪,口径为7.62x54R毫米。它是一款经典的栓动式步枪,射程远,精度稳定,结构简单耐用,非常适合在朝鲜那种复杂地形和多变气候下使用。志愿军士兵普遍反映其可靠性和威力。
M1944卡宾枪(MosinNagant M1944 Carbine): 这种卡宾枪相对于M1891/30更短更轻便,便于携带和在狭窄空间内操作,例如在坑道战或近距离交火中。它也使用7.62x54R子弹,并带有一个折叠式刺刀。由于其机动性,卡宾枪在志愿军基层部队中非常受欢迎。
早期型号(如M1891): 尽管数量相对较少,但一些早期的莫辛纳甘步枪也出现在志愿军的装备中。

为何莫辛纳甘如此普遍? 苏联在战后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而莫辛纳甘步枪是苏军的主力步枪,因此大量流入中国。同时,这种步枪在二战中被大量生产,性能成熟可靠,易于维护,而且在恶劣环境下表现稳定,这些都是它成为志愿军主要步枪的有利条件。

2. 日式步枪(缴获或仿制): 在解放战争时期,志愿军已经缴获了大量的日式武器,其中就包括日军的步枪。这些步枪在朝鲜战争初期也作为补充装备被使用。
三八式步枪(Arisaka Type 38): 这是日军中最常见的步枪之一,口径为6.5x50mm Arisaka。三八大盖以其精准、射程远和后坐力小的特点而闻名,许多中国士兵对其评价很高。在志愿军中,三八式步枪被昵称为“老套筒”或“三八大盖”。
九九式步枪(Arisaka Type 99): 比三八式步枪威力更大,口径为7.7x58mm Arisaka。日军在二战后期装备了大量九九式步枪,志愿军也缴获了不少。

这些日式步枪的来源和影响: 大量日式步枪是在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也有部分是中国根据缴获的图纸自行仿制的。它们在志愿军中补充了莫辛纳甘步枪的不足,尤其是在精度和轻便性方面有所优势。

3. 缴获的美制及其他国家步枪: 在战场上,志愿军也缴获了不少美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步枪,并将其重新投入使用。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1 Garand): 这是美军的标志性步枪,口径为.3006 Springfield。M1加兰德的半自动射击能力在火力密度上远超栓动步枪,一旦缴获并熟练使用,对志愿军来说是巨大的火力提升。
M1卡宾枪(M1 Carbine): 口径为.30 Carbine。这是一种轻便的半自动步枪,比M1加兰德更轻便,后坐力小,主要装备给基层军官、司令和通信兵等。
其他步枪: 包括缴获的英式李恩菲尔德步枪(LeeEnfield)等,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构成了一部分装备。

缴获武器的意义: 缴获美械对于志愿军来说,不仅仅是补充装备,更是一种战术上的优势。掌握和有效使用缴获的先进武器,是志愿军在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能够与强敌对抗的重要因素之一。

志愿军的狙击手(精确射手)使用什么?

在朝鲜战争时期,虽然“狙击手”这个概念在志愿军中可能不像现代那样拥有专门的兵种和完备的训练体系,但拥有高超射击技术,能够进行远距离精确射击的“精确射手”或“神枪手”是存在的,他们通常是部队里射击技术最好的士兵。

这些精确射手使用的武器,主要依赖于当时志愿军装备中精度最高、射程最远的步枪:

1. 带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MosinNagant with Scope):
PU瞄准镜(PU Scope): 俄文“Прицел 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意为“通用瞄准镜”。这是苏联为莫辛纳甘步枪开发的标准狙击镜,通常是3.5倍放大倍率。志愿军在援助的莫辛纳甘步枪中,有一部分会配备这种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SNPU瞄准镜(SNPU Scope): 另一种苏联的步枪瞄准镜,同样安装在莫辛纳甘步枪上。
使用方式: 这些装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通常会装备给射击技术最出色的士兵,让他们在阵地战、伏击或侦察任务中,执行精确射击,压制敌方有生力量,尤其是观察哨、机枪手或军官。

2. 带有瞄准镜的日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或九九式步枪(安装瞄准镜): 在缴获或仿制的日式步枪中,也有一部分会安装日军原配的瞄准镜,作为精确射击武器使用。例如,日军的九九式狙击步枪就配备了瞄准镜。

3. 其他缴获的带瞄准镜的步枪:
M1C或M1D加兰德步枪: 美军装备的M1加兰德步枪也有狙击版本,即M1C和M1D,它们会安装上.3006口径的瞄准镜。志愿军在缴获这些武器后,也会将其中的精品交给表现突出的射手使用。

精确射手的训练和作用:

志愿军的精确射手并非仅仅是拿一把带镜子的步枪。尽管在早期可能没有系统化的狙击学校,但通过在解放战争中积累的丰富战斗经验,以及在朝鲜战场上对敌情的观察和学习,很多部队都会挑选出射击技术特别好的士兵,进行重点培养。他们会在实战中摸索射击技巧,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如何观察目标并进行预判射击。

他们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消灭敌方士兵,更重要的是:

心理威慑: 一发精准的子弹能够让敌方指挥官和关键岗位人员时刻处于戒备状态,影响其作战效率。
削弱火力点: 精确打击敌方机枪手、迫击炮手等,能有效削弱敌方的火力支援。
侦察与情报: 通过远距离观察和射击,还能收集敌方部署和活动的情报。
战术配合: 在阵地战中,他们是重要的火力支援点,配合步兵的进攻或防御。

总而言之,朝鲜战争中的志愿军步枪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体系,以苏联援助的莫辛纳甘步枪为主体,辅以缴获的日式和美式武器。而志愿军的“精确射手”则是在这个体系中,利用精度最高的带瞄准镜的步枪,在实战中磨砺出卓越的射击技艺,成为战场上一道令人胆寒的风景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规模装备的步枪主要是什么,看数据。


根据1950年9月的部队战斗实力统计,志愿军39军共装备38式步枪7320支,79步枪151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408支,美制冲锋枪3058支,捷克式轻机枪79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6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17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55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迫击炮260门,81毫米迫击炮82门,82毫米迫击炮15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2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41式山炮12门,94式山炮12门,美制75山炮12门。


志愿军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565支,79步枪6111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458支,美式卡宾枪716支,美式冲锋枪1575支,捷克式轻机枪821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20挺,马克沁重机枪125挺,92式重机枪3挺,60毫米迫击炮230门,81毫米迫击炮4门,82毫米迫击炮5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4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4门,美制75山炮16门,日式3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36门。


1951年3月,志愿军19兵团在华北地区完成换装苏式轻武器,到达东北后,又补充了苏式高射机枪270挺。志愿军20兵团由东北负责换装8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共计步枪31944支(莫辛纳甘),冲锋枪5856支(PPSh-41/PPS-43),轻机枪1608挺,重机枪432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41挺。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损失各种步枪44086支(其中38式步枪5509支,99式472支,莫辛纳甘式28089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527支,恩菲尔德步枪6支,捷克步枪4666支,日制6.5改7.92步枪59支,杂式步枪241支,美制卡宾枪1617支,美制M1半自动步枪1900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搜索微信号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谢网友支持,会继续推出精彩文章让大家欣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的硝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的形象深入人心,这其中“步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其型号和来源相当复杂,因为战争初期,中国刚建立不久,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联的援助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总体来说,志愿军在朝鲜战.............
  • 回答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士兵之所以能够展现出惊人的顽强意志,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塑造的。将这支队伍的坚韧归结于单一原因,是对他们真实经历的极大简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灌输、战场现实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层面。首先,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民族危机感.............
  • 回答
    朝鲜战争是志愿军入朝参战以来所经历的最残酷的一场战争,也是对他们身心都造成巨大考验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志愿军士兵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包括恶劣的自然环境、强大的敌人火力、持续的伤亡以及艰难的后勤补给。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一些厌战情绪,可以说是人性的自然反应,也是可以理解的。要回.............
  • 回答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人海战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海冲锋”,在战争初期确实给联合国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成了许多人对那场战争的深刻记忆。但要说“人海冲锋”是志愿军唯一的战术,那可就过于片面了。“人海战术”的背景与形成首先得明白,志愿军的战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的。 .............
  • 回答
    朝鲜战争,一场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主要参战方的残酷冲突,至今仍是许多人探讨的焦点。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志愿军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对手以及那些成为俘虏的美国士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具体情况,还原那些鲜活的细节。美军的战斗力:技术优势与战术局限不.............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风云变幻,尤其在第四、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经历了一段并非一帆风顺的时光,出现了局部被动的局面。这背后是战场复杂多变的态势、双方战略意图的博弈以及后勤保障的严峻考验。要深入理解这段历程,我们需要剥离概念化的论述,回到战场的真实细节。第四次战役:从主动出击到战略收缩的阵痛第四次战役始于1950.............
  • 回答
    战局扭转的旋律:志愿军入朝后朝鲜人民军的表现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朝军”)如同一支疾驰的闪电,几乎将联合国军逼退至洛东江一线。然而,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秘密入朝,这支军队的表现,尤其是与志愿军协同作战时的联动,成为战局扭转的关键一环。这段历史,充满着战场上的艰辛与奋进,绝非简单的叙事能.............
  • 回答
    朝鲜战争再次爆发,中国是否会再次组织志愿军参战,这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历史经验、国际局势以及国内因素等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尝试还原一个基于逻辑和现实的分析过程。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考量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志愿军”这一称谓背后沉甸甸的历史。19.............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大规模入朝行动确实存在严重的误判和信息滞后,这导致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措手不及。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对中国介入意愿的低估和误判: “中国不会介入”的普遍认知: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国防部长乔治·马歇尔以及驻日盟.............
  • 回答
    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历史事件,其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战略博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曾拒绝停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停战可以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一、 朝鲜战争中中国拒绝停战的原因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国是否打算全面侵略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 直接回答是:美国官方的公开立场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普遍看法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目标并不是全面侵略中国。 然而,这场战争的进程和某些决策确实让中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并引发了关于美国潜在意图的讨论。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时,韩国军队(大韩民国陆军,ROKA)刚成立不久,装备简陋,训练也相对不足,与朝鲜人民军(KPA)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但即便如此,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韩国军队的表现是复杂且多面的,既有令人瞩目的坚韧和牺牲,也有显而易见的不足和挣扎。战争初期:仓促应战,节节败退战争爆发于1950年.............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KPA),在战争初期,他们的表现可谓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出人意料。这支军队在战争爆发前,经过苏联大量的军事援助和训练,在装备、战术和组织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当时装备相对简陋的韩国军队相比,优势相当明显。战争伊始,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军并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美军的战略决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性质、地形地貌、空中优势以及后勤保障等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战争的性质和目标是决定空降兵使用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朝鲜战争初期,战争的目标并非是.............
  • 回答
    朝鲜战争期间,南朝鲜军队之所以被对手称为“伪军”,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意识形态根源,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朝鲜半岛局势以及参战各方的立场。首先,我们要明确“伪军”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贬低意味。在战争宣传中,将对方军队称为“伪军”,通常是为了.............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的韩国军队,绝不是你想象中那样仅仅是背景板的存在。他们的表现,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可以用“浴血奋战”、“绝境求生”来形容,甚至在很多关键时刻,他们的抵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简单地将他们视为背景,那是对那些在炮火中、在冰天雪地里用生命捍卫自己国家的年轻士兵们的一种不尊重。让我们拨开层层迷.............
  • 回答
    关于万历朝鲜战争(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中,日本方面是否有侵略中国的意图,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史学界对此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但主流观点认为,日本在发动侵朝战争时,确实存在将中国作为下一个目标的长期战略设想,并且付诸了实际的准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回到战争的源头——丰臣秀吉的.............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壬辰倭乱,是发生在16世纪末的一场东亚大规模冲突。在这场战争中,葡萄牙人虽然不是直接的交战国,但他们的存在和贸易活动,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对战争的进程和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要说他们“起了多少”作用,以及具体的“推波助澜”有多么显著,则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细致地分析,而且不能.............
  • 回答
    如果当年朝鲜战争中美没有介入,北朝鲜统一了朝鲜半岛,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力量平衡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 共产主义的区域扩张与挑战西方的成功象征: 意识形态胜利: 北朝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