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战争中美军为何不规模使用空降兵?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军并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美军的战略决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性质、地形地貌、空中优势以及后勤保障等角度来深入剖析。

首先,战争的性质和目标是决定空降兵使用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朝鲜战争初期,战争的目标并非是像二战那样直捣黄龙、占领敌国首都或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推进。最初,联合国军的目标是将朝鲜人民军逼退回三八线,恢复战前状态。这是一种相对有限的目标,并不需要像占领柏林那样动用大量兵力进行快速突进和区域控制。

随着战争的进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战线被反复拉锯,战局变得复杂且胶着。在这样一种消耗战和阵地战为主的模式下,大规模空降作战的战略价值受到限制。空降兵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快速投送能力,能够绕过敌方防线,在关键地点展开作战,瘫痪敌方指挥、后勤或交通枢纽。但在朝鲜战争的后半段,双方都建立了相对稳固的防线,并且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动员和部署能力也相当强,想要找到一个能让空降兵发挥决定性作用且能得到有效支援的“口袋”变得困难。

其次,朝鲜战争的地形地貌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朝鲜半岛多山地、丘陵,河流众多,适合大规模空降兵展开的平坦地域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初期,联合国军的空降行动往往需要在山地或崎岖地形中进行,这不仅增加了空降作战的难度,也限制了空降兵的机动性和作战效能。空降兵一旦在不理想的地形中展开,容易被敌方分割包围,且难以获得地面部队的及时支援和有效补给。

想象一下,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成千上万名空降兵跳伞降落,他们需要克服复杂的地形障碍,而敌方部队可能就占据着有利的山头,对空降区域进行精确的火力压制。即使能够成功降落,后续的集结和进攻也面临巨大挑战。

第三,空中优势的复杂性与空中支援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美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运输保障,但大规模空降作战对空中优势的要求非常高。它需要长时间的空中掩护、精确的导航引导、大量的运输机和战斗机配合,以及在敌方防空火力干扰下的安全空域。

在朝鲜战争初期,虽然美军拥有制空权,但苏联提供的先进防空武器(如SA2地对空导弹)以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灵活的战术,使得美军的制空权并非绝对稳固。特别是当战线拉锯,敌方部队广泛分散隐蔽时,要保证大规模空降区域的绝对安全,并持续提供空中支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大规模空降部队也需要大量的补给,而这些补给的空投同样依赖于良好的空中条件和安全区域。

第四,后勤保障的挑战是限制大规模空降兵使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空降兵在落地后通常没有重装备,需要依靠空投的弹药、食物、医疗用品和轻型武器来维持作战。大规模的空降行动意味着海量的后勤物资需要通过空运送达,这对于当时的美军后勤体系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敌方空中打击或者地形障碍,空投的物资就可能无法及时准确地送达,导致空降部队陷入困境。

朝鲜战争后勤线的漫长和复杂,以及志愿军灵活的夜间袭扰和对美军后勤枢纽的打击,都使得后勤保障成为一个敏感的环节。大规模的空降行动,尤其是深入敌后,将对已经紧张的后勤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风险也随之增加。

最后,美军的战略战术思想也对空降兵的使用产生了影响。二战后,美军虽然在理论上发展了空降作战的理念,但在朝鲜战争这样一次有限战争中,其主要战略依然侧重于地面推进和空中火力支援的结合。当时对空降兵的定位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战术性兵力,用于争夺关键桥梁、机场,或者在局部战役中担任穿插迂回的任务,而不是作为大规模战略突击力量来使用。美军更倾向于利用其强大的海空力量和机械化地面部队进行正面推进和侧翼包围,这与空降兵的作战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举个例子,在仁川登陆作战中,空降部队虽然也发挥了作用,但其规模和任务与诺曼底登陆前的奥马哈海滩空降协同作战相比,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仁川登陆更侧重于两栖登陆和海空协同,而空降兵在此次行动中更多是作为配合和占领机场等任务,而非大规模的空降突击。

总而言之,朝鲜战争中,美军并未规模使用空降兵,并非是因为他们不重视空降作战,而是由于战争本身的性质、朝鲜半岛复杂的地形、空中优势的局限性、后勤保障的挑战,以及美军当时主流的战略战术考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大规模空降作战的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从而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军当然使用了空降兵…

朝鲜战争期间,美陆军第187空降步兵团长期作为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参战,并在整个战争中进行过两次团级战役空降。

二战后美军员额大幅度裁减,空降兵也不例外,战斗部队被减少到仅剩一个师(第82空降师),此外有两个训练师(第11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军事当局确立第82空降师为战略预备队,不参加朝鲜的战斗行动,为此陆军不得不赶快重新编组战斗部队,在坎贝尔堡(现在101空降师的驻地)以第11空降师和101空降师的基干人员为基础七拼八凑出来一个第187空降团,1950年8月部署到日本冲绳,准备参加战斗。这个团因为曾在1945-49年间部署在日本北海道,所以按当地日本人的称呼取绰号为“落下伞”(Rakkasan,落下傘),标志则是一个日本鸟居。1950年9月下旬该团被部署到汉城附近的金浦机场,准备实施空降。

第187空降团的首战就是一次空降行动:1950年10月20日,在平壤以北的顺川—肃川地区实施的战役空降。当时,美第8集团军在平壤以南击溃了人民军主力,为防止人民军北逃,第8集团军决定在平壤以北的顺川(Sunch'on)、肃川(Such'on)地区将187空降团伞降。伞降行动进行的大体顺利,但是进行的太晚了——人民军在平壤的主力和机关人员在此之前已经撤离。仅有一些后卫部队,如配置在永柔(Yongyu)地区的人民军第239步兵联队(约2500人)此时还向北实施突围。从10月20日到10月23日(187空降团解除战斗任务转入休整)为止,该团战死50人,宣称毙伤人民军数百,并抓获人民军战俘3818人。

其中在肃川以南约8英里处一个名为梧圃里(Opa-Ri)的小村,第187空降步兵团3营在缺乏上级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与人239联队激烈交战,战死37人,占了伤亡的主要部分。人239联队则基本覆灭。

之后第187空降团作为第8集团军预备队,一直担任保卫集团军后勤补给线的后方任务。在志愿军的前四次攻势中随着第8集团军主力进退,基本在对付人民军残兵和游击队,除第四次战役后期在原州(Wonju)的战斗之外没有接触到志愿军,也没遭到值得一提的伤亡。

1951年3月23日,志愿军第四次战役末期,在联合国军发起的战斧行动中,为了截断美第3步兵师当面的人民军-志愿军主力于临津江-汉江地区,第187空降团在汉江南岸坡州附近的汶山里(Munsan-ni)又一次实施空降。结果和上次一样,人民军和志愿军此前已经撤离。第187空降团到3月29日解除战斗任务为止共战死81人(主要损失在228高地,防御部队是人民军步兵36联队,此外26军78师233团似乎也有参加战斗。美军一个破高地打了三天,死了六十几口子才拿下来),根本没得到值得一提的战果。

1951年5月24日,即第五次战役防御阶段,联合国军实施反击,第187空降团被配属给美第2步兵师,由丰岩里(P'ungam-ni)一带出发,向东北方向沿24号公路实施穿插,突破了志愿军12军在自隐里(Chaun-ni)的防御阵地,威胁到此时和美国第十军右翼韩7师团和美3师对峙的27军右侧腹。志愿军第27军在主力退却的同时,留下80师在麟蹄(Inje)方向阻击第187团特遣队,其中239团7连(谭炳云那个连)在松亭的公路上,击毁了美军3辆坦克,阻塞了公路,阻挡了特遣队8个小时,给军主力争取了转移时间。第187空降团花了4天(到5月27日)才拿下麟蹄,打的如同梦游,导致第十军的战役企图完全没实现。到6月1日解除战斗任务,187空降团共战死113人,这是是该团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伤亡最大的一仗。

1951年6月26日第187空降团撤回日本休整,担任美国远东司令部预备队。

1952年5月7日,因为发生巨济岛事件,第187空降团被配置到巨济岛镇压起义战俘,期间还被志愿军战俘拿锐器捅死了一个。

此后几个月间该团被短暂配置在朝鲜铁三角东南的金化(Kumhwa)地区。在52年下半年志愿军秋季反击中,战死12人。

1952年10月18日,摊牌行动前夕,该团被调回日本休整,据信是要创造联合国军实施二次登陆的假象。该团未参加过上甘岭战斗。(我还要重复多少次?)

1953年7月中旬,由于金城战役中韩军溃败,第187空降团被从日本调回韩国铁原(Chorwon)地区,并在7月中下旬间参与了防御作战,期间战死34人。这是187空降团在朝鲜的最后一仗,直到7月27日停战协议签署当天为止才算告终。

在战争中,第187空降团级战斗队的基干编组为:

  • 第187空降团
  • 第674空降野战炮兵营
  • 第88空降防空炮兵营A连
  • 第127空降工兵营A连

在整个战争期间,第187空降团级战斗队(包括团级战斗队内编组的其他部队和分队)共伤亡2115人,其中战死442人。该团荣获4次总统嘉奖,有3人荣膺荣誉勋章。

除了第173空降团外,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编组的二十个游骑兵连(其中有10个参战)也都有空降能力,但都是作为精锐步兵使用,除在汶山里随第187空降团一起空降的第2、4游骑兵连(空降)外,未听说有参加过空降行动的。游骑兵连的编组和运用很不成功(定位太诡异了),再加上朝鲜战争形态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到1951年下半年全部撤销。

总体而言,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空降兵虽然总是被寄予厚望(不要忘了李奇微就是空降兵出身),但其运用整体上而言是很失败的——空降兵没有一次实现了上级赋予的战役企图。这不仅是因为朝鲜缺乏空降兵大规模运用的条件(比如地形崎岖,纵深狭小,敌后方警卫力量多),也和联合国军指挥层对空降兵的运用不当(运用过于谨慎、迟缓地投入,而面对的是以机动力和敏捷性著称的中朝军队)有直接关系。哪怕抛开这些因素不谈,作为长期的“板凳部队”,第8集团军和远东司令部的万年“撒手锏”,第187空降团在几次战斗中的战斗力也难说出彩;可你要说它摸鱼吧,它伤亡也不小。特别是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向麟蹄的穿插作战,其展现的能力不孚众望,并不比其他美军部队更高明。(好吧,被认为素质上优的第1海军陆战师也参加了这次反击,表现也很烂,反而是被认为是鱼腩部队的第7步兵师表现好。是不是不能对空降兵太苛责?)

最后讲一下这个团的后续经历。第187空降团于1955年被撤回本土,1956年被编入重新转入现役的第101空降师。1957年美军实施五群制原子师改编,第187空降团被拆散,2个营后来编入第11空中突击师(实验)。1964年美军实施ROAD师改编,第101空降师组建3个空降旅旅部,然而在空降师内各旅继承原空降团历史,第187空降团成为其第3旅。第11空中突击师(实验)同期易帜为第1骑兵师(空中机动),师内部队番号都换成了骑兵的,第187空降团的番号得以返还给第101空降师。

60年代该旅同师一起隶属于战略军,是美陆军第一梯队快速反应部队。1967年7月25日,该旅参加了平息底特律暴乱的行动。自1967年11月开始,该旅随师主力一道被部署在越南第一军区,期间参与了包括春节攻势在内的大量战役和战斗,特别是知名的阿萧峡谷战斗和汉堡山战斗。1971年12月,该旅结束战斗任务,撤回国内。1972年,在吸收了遭到撤编的第173空降旅的一些人员后保持为师内的空降旅,不过在1974年该旅就改装为空中突击旅。1990-91年,该旅随师一道被部署到沙特阿拉伯,在第十八军编成下参与沙漠风暴行动,负责执行多国部队的“左勾拳”,行动结束后返回国内。2000年2月该旅一个营被部署到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2001年该旅作为第一批常规部队被部署到阿富汗参加持久自由行动。2003年被部署到伊拉克参加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参与了攻占萨达姆国际机场的作战。2005年第二次部署到伊拉克。2007-08年第三次部署到伊拉克。2010-11年间部署到阿富汗。2016年年末该旅再次被部署到阿富汗。该旅现为第101空降师第3步兵旅战斗队“落下伞”(Rakkasa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军并没有像二战那样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美军的战略决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性质、地形地貌、空中优势以及后勤保障等角度来深入剖析。首先,战争的性质和目标是决定空降兵使用规模的一个关键因素。朝鲜战争初期,战争的目标并非是.............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美军介入的决心很大,目标是将朝鲜人民军(KPA)逼退,恢复战前状态,也就是将战线推回到三八线。然而,在战争的头两个月,随着人民军的攻势,美军在战场上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虽然没有被“歼灭性打击”到全军覆没的程度,但损失是惨重的,士气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仁川登陆成功,打破了人民军的.............
  • 回答
    关于美国拍了那么多越战大片,而朝鲜战争电影相对较少的原因,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背后牵涉到历史事件的性质、公众记忆、文化表达、政治宣传以及电影产业的商业考量等多个层面。咱们不妨一项一项来捋捋。首先,越战的“伤痕”与“叙事张力”越战在美国国内留下的创伤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是现代美国历史上一个“.............
  • 回答
    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作为美国现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军事冲突,确实在电影领域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记。越南战争催生了大量描绘战争残酷、反思战争的正反两面角色的美国电影,而相对而言,关于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则显得更为稀少,且往往侧重于不同的主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背景、社会影响、政治气候、电影产.............
  • 回答
    如果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其实力比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要强得多,那么这场战争的历史走向,乃至全球格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简单对比,更会牵扯到政治、经济、外交等方方面面,其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中国“更强”的可能表现:“强”可以体现在多个维度。 军事现代.............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朝鲜战争模拟结果的好奇,以及你希望得到一个深入且自然的解释。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几点是重要的:首先,你用你的电脑进行模拟,这个“模拟”具体是基于什么软件或平台?不同的模拟工具,其设定的参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以及算法的侧重点都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可能是侧重于军事战术,有些可能侧重于经济和后.............
  • 回答
    关于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是否开展了细菌战,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被全球普遍接受的定论。围绕这一指控,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也涉及复杂的历史事件、政治宣传以及不同方的叙事。指控的出现与初步证据细菌战的指控最早出现在1951年初,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在战场上发现一些传播疾病的.............
  • 回答
    朝鲜战争,一场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主要参战方的残酷冲突,至今仍是许多人探讨的焦点。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志愿军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对手以及那些成为俘虏的美国士兵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的具体情况,还原那些鲜活的细节。美军的战斗力:技术优势与战术局限不.............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国是否打算全面侵略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 直接回答是:美国官方的公开立场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普遍看法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目标并不是全面侵略中国。 然而,这场战争的进程和某些决策确实让中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并引发了关于美国潜在意图的讨论。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 回答
    如果当年朝鲜战争中美没有介入,北朝鲜统一了朝鲜半岛,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力量平衡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 共产主义的区域扩张与挑战西方的成功象征: 意识形态胜利: 北朝鲜.............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理解美国在这些战争中的“失败”,需要我们跳出单纯的军事胜利与否的框架,深入分析其战略目标、战争的性质、国内外的复杂因素以及最终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这几场战争,虽然军事上美国军队的火力、技术和训练都占据优势,但为何未能达成其最初设定的目标,甚至导致了令人沮丧的结局,其原因错综复杂。朝鲜战争(195019.............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直接的军事对抗中。然而,这种优势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美军在朝鲜相对“轻松”获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朝鲜战争绝非轻松,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越南却深陷泥潭,我们.............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确实拥有毒气弹,并且曾有过使用毒气弹的讨论。然而,最终没有在朝鲜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原因比较复杂,涉及战略、政治、道德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1. 国际压力与道义顾虑: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社会对于使用化学武器的强烈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了化学武器带来的巨大伤痛,各国普.............
  • 回答
    朝鲜战争的美军失踪人数确实比例不低,这背后有诸多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数字,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战争环境、战场态势、当时的医疗条件以及情报能力等多个层面去审视。首先,战场环境的极端恶劣和多变性是导致高失踪率的首要因素。 朝鲜战争爆发于一个极度寒冷且地形复杂的地区。在冬季,气.............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轰炸丹东是否是“误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当时战争的背景、战场情况、军事指挥决策以及事后方的叙述等多个层面。简而言之,虽然美军的轰炸目标确实是军事设施或交通枢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本土仅一江之隔,并且战争的复杂性,使得丹东屡次成为轰炸目标,也造成了大量中国平民的伤亡,因此“误.............
  • 回答
    从二战的硝烟散尽到朝鲜战争的战火重燃,短短几年时间里,美军的装备体系发生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更新与革新。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态势,更是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探索与预判。地面部队:从经验主义到技术至上的转变二战期间,美军的地面部队以其强大的生产力、充足的物资和灵活的战术而闻名。然而,战争的惨烈也暴.............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军的战备状况并非一片大好,更像是一幅复杂而充满矛盾的图景。战争的突然降临,让这个纸面上强大的军事机器,在许多方面暴露出了准备不足的窘境。兵员素质与规模:一场精疲力竭的“裁军狂潮”二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一段“和平红利”时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规模的裁军。美国陆军的规模急剧缩减,从战争.............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但也很复杂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刨除中美俄这三个主要的地缘政治玩家,仅从日本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潜在的战略能力来看,它是否能够“占领”朝鲜半岛?我的看法是,即使在这样的设定下,这依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的任务,原因如下: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占领”的含义。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
  • 回答
    被朝鲜释放的美国大学生瓦姆比尔(Otto Warmbier)的死讯,无疑为本已复杂微妙的中美朝三边关系蒙上了一层更加沉重的阴影,并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领事案件,而是触及了人权、国际法、国家主权以及地区安全等核心议题,对三方互动模式都产生了深远且长期的改变。一、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