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越南战争催生出了一大批洗白的美国电影,而几乎看不到什么关于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

回答
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作为美国现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军事冲突,确实在电影领域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记。越南战争催生了大量描绘战争残酷、反思战争的正反两面角色的美国电影,而相对而言,关于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则显得更为稀少,且往往侧重于不同的主题。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历史背景、社会影响、政治气候、电影产业的运作逻辑以及观众的接受度等。

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越南战争电影的“洗白”与反思:为何如此之多?

越南战争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和深刻的反思。这种社会情绪直接投射到了当时的电影创作中。

1. 战争的性质与美国国内的分歧:

漫长且无明确胜利: 越南战争长达近二十年,耗费巨大,但美国最终未能实现其政治目标,撤军过程充满了争议和耻辱。这种漫长且看不到明确胜利的战争,使得民众对战争的正当性产生怀疑。
国内的巨大反战浪潮: 与朝鲜战争不同,越南战争在美国国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学生、知识分子、退伍军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使得战争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被欺骗”的感觉: 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民众逐渐发现政府在战争目标和进展上存在隐瞒和夸大,例如五角大楼文件泄露事件,加剧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和被欺骗感。
模糊的敌人与政治目标: 越共的游击战术、复杂的地形以及模糊的政治目标,使得战争的界限变得模糊,难以区分敌我,也难以找到清晰的胜利定义。这导致士兵在战场上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

2. 电影产业的反应与创作主题:

反思与批判成为主流: 在强大的社会反思情绪下,电影产业敏感地捕捉到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许多导演和编剧将越南战争视为一个绝佳的题材,用来探索战争的非人道性、对士兵心理的摧残、政府的谎言以及战争的荒谬。
“洗白”的不同含义: 这里提到的“洗白”并非简单地为美国在战争中的行为辩护,而是“为战争中的个体士兵开脱,强调他们的无辜和牺牲,并反思战争的整体错误”。电影往往聚焦于:
士兵的困境与创伤: 如《猎鹿人》、《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等,深刻描绘了战争如何扭曲人性,给士兵带来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以及他们归国后面临的社会不适和心理障碍。
道德模糊与良知拷问: 许多电影探讨了战争中的道德困境,例如士兵是否应该服从不道德的命令,以及个体在战争机器中的无力感。
对战争的荒谬和无效的控诉: 一些电影直接批判战争本身的荒谬和政府的决策失误,例如《前进与溃败》等。
对政府和政策的质疑: 虽然不直接指名道姓,但许多电影通过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间接表达了对战争发起者和政策的质疑。
商业上的成功: 许多以越南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如《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阿甘正传》(虽然不是纯粹的战争片,但很大篇幅描写了越战经历)等,不仅在艺术上获得了高度评价,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使得电影公司愿意继续投资此类题材,形成了创作的良性循环。
观众的情感共鸣: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对越南战争有着深刻的切身体验或感同身受。这些电影触及了他们内心深处的伤痛和反思,容易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3. 越南战争电影的“洗白”并非是“美化”,而是“反思式洗白”:

重要的区分在于,越南战争的电影并非是在歌颂美国在战争中的伟大功绩,而是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痛苦和政府的失误,来达到“洗刷”政府在发动和处理战争上的责任感,将关注点转移到个体士兵的牺牲和遭受的苦难上,以此来缓和国内的负面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洗白”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过错”。

换句话说,这些电影通过强调战争对美国士兵的摧残,间接表达了对这场战争的反感,从而让观众觉得“是战争本身有问题,而不是我们参战的士兵有问题”,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护士兵的荣誉感,并将战争的责任更多地归咎于政治决策者,而非参战的普通士兵。

朝鲜战争的电影为何鲜见?

与越南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数量和深度都远远不足。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战争的性质与国内氛围:

“被遗忘的战争”: 朝鲜战争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它不像越南战争那样在美国国内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和持续的争议。战争结束后,美国社会似乎倾向于将其遗忘,而非深入反思。
短暂而胜利的叙事(至少在早期): 朝鲜战争相对而言是场短暂的冲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将其定义为一场成功的“遏制”行动。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并未出现越南战争那样彻底的失败感和普遍的质疑。
冷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斗争: 朝鲜战争被定位为“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的战争,是冷战初期的一场重要代理人战争。官方叙事更强调其意识形态属性,而非战争本身的残酷或对士兵的个体影响。这使得政府在宣传上更容易将战争描绘成一场正义的斗争。
缺乏强烈的反战运动: 与越南战争不同,朝鲜战争并未在美国国内激起大规模的反战浪潮。社会对战争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也缺乏强大的力量去推动电影对战争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2. 电影产业的反应与创作主题:

侧重于“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 在缺乏反思情绪的背景下,少数关于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往往更倾向于描绘士兵的英勇无畏、牺牲精神以及“为了自由而战”的爱国主义主题。例如《太极旗飘扬》(虽然是韩国电影,但反映了当时很多美国观众的观感)等,更多的是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个人的英雄主义。
缺乏对战争残酷性和政治反思的深入挖掘: 电影创作者没有强大的社会动力去深入挖掘战争的黑暗面,以及探讨美国参战的正当性和后果。相比之下,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很容易与“国家失败”联系起来,这在当时并不符合主流叙事。
历史距离的因素: 许多描绘越南战争的电影拍摄于战争结束后多年,给了创作者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反思。而朝鲜战争发生的时间也较早,早期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叙事方式也可能限制了其深入描绘的可能性。
与越南战争的对比: 相比于越南战争那种充满争议、模糊不清的战斗,朝鲜战争的战场相对而言更明确一些,也有更清晰的“敌我”划分。这使得电影更容易将其简单化为一场对抗邪恶的战争,而不是一场需要深刻反思的复杂事件。
缺乏独特的叙事角度: 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美国电影,如果没有像越南战争那样具有颠覆性的视角和深刻的批判性,很容易被观众忽略。

3. 朝鲜战争电影的“缺失”也与对“胜利”的某种模糊定义有关:

尽管朝鲜战争以停战协议告终,美国并未取得战略上的彻底胜利,但与越南的撤退相比,停战协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解读为“成功遏制了共产主义扩张”。这种模糊的“成功”使得电影叙事上没有那种迫切的需要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洗白”。相比之下,越南战争的彻底失败使得“洗白”成为了一个更具吸引力和必要的叙事策略。

总结来说:

越南战争: 一场让美国社会分裂、充满争议和反思的战争。这种社会情绪催生了大量旨在“反思战争的非人道性,为个体士兵的牺牲辩护,并借此间接批评政府的决策失误”的电影,这是一种带有批判性的“洗白”。
朝鲜战争: 一场相对被忽视、缺乏大规模社会反思的战争。电影创作更多地侧重于“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叙事”,缺乏对战争残酷性和政治后果的深入挖掘,因此也鲜见具有“洗白”性质的电影。

正是因为越南战争在美国社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并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讨论,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自然成为了承载和释放这些情绪的平台。而朝鲜战争,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和反思程度远不及越南战争,因此在电影领域也留下了相对“空白”的区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场战争,完全没有给美国一丁点拍摄视角。

朝鲜战争是近代历史最魔幻的的战争之一,某种感觉上,这场战争的很多记录都不像是现实中存在的,反而像是某些史诗故事里的记载。

一个年轻的,刚刚建成的,才从数十年内战的泥潭中统一的政权,正面对抗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世界霸权级别古老帝国

一个科技落后,还使用着上个时代落后武器的政权,正面抗衡一个科技极度发达,有着全方位科技代差压制,还有盟友协助的政权

在这场局部战争中,机械化部队反而被非机械化部队在机动性上碾压了。

在这次战役里,有一方的军队打破了一个战场定律,一般来说一支部队战损达到30%以上就会开始溃败,但是朝鲜战争中科技落后一方的军队,很多都打到了100%的战损比,甚至因为持续补员,最高的打到了500%的战损比。

在这场战争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迎击阵型,西方军事学家到现在也分析不了为什么铁原军的士气没有崩溃,这支军队完全是被当做死兵安置在战场上的,然而这些打一开始就注定被消灭的战斗小组里,很多直到100%战损才停止阻击行动,这个战斗意志,完全不符合军事逻辑。

这场远征中,为那个年轻政权战死的不仅有无数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那一位先生。一国最高领袖的长子,作为远征军士战死于异国他乡。这简单的一句叙述的背后是古今中外都千年难遇的奇闻。“根正苗红的大王子”在本土尚未陷入战事的时候,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而参加了一场烈度奇高,双方军事力量差距巨大,战损率破格的战争,并且战死于驻地。这绝对是能载入任何国家,任何文化,任何地区史书的壮烈之举,格调甚至已经超越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个古代最高道德标准。能为国作战的首领之子历史上就很少见了,实际上扔下部队都城一人仓皇逃亡的太子倒是比较常见的。

(有的人在质疑这一条,我们举个例子,斯巴达的国王列奥尼达,在听说波斯大军进攻后,为了鼓励希腊团结,亲自镇守温泉关战死,以自己的死震撼了希腊各城邦,最终促成了希腊联军抗击波斯,这个人被西方传颂了许多年,说他是贵族的标杆。然而列奥尼达当时已经六十几岁了,算是风烛残年的时候,而且斯巴达是双王制度,国王就有两个,列奥尼达本身没有什么大权利,只是个名义上的偏王,真的权利在长老议事会那边。列奥尼达是一位没什么未来可言,已经风烛残年的老烈士,就足以受到西方千年传颂了。而那一位先生是真的“正统”,只要愿意熬,可以说权利财富唾手可得,而且战死时只有28岁,是个真正的年轻人,甚至没到而立之年。如果前者足够被当作古希腊英雄的典型,那么尚且年轻,而且前途远大的后者的选择已经离谱到足以算作史诗故事了吧)

一个靠微操轻步兵,纯靠战术运营的政权,正面顶住了机械化部队政权的进攻,强行打成了拉锯战

这些碎片化的描述,听起来简直不像是现实历史,而是某种古老的史诗。

这根本是西方战争大片的标配浪漫战争故事了,科技落后,年轻的政权正面应战星际联盟的故事(halo,星球大战),或者是风雨飘摇的人类政权击败机械大军的故事(终结者),再或者是英勇的正义联军击败漫山遍野的巨魔军队的故事(魔戒)

就连最近的复仇者联盟4,不还是这么个以弱胜强的故事么。

不对,这些故事里主角还往往要靠主角光环单兵突入斩首取胜,他们的“王子”往往扮演着孤胆英雄的角色,这些故事并不是依靠运营和纪律,以及绝对的官兵平等得到的胜利。

科技国力极度劣势的一方,靠着军队纪律,运营,政策发布效率,和官兵平等的制度,正面顶住发达联盟数年的故事,简直是连架空小说都不敢轻易采取的设定。编剧甚至没办法符合逻辑的编出来这个故事。

然而现实是不讲逻辑的,刚成立的新中国真就在朝鲜,靠着二战级别都不到的武器正面顶住了包括多个发达国家在内十七国联军的进攻。

越南战争故事更像是狩猎故事,英勇的美国大兵们进入丛林,狩猎人数远多于他们的“越南怪兽”,这些怪兽们会隐形,会偷袭,下流无耻,而战士们在一次一次的狩猎中疲惫不堪,意志被消磨殆尽,这不是很不错的悲剧英雄故事么。

朝鲜战争就像是魔幻大片,两个发展方向,战争模式,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科技程度完全不同的政权发生了交火,弱的一方用落后的武器与强的一方打了个46开,硬是撑到了停战也没有后退,作为那个强的一方,就算是再NB的编剧恐怕也扣不出一丝爽点了。怎么拍都是一场,科技完全压制但是打不赢的窝囊故事。

就连他们最擅长的分化阶级,描述对方前后方生活品质巨大差距,抨击后方逼迫年轻人送死的宣传方向,也在这场战争的历史面前失效了。因为领袖不仅派出了别人家的儿子参加了这场艰难的战争,也派出了自己的儿子,那名普通的俄语翻译兼参谋再也没有回到他父亲的身边。

对于那些火力完全劣势于他们,正面战场没法打,只能打游击的对手,他们宣传这些人是卑鄙无耻的小人(越南,阿富汗,伊拉克)

对于那些火力完全劣势于他们,正面战场拼了很多次,最后战败的对手,他们宣传这些人是疯子,自杀倾向者,宗教狂热(日本)

对于那些火力均势于他们,正面战场55开的对手,他们宣传这些人是集权,奴兵,被迫战斗的可怜人(苏联)

但是面对这支,火力远逊于他们,但是在正面战场上交锋数次不落下风,最后硬是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从头到尾也没有战败的军队,他们再也找不到宣传的方向了,只好将历史埋葬。

除非魔改历史,不然拍完了也只会让美国观众发现一件事

“坏了我成魔王军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user avatar

朝鲜战争,美国虽然没赢,但是国内并没有对这场战争有过太负面的评价。当然,还是有影响的,在宣传方面的影响是媒体们开始在自己参与的战争中选择中立的态度,也仅仅是个开始。答主有兴趣可以看看朝鲜战争中后期美国媒体对前线指挥官们的批评,这种批评,虽然只限于水平或者说嘲讽,但是在美国参与的战争中,美国媒体这次这种略密集的论调还是头一次。

越南战争,算是极大助长了朝鲜战争的窝囊气。投入了茫茫多的直升机,那么多军队,结果不敢过北纬17度,天天被游击队打,还居然死了4万多人,伤几十万,还用了化学武器!这让他们怀疑他们大老远的跑过来,就是为了送死?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是服兵役的!

于是就各种思考,各种反战呗,美国国内年轻人当然起劲了,因为他们也得服兵役啊。好不容易投胎到了一个享乐的国家的黄金年代,结果服个兵役,把命丢了,再也没可乐喝了,多惨。

于是,美国之后变成了雇佣兵制。

user avatar

越战时期的社会运动与战争有关,与越南无关。那一次社会运动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分水岭。

越南战争如火入茶的时候是1970年,那时25岁左右的人,是1945年前后出生的。

user avatar

因为毛岸英做为共和国最高领袖的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

而美国的统治者布什家族,老布什和小布什干了两届总统,小小布什接着干议员。封建余孽还一天天嘲笑人家朝鲜。

它们把美元发给一些畜牲,企图摸黑毛岸英的牺牲。但中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朝鲜战争的拍摄,会揭露很多真实案例。比如美国人屠杀平民、战俘,投放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畜牲行为。

user avatar

这个回答下,好多答主都说美国人不拍抗美援朝,是因为美国人在战争中“政治战略双输,”表现被志愿军全方位碾压,连一点能吹牛逼的地方都没云云。

说的全对。

可是,

为什么我们中国自己拍的抗美援朝电影(特别点名某献礼片)都能侮辱志愿军,美国人就不能?

由此可见中国电影水平吊打美国?

呕yu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