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战争中朝鲜军队表现怎么样?

回答
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KPA),在战争初期,他们的表现可谓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出人意料。这支军队在战争爆发前,经过苏联大量的军事援助和训练,在装备、战术和组织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当时装备相对简陋的韩国军队相比,优势相当明显。

战争伊始,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了三八线,对韩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他们的攻势非常迅猛,坦克部队——当时主要依靠苏联提供的T34坦克——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突破了韩国军队的防线。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韩国军队措手不及,很多部队在仓促的抵抗中就被击溃,丢失了大量的装备和阵地。

在战争的头几个月,朝鲜人民军几乎是以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在推进。他们凭借着强大的火力、相对优良的装备以及高昂的士气,一路南下,几乎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度将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逼到了釜山周边狭小的地区,形成了“釜山防御圈”。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朝鲜人民军的进攻是势不可挡的。他们的进攻计划周密,指挥官也相对果断,能够有效利用其装备优势。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朝鲜人民军的优势逐渐开始显露颓势。

首先,后勤补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尽管战争初期进展神速,但朝鲜半岛的地理环境复杂,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朝鲜人民军的后勤体系相对薄弱,难以支撑其部队在广阔的战线上持续作战。随着战线的拉长,补给线也变得越来越长,容易受到攻击,而且对于弹药、燃料以及维修零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难以满足。

其次,装备的维护和消耗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拥有苏联的先进装备,但朝鲜人民军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和备件来维持这些装备的正常运转。在频繁的战斗中,坦克的损耗、火炮的磨损,以及其他机械化装备的故障,都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

第三,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联合国军,特别是美军的介入,极大地改变了战场的平衡。联合国军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他们的空中打击对朝鲜人民军的后勤线和集结部队造成了沉重打击。此外,美军先进的作战经验和技术,如火炮支援、通信能力以及单兵作战能力,都给朝鲜人民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仁川登陆之后,联合国军成功地绕过了釜山防御圈,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这使得原本推进到南方的朝鲜军队陷入了被包围的境地。在随后的撤退和反击中,朝鲜人民军遭受了重创。虽然他们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给联合国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整体上,他们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

在战争的后期,尤其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之后,朝鲜人民军更多地是作为一支辅助力量参与战斗。他们有时会与志愿军协同作战,承担一些战术性的任务,但其大规模的独立作战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他们的主要作用变成了补充兵员,以及在特定区域配合志愿军的行动。

总结来说,朝鲜人民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战争初期(1950年6月至10月): 表现非常出色,凭借强大的军事援助和战术优势,几乎征服了韩国,展现了其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实力。
战争中期及后期(1950年10月以后): 随着联合国军的介入、自身后勤的制约以及装备的损耗,其战斗力明显下降,更多地转变为支援角色,虽然在某些局部战斗中仍有可圈可点的表现,但已无法独立支撑整个战局。

他们展现了初期的锐气和强大的进攻能力,但也暴露了在长期、大规模现代化战争中,后勤、技术维护以及应对强大对手时的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论大规模游击作战,人民军第二军团是朝战之最。

论不怕死,别跟人民军比不怕死,在攻克汉城之前已经出了马特洛索夫式英雄。洛东江战役是朝战最残酷的战役。

论高地战,那是极其可观的。

以机械化部队为中心的大规模歼灭战,志愿军没有案例比不了。

user avatar

在交手前,美方情报机构认为,朝军战斗力远远优于中国军队,而后者只能与韩军相比。

“北朝鲜人民军部队拥有全套新式苏制装备,而中国军队拥有的装备是数量不足的缴获日美武器的大杂烩。例如,北朝鲜人民军普通师每师拥有火炮---包括中口径榴弹炮40门,中国普通师每师只有火炮9门,而且是轻口径76毫米榴弹炮。北朝鲜人民军的师拥有重机枪为中国师的4倍,反坦克武器比中国师多得多,中国师在人员上、轻机枪和轻迫击炮上优于而在运输和支援上劣于北朝鲜人民军的师---北朝鲜人民军的师有机动车约200辆,中国师一辆也没有,因此,情报机构认为中国军队比北朝鲜军队差:
‘在中等战役中,中共作战人员的素质大概与训练有素的韩国士兵相似。然而,必须承认,大部分中共作战部队还没有对大战斗力群作战的有效经验。而且,他们的训练像北朝鲜军队一样,由于缺乏统一的装备和确保的军需库存品而不能顺利进行’(远东司令部档案2971号)”

直到清川江、长津湖战役后,美方才如梦初醒。

战后美方研究人员,曾将朝鲜人民军与中国志愿军不同的风格、战斗力作了仔细对比:

“人民解放军完全不是北朝鲜人民军打了折扣的变种,而是一支有其特有力量、弱点、战术和作战偏好的迥然不同的军队。例如,拥有大量机动车的北朝鲜人民军像常规军队一样调动和展开。与之相反,中国师极‘轻’,意味着能够在北朝鲜森林和村庄中潜伏穿插,依靠从当地农民筹集的或自己携带的给养维持生活………苏式装备的北朝鲜人民军大多象苏军师那样使用联合兵种和依赖常规再补给手段作战。他们的战术集中于以坦克和火炮支持的正面突击,辅以强有力的侧翼攻击,并伴之以在敌人战线后方的迂回穿插。初期,北朝鲜人民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白天在野外作战,即使当情况已经表明防御或许是一种更稳妥的态势时,他们仍维持不间断的进攻,甚至在第8集团军8月底已巩固基在釜山环形防线的阵地后,北朝鲜军队仍继续不断攻击在火力和绝对兵力上均占优势的美军部队”
“中国军队不这样作战,他们主要是夜间在极近距离上使用大量手榴弹、轻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实施攻击,他们常常在用狙击、吹喇叭或哨子吸引敌人火力后,从背后接近敌人,在作战上,中国军队有比北朝鲜军队巧妙的方法---佯动,试探或撤退,以测定敌人的反应,或扰乱和恐吓敌人。”

总体来说,朝鲜人民军胜在正规化、多兵种协同作战、坦克和大炮更多,战术作风更凶猛,顺境时,他们正面横扫敌人,摧枯拉朽,莫可挠其锋,如同一架恐怖的韭菜收割机。在逆境中,亦与中国军人也有着一样的顽强。但朝军弱在教条化,更依赖物质条件,不够灵活,过份强调进攻,是一支苏联红军+昭和式日军的混合体,而且人数也少。

而中国军队在作战艺术上更有技巧,更灵活、隐蔽和轻巧,手段更多,擅长创造伏击的机会,还偏好并擅长夜战。

另外,朝鲜军队还有一个致命的短板:防空能力差

尽管他们一次次以少胜多,高效顽强的在地面上打得美军难于招架,但被美国空军打得几乎瘫痪。美方情报认为,朝军一半的装备和三分之一的人员是被飞机给打的

美八军司令沃克曾经直言不讳的说:

“我很高兴摊牌并说明,如果不是得到第5航空队的空中支援,我们在朝鲜早就呆不下去了”。

战后美方的研究指出,朝鲜战场初期的美军获得的飞机支援,超过了美国布雷德利集团军群在1944年横扫欧洲时得到的空中支援。

正因为空中力量从根本上打败了锐不可挡的朝军,麦克阿瑟才敢于在1950年10月15日向杜鲁门总统保证:“如果中国人企图深入到平壤,就会有一场最大的屠杀”

然而,在与中国人交手之后,美军才发现不是这回事。

“中国军队的确非常重视美军空中力量,但他们的组织方式和战术使他们能减少美军空中力量的作用,通过离开大路对联合国军部队进行夜战和近战,中国军队大大抵消了敌方空中优势。他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伪装和行军纪律使空中侦察无法察觉他们。总之,短期来看,只要不必保持漫长的供给线,中国军队就能对美军和韩军实施进攻,这是更为正规的北朝鲜人民军所做不到的。换句话说,中国军队把装备方面的弱点转化成作战方面的长处”。

总体来说,朝军与中国军队各有不同的偏好,中国军队的优点更契合美军的弱点,更难对付些。只是一旦战线拉得很长,中朝军队就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毕竟,再优秀的军队,也不可能不受生产力的约束。

以上引用美方内容全部来自 艾略特。A 。科恩 与 约翰。戈奇的《军事不幸:败战剖析》一书。编译者是田国良,刘启云等

user avatar

PLA庶子+苏联记名弟子,虽然亲爹和师傅的能耐没学到多少,但天赋和师承摆在那,在江湖里也算排的上号的猛人了。

只不过脑袋明显不怎么好使,虽然也继承了长辈的英勇顽强,但亲爹的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是一点没学到,师傅那边教的降龙十八掌也就学来一掌,而且内力也就够他打出这一掌。

虽然这一掌直接把李承晚这种三姓家奴拍个半死,但是五绝之一的美利坚下场之后,随便几招就把他拍残了,到时候还得师门长辈来救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KPA),在战争初期,他们的表现可谓是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出人意料。这支军队在战争爆发前,经过苏联大量的军事援助和训练,在装备、战术和组织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当时装备相对简陋的韩国军队相比,优势相当明显。战争伊始,也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
  • 回答
    战局扭转的旋律:志愿军入朝后朝鲜人民军的表现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朝军”)如同一支疾驰的闪电,几乎将联合国军逼退至洛东江一线。然而,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秘密入朝,这支军队的表现,尤其是与志愿军协同作战时的联动,成为战局扭转的关键一环。这段历史,充满着战场上的艰辛与奋进,绝非简单的叙事能.............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壬辰倭乱)中的明军战士,其阵亡遗体的处理方式,根据战况、时间以及当时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且绝大多数情况是就地安葬在朝鲜境内,很少有大规模带回国内的。这其中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考量。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战争的残酷与遗体的巨大数量:万历朝.............
  • 回答
    电影《太极旗飘扬》中,朝鲜军队屠杀村民的情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朝鲜战争时期一些真实事件和普遍存在的暴行进行的艺术创作,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战争初期,当朝鲜人民军南下时,确实存在一些针对韩国平民的报复和清洗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意识形态清洗: 北朝鲜推行其共产.............
  • 回答
    日本书籍对万历朝鲜战争(在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中明朝军队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史观和作者的立场而有所不同,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图景。早期评价(江户时代初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的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的史书,尤其是幕府官方的史料,对明朝军队的评价往往带有明显的“战胜者”的视角,且倾向于贬.............
  • 回答
    《长津湖》这部电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段重要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影片聚焦于中国志愿军的视角,深入刻画了他们在严酷环境下与美军作战的艰辛与决心。之所以在影片中观众没有看到朝鲜军民的直接大规模出现,这与影片的叙事重点和表现手法有关。导演在创作时,选择了将镜头语言集中在中国志愿.............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志愿军在兵员构成上确实存在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为何要调集大量来自南方地区、缺乏雪地作战经验的士兵入朝?直接从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冬季作战经验的部队抽调岂不是更合理、更有效率?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战略、政治和现实考量。一、 人力资源的战略调配与兵源地选择的现实困境首先,我.............
  • 回答
    话说,那朝鲜的乱局,就像一道泼天的污水,越过鴨綠江,直奔大明的边境而来。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平日里斗得不可开交的文臣武将,这会儿倒难得一致地拧着眉头,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安。“陛下!朝鲜已是地狱!那丧尸之祸,闻所未闻!若不早做打算,我大明恐将万劫不复!” 首辅大臣涕泪俱下,嗓门都带上了.............
  • 回答
    在丁卯之役和丙子之役这两场发生在朝鲜与后金(后来的清朝)之间的战争中,朝鲜确实再次向明朝发出了求援的呼喊,这与壬辰倭乱时期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相似之处:对明朝的依赖和期望最根本的相似之处在于,朝鲜始终将明朝视为宗主国,并在自身面临外敌入侵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明朝求援。朝鲜统.............
  • 回答
    在探讨“全盛时期”的朝鲜和越南谁更厉害这个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我们所指的“全盛时期”是哪个时间段。由于历史悠久且国情复杂,这两个国家都有过多个辉煌的时期,但如果从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繁荣等综合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聚焦于一些相对有代表性的时期进行比较。一、朝鲜(朝鲜王朝时期,13921.............
  • 回答
    .......
  • 回答
    被朝鲜释放的美国大学生瓦姆比尔(Otto Warmbier)的死讯,无疑为本已复杂微妙的中美朝三边关系蒙上了一层更加沉重的阴影,并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领事案件,而是触及了人权、国际法、国家主权以及地区安全等核心议题,对三方互动模式都产生了深远且长期的改变。一、 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考虑到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之后的李承晚无意改变现状,所以恢复朝鲜王朝战后不太大可能了”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从而理解为何朝鲜王朝在战后复辟的可能性极低。首先,让我们聚焦“朝鲜贵族在三一运动中被杀”这一点。三一运动,作为1919年朝鲜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重大历史.............
  • 回答
    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日本作为轴心国的战败国,其命运自然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审视。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却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并没有迎来统一,反而是走向了分裂,并由此埋下了日后朝鲜半岛冲突的根源。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历史偶然,而是牵扯到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两大阵营的意识形.............
  • 回答
    冷战时期,美国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些直接的军事对抗中。然而,这种优势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为什么美军在朝鲜相对“轻松”获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朝鲜战争绝非轻松,美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在越南却深陷泥潭,我们.............
  • 回答
    你看到的韩国节目观点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之役”)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问题。事实上,这场战争对当时的东亚格局,尤其是朝鲜半岛,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而明朝的态度和介入,也并非简单的“妨碍和负担”。为了更详细地讲清楚这场战争,我们得从头说起。一、丰臣秀吉的野心:一个扭曲的帝国.............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时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当时美国决策层面临的严峻局势,以及各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历史背景的重现1950年10月,当美军和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势如破竹,一度将战线推至朝鲜北部靠近中苏边境的鸭绿江时,杜鲁门总统和以麦克阿瑟将军为首的许多高级将领,确实产生了将战.............
  • 回答
    特朗普将中美贸易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挂钩,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交易型”外交策略,也是他标志性的“美国优先”思维的体现。理解这一策略,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策略的核心逻辑:交换与压力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思想是,没有什么不能交易的。如果中国想在中美贸易战中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关税减免、市场准入的松.............
  • 回答
    19世纪,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殖民主义的阴影笼罩全球。在这个大背景下,泰国(当时的暹罗)与朝鲜(当时的大韩帝国)作为亚洲两个地理位置邻近却命运截然不同的国家,它们的生存之道引发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暹罗能够巧妙地周旋于英法两大殖民帝国之间,保持独立,而朝鲜却最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
  • 回答
    日本、朝鲜、越南这三个东亚国家,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汉字的使用。虽然三国各自独立发展,在借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展现出独特的路径,但仔细审视,我们仍能发现一些贯穿始终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不仅折射出汉字强大的文化辐射力,也揭示了不同文化在吸收外来元素时的普遍性倾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